中国古镇旅游开发的竞合博弈分析

来源 :中国学术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yu17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旅游热的兴起,古镇开发也进行得如火如荼,它们应该如何开发充满了一场场博弈。本文以“千年白族村—诺邓”的开发模式为例,并与其它典型古镇开发模式进行比较分析,探讨了在路径选择方面、投入成本方面与利益协调方面的博弈。提出在开发中应强化的对策,力求能为今后中国旅游古镇开发提供参考。
  关键词:诺邓模式;旅游古镇;开发;博弈。
  
  一、“诺邓模式”
  
  (一)诺邓概况
  诺邓村位于大理白族自治州、云龙县北部的诺邓镇,景区面积为1.2平方公里。“诺邓”一词是白语“nuodeng”的音译,意思为有老虎的山坡。公元前109年汉朝因此地产盐而置比苏县。唐代樊绰的《蛮书》中记载:“剑川有细诺邓井”[1](p.64)。该书成书于公元862年,据此推算,“诺邓”这个村名见于史籍已有1146年了。1000多年后依然保持着四个没变:村名为诺邓没变、民族为白族不变、语言为白语不变、产业为制盐不变,因而被称之为“千年白族村”。历史上该村黄家曾有两个进士(祖孙进士)、许多举人贡生之荣而小有名气[2](pp2730-2783)。诺邓村完整地保存着古代白族民居建筑特色以及村中玉皇阁、香山寺、文武庙、木牌坊等为代表的宗教建筑群而远近闻名。该村产盐且盐质好畅销滇西北,直达东南亚而家喻户晓。
  (二)“诺邓模式”与其特色
  中国古镇的开发中采用了不同思路与开发形态,出现了许多比较有代表性的模式,如“丽江模式”、“平遥模式”、“周庄模式”、“乌镇模式”、“诺邓模式”等。
  “诺邓模式”是在首先打出“千年白族村”的名片后,以“社区模式”为主导,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旅游开发模式。它将古镇资源作为个体进行开发,从社区的角度考虑旅游目的地的建设,谋求旅游业及旅游目的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和最优化。[3](p.76)以美国加州大学教授NelsonGrabum为代表的一些专家认为诺邓的开发体现“本地、本真、本源、本位”元素和“非功利的学术制衡、地方性知识的实践、深度体验、生活的复活”的特征。[4]因而可以对其提炼出一种新的模式,推广到中国其它类似区域的文化保护和开发中。
  
  二、以“千年白族村—诺邓”为典型的旅游古镇开发博弈
  
  所谓博弈,即是选择,或是决策。它实际上是通过策略推估,寻求自己的最大胜算或利益,从而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5](p.35)
  (一)路径选择上的博弈
  在古镇开发的路径选择问题上,博弈学会给我们两种思考的角度:一种是充分享用先行者已经开辟好的现成路径,模仿成功古镇的开发模式;另一种是致力于独辟蹊径,开辟一种别具特色的的路径。
  诺邓的开发过程中,在政府引导下采取社区开发,主要是政府引导景区内的住户在家中建立“家庭博物馆”、“农家乐”、“生态茶苑”,进行家庭接待活动,使居民成为真正的受益主体。这种社区模式防止了开发过程中的“空心化”、缺乏整体文化生态系统的体验的弊端。浙江的乌镇开发过程中就存在了这种问题,游客普遍感到乌镇缺乏生活气息。[6](p.74)
  在旅游古镇开发的路径选择问题上,博弈论给我们的启示是:开发中要充分考虑资源状况、旅游市场变化、资金等方面的要素,关键是要自主创新,打造出一种符合自身的、高质量的、科学的开发思路与形态。
  (二)投入成本上的博弈
  博弈论中的“沉没成本”理论可以为我们在古镇开发过程中提供思考。“沉没成本”指无法收回的前期投入。我们在旅游开发过程中的前期投入包括财力、物力、人力、时间等,在做下一步选择的时候我们往往要考虑到这些前期投入。如果我们在全力打造一种模式过程中,发现也许另一种模式才是最佳的时候,我们应该为了照顾到前期的投入成本,继续把原来的模式开发下去,还是换到另一种开发模式?这就是一场博弈,投入成本应该在多少才不至于沉没成本,这又是一场博弈,特别是在经济欠发达而旅游资源充足的地区,旅游过度超前发展,旅游业配套设施投资巨大,就会造就旅游门槛高,对区域经济没起到应有的推动作用。
  诺邓的开发过程中,政府成立了专门的旅游开发小组,对旅游目的地进行评估,这样就减少了一些没必要的投入与浪费。目前政府的投入主要集中在宣传推介、规划设计、基础设施建设和保护修复四个方面,首先,通过新闻媒介将“千年白族村—诺邓”向外宣传推介;其次,聘请同济大学规划设计院为诺邓村的水、电、路及盐井、桥梁进行整体规划设计;再次,政府先后投资了434万元对诺邓相关配套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完善;最后,政府组织完成了92户古民居院落修复工作,与州博物馆合作建立了两户“家庭生态博物馆”,扶持了部分接待户开展旅游接待服务。[7]
  在旅游古镇保护和开发问题上,博弈论的沉没成本问题给我们的启示是:怎么保护和开发,千万不要盲动,要三思而后行。要规划好项目和方案,尽可能减少沉没成本,尽量使所有投入成为有效投入。
  (三)利益协调的博弈
  博弈学的协调博弈,是充满矛盾和竞争的多方,必须协调和合作。合作对各方都有利,否则对各方都有害。虽然利益各方间充满矛盾,但却可以统筹兼顾,协调博弈能达到多方共赢,在旅游地开发过程中存在当地居民、外地游客、地方政府、经营者等多个不同的利益体,他们之间充满了矛盾。
  在诺邓开发过程中,政府、学者、投资商、当地居民进行精诚有效的沟通。2007年,诺邓村的两户群众在州博物馆的帮助下,建起了“家庭生态博物馆”,这在全国尚属首例。新建成的“杨黄德家庭生态博物馆”和“黄霞昌家庭生态博物馆”,户主均为黄家后代,两家家传文物449件。大理州博物馆馆长、研究员谢道辛介绍,这是将“文化遗产应原状地保护和保存在其所属社区及环境之中”的新尝试,[8]是一种良性循环的过程,实现了政府、诺邓居民、投资方、旅游者之间的共赢。
  协调博弈在古镇开发中启示我们要寻求政府、当地人、旅游者、投资商利益的折中模式,才是最优选择,才能实现多方共赢。
  
  三、从诺邓模式看古镇开发的博弈对策
  
  诺邓村的开发为传统文化的保护和经济建设发展找到了一个有机结合点,然而“诺邓模式”也未能做到尽善尽美。古镇的开发还应从以下几方面重点强化:
  (一)突出特色性
  旅游资源贵在稀有,其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与众不同的独特程度,即特色。有特色,才有吸引力;有特色,才有竞争力,特色是旅游资源的灵魂。[9](p.146) 在古镇开发中,应找准自己固有的原生态特色,以原生态特色为开发立足点。诺邓的特色主要体现在建筑、宗教、艺术等方面。“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五滴水四合院”、“一颗印四合院”的民居巧妙地利用了山势地形进行布局,前后人家楼院重接,台楼相连,往往就是前家楼上的后门可以通往后家的大院,风格各异、雕刻精致。宗教方面的特色主要体现在“融白族传统宗教本主教、佛教与道教三教为一体”。艺术方面的特色诸如“耳子歌”、“舞狮”、“龙舞”、“吹吹腔”以及展示道教文化的洞经古乐等,开发中要充分展示这种原生态的山地白族民俗特色。
  在古镇开发中,首先要注意保护一些即将消失的地方民族特色,将它发扬光大,要关心村内有特长和有传统技艺的人才,使他们身上所具备和保留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能传承下来,同时也应重视一些共同的文化产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二)展现“活”历史
  古镇开发的价值在于“古”,它必然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就诺邓而言,当下最应该做的首先是恢复古盐井的生产,选择一些人家按古代“分灶煮盐”的办法生产盐制品,还可以制成一些工艺品。盐井应恢复以前的井房、井架、井硐外观状况,可供游客进硐参观;其次恢复传统种桑养蚕业,恢复传统的水碓、水磨和手工酿酒作坊。这些不仅作为一种博物馆式的呈现,而且建造了一部活的《天工开物》,让人传承和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内质和魅力。[10](pp72-74)
  在古镇开发中,应体现出参与性、体验性的内容,展现给游客一部活着的历史,这样的开发既有经济价值,又具有文化意义。
  (三)强调教育性
  古镇居民的风俗、传统往往透露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某些精髓,古镇应该成为一种特殊的,除了学校以外的教育基地。
  在古镇开发中体现教育性,对文化的传承、发展都有重要意义。弘扬中华文化和加强爱国主义应当是古镇开发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四、结语
  
  古镇开发方兴未艾,古镇的保护也倍受人们的关注和重视。“诺邓模式”有其创新、成功的一面,也隐藏有诸多弊端。现在正在开发或者待开发的古镇应当根据自身特色,扬诺邓之长,避诺邓之短,打造出更加尽善尽美的路子。通过协调博弈,实现多方共赢。
  
  参考文献:
  [1]朱保炯.等明清进士名碑录索引[Z].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2]雄明均,郭建英.西部古镇旅游发展的现状及开发模式研究[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6.
  [3]周雷.旅游古镇如何开发.专家提出云南“诺邓模式”.[EB/OL].http://www.zjol.com.cn/05culture/system/2007/10/08/008859050.shtml,2007-10-08.
  [4]李鉴踪.古镇保护与开发的博弈学思考[J].文史杂志,2005/5.
  [5]李苏宁.江南古镇保护与开发的博弈思考[J].历史文化村镇保护.
  [6]大理政务信息.云龙县开发诺邓千年白族古村突出抓. [EB/OL].http://www.eu169.com/news/t_164772.html,2008-04-30.
  [7]周晓林.云南诺邓村建成全国首个“家庭生态博物馆”.[EB/OL].http://www.youduo.com/forum/viewthread.php?tid=25635,2007-06-09.
  [9]张建萍.生态旅游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6.
  [10]杨国才.白族千年古村“诺邓” 的保护与发展研究[J].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1.
其他文献
摘 要: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科技学术的发展,各学科间的边界逐渐模糊,教育也更趋向于学科之间的综合化,为了培养出更能适应迅速发展变化的世界所需要的人才,我们的语文教学也开始建设开放富有活力的课程体系,其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增设就是拓宽语文学习运用领域的很好体现。但综合性学习并不表示语文学习就是杂货摊,什么都要包容在内,归根结蒂综合性学习还是在“语文”的框架之下,那么如何体现语文综合性学习的
期刊
摘 要:鲁迅作品研究一直是学术界的热点问题,多年来对鲁迅及其作品的研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然而在教育对鲁迅作品的教学与文学界对鲁迅及其作品的研究不尽相同。本文立足于学术界对鲁迅及其作品的研究并与教育界鲁迅作品教学相联系,总结出学术界对鲁迅作品研究给鲁迅作品教学带来的启示以及不适用于鲁迅作品教学的地方。  关键词:鲁迅;鲁迅研究;鲁迅作品教学。    鲁迅及其作品一直以来都是研究的热点问题,在教育界同
期刊
摘 要:张伟忠先生的《现代中国文学话语变迁与中学语文教育》以“话语”为焦点,用新思路、新构架、新资料做到了新深度和新发现。本论著的开创性学术价值和学术成果将深化现代中国文学研究,启迪中学语文教学改革。本文从内容梗概、研究方法和20世纪50年代文学课程改革的价值三方面来谈。  关键词:内容梗概;研究方法;文学课程改革的价值。    张伟忠先生以“话语”为焦点来探究现代中国文学与中学语文教育之间的关系
期刊
摘 要: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兴趣,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关键。兴趣是个体对客观事物所产生的积极的带有倾向性的态度和情绪。探索科学的、适合高职院校学生特点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手段与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兴趣。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高职院校;兴趣;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互动教学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新时
期刊
摘 要:由次贷危机所引起的金融危机对美国经济造成了深远影响,这种影响势必对美国未来军事战略发展产生作用,将直接左右美国未来军队发展,美国未来军事战略也必将为其经济再次复苏做准备、为其经济发展提供安全保障。  关键词:经济危机;军事战略;军事外交。    美国虽然是当今世界经济和军事最强的国家,但在经济危机下美国经济和军事也一样受到了影响。  金融危机又称金融风暴,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
期刊
基层公安机关是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是服务群众的第一级平台,是促进社会和谐的最前沿阵地。在新的历史时期,基层民警身处各类矛盾的风口浪尖,责任重,压力大,工作辛苦,易受多种思想问题影响,直接导致基层民警工作积极性降低、执行力下滑。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笔者认为,贴近实际、符合实战的基层思想政治工作是缓解这一矛盾的有效办法。    一、坚持用传统荣誉感染民警。    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的
期刊
摘 要:在优先发展战略背景下,军队院校只有站在打赢信息化战争的高度,牢固树立先行发展理念,兼顾系统性与独特性,充分发挥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部队职能,竭诚为军队现代化建设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是军队院校教育创新发展的永恒课题。  关键词:军队院校, 职能发挥,系统性与独特性,研究与思考。    职能,是指人、事物、机构应有的作用;定位,是把事物放在适当的地位并做出某种评价。具体到院校职能的确
期刊
摘 要:从环境规划体系的角度分析了我国目前环境规划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对旧的环境规划体系进行改革,建立新的科学的环境规划体系是我国环境规划发展的必然趋势。并指出在建立新的环境规划体系过程中,应加强环境规划理论、环境规划法制建设、环境规划教育以及环境规划管理及实施等方面的研究。   关键词:环境规划;发展趋势。     引言:     环境规划是人类为使环境与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而对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的
期刊
摘 要:本文从绿色旅游的内涵入手,探讨了西部发展绿色旅游的必然性,结合西部地区的丰富的绿色旅游资源,分析了西部发展绿色旅游现状,并提出建立绿色开发、绿色营销、绿色观念培育和绿色管理体系的对策分析。  关键词:中国西部;绿色旅游;发展绿色旅游。    进入21世纪,旅游业己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发展势头最强劲的产业。但在旅游业大规模发展的过程中,由于追求经济利益,旅游业发展中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负面影响
期刊
案件质量是刑事检察工作的生命线。充分发挥审查批捕、审查起诉职能作用,不枉不纵打击各类刑事犯罪,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与和谐稳定,是我们每一位刑检干部的天职。近年来,各级检察机关都在积极探索各具特色的案件质量保障机制,我院也于2003年建立了以规章制度、办案软件、督导机制为支撑的案件质量保障体系,应当说,这对于强化承办人的责任意识和程序意识,提高对办案质量的控制力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实践中笔者发现,不少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