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视觉文化时代中图像已成为思维的主要工具,视觉成为文化的媒介平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有很强的实践性,在教学中,我们要发挥影视的作用,激发听障生道德认知后的情感体验,导之以行。为此,课程与电影整合的教学策略宜采用活动教学法,坚持教学目标与乐趣统一的原则、综合性原则和适应性原则,以学习小组的形式,促使听障生在观看影视和研究性学习中完成学习任务,并实行多元评价,从而有效地促进听障生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 高职听障生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电影整合
我们已经步入一个视觉文化时代,这是个不争的事实。视觉文化时代中传统的阅读方式遭遇挑战,图像成为思维的主要工具,视觉成为文化的媒介平台。当代青少年习惯于图像化故事化的叙事方式,可以说,“图像”重组或建构了当下青少年的生存方式,包括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乃至世界观和人生观。
一、课程整合教学策略探究的背景
长期以来,教学大多强调词和数字,忽视视觉思维和创造力,分析性语言压倒了感性的生动描述,扼制了学生的情感和想象。听障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有其独特的心理表象和特征,他们在感知事物时往往缺乏完整性和全面性,观察事物时缺乏自觉性和选择性;道德认识较迟缓,道德情感不丰富;模仿心理较强,易受暗示;他们对有着语法规则、线性和抽象特征的文字语言进行逻辑思维的能力较弱,但他们对直观、形象的东西兴趣浓厚;他们虽然听力有障碍,但他们有着比健全人更为敏锐的眼睛。针对这样的特殊教育对象和视觉文化时代的大背景,我们应充分认识到:传统的口述、黑板教学方式必须变革。在视觉文化时代,“眼见更为重要”,人类的经验比过去任何时候都视觉化和具象化。在这样的视像膨胀的“非常时期”,作为特殊教育的工作者,我们有责任引导听障生正确地解读纷繁复杂的视觉资源,从中汲取有益的信息和知识,发展他们的视觉思维。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电影课总课题组执行组长雷孝祯教授在全球30多个国家112年来生产的24万余部电影中反复精选了适合学生的精品电影,大规模在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的322所中小学实验了14年,被日本、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的教育家确认为是外国没有的,是中国的自主创新事业。这样的背景也为本课题的研究指明了方向。
我们在实验调查中发现,100%的听障生欢迎教师运用影视的方式与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整合,这也为我们开展《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与电影整合的教学研究提供了信心。
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与电影整合的教学策略与原则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共八章两大模块:一是思想道德修养部分,二是法律基础部分。第一模块主要内容有: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人生价值,以及科学人生观教育,社会主义道德规范教育,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教育。第二模块主要内容有:法律意识教育,宪法、实体法和程序法的介绍。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的诸多内容实践性很强,教学目的重在导之以行。就理论性而言,很多道理高职听障生都已知晓,但如何让他们知之并感之,最后能付之行动,如果仅靠教师“讲”是远不能达到效果的,甚至有时比划了半天,学生也不知其所以然,或者是无动于衷。但如果结合课程内容播放有关的影视片段,效果就不同了:影像把那些书本上抽象的、干巴的文字,教师看不到讲不清的东西变成具体的感性的故事情节,学生看得懂,辨得明,短短的十几二十分钟的画面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但能否有效地发挥影视的作用,激发学生认知后的情感体验,则取决于教师是否善于运用这种手段。
1.精选影视素材,找准整合点。
(1)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和剪辑相应的影视资料。在筛选影视资料时既要考虑资料的典型性、启发性,又要考虑到听障生的身心特点,选择的影视资料必须外挂中文字幕,内容不宜晦涩艰深。为此,在众多的影视中,结合第一章到第八章的教学内容,我们遴选了《首席执行官》、《冲出亚马逊》、《可可西里》、《感动中国》系列、《那山那人那狗》、《子午书简》、《新闻会客厅》、《法制在线》、《法律讲堂》等影视片段作为课程整合的基本素材。
(2)精心备课。教师既要备教材,还要备选定的影视资料,将预看与问题设计相结合,设计好课堂讨论提纲和课后拓展题,在教学准备中必须仔细考虑怎样从影视中引出问题让听障生思考,让听障生带着问题观看。
2.把握原则,采用活动教学。
我们在实践中,总体的教学策略是采用活动教学法,促使听障生在观看影视和研究性学习中完成学习任务。具体的方式是采用学习小组的形式,组织小组合作学习,组内讨论交流,组际间相互竞比,引导听障生去理解影视文本中真正所要阐述的意义,培养学生对视觉文本的解读能力。
在活动教学中,教师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1)教学目标与乐趣统一的原则
一切教学手段都是为教学目的服务,使用影视文本也应从教学目的出发。要考虑影视文本的内容究竟要解决什么问题,是激发学生的内部动因,还是为学生提供感性材料?是引发动机还是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是解决难点,还是突出重点?是用以弥补文字教材的不足,还是加大密度,节约课时?教师要有明确的指导思想,“有的放矢”,防止和克服盲目性和随意性。尤其要注意的倾向是:部分听障生在影视课上盲目追求乐趣,忽视知识的学习和感悟。这种倾向不仅于提高教学效果无补,而且会适得其反。应该说,在影视课上知识和乐趣不是彼此排斥的,而是能够互相促进的:影视生动形象,可以增添学生的学习乐趣,使学生在求知的过程中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从而加快掌握知识和接受教育的过程。但影视播放的目的决不是仅仅得到某种乐趣,而是为了知识的感悟和情感体验。因此,我们应使影视课成为教学目标与乐趣统一实现的过程。教师一要教育学生明确观看的目的,即不能把影视当做娱乐欣赏,而是要当做一种文本来学习,形成正确的视听动机。二是要引导学生带着学习任务视听,并有为完成这个任务向影视寻求启示的愿望,以保证教学目标的完成。
要遵循这个原则,教师就下功夫备课。这个“备课”,不仅要“备”文字教材,而且要“备”影视文本。教师首先要熟悉取用的影视片段,光看品种题目是不够的,一定要看看片的内容,而且要详细回看。了解所有的画面,是否紧密配合教学内容?是该全部采用还是部分截取?中文字幕是否符合教学内容?哪些画面或字幕学生不易理解,需要教师解说?哪些画面需要提醒学生注意?放映的时间有多长?在此备课的基础上,将影视资料按教学要求和授课顺序加以选编,没有字幕的还要适当添加字幕。如在第一章“理想与信念”的学习中,我们选了影片《首席执行官》,反复回看,就“理想的作用”、“理想的类型”、“科学理想”等教学内容剪辑了相应片段,设置讨论提纲,以确保学生在课堂观看中不仅有知识的感悟,还有丰富的情感体验。
当播放影视文本时,教师要根据需要进行必要的讲解或组织学习小组讨论。在讲解时,要紧扣课程内容联系画面。教师的语言在放映前要能起动员和提示作用;在放映中,要起到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思考的作用;在放映后,又要起到概括和提高的作用,使视觉信息和语言信息相辅相成,提高课堂渗透效果。
(2)综合性原则
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要求使用不同的教学手段,而每一种教学方法,从本质来看,都是辩证的。PPT、实物投影、影视播放等各种电教媒体具有不同的教学功能特性,它们在表现不同的教学内容,达到不同的教学目标方面,都存在种种局限性,万能的媒体是不存在的,需要通过几种媒体有机地结合和交替运用,克服单一媒体的局限性,体现各种媒体的功能互补性。
心理实验发现:人们在学习时的效率,取决于有关大脑皮层区域是否处于良好的兴奋状态,如果这一区域的兴奋状态占优势,就形成优势兴奋灶。处于优势兴奋灶的大脑皮层有良好的应激机能,条件反射容易形成,学习效率高。心理学又认为,如果刺激长时间地集中在大脑皮层同一个区域,必然会出现无兴奋状态,即睡眠状态或半睡眠状态。因此,不能用单一媒体加入刺激强度的办法不断刺激某一区域,而要根据教学规律变换刺激形式。多媒体的综合使用,可以避免单一媒体引起的抑制效应,将有利于学生注意力的保持,调动起学生的多种感观参与教学活动。
贯彻综合性原则,不仅可以使电教媒体之间进行有机的组合,而且要与传统教学手段相配合。我们在实践中将电教媒体与传统教学手段——讲解、阅读、练习等教学手段交替使用,力求每节课的几种教学手段的优化组合。
(3)适应性原则
影视文本的选择与使用必须和教学实际相适应。
首先,整合教学应与教师能力相适应。影视文本的剪辑与播放、导看与讲解、问题呈现与启发讨论等环节,要求教师有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使用电教媒体应从教师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所选媒体须是自己所熟知的、惯用的,不能一知半解;对学生的需求和视觉偏好也要心中有数;组织听障生课堂讨论也要注意适时、适度,且要做好引导,防止教学目标的偏离。事实上,这些环节中任何一环的差错都会影响课堂教学任务的完成。
其次,整合的内容必须与听障生的理解能力和实际接受程度相适应。整合的内容中所选取的影视片段必须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影视文本所展示时间的长短、教学信息输出的强弱等都必须是适度的,应适合听障生的观察特性,引导他们有顺序、有层次地观看与体验。如关于恋爱道德问题,我们节选《法律讲堂》的“成长中的性与爱”,把学生感兴趣却难于讲清,但又必须让学生明白的道理,分别就“理性的爱”、“性的社会意义”、“爱与责任”用短片分层次地播放与讲解、讨论。由于整合的内容与听障生的理解能力和认知结构相适应,课堂中学生在乐中学,在学中辨,有92.8%的学生认为整合的学习内容富于启迪性并乐于参与其中,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最后,影视文本的学习必须与教学内容相适应。教学内容是决定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关键因素之一,在影视文本的解读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教学内容的具体特点,力求使影视文本教学信息主题突出,重点明确,对难点问题应作合理分解,做到有理、合据,适时、适量。比如,在第二章“爱国主义”的教学中,我们播放了《冲出亚马逊》中关于“为了我们的国旗”片段,主题鲜明:爱国要有民族自尊心;播放《200年感动中国人物——金晶》,内容简短,重点明确:新时代的爱国表现。实践证明,影视文本的学习只有与教学内容相适应,才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实行多元评价,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学业多元评价是指从学业水平考试和学生平时成绩等多角度评价学生的学业状况,力求将自我评价与外部评价结合起来,由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互评和师生互评相结合,实现评价功能的多元性和评价主体的多元性,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我们在整合教学中采用了学业多元评价的形式。
(1)将教学中的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运用能力和道德实践)与期末理论笔试相结合。
我们在实践中明确,教学中的过程评价得85分及以上的学生可免试理论考核(以过程评价所得总分计入总评),过程评价得60—85分的学生可自由选择是否参加笔试(以过程评价所得30% 期末笔试60%计入总评),过程评价不及格的学生必须参加笔试(以过程评价所得20% 期末笔试80%计入总评)。以此考核方式为指导,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了鼓励,都能认真对待平时的学习任务,道德践行也有所改观。从实验的调查结果来看,85.71%的学生非常认可这样的考核方式。
(2)过程评价中的作业形式多样化,鼓励听障生使用视觉符号表达自己的思想。
将视觉文本创作纳入听障生本课程学业评价的范畴内。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科教学中影视教学的实际运用,要求高职听障生运用专业知识(动漫专业)创作视觉文本,如DV创作、画报、评论、影视改编及表演等。鼓励学生通过查阅图书馆的资料,报纸、杂志,或是上网下载等多种途径完成;鼓励学生的合作,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而且,若有学生对作业成绩不满意,还可重新再做,最后选分数高的作为最后得分。这样让学生有多次得分的机会,鼓励其学习的信心,同时也把学习转化成其内在的需要。
这些作业形式的目的是要评价听障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能力、观察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与人合作等综合素质,从而使《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切实地得到实现。
(3)教师评价与学生互评结合,倡导评价主体多元化。
课堂上,以学习小组的方式围绕思考讨论题展开讨论,小组代表发言、小组讨论结果书面呈现、小组间辩论等方式交替采用,教师对讨论结果评分;期末剧本表演,教师和每组都给表演者评一个分数,最后取平均分即为该次表演分数;结合平时各种作业中的组内同学的表现,期末时组内同学相互打分。藉此种种方法和手段,给听障生表达自己学习的体会、看法和成果的机会,实现与人交流、合作的目的,体现学业评价的公开性、公正性。
参考文献:
[1]叶永广.历史·影视·教育.学林出版社,2004.6.
[2]王珠珠.电影课实验在中国.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0.
[3]姚汝勇,杨玉霞.论影视媒介的语言及教学[J].电化教育研究,2008,(7).
[4]周宪.视觉文化的转向[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1.
关键词: 高职听障生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电影整合
我们已经步入一个视觉文化时代,这是个不争的事实。视觉文化时代中传统的阅读方式遭遇挑战,图像成为思维的主要工具,视觉成为文化的媒介平台。当代青少年习惯于图像化故事化的叙事方式,可以说,“图像”重组或建构了当下青少年的生存方式,包括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乃至世界观和人生观。
一、课程整合教学策略探究的背景
长期以来,教学大多强调词和数字,忽视视觉思维和创造力,分析性语言压倒了感性的生动描述,扼制了学生的情感和想象。听障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有其独特的心理表象和特征,他们在感知事物时往往缺乏完整性和全面性,观察事物时缺乏自觉性和选择性;道德认识较迟缓,道德情感不丰富;模仿心理较强,易受暗示;他们对有着语法规则、线性和抽象特征的文字语言进行逻辑思维的能力较弱,但他们对直观、形象的东西兴趣浓厚;他们虽然听力有障碍,但他们有着比健全人更为敏锐的眼睛。针对这样的特殊教育对象和视觉文化时代的大背景,我们应充分认识到:传统的口述、黑板教学方式必须变革。在视觉文化时代,“眼见更为重要”,人类的经验比过去任何时候都视觉化和具象化。在这样的视像膨胀的“非常时期”,作为特殊教育的工作者,我们有责任引导听障生正确地解读纷繁复杂的视觉资源,从中汲取有益的信息和知识,发展他们的视觉思维。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电影课总课题组执行组长雷孝祯教授在全球30多个国家112年来生产的24万余部电影中反复精选了适合学生的精品电影,大规模在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的322所中小学实验了14年,被日本、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的教育家确认为是外国没有的,是中国的自主创新事业。这样的背景也为本课题的研究指明了方向。
我们在实验调查中发现,100%的听障生欢迎教师运用影视的方式与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整合,这也为我们开展《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与电影整合的教学研究提供了信心。
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与电影整合的教学策略与原则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共八章两大模块:一是思想道德修养部分,二是法律基础部分。第一模块主要内容有: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人生价值,以及科学人生观教育,社会主义道德规范教育,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教育。第二模块主要内容有:法律意识教育,宪法、实体法和程序法的介绍。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的诸多内容实践性很强,教学目的重在导之以行。就理论性而言,很多道理高职听障生都已知晓,但如何让他们知之并感之,最后能付之行动,如果仅靠教师“讲”是远不能达到效果的,甚至有时比划了半天,学生也不知其所以然,或者是无动于衷。但如果结合课程内容播放有关的影视片段,效果就不同了:影像把那些书本上抽象的、干巴的文字,教师看不到讲不清的东西变成具体的感性的故事情节,学生看得懂,辨得明,短短的十几二十分钟的画面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但能否有效地发挥影视的作用,激发学生认知后的情感体验,则取决于教师是否善于运用这种手段。
1.精选影视素材,找准整合点。
(1)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和剪辑相应的影视资料。在筛选影视资料时既要考虑资料的典型性、启发性,又要考虑到听障生的身心特点,选择的影视资料必须外挂中文字幕,内容不宜晦涩艰深。为此,在众多的影视中,结合第一章到第八章的教学内容,我们遴选了《首席执行官》、《冲出亚马逊》、《可可西里》、《感动中国》系列、《那山那人那狗》、《子午书简》、《新闻会客厅》、《法制在线》、《法律讲堂》等影视片段作为课程整合的基本素材。
(2)精心备课。教师既要备教材,还要备选定的影视资料,将预看与问题设计相结合,设计好课堂讨论提纲和课后拓展题,在教学准备中必须仔细考虑怎样从影视中引出问题让听障生思考,让听障生带着问题观看。
2.把握原则,采用活动教学。
我们在实践中,总体的教学策略是采用活动教学法,促使听障生在观看影视和研究性学习中完成学习任务。具体的方式是采用学习小组的形式,组织小组合作学习,组内讨论交流,组际间相互竞比,引导听障生去理解影视文本中真正所要阐述的意义,培养学生对视觉文本的解读能力。
在活动教学中,教师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1)教学目标与乐趣统一的原则
一切教学手段都是为教学目的服务,使用影视文本也应从教学目的出发。要考虑影视文本的内容究竟要解决什么问题,是激发学生的内部动因,还是为学生提供感性材料?是引发动机还是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是解决难点,还是突出重点?是用以弥补文字教材的不足,还是加大密度,节约课时?教师要有明确的指导思想,“有的放矢”,防止和克服盲目性和随意性。尤其要注意的倾向是:部分听障生在影视课上盲目追求乐趣,忽视知识的学习和感悟。这种倾向不仅于提高教学效果无补,而且会适得其反。应该说,在影视课上知识和乐趣不是彼此排斥的,而是能够互相促进的:影视生动形象,可以增添学生的学习乐趣,使学生在求知的过程中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从而加快掌握知识和接受教育的过程。但影视播放的目的决不是仅仅得到某种乐趣,而是为了知识的感悟和情感体验。因此,我们应使影视课成为教学目标与乐趣统一实现的过程。教师一要教育学生明确观看的目的,即不能把影视当做娱乐欣赏,而是要当做一种文本来学习,形成正确的视听动机。二是要引导学生带着学习任务视听,并有为完成这个任务向影视寻求启示的愿望,以保证教学目标的完成。
要遵循这个原则,教师就下功夫备课。这个“备课”,不仅要“备”文字教材,而且要“备”影视文本。教师首先要熟悉取用的影视片段,光看品种题目是不够的,一定要看看片的内容,而且要详细回看。了解所有的画面,是否紧密配合教学内容?是该全部采用还是部分截取?中文字幕是否符合教学内容?哪些画面或字幕学生不易理解,需要教师解说?哪些画面需要提醒学生注意?放映的时间有多长?在此备课的基础上,将影视资料按教学要求和授课顺序加以选编,没有字幕的还要适当添加字幕。如在第一章“理想与信念”的学习中,我们选了影片《首席执行官》,反复回看,就“理想的作用”、“理想的类型”、“科学理想”等教学内容剪辑了相应片段,设置讨论提纲,以确保学生在课堂观看中不仅有知识的感悟,还有丰富的情感体验。
当播放影视文本时,教师要根据需要进行必要的讲解或组织学习小组讨论。在讲解时,要紧扣课程内容联系画面。教师的语言在放映前要能起动员和提示作用;在放映中,要起到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思考的作用;在放映后,又要起到概括和提高的作用,使视觉信息和语言信息相辅相成,提高课堂渗透效果。
(2)综合性原则
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要求使用不同的教学手段,而每一种教学方法,从本质来看,都是辩证的。PPT、实物投影、影视播放等各种电教媒体具有不同的教学功能特性,它们在表现不同的教学内容,达到不同的教学目标方面,都存在种种局限性,万能的媒体是不存在的,需要通过几种媒体有机地结合和交替运用,克服单一媒体的局限性,体现各种媒体的功能互补性。
心理实验发现:人们在学习时的效率,取决于有关大脑皮层区域是否处于良好的兴奋状态,如果这一区域的兴奋状态占优势,就形成优势兴奋灶。处于优势兴奋灶的大脑皮层有良好的应激机能,条件反射容易形成,学习效率高。心理学又认为,如果刺激长时间地集中在大脑皮层同一个区域,必然会出现无兴奋状态,即睡眠状态或半睡眠状态。因此,不能用单一媒体加入刺激强度的办法不断刺激某一区域,而要根据教学规律变换刺激形式。多媒体的综合使用,可以避免单一媒体引起的抑制效应,将有利于学生注意力的保持,调动起学生的多种感观参与教学活动。
贯彻综合性原则,不仅可以使电教媒体之间进行有机的组合,而且要与传统教学手段相配合。我们在实践中将电教媒体与传统教学手段——讲解、阅读、练习等教学手段交替使用,力求每节课的几种教学手段的优化组合。
(3)适应性原则
影视文本的选择与使用必须和教学实际相适应。
首先,整合教学应与教师能力相适应。影视文本的剪辑与播放、导看与讲解、问题呈现与启发讨论等环节,要求教师有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使用电教媒体应从教师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所选媒体须是自己所熟知的、惯用的,不能一知半解;对学生的需求和视觉偏好也要心中有数;组织听障生课堂讨论也要注意适时、适度,且要做好引导,防止教学目标的偏离。事实上,这些环节中任何一环的差错都会影响课堂教学任务的完成。
其次,整合的内容必须与听障生的理解能力和实际接受程度相适应。整合的内容中所选取的影视片段必须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影视文本所展示时间的长短、教学信息输出的强弱等都必须是适度的,应适合听障生的观察特性,引导他们有顺序、有层次地观看与体验。如关于恋爱道德问题,我们节选《法律讲堂》的“成长中的性与爱”,把学生感兴趣却难于讲清,但又必须让学生明白的道理,分别就“理性的爱”、“性的社会意义”、“爱与责任”用短片分层次地播放与讲解、讨论。由于整合的内容与听障生的理解能力和认知结构相适应,课堂中学生在乐中学,在学中辨,有92.8%的学生认为整合的学习内容富于启迪性并乐于参与其中,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最后,影视文本的学习必须与教学内容相适应。教学内容是决定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关键因素之一,在影视文本的解读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教学内容的具体特点,力求使影视文本教学信息主题突出,重点明确,对难点问题应作合理分解,做到有理、合据,适时、适量。比如,在第二章“爱国主义”的教学中,我们播放了《冲出亚马逊》中关于“为了我们的国旗”片段,主题鲜明:爱国要有民族自尊心;播放《200年感动中国人物——金晶》,内容简短,重点明确:新时代的爱国表现。实践证明,影视文本的学习只有与教学内容相适应,才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实行多元评价,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学业多元评价是指从学业水平考试和学生平时成绩等多角度评价学生的学业状况,力求将自我评价与外部评价结合起来,由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互评和师生互评相结合,实现评价功能的多元性和评价主体的多元性,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我们在整合教学中采用了学业多元评价的形式。
(1)将教学中的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运用能力和道德实践)与期末理论笔试相结合。
我们在实践中明确,教学中的过程评价得85分及以上的学生可免试理论考核(以过程评价所得总分计入总评),过程评价得60—85分的学生可自由选择是否参加笔试(以过程评价所得30% 期末笔试60%计入总评),过程评价不及格的学生必须参加笔试(以过程评价所得20% 期末笔试80%计入总评)。以此考核方式为指导,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了鼓励,都能认真对待平时的学习任务,道德践行也有所改观。从实验的调查结果来看,85.71%的学生非常认可这样的考核方式。
(2)过程评价中的作业形式多样化,鼓励听障生使用视觉符号表达自己的思想。
将视觉文本创作纳入听障生本课程学业评价的范畴内。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科教学中影视教学的实际运用,要求高职听障生运用专业知识(动漫专业)创作视觉文本,如DV创作、画报、评论、影视改编及表演等。鼓励学生通过查阅图书馆的资料,报纸、杂志,或是上网下载等多种途径完成;鼓励学生的合作,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而且,若有学生对作业成绩不满意,还可重新再做,最后选分数高的作为最后得分。这样让学生有多次得分的机会,鼓励其学习的信心,同时也把学习转化成其内在的需要。
这些作业形式的目的是要评价听障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能力、观察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与人合作等综合素质,从而使《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切实地得到实现。
(3)教师评价与学生互评结合,倡导评价主体多元化。
课堂上,以学习小组的方式围绕思考讨论题展开讨论,小组代表发言、小组讨论结果书面呈现、小组间辩论等方式交替采用,教师对讨论结果评分;期末剧本表演,教师和每组都给表演者评一个分数,最后取平均分即为该次表演分数;结合平时各种作业中的组内同学的表现,期末时组内同学相互打分。藉此种种方法和手段,给听障生表达自己学习的体会、看法和成果的机会,实现与人交流、合作的目的,体现学业评价的公开性、公正性。
参考文献:
[1]叶永广.历史·影视·教育.学林出版社,2004.6.
[2]王珠珠.电影课实验在中国.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0.
[3]姚汝勇,杨玉霞.论影视媒介的语言及教学[J].电化教育研究,2008,(7).
[4]周宪.视觉文化的转向[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