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鼠脊髓损伤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源性成骨细胞内信号传导通路的变化

来源 :中华创伤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djmyuz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脊髓损伤(SCI)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过程中Wnt/β-catenin、骨形态发生蛋白(BMP)、雌激素受体(ER)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信号传导途径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探讨SCI后骨质疏松的发生机制。

方法

40只雄性6周龄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SCI组(20只)与对照组(20只)。SCI组在T10~12节段行椎板切除暴露脊髓,用解剖刀锐性横断下胸髓;对照组仅暴露下胸髓而不横断。术后3个月,两组大鼠右股骨先测定其骨密度(BMD)。术后3个月,取两组大鼠左侧股骨骨髓,培养BMSCs并成骨分化后,收集细胞做基因微点阵分析4种信号传导通路相关基因表达,进一步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细胞内相关基因表达差异。

结果

SCI组股骨远段双能X线吸收测量法测定的BMD[(0.176±0.017)g/cm2]显著小于对照组[(0.257±0.023)g/cm2](P<0.05);SCI组股骨干BMD [(0.170±0.016)g/cm2]也显著小于对照组[(0.196±0.013)g/cm2] (P<0.05)。基因微点阵及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结果均证实SCI组BMSCs源性成骨细胞内Wnt/β-catenin (如Wnt1、Wnt3a、Wnt5a、Lrp5、Ctnnb1、Axin、Lef1)、BMP (如Tgfb1、Bmpr1)、IGF-1 (如IGF1R、c-fos、c-Jun)和ER(如Esr1)信号传导途径等相关基因表达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结论

SCI后成骨细胞内Wnt/β-catenin、BMP、ER和IGF-1信号传导途径均显著下调,导致BMD明显降低;提示4种信号传导通路均参与了SCI后骨质疏松的发生。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ulinastatin,UTI)对急性硫化氢(H2S)中毒大鼠脑损伤后水通道蛋白4(aquaporin 4,AQP4)及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表达改变的影响,探讨H2S中毒脑损伤的机制和UTI的保护效应。方法将清洁级SD大鼠96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8只)、UTI对照组(8只)、H2S染毒组(40只)和UTI干预组(40只)。正常对照组和UT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通过三维重建测量股骨颈骨折空间移位,重新认识Garden分型并为不同类型骨折严重程度及预后判断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2年5月— 2014年8月15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其中Garden Ⅰ型23例,Ⅱ型30例,Ⅲ型42例,Ⅳ型55例。术前行双侧股骨近端螺旋CT扫描,通过Mimics 10.01阈值选定、区域增长、镜像配准等功能生成股骨近端三维模型,测量不同类型骨折股骨头空间移位参数并进行统计学
期刊
目的评价血管介入栓塞在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骨盆骨折急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2014年12月收治的4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7例,女18例;年龄28~54岁[(39.2±10.3)岁]。致伤原因:交通伤29例,高处坠落伤9例,挤压伤7例。受伤至入院时间均为3 h内。损伤严重度评分(ISS)(25.3±8.1)分。骨盆骨折按Tile分型:B型32例,C型13例。入院后及时给予
期刊
目的探讨术中应用距下关节撑开器辅助开放复位接骨板内固定术治疗跟骨粉碎性关节内骨折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1年5月— 2013年7月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的22例跟骨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A组应用距下关节撑开器术中辅助复位(11例),B组术中应用斯氏针牵引及撬拨辅助复位(11例),两组患者均应用跟骨外侧接骨板固定骨折。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前后Böhler角、Gissa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