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植入:语文人文化课堂的应然追求

来源 :语文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H51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作为人文性与工具性统一的一门学科,需要发展学生得言得意的能力。郝晓东教授说过,人文文化传承的本质是故事,语文学习需要从故事开始。不同学科学习的最终目的是“立德树人”,追求语文学科的人文化,采取故事植入的方式,与发展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有着天然的联系。笔者以《山水画的意境》教学为例,试述如下。
  一、从故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山水画的意境》是统编版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文艺论文,节选自李可染先生的《漫谈山水画》。文艺论文对于学生来说学习上有一定的难度,对于作者阐述的“意境”内涵,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陌生感。通过故事植入的形式,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产生学习的动力。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有了学习的主动性,在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当中,也需要学生从兴趣出发。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故事植入的本质在于唤醒。学生对于本课中作者列举的齐白石画虾的故事、毛主席的《十六字令》的诗歌背后的故事了解,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意境”在画作、诗词当中作用的认识,学生也容易在故事当中发现意境、获得意境、从而尝试去赏析意境。教师还可以在学生课堂习得的基础上,出示李可染的《万山红遍》,让学生尝试通过“情”与“景”相融的方法,去赏析画作。
  二、故事植入的基本要求与形式
  针对一篇议论文,在故事植入时,需要围绕议论性文体的基本特点,根据文本的主要要素,进行故事植入。在植入的过程中,需要关注植入的基本要求与形式。
  1.故事植入的基本要求
  符合学生年龄特点与认知规律的故事有很多,与文本内容相关联的故事也比比皆是,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植入故事,首先要围绕文本的核心内容来植入故事;其次要从学生学习的生长点植入故事;最后要从学生的兴趣激发点植入故事。所植入的故事内容要简短,如果故事内容过长,则喧宾夺主,影响了教学内容的实施;植入故事的频率不能过高。如果一节课中,植入的故事过多,则影响了学习任务的完成。植入故事的内容要与学习文本高度关联,否则会离题万里,不知所云。由于故事具有复杂的情节性,课堂植入的故事可能无法完全显示,还可以把故事作为课外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在课外继续去了解。
  2.故事植入的基本形式
  首先,需要剥离教师讲、学生听的单调模式。可以通过语文的形式进行,如提供阅读材料,让学生在阅读当中获得相关的知识。在《山水画的意境》中,围绕对作者李可染的了解,教师就可以通过提供相关的阅读材料作为故事形式,让学生了解作者。其次,可以借助多媒体手段,让学生在看故事、听故事的过程中,获得直观的认知,这也是课堂中经常用到的方式。最后,也可以通过学生的表演,让故事在课堂中得到复现,变得生动。这种方式,需要教师围绕“学习单”,进行任务的前置,否則不仅不能够实现故事与文本的联系,反而会影响课堂学习的效率。陶行知说过:“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课堂当中故事植入的形式不论怎么变化,本质在于让学生通过故事与文本内容建立联系,进行实践,实现对“意境”内涵的理解,并能够学以致用。
  三、故事植入的基本时机
  故事植入,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对“意境”的充分认知与理解,建立起对作者写作思路与选材方式的共鸣。故事植入,需要合适的时机,才能够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1.课堂导入阶段
  导入是教学的第一环节,充满趣味的导入能够让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的状态。于永正老师曾说过:“上课的第一句话要能够迅速抓住学生的眼球,吸引学生的注意,像磁铁一样把学生吸引到学习内容中来。”对于初中生来说,故事植入就是课堂当中的“磁铁”。在《山水画的意境》导入当中,教师通过出示“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诗句,让学生阅读李白和孟浩然的故事,通过对故事当中“景”的提取,去初步感受“意境”,为学习课文中山水画的意境提供方法上的借鉴。
  2.“知人论世”阶段
  统编版中学语文教材所选用的课文都具有代表性,要想深入认识与了解文本,我们一般还需要了解作者,了解作者写作的背景。通过与作者相关联的故事,容易让学生获得对作者全面的认识。《山水画的意境》作者是李可染,与李可染相关的故事数不胜数。围绕“意境”,教师可以介绍李可染49岁的时候才开始尝试山水创作,随后游遍祖国千山万水的故事。学生通过李可染在长江三峡所见的景、所产生的情、所创作的画,感受作者在文章中所提炼的观点:除了意境,还要有匠意。当学生“知人”后,一般还要进行“论世”。李可染的作品之所以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除了他高超的绘画技巧之外,还在于他作品所传递的热烈、进取、喜悦,代表着李可染创作的最高境界。教师通过出示李可染创作七幅“万山红遍”的故事,引导学生体会艺术家作品的表达内容,往往是“言为心声”“画为心意”。通过这样的故事,学生对于“山水画”就有了直观的感受,同时对“意境”有了准确的认知,对于“山水画”与“意境”的联系,经历了思维的过程,就能建构起对文本议论的整体感受,获得思辨能力与审美愉悦。
  3.理解论点阶段
  议论文一直是中学阶段学习的重点与难点。围绕论点,展开论述,明辨其论据与主张,采取常规的教学方式往往效果不显著。借助故事植入,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论点。《万山红遍》是李可染的画作,其中包含的故事资源非常丰富。首先,“万山”包含了广阔的地域,作者如何在有限的空间表现无限的区域;其次,中国传统的以墨入画,一般“红”只是浓涂淡抹中的点缀,但李可染剑走偏锋,以“红遍”入画。教师通过李可染选材、选料、选色的故事,让学生感受到李可染文章中的观点,体会其议论方法。
  4.丰富语文素养阶段
  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决定了语文学科所具有的独特气质。人文化课堂,需要让学生在得言得意当中,实现以文化人。在《山水画的意境》教学中,关于山水画的故事有很多,教师可以作为课外的补充,让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究;关于近现代的知名画家李可染、齐白石、张大千等,也都有着丰富的典故,如果学生进行了解,也有助于学生对诗画中意境的理解;还可以围绕本单元的学习主题,从议论的角度,提供一些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选择材料、表达观点的故事,让学生得到人文性的熏陶与启示。再如,还可以围绕学习文本,实现学习内容的迁移,把语文学科与美术学科、音乐学科、数学学科、历史学科等联系起来,让故事成为串联起“跨文化”的桥梁,通过故事作为支架,实现“全人”的发展。
  总之,在初中语文课堂中进行故事植入,从教师角度,需要教师找到植入的视角,准确把握植入的时机;从学生视角,需要关注学生兴趣的激发点,让植入的故事服务于学生的学习需要;从教材视角,植入的故事要与教材有着一定的联系,植入的故事能够推动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
  作者单位:江苏省宜兴市徐舍中学
其他文献
我校高一新生开学后,第一次进行作文训练,通过批阅,发现学生的作文水平参差不齐,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能做到点扣标题,以致于首尾不得呼应,文章中心不能得到突出。现举例对比,分析如下。  作文原题:  2019年是五四运动100周年,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一百年来,一代又一代的中国青年持续奋斗,用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中国、青春之民族。  100年前,在民族危亡之时,他们挺身而出,
期刊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的几篇课文聚焦的是一些社会底层的小人物。这些人物形象都直接折射着当时社会生活中的人情冷暖。我们既能够看到淳朴善良的阿长、韧劲十足的农民父亲、知恩图报的好人老王,也能感受到作者对笔下人物饱含的情感。这些课文都是长课文,作者在介绍笔下人物的时候,运用了大量的事例来体现人物的特点。要想读好这些课文,就要找到这些事例的组合,找到作者组合的视角,方能够走进作者的逻辑层次。本单元的
期刊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理解诗文意思,鉴赏优美的词语。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删、调的方法进行文本比较,从而把握“以乐遣悲”的思想情感。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李白对自然、对友情、对生活的珍爱,体会他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把握文章“以乐遣悲”的思想情感。  教学难点:理解李白“以乐遣悲、及时行乐”的情感特征以及盛唐诗人的精神气质。  课时安排:1 课时。  一、导入  
期刊
“责任感、爱心都是一个个具体的故事,绝对不是干巴巴的概念。儿童文学不能板着面孔说教,而应该幽默、放松、充满活力、富有儿童式的浪漫。”这是儿童文学作家秦文君在谈儿童文学创作时说的一段话。她说她在写那些男生女生的故事时,好像一个进入山洞捡宝的小女孩,总觉得捡不够,她常常不想走出那个山洞,不想离开那些宝贝。她相信孩子的心里早就藏着宝,而她在做的,就是把那些不自知的孩子从她们的世界里唤醒。今天就让我们阅读
期刊
在统编版教材“单元读写一体化”理念的支撑下,习作单元中精读课文都是选自名家的经典名篇,值得学生品味、借鉴的资源非常丰富。在这些经典文本中,无论是对单元语文要素的表述,还是对学生习作能力的培养,都渗透出鲜明的写作意识。习作单元中经典型文本,究竟该如何进行教学呢?笔者以统编版四下习作单元中的《海上日出》一文为例,谈谈自己的实践和思考。  一、依托语文要素,精准定位单元的编排用意  2011版《语文课程
期刊
部编小学语文教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强调立德树人的功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新教材增加略读篇目,注重课外阅读延伸,力求促成“教读、自读、课外导读”三位一体的语文教学模式。面对新教材,我们不得不思考如何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教学实践中逐渐认识到单元整体教学视域下读写教学的重要性。  一、单元教学的理念认知  “备一课,教一课”是传统语文教学的普遍做法,不少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导语
期刊
湖北荆门马良中学    神笔文学社简介  传说,马良有枝神笔,能匡扶正义,济危解困;史载,马良在此筑台,孜孜以学,终成栋梁。不忘惠泽学生,不忘苦练本领,马良中学文学社携百名社员一路走过18个春秋。社员真诚为人,真诚为文,300多篇习作获奖,200余篇文章刊发。我们坚信以勤为炉,定能铸生花妙笔,得神来之笔。    校园旅行记    我是一张10元的钞票,自小见惯了社会上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我感到身
期刊
《百合花》这篇小说里的一处细节尤为让茅盾先生击节,这就是19岁小通讯员枪筒里插的那朵野菊花。  我走过去拿起那两个干硬的馒头,看见他背的枪筒里不知在什么时候又多了一枝野菊花,跟那些树枝一起,在他耳边抖抖地颤动着。  “又多了一枝”,这野菊花看似不起眼,却是作者巧使的匠心,它让小战士热爱生活、充满朝气的性格得以鲜明的体现,成为塑造人物不可或缺的一个方面,是如此鲜明耀眼,牵动着人们的心弦,叩击着我们的
期刊
宋代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千百年来备受赞赏,诗因一“绿”而境界全出,使得整个江南变得春意盎然,同样,李清照因了一句“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让天下人为之击节,的确,描绘晚春时节海棠花的凋谢没有比这一句更为传神的了,故此,能揭示诗或词主旨或显示其意蕴的“绿”和“绿肥红瘦”也便成了诗的“诗眼”,词的“词眼”了。  文章之中也有能揭示主旨,升华意境,涵盖内容的关键性词句,这些句子被人们习惯称为“文
期刊
《四季之美》与《鸟的天堂》同为短篇佳构,其作者分别是日本杰出的女文学家清少纳言和我国著名作家巴金,这两篇文章都着意于自然环境的描绘,借助自然环境的描写来表达真挚的情感,而且角度灵活多变,所写姚黄魏紫,用笔各有千秋。  一、精选画面,巧做描绘  两篇文章在对自然环境的描绘中都注意精选画面,巧做描绘,呈现出的景致可谓姚黄魏紫,情态有别,正是因为在具体选取景致时有所不同,文章才更具魅力,令人赏心悦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