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乃珊教我的追星梦

来源 :上海采风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mk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博上突然亮出一支蜡烛,说程乃珊去世,不由得心头一惊。
  其实我同程乃珊不熟,非但不熟,简直是陌生,除了偶尔在报纸上看到这位海派女作家的名字,就是断断续续的一些身世传闻,上海老克勒的孙女,在香港和上海两地走,她有她特别的世界观,她的蓝血论……当然,我也知道她的晚年过得很幸福,“夏天是读书的好季节,斟上一杯柠檬水,放上一盘我喜欢的查理林的英语怀旧金曲CD,边上伴着连体婴儿般的老伴,互相唠叨一番,争辩几句或一起讲点老话,甚至讨论一下明天的菜单,小小争执一番……”就这一点上我很欣慰,因为女作家有幸福安宁晚年的可真不多,她的小说我倒是一本也没有看过。我之所以牢牢记得她的名字,心里暗暗感激她,是因为在八十年代某个无聊的下午,我有幸在一本杂志上见到了这三个字。
  那是一个青春未醒的年代,我们不是上海小姐,我们只是小城里的小姑娘,那时我们迷的也只是下里巴人才看的香港电视连续剧。我在一本《读者》上看到了一个竖排的题目《你好,帕克!》署名就叫程乃珊。我想那应该是中国最早的追星文字了?想想看,多早,1984年!1984年女孩子们还都在发懵的时候,她就笔调佻达直言不讳地表达着少女爱白马王子的痴迷劲儿:“我十四五岁的时候,不少女孩子迷上康泰、赵丹,还有苏联的邦达尔丘克、斯特里席诺夫;而我,看了《百万英镑》后,迷上了帕克!甚至发疯般四处收集戈里高里·帕克的剧照,不惜把许多时间浪费在兜卖影星照片的小贩和地摊上。可惜有关帕克的剧照实在太少,幸好出了一本《百万英镑》的电影连环画,我把它和我的蝴蝶结、发夹、洒着香水而从不舍得用的花手帕珍藏在一起。”更让人激励的是,她居然因为这篇文章得到了与帕克见面的机会,居然还得到了男神的一个拥抱。事隔了这么多年,我仍然记得她描写与梦中情人见面时的感受:“我的手指轻轻划一下他那深色的上装,为的是清楚地感受一下,指尖触过毛糙的羊毛面料的感觉,以便证实,这不是梦。”
  因为看过程小姐的文字,我们这些小女孩终于也不再害怕同人讨论自己喜欢的男明星,不再躲藏内心对一个远方男人的爱恋,而且更可怕的是,知道了梦有实现的可能。那时我爱上的是《射雕英雄传》里小王爷杨康,我记得有长达两年的时间,我每晚躺在床上时拿被子盖住自己的嘴,都会握着拳头认真地对自己发誓:亲爱的杨康——啊,不,苗侨伟,苗侨伟啊苗侨伟啊,你可千万不能结婚啊,你等着我,我长大了,一定一定一定一定……要去香港找你!!!!!”过了很多年,每次我到香港,一站在红墈火车站,我就要笑自己一次,你不是很想来香港啊,你怎么不去找苗侨伟啊……当然,我也和程女士一样圆了自己的梦,终于见到了心中偶像,只不过没能拥抱,只是索要到了一纸签名,我心中的偶像用很杨康的眼光惊讶地打量我——他可能已经很久没有见过影迷了,当时他和他的老婆开眼镜厂都十年了,早就不演戏了。我说我小时候真的很喜欢你,他讪讪地笑,飞快地在纸上签了一个名,后面的曾志伟们呵呵大笑,一大帮过气不过气的老男人都把这场景当成大笑话——等下饭局可以用来调侃苗了……这就是我的追星梦,和程女士的圆梦级别相差太远了。但毫无疑义,如果没有看到她写的那篇文字,我是不会知道原来爱上一个银幕上的男人也是坦荡而快乐的事。
  我原来是一个中学英语老师,可能一直因为程女士给我的这个追星梦,1999年起,就毅然改行做了文化记者,从事了近十年的人物采访,我可能对她们比亲人还要熟悉——林青霞、陈慧娴、李嘉欣、刘嘉玲、邓丽君、亦舒、朱天文、蔡琴、张艾嘉、胡茵梦、梅艳芳、王祖贤、王菲、张曼玉、陈玉莲、曾华倩、余安安、沈殿霞……我知道她们的三围,知道她们的过往,更有兴趣知道她们的现在。我想,我之所以选择当人物记者,大约和程乃珊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联系,这一切缘于一个什么也不懂的小女孩,看到这篇文章叫《你好,帕克!》,我永生永世也记得她描绘的女人眼中的帅男人的样子:“颀长的个子,老喜欢眯缝着双眼,略抬起右眉毛瞧人,目光既诙谐又机敏。还有,在他牵起半边嘴角的含蓄的微笑里,隐藏着诚挚、深情、爱意和一丝淡淡的哀怨。”
  在我的生命里,永远只爱这一型的男人,也永远爱上这一份追星职业。命运借着程女士的那支笔从那页纸上透出一点点缝隙,微光照耀了一个湖南小城女生的未来路。
其他文献
这张照片,摄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小提琴是贺老在延安鲁艺时随身相伴的,但极少在人前演奏,甚至连他的家人都是第一次听他拉这把小提琴。所以,“贺绿汀拉鲁艺小提琴”的照片,可以说是独此一家。要不是摄者祖忠人缠住贺老翻出那把小提琴,就连贺老的子女都无缘得见这一幕。这张照片中,右一为大女儿,右二小女儿,身后是小女儿的女儿,即贺绿汀的外孙女。  我和贺老在一个城市很多年,却从未谋面。我成年后开始有意识地关注他时
期刊
采编/胡凌虹  影像与文学,一直有着紧密的关系,从早期改编自莫言同名小说的电影《红高粱》、改编自苏童《妻妾成群》的《大红灯笼高高挂》,到最近大银幕热映的改编自麦家《暗算》的《听风者》,改编自陈忠实同名小说的《白鹿原》,以及即将公映的改编自大卫·米切尔同名小说的《云图》,几十年来,不少影视都搭了文学的顺风车。然而,在影像式“阅读”全面花开的趋势下,文学界也不无忧虑:影视的盛行是否使得文学的前途更岌岌
期刊
5月4日的上海文化广场华彩异常,舞台上正在谢幕的是沪语话剧《永远的尹雪艳》,主演黄丽娅身着大师张叔平手工缝制的华美旗袍,与穿了三件套西装梳了个光亮油头的胡歌一阵翩翩起舞之后,倏然一个定型——迎上台的神秘嘉宾,竟然是“永远红润童颜”的白先勇先生。而当白先勇在演员的拥簇下,笑呵呵说出“今晚,尹雪艳又回到了上海!”的时候,满场暴风雨般的掌声将这一场谢幕的气氛推上了最高潮。  当晚,在台下激动观剧的作曲家
期刊
上海是名副其实的“魔术重镇”,并以“海派魔术”闻名国内外。海派魔术诞生于中国近代的上海,后因影响力大,又扩展到长三角一带及更远的地方。海派魔术对上海乃至中国的现代魔术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不仅把中国的魔术带进了现代艺术的舞台,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开创了魔术的新纪元。然而,新世纪以来,随着北京、广东魔术的迅猛发展,浙江、安徽省的快速赶超,海派魔术的发展相对滞后,面临着不小的困境。  近日,上海杂协和文学院以
期刊
本期的两张魏宗万照片,均摄于1992年。小照片为祖忠人抢拍的作品,当年文联组织文艺家参观冼星海故居,在故居前,魏宗万与男高音歌唱家张世明对唱“王老三,我问你……”,诙谐幽默,别具一格,引得一片喝彩,边上有于飞、程之、书法家张森等。不过此张照片,魏宗万不在画面的中心位置。而那张崔益军拍摄的大照片,是老崔专程上门为老魏所摄。老崔钟爱老魏,是缘于当年看魏宗万表演的哑剧小品《单间浴室》,没有音乐,没有语言
期刊
台湾著名作家白先勇心中最重要的女人“尹雪艳”,在其诞生47年后首度从小说中走出来,活色生香地站在了光鲜夺目的上海舞台上。对白先勇而言,小说《永远的尹雪艳》很重要;对上海来说,沪语话剧《永远的尹雪艳》也很重要——因为它有效验证了:就像“尹雪艳总也不老”(白先勇语)一样,上海文化同样不会老,只要气候合适,这块沃土就会长出奇花异树,姿态迷人,春意浓浓。  用“上海话”演话剧,这是《尹雪艳》夺人眼球的最亮
期刊
好不容易回一趟上海,发觉自己真正地落伍了。  你以前熟悉的马路弄堂被拆得一干二净,造起像碰门板似的高层楼房。小时候专门吃2分的阿三头递过来的名片上也带个什么“长”,你却还记得过去他拖鼻涕打弹子的样子,不知与这个踌躇满志的大人物如何应对。以前喜欢的平民食物被包装得面目全非,价钱则是几个跟斗翻上去,味道呢,远不如过去。刚来美国用人民币来估算生活指数,现在你在上海用美金来换算商店里的天价商品,付钱时心里
期刊
1943年,高梨痕导演了一部名为《丹凤朝阳》的影片,他找来了王丹凤与另一位可塑性极强的男明星姜明分任男女主角。高导演选王丹凤来演这部影片果然使这部作品风靡海上并在全国打响。这是王丹凤从影以来主演的第七部影片了。王丹凤这时在观众心目中的地位,用“大红大紫”这四个字来形容是十分确切的。  “丹凤朝阳”作为我国的成语,源出《诗经·大雅》,是比喻贤才得遇良机。王丹凤这位影坛“贤才”在她的一生中确实遇到过多
期刊
这三位,是各自领域的翘楚,也是曲艺界的良师益友。四月的清雨与哀思已经过去,落下一些文字,以示纪念。  谢晋  二十多年前的时光,我还年轻,初到曲协。那时大导演谢晋名声显赫,如日中天。在一期曲艺讲习班上,我和大导演交集。谢晋导演来讲课,我负责在门口迎接。记得那天暴雨倾盆,谢导不顾湿漉漉的衣服,随即坐下,开始讲课。他讲了什么,我真的记不全了,只记得谢导说喜欢评弹,他在执导电影时,融进了不少细腻的评弹手
期刊
1970年3月,我在安徽军天湖农场被重新逮捕,住进了上海提篮桥监狱,关押在八号楼。八号楼又称病号楼——在上海市监狱的编制序列中,称为八中队。其中关押的犯人,大都是狱内其他中队送来治疗的慢性病患者,以及从监狱医院出院后还需继续治疗者。四月中旬起,我被编入“未决组”——组内大都是原关押在市内各看守所尚未判决的罪犯。这些人患病后,当时也由监狱医院负责治疗。  壹  明天就是“五一”劳动节。  狱中的一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