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探新课改下对学生数学素质的培养

来源 :现代教育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serpanphili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在新课改数学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解放学生的思想,切实提高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
  【关键词】 创新 培养 素质
  实施新课改以来,我通过研习教材及与同事们的讨论,认识到数学新教材的编排富有一定弹性的教材结构、注重从实际问题引入等特点更符合高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更适合一线教师进行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但实施新课程一年来,发现很多教师无视新教材的这些变化,在教法、学法上没有作相应的调整,只按照自己多年得教学经验进行教育教学,与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背道而驰。因此,如何科学、合理、正确地使用好新教材,优化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能力是我们基层教师特别是基层农牧区普通高中教师应认真严肃思考的问题。
  1.切实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解放思想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教育的弊端显而易见,过分强调了共性,整齐划一的人才培养指导思想,强调按计划执行,盲目服从偏重概念与结论的学习模式,在专业、课程、学习方式等方面受教育者没有实质性的选择权利。现在的课程已经不再只是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课本知识,而是包括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知识的过程。我们在教学上要摒弃"教师讲学生听"的观念,树立"师生共同探索"的观念,把课堂还给学生。因此,教材改革只是课程改革的突破口,而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是如何充分利用新教材进行教法、学法的改革。实际上,课程方案一旦确定,教学改革就成了课程改革的重头戏。如果教学观念不更新,教学方式不转变,新编教材得不到充分利用,课程改革就会流于形式,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因此,如何挖掘新教材的教育功能,充分体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是我们基层教育工作者的一项持久、复杂而艰巨的任务,它的好坏关系着我区课程改革能否达到预期的目的。
  2.注重数学教学中课前阅读和创设情景,培养学生素质
  高中数学新课程是一个综合编排的知识体系,知识编排顺序符合高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更适合学生自主学习。因此,我们必须课前认真研习教材和课标。培养学生提前阅读教材、自我探索知识,通过阅读,对知识有了一定的理性认识,逐步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习更加积极主动,学习成绩也比较好。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前预习、阅读教材,主动探索数学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抓住新教材的这一特征,每节课都一定的时间给学生阅读教材,让其知道知识的来龙去脉,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注意:设置出适合本节课内容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目标,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和动机,让学生带着问题和强烈的求知欲去阅读。创设适当的问题情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使学生产生"疑而未解,又欲解之"的强烈愿望,进而转化为一种对知识的渴求,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3.注重数学课堂实习作业、研究性课题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的培养
  记得有位教授曾说过:“中外学生的主要差距在于,中国学生缺乏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有待加强。”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我们数学教师面临的重要课,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的教学观念必须转变,教学上要勇于创新,只有我们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激发出。“实习作业”和“研究性课题”是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而设置的。作为数学教师在教学时应对创新意识的培养加以足够的重视。对于高中生来说,能够解决他自己尚未解决的问题,使自己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有所提高,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大胆地把这一部分内容采用课堂与课外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利用学生的星期天、寒暑假,鼓励学生在学习相关内容时,就做好自己假期的研究性学习计划,并安排课时进行交流,论证计划的可实施性。节假日进行社会实践,鼓励学生走向社会。我通过一年的教学探索初步认识到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是一个重大的课题,作为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创新、鼓励学生创新,对求新、求异的解题方法甚至是不成功的想法都要加以肯定,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学习兴趣,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总之,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和数学学科的性质及特点,数学教学的规律,从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各个方面促进学生创新素质的形成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因材施教,关心关爱,循循善诱我们的学生。努力实现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充分培养,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这应成为数学教学指导思想的重要内容。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以创新教育理论为依据,勇于创新,为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科学技术每天都发生着变化,所以我们的未来是一个学习型的社会,对于每个社会成员快速的自我学习能力、对新知识的吸收能力要求都比较高。高效快速的学习能力应该是每个人在现在和将来必须具备的一种素质。高中化学教学在培养学生化学知识能力素养的同时,有义务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倡导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精神。  1.平等的师生关系是自主学习的基础  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是自主学习
期刊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生物科学的形成和发展都离不开实验。通过实验探究生物的规律,是学习生物学的重要途径,因此实验教学在生物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纵观现在的高中生物学实验,多是以学生被动地完成整个实验。实验目的,实验器材,以及实验方法,教材都事先做了具体的规定。这固然对于培养学生实验基本技能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在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发现和创新能力上必然会受到限制。因此,作为处在教学
期刊
1.实验目的:  将电解水演示实验改为学生课堂探究实验  2.实验仪器及试剂:  塑料矿泉水瓶、烧杯、小试管、带导管的玻璃管2支、红色和黄色导线各一根、鳄鱼夹4-6个、电极一对、方形干电池1节、橡胶塞1个、回形针2颗、饱和硫酸钠溶液、水  3.实验仪器装置图及仪器的组装说明  4.实验操作部分  第一步:接导线;  第二步:将容器倒置后,将烧杯中的水倒一半在容器中;  第三步:将装有水的容器,平稳
期刊
学生的发展是英语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当我们在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也应该注重英语的人文性,构建充满活力的、多彩的英语课堂,着眼于学生的未来,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让他们在英语课堂中感受学习的乐趣,感受多彩的生活,形成良好的个性与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和谐发展,最终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下面结合我所上的二年级英语第10模块,第9单元《Shake your shoulders!》一
期刊
【摘要】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有效性。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相结合。通过知识迁移,沟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联系生活,加强实践操作。教学相长,互教互学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 有效性 兴趣 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 实践操作 互教互学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我们教师一直不懈的追求目标。有效的课堂教学不仅可
期刊
【摘要】 随着教育课程的改革与发展,小组合作学习的优越性越来越多的被人们发现和使用。它贯穿于英语教学的各个环节,合理使用小组合作学习,能有效全面地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 英语教学 小组合作 策略  在英语教学中我们会经常使用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通过分工合作共同达到学习目标的这样一种学习方式。这种合作学习模式营造了一种人人参与、竞争合作、师生互动、学生互动的活跃气氛,深受师生们的喜爱。在这
期刊
新课标中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学生当前的学习,而且对今后的学习乃至工作都会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  1.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  课前预习,认真阅读课本,能够清楚自己的疑难问题,做到有的放矢的听课,可以集中精力解决疑难和重点问题,
期刊
【摘要】 新课程改革的推动,图片型试题的出现,现代教育的推广,使得多媒体环境下历史图片教学备受关注,也备受重视。要充分发挥多媒体环境下历史图片教学的优势,要科学把握,恰到好处地利用多媒体环境下历史图片教学的优势。  【关键词】 多媒体环境 历史图片教学 优势 科学把握  在新课程改革浪潮的推动下,各地对义务教育阶段的中考改革越来越深入。自从2005年历史学科首次作为一门独立的考试科目列入我市中考必
期刊
高中美术欣赏课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在塑造学生的品格,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完备学生的知识修养以及发达其心智、开发其潜能都具有重要意义。在信息时代,我们高中美术教师应当与时具进,研究更加适应时代要求、更适合现代学生性格特征的新教学模式。依据新的国家课程标准,在美术教学中倡导愉快教学、自主教学、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综合学习。我在高中美术欣赏教学中,依据现代高中生极具个性和创造性的特征,
期刊
【摘要】 课堂教学教学改革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提高英语教学的必然要求。本文从落实学生的课堂主题地位,激发学习英语的兴趣,创设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实施体现能力与形成过程的评价方式这五个角度进行了总结探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关键词】 教学模式 激发兴趣 高效课堂 教学改革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全面推广,新理念,新方法已经深入人心。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