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物理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重视及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物理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它不仅揭示了自然界中的基本运动形式,而且为建立这些知识体系的过程提供了凝练和升华的科学思想以及方法。因此,它在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上起着独特的作用。以下就怎样培养学生探究能力谈几点意见和建议。
一、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培养质疑能力的主要途径是教师尽量给学生创设出问题情境;尽可能通过实物、演示实验等来展示精彩、有新意的情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他们的好奇心。比如,在静电屏蔽教学的引入中我们可以设计一个演示电极鸟笼的实验来指出静电屏蔽现象。这个实验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学生亲眼看到小鸟在那么高的电压下安然无恙。此时,教师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去思考,提出“为什么鸟会安然无恙?什么东西保护了它”,使得科学探究能进一步进行。
二、培养学生的猜想和实验设计能力
猜想对探索、发现、解决问题起着重要作用。如在自由落体的引入中,教师设计以下几个不同的实验,①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轻重不同的两个小球。②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纸片和铁片。教师在进行实验前,让学生猜想实验结果,并提出问题。同学们通过讨论之后,老师再进行实验。这样不知不觉中培养出学生从猜想到实验证实的探究能力。随后老师可以再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实验①中两个小球同时落地,而第二个实验中重的先落地?问题提出后,老师可以要求学生分组讨论并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每组的观点。学生可以设计出这样的实验:①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薄的纸片(揉成团)和厚的纸片。②把一张纸从高处释放,然后再把这张指揉成团释放。
以上实验教学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愿望,同时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在物理实验中,不仅要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要培养学生的实验数据分析能力。在培养学生的动手、数据分析能力时要注意以下两点:①准备完备的实验设备,包括仪器和材料等,保证学生自主选择,使他们能够找到必要的器材。这是学生独立、正确进行实验操作的前提。②应该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亲身体会探究过程。足够的实验时间和空间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必要条件,学生在自主实验活动中才能充分体会到科学探究的魅力,才能有所发现和创造。
四、培养学生的分析与论证能力
分析与论证是指学习者在探究过程中,在获得实证的基础上,运用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科学研究方法将探究结果与自己原有识联系起来的一个探索过程。如自由落体实验中,学生和老师通过设计并演示以下几个实验:①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轻重不同的两个小球。②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纸片和铁片。③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薄的纸片(揉成团)和厚的纸片。④把一张纸从高处释放,然后再把这张指揉成团释放。通过实验获得了以下几个结论:① 重量不同的两个物体下落一样快。②重的物体下落快。③轻的物体下落慢。④两次下落时间不同。这样通过几次实验激发学生思维上的冲突,通过分析和归纳,学生最终可以得出物体下落快慢不能由轻重来判断,应该考虑几个方面的因素,具体问题具体解决。
五、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在物理教学中,建立学习小组是一种较好的培养学生合作能力的方式。教师首先提出本节要达到的目的、探究的内容以及最终完成的任务等,然后让学生分组去讨论、思考、分工合作、交流。在这一过程中,每个组可以讨论同一个问题,也可以讨论不同的问题。比如,在高中物理的磁场线教学中,探究两种典型的磁场线分布情况时,可以采用小组探究方法。小组分别探究条形磁铁和蹄形磁铁周围的磁场线分布。最后让这两组进行讨论、交流。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又能提高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力。
总之,物理教学中不仅要传授知识,而且要重视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更多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郑青岳.对探究式学习中“建立假说”要素的若干认识[J].物理教师,2004(06):1.
[2]阎金铎,田世昆,主编.中学物理教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作者单位;江苏省邳州市第二中学)
一、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培养质疑能力的主要途径是教师尽量给学生创设出问题情境;尽可能通过实物、演示实验等来展示精彩、有新意的情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他们的好奇心。比如,在静电屏蔽教学的引入中我们可以设计一个演示电极鸟笼的实验来指出静电屏蔽现象。这个实验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学生亲眼看到小鸟在那么高的电压下安然无恙。此时,教师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去思考,提出“为什么鸟会安然无恙?什么东西保护了它”,使得科学探究能进一步进行。
二、培养学生的猜想和实验设计能力
猜想对探索、发现、解决问题起着重要作用。如在自由落体的引入中,教师设计以下几个不同的实验,①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轻重不同的两个小球。②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纸片和铁片。教师在进行实验前,让学生猜想实验结果,并提出问题。同学们通过讨论之后,老师再进行实验。这样不知不觉中培养出学生从猜想到实验证实的探究能力。随后老师可以再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实验①中两个小球同时落地,而第二个实验中重的先落地?问题提出后,老师可以要求学生分组讨论并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每组的观点。学生可以设计出这样的实验:①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薄的纸片(揉成团)和厚的纸片。②把一张纸从高处释放,然后再把这张指揉成团释放。
以上实验教学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愿望,同时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在物理实验中,不仅要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要培养学生的实验数据分析能力。在培养学生的动手、数据分析能力时要注意以下两点:①准备完备的实验设备,包括仪器和材料等,保证学生自主选择,使他们能够找到必要的器材。这是学生独立、正确进行实验操作的前提。②应该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亲身体会探究过程。足够的实验时间和空间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必要条件,学生在自主实验活动中才能充分体会到科学探究的魅力,才能有所发现和创造。
四、培养学生的分析与论证能力
分析与论证是指学习者在探究过程中,在获得实证的基础上,运用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科学研究方法将探究结果与自己原有识联系起来的一个探索过程。如自由落体实验中,学生和老师通过设计并演示以下几个实验:①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轻重不同的两个小球。②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纸片和铁片。③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薄的纸片(揉成团)和厚的纸片。④把一张纸从高处释放,然后再把这张指揉成团释放。通过实验获得了以下几个结论:① 重量不同的两个物体下落一样快。②重的物体下落快。③轻的物体下落慢。④两次下落时间不同。这样通过几次实验激发学生思维上的冲突,通过分析和归纳,学生最终可以得出物体下落快慢不能由轻重来判断,应该考虑几个方面的因素,具体问题具体解决。
五、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在物理教学中,建立学习小组是一种较好的培养学生合作能力的方式。教师首先提出本节要达到的目的、探究的内容以及最终完成的任务等,然后让学生分组去讨论、思考、分工合作、交流。在这一过程中,每个组可以讨论同一个问题,也可以讨论不同的问题。比如,在高中物理的磁场线教学中,探究两种典型的磁场线分布情况时,可以采用小组探究方法。小组分别探究条形磁铁和蹄形磁铁周围的磁场线分布。最后让这两组进行讨论、交流。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又能提高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力。
总之,物理教学中不仅要传授知识,而且要重视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更多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郑青岳.对探究式学习中“建立假说”要素的若干认识[J].物理教师,2004(06):1.
[2]阎金铎,田世昆,主编.中学物理教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作者单位;江苏省邳州市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