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走出目前习作教学中存在的误区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jh31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衡量一个孩子语文素养的重要标准就是习作能力。同样,一个人习作能力直接决定了一个人语文能力。小学语文课程改革进行了这么多年,从教材、教学方法到老师的课程意识、教学方法、孩子们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习作教学也发生着令人欣喜的质变,假、空等现象得到根本扭转,写真心话、心里话成为主流。然而,在看到进步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一些看似符合孩子身心特点和习作教学特征的做法其实是值得商榷的。
  一、趁热打铁——忽视思维的特点
  经常写文章的老师都会有这样的经验,写好的文章往往要放上一段日子,过些时候再回头修改。为什么呢?写好后,人的思维在短时间里还会沉浸在那种兴奋中,还停留在当初的文字里,沉浸在已经规划好的谋篇布局中。这样由于先入为主的原因,写作者就不容易发现自己文章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缺陷,也就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道理。当局者为什么迷?就是因为注意力全都集中在所关注的事物上,也就失去了大局意识,将自己禁锢在小天地里。那么在习作课上,学生完成习作后,什么时候修改呢?是不是立刻就带领学生修改呢?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课堂上学生完成习作后,可以分两个阶段进行指导修改、评议。①浅层次、表层的评改。如通过朗读发现一些字、词、句的问题,错别字、病句可以及时评议、修改。②深层次的问题。如重难点、文章结构的安排、谋篇布局等,这类问题一般是隐性的,孩子不容易发现。即使老师当堂指点评改出来,学生感悟也是有困难的,是不容易体悟的。因为头脑已经先入为主,不容易意识到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对于这些隐性、深层次的问题,教师适宜间隔一、两天再把文章发给学生反复朗读,对照习作教学目标进行评改,这样学生的思维经过了冷却,从前“结构”中走了出来,和自己的文字有了些陌生的“疏离感”,有了文字修改的基础后,文章读起来才会更加通畅,也就较容易发现自己习作中的不足,由此提高学生修改习作的能力,提高习作素养,为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打下基础。
  二、重视想象力的培养——忽视想象的合理、有效
  让学生写充满想象力的习作,是训练想象力,锻炼孩子思维的好方法,也是培养写作能力的有益手段。翻开一本本小学生的习作杂志、刊物,想象类习作是必不可少的主角。老师们在日常训练中也穷尽方法对孩子进行想象性习作训练。然而,被许多老师忽视的是想象是否有效,因为任何想象都要建立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如果忽略了这个最基本的原则,那么这种想象就不是有效的想象,即便其非常奇特。
  任何有效的想象都要搭建在现实的基础上,都要在现实的大厦上添砖加瓦,如果不是这样,就会对学生形成正常的价值观、健全的人格造成影响,甚至产生偏离。近日笔者听了一节习作课,老师通过出示:白骨精、孙悟空、手机等几个词,让孩子写篇想象性的文字。一个学生在文中将白骨精描写成:为了吃到唐僧肉而锲而不舍的人物形象,老师不但没有指出缺点,还大夸想象独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白骨精是奸诈狡猾的化身,这样的想象就已经远离了传统文化的精髓,有恶搞倾向,类似于我们不能用机智、聪明赞美《狐狸和乌鸦》中的狐狸一样。想象性习作必须以基本的价值观为依据,必须以真实的生活为原则,这才是有效、合理的,才能对孩子的思维训练产生正面的、有价值的影响,也才是有效的。想象的是否有效正是我们需要考察的。
  三、重视创设情境,丰富积累——摒弃写作技巧的训练
  现在的语文老师都特别注重为孩子创设良好情境,尤其注重积累,提高阅读量;激发表达灵感和倾诉的欲望,拓展阅读的广度和深度。老师们经常带领孩子们大量阅读,以各种读书活动拓宽视野,以期厚积薄发。这就改变了以往孩子干瘪的积累,但池中有水并不意味着就能水光潋滟,凫雁满塘。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在《语文教育书简》一文中曾说:“写作是种技术,有了积蓄是一回事,怎样用文字表达积蓄,使之恰到好处——又是另一回事。”如何把积累表达出来,如何通畅地表达出来?这里面就有一个技巧和方法的问题。如联系阅读教学,在阅读教学中习得技巧和方法,适时进行读写训练,这些技巧、方法就会在训练中渗透到孩子的心里,最终被理解掌握。特级教师高万同说过,作文是阅读教学下的蛋。仅以“衬托”这个写作方法予以说明,如教学《夹竹桃》一文,熟读课文后引导学生思考,文章主要写夹竹桃,为什么文中第三自然段却要写作者家中的其他花呢?师生通过文本材料展开讨论,明白这是运用了衬托的写法。然后安排孩子写一个表现警察叔叔机智勇敢的习作。因为有了写作方法的铺垫,孩子们在习作中通过描写小偷的狡猾,对比衬托突出的警察叔叔的优秀品质。
  阅读教学中有许多这样的结合点,如果老师能及时抓住这些关键的地方,进行这样的读写结合训练,写作方法也就会“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当然,这就要求老师有很强的教材意识和学生意识,心中有根弦,有整体意识,随时将阅读教学和习作教学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进行考察,而不是割裂开来。
  学生习作能力的形成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它是一个漫长的沉潜过程。在习作教学改革的征途中,各种理念层出不穷,我们应该有一双明亮的火眼金睛,保持清醒的头脑,善于分辨教学中出现的各种现象和问题,心中始终有学生。只有如此,即使“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也永远不会“没”马蹄。立足习作教学实际情况,一切以孩子习作能力的提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找准习作教学的切入点,认清努力的方向。唯有这样,在习作教学的路上,我们才能尽早到达自由的彼岸。
  参考文献:
  [1]叶圣陶.语文教育书简.
  [2]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其他文献
该文介绍在HIS开发管理中对医院药学信息的总体设计管理的应用情况。
小学语文中的朗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教会学生“听说读写”是规定的语文课教学任务。翻开小学语文课本,你会发现每课的作业要求中都有这样一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读好书对小学生来说多么重要。因为朗读注于目,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是一种复杂的心智过程,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再加上篇篇课文都是编委们精心选取的,文质兼美,内容丰富,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可以提高学生的欣赏
21世纪的竞争不仅是知识、科技的竞争,更是人才的竞争。激烈的人才竞争中必不可少的是人与人的交流与合作,而人与人的交流与合作必定会选择一种最直接、最方便的交流方式,那就是口语交际。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要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绝非三言两语、一年半载的事情。在农村,很多语文教师在如何有效进行口语交际,让学生正确、流利地表达上绞尽脑汁,想出一些办法,但口语交际教学却
叶澜教授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的确如此,阅读教学可训练学生对一切文明符号的理解力和创新力,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在阅读活动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生活经验、价值追求读解文字背后的丰富意蕴,体悟作者为文之真意,从而获得认识、理解、鉴赏与创新的能力。  笔者认为,语文阅读教学要努力构建开放而富有生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作文水平决定一个人的语文能力,但现在的学生最薄弱的环节就是写作,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我们从事语文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鉴于此,我在教学中做了一些尝试,下面谈谈我的体会。  一、勤于观察——让“美”无处不在  认真观察是写作的第一步,只有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才能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才有源头活水。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
哲人罗丹曾说过这样一句话:“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新闻采访也是如此。我想结合自己近几年来的采访实践,就新闻的捕捉技巧谈一些粗
摘 要: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但是从生活到作文,不是一个简单的复制过程,而是要通过对生活的主动走进、得法观察、有心体验,才能获取素材,激发写作灵感。  关键词: 作文教学 走进生活 观察生活 体验生活  作文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这一点做老师的都知道。但是如何引领学生把目光投向生活,亲身参与生活,用自己的眼睛、心灵、思维观察、感受、理解生活,从而描写生活,使作文真正成为生活的一部分不容易。笔者在长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