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RNA聚合酶Ⅰ反向遗传操作技术构建肾综合征出血热汉坦病毒微复制子

来源 :国际病毒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gwei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构建肾综合征出血热病原汉坦病毒的微复制子,初步研究汉坦病毒基因组非编码区的调控功能.方法 利用RNA聚合酶Ⅰ体系,将报告基因绿色荧光蛋白(GFP)分别插入汉坦病毒76118毒株三个片段5'和3'非编码区之间,所形成的嵌合cDNA反向插入含RNA聚合酶Ⅰ的表达载体PHH21中,获得汉坦病毒三个片段的微复制子L-GFP-PHH21、M-GFP-PHH21、S-GFP-PHH21,将微复制子转染汉坦病毒76118株预先感染的vero细胞,48h后观察GFP表达情况.结果 汉坦病毒L、M、S三个片段微复制子均能观察到绿色荧光的表达,其中M片段最强,L片段最微弱.结论 以RNA聚合酶Ⅰ体系为基础构建的汉坦病毒L、M、S三个片段的微复制子是有功能的;汉坦病毒非编码区含有对汉坦病毒转录复制的重要调控原件.此微复制子系统可用于进一步研究汉坦病毒基因结构和功能的关系、基因转录和复制的调控机制,为实现汉坦病毒的病毒拯救奠定基础。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由中国医院协会主办的“全国儿科主任(新生儿专题)临床适宜技术高研班”,拟于2007年3月中下旬在北京举办,培训费980元。食宿统一安排,费用自理。学习期满授予学员Ⅰ类继续教育学分。内容:新生儿窒息与复苏、缺氧缺血性脑病、呼吸窘迫综合征、重症监护及呼吸管理、黄疸、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营养支持、头颅B超检查、出生缺陷筛查及预防;宫内感染;宫内窘迫;ROP及早产儿合理用氧;院内感染的监测与控制;院前急救与
期刊
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把躯体形式障碍定义为神经症的一种,其特征为患者反复出现各种躯体症状,但与主诉相应的各种医学检查阴性或与躯体主诉不相符.儿童和青少年患者会影响学习、人际交往等.躯体形式障碍的病因还未明确,认为是多因素的.该文从生物学、心理和社会因素三方面对儿童和青少年躯体形式障碍的病因进行综述。
癫(癎)是儿科常见病、多发病.虽然大多数癫(癎)患儿经过目前正规临床药物治疗后可以获得满意的控制,但仍约有20%~30%发作得不到有效控制而成为难治性癫(癎).其治疗困难的原因一方面与其发病机制复杂有关,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多药耐受,即对不同化学结构、不同作用方式的临床常用的多种抗癫(癎)药物(anti-epilepticdrugs,AED)产生耐药性.癫(癎)多药耐受的原因有:病变或癫(癎)发作造成
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是细胞凋亡过程中执行DNA片段化的效应分子,是细胞凋亡蛋白酶级联反应的必经之路。癫痫后的神经元细胞凋亡与caspase-3的活化关系密切,caspase-3参与了癫痫发作神经元细胞凋亡的病理过程,而caspase-3抑制剂z-DEVD或caspase广谱抑制剂z-VAD能够有效抑制神经元细胞凋亡。癫痫后caspase-3参与神经元凋亡的调控机制有线粒体-细胞
期刊
期刊
期刊
缺氧诱导因子-1(HIF-1)是一种在缺氧诱导的细胞核提取物中发现的转录因子,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体内,能调节细胞适应低氧状态下的能量代谢和氧运输,是维持细胞内氧供求平衡的主要调控因子,使机体对缺氧产生耐受和适应.HIF-1通过改,变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一氧化氮合酶、内皮素-I和促红细胞生成素等基因的表达,促进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增生和渗透,最终导致早产儿视网膜病,在增殖性视网膜病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