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对话是对话主体在彼此交往过程中认知、情感、态度及价值等方面进行交流与碰撞,沟通与合作,激发与感染的过程。我们的数学课堂应成为学生与实践进行有效对话的新天地。
[关键词]对话;多元;平等;合作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04X(2009)10-0023-02
对话是对话主体在彼此交往过程中认知、情感、态度及价值等方面进行交流与碰撞,沟通与合作,激发与感染的过程,是对话双方从各自的经验出发所达成的一种认知世界的融合。纵观我们以往的数学课堂很难看到有真正的“对话”。因此,要构建和谐、智慧的新课堂,就必须在“对话”上下足工夫。那么改革对话方式,实现多元走向就势在必行。
1.师生进行对话——实现“对话”平等
师生对话是教师和学生在真理探究、价值建构中的双向互动的过程。只有对话,才是真正的引导;只有对话,才能走进心灵。引入对话理论打破了教师的“一言堂”,赋予了学生更多言语权,标志着课堂教学的进步。
对话是沟通,而其实质则是互动,对话双方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学生在与教师的对话过程中,教师仅是“平等中的首席”,学生才是真正的主角。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多注意创设多种条件,设置多种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和空间。因此,教师要在对传统模式的解读中,允许不同观点的讨论、争辩,允许学生有个性化的独立见解。当师生真正形成共享心智对话的“师生场”时,数学教育所呈现出的愉悦性及生命力则是无法估量的。
2.生生进行对话——体现“对话”合作
生生对话的意义在于:来自他人的信息为自己所吸收,自己的既有知识唤起了他人视点,这样就有可能在相互磨合中迸发新的思想。学生在对问题的解读过程中,个人能力和解决技巧毕竟有限,他们的理解感悟有时片面甚至陷入认知上的误区,有时又无法对问题进行深层次的分析,便会留下很多的困惑点。此时我们教师要巧妙地为学生创设争辩的机会,慷慨地把对话时空让给学生。在交流、对话中,学生不仅要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还要学会评价,评价他人,评价自己。教师要多给学生创造这样评价的机会,这样既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优势智能,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3.与阅读活动进行对话——提高“对话”深度
数学课堂不仅仅关注学生的基础性,也更要关注学生的发展性。对话作为一种精神引领,不仅仅局限于书本内容,更可在其内容形式上进行更有效的扩充,让思考的范围更有助于提高对话的深度。这就需要我们开展有效的阅读活动,用阅读的途径来秉承优秀的数学文化,体会数学人文精神。
通过挖掘数学历史,赋予数学知识新的生命,将枯燥的,死板的数学细节变成学生们大胆创造,发明发现的新起点。大量的阅读可以演绎成各种具体活动:“数学才艺展”,展示学生自编的“数学手抄报”;“数学乐园”游园活动,让学生在数学王国里“大显身手”;学校班级数学论坛中,介绍自己学习数学的方法和体会,交流学好数学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数学班会中表演数学小品、数学相声、数学游戏等,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其他学科的密切联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美。这种阅读活动中所产生的心灵上的对话,其优越性是无法比拟的。
4.与问题进行对话——强调“对话”有序
与问题对话,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带着问题运用各种研究手段自己获取新的知识,并使问题得以解决。这种方式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数学逻辑推理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问题解决的策略能力,从而达到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要求。
我们教师在问题设计过程中,一定要把有价值的问题凸显出来,让学生在环环相扣的问题中,实现思想上的飞跃。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中,学生必须保持思想上的高度关注,搜索与发现以往相关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做到有序思考,实现精神对话,达到步步深入。这对学生自身的要求较高,但意义重大。对话,从问题开始,在细节的雕琢中深入,最后在问题解决中进行延展。随着高质量的课堂对话的展开,师生追寻智慧成长的旅途将更为快乐与顺畅。
5.与自我进行对话——拓展“对话”格局
与自我对话,其实就是自我反思。“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反思性作为建构主义学习的核心特征,意味着学习者必须从事自我监控、自我测试、自我检查、自我调节等活动,以诊断和判断他们在学习中所追求的是否是自己设置的目标。因此,与自我进行对话就显得特别重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多方位、多角度进行反思性的学习,做好反思性的总结,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反省思维的能力,养成反思习惯。总之,与自我进行对话是一种深层次的对话,极富挑战意义。
6.与实践进行对话——体现“对话”价值
“对话”是一种方法,一种态度,也是一种实践。与实践进行对话就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教学案例不再受知识体系的限制,可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和生活中取材,学生对什么问题感兴趣,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来开发教学案例。在教学的过程中,以“让孩子充分体验、科学发现”为核心,使学生在亲历亲为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学会学习。如通过调查家庭的电费、水费、电话费等活动让学生在主动的感知、思考、探索、交流活动中进行“加工”。“听见的容易忘记,看见的容易记住,亲手做过的才真正理解”这句富有哲理的话再一次告诉我们:数学课堂应成为学生与实践进行有效对话的新天地。
[责编 黄春香]
[关键词]对话;多元;平等;合作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04X(2009)10-0023-02
对话是对话主体在彼此交往过程中认知、情感、态度及价值等方面进行交流与碰撞,沟通与合作,激发与感染的过程,是对话双方从各自的经验出发所达成的一种认知世界的融合。纵观我们以往的数学课堂很难看到有真正的“对话”。因此,要构建和谐、智慧的新课堂,就必须在“对话”上下足工夫。那么改革对话方式,实现多元走向就势在必行。
1.师生进行对话——实现“对话”平等
师生对话是教师和学生在真理探究、价值建构中的双向互动的过程。只有对话,才是真正的引导;只有对话,才能走进心灵。引入对话理论打破了教师的“一言堂”,赋予了学生更多言语权,标志着课堂教学的进步。
对话是沟通,而其实质则是互动,对话双方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学生在与教师的对话过程中,教师仅是“平等中的首席”,学生才是真正的主角。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多注意创设多种条件,设置多种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和空间。因此,教师要在对传统模式的解读中,允许不同观点的讨论、争辩,允许学生有个性化的独立见解。当师生真正形成共享心智对话的“师生场”时,数学教育所呈现出的愉悦性及生命力则是无法估量的。
2.生生进行对话——体现“对话”合作
生生对话的意义在于:来自他人的信息为自己所吸收,自己的既有知识唤起了他人视点,这样就有可能在相互磨合中迸发新的思想。学生在对问题的解读过程中,个人能力和解决技巧毕竟有限,他们的理解感悟有时片面甚至陷入认知上的误区,有时又无法对问题进行深层次的分析,便会留下很多的困惑点。此时我们教师要巧妙地为学生创设争辩的机会,慷慨地把对话时空让给学生。在交流、对话中,学生不仅要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还要学会评价,评价他人,评价自己。教师要多给学生创造这样评价的机会,这样既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优势智能,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3.与阅读活动进行对话——提高“对话”深度
数学课堂不仅仅关注学生的基础性,也更要关注学生的发展性。对话作为一种精神引领,不仅仅局限于书本内容,更可在其内容形式上进行更有效的扩充,让思考的范围更有助于提高对话的深度。这就需要我们开展有效的阅读活动,用阅读的途径来秉承优秀的数学文化,体会数学人文精神。
通过挖掘数学历史,赋予数学知识新的生命,将枯燥的,死板的数学细节变成学生们大胆创造,发明发现的新起点。大量的阅读可以演绎成各种具体活动:“数学才艺展”,展示学生自编的“数学手抄报”;“数学乐园”游园活动,让学生在数学王国里“大显身手”;学校班级数学论坛中,介绍自己学习数学的方法和体会,交流学好数学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数学班会中表演数学小品、数学相声、数学游戏等,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其他学科的密切联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美。这种阅读活动中所产生的心灵上的对话,其优越性是无法比拟的。
4.与问题进行对话——强调“对话”有序
与问题对话,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带着问题运用各种研究手段自己获取新的知识,并使问题得以解决。这种方式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数学逻辑推理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问题解决的策略能力,从而达到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要求。
我们教师在问题设计过程中,一定要把有价值的问题凸显出来,让学生在环环相扣的问题中,实现思想上的飞跃。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中,学生必须保持思想上的高度关注,搜索与发现以往相关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做到有序思考,实现精神对话,达到步步深入。这对学生自身的要求较高,但意义重大。对话,从问题开始,在细节的雕琢中深入,最后在问题解决中进行延展。随着高质量的课堂对话的展开,师生追寻智慧成长的旅途将更为快乐与顺畅。
5.与自我进行对话——拓展“对话”格局
与自我对话,其实就是自我反思。“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反思性作为建构主义学习的核心特征,意味着学习者必须从事自我监控、自我测试、自我检查、自我调节等活动,以诊断和判断他们在学习中所追求的是否是自己设置的目标。因此,与自我进行对话就显得特别重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多方位、多角度进行反思性的学习,做好反思性的总结,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反省思维的能力,养成反思习惯。总之,与自我进行对话是一种深层次的对话,极富挑战意义。
6.与实践进行对话——体现“对话”价值
“对话”是一种方法,一种态度,也是一种实践。与实践进行对话就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教学案例不再受知识体系的限制,可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和生活中取材,学生对什么问题感兴趣,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来开发教学案例。在教学的过程中,以“让孩子充分体验、科学发现”为核心,使学生在亲历亲为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学会学习。如通过调查家庭的电费、水费、电话费等活动让学生在主动的感知、思考、探索、交流活动中进行“加工”。“听见的容易忘记,看见的容易记住,亲手做过的才真正理解”这句富有哲理的话再一次告诉我们:数学课堂应成为学生与实践进行有效对话的新天地。
[责编 黄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