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与沉》课堂片段与评析

来源 :湖北教育·科学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m21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课是冀人版小学《科学》三年级的内容。教材是在学生已有的日常生活经验基础上,安排了观察物体的浮与沉、探究物体在水中浮沉与什么因素有关、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浮沉三个活动,目的是引导学生认识浮沉现象,感知浮力的存在,认识到影响物体在水中浮沉的相关因素。教学重点是物体在水中浮沉与什么因素有关。
  本课准备的实验材料主要有:水槽、木块、石块、矿泉水瓶、苹果、橡皮泥、塑料尺、橡皮、螺丝钉、树叶、铅笔、小石子、钥匙、两个小塑料瓶(一个空,一个装沙)。
  教 学 目 标
  ◎认识物体的浮沉现象。了解浮沉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变。
  ◎能用实验的方法判断物体的浮沉,并根据浮沉状态将物体分类。能探究物体在水中浮沉与什么因素有关。能找出改变物体浮沉状态的方法。
  ◎意识到要在学习过程中认真观察、积极思考,保持学习科学的兴趣。
  教 学 片 段
  片段一:觀察物体在水中的浮与沉
  师:除了木块和石头,老师还为同学们准备了许多材料,如橡皮泥、苹果、塑料瓶、树叶等,先来猜测一下,这些物体放入水中是沉还是浮?根据是什么?
  生:我认为橡皮泥、苹果会沉下去,因为它们比较重。
  生:塑料瓶、树叶会浮在水面上,因为它们比较轻。
  生:螺丝钉、小石子、钥匙也很重,它们也会沉下去。
  (根据学生的回答,对材料进行分类:猜测浮的物体放在水槽左面,沉的物体放在水槽右面,不能确定是沉是浮的、有争议的放在中间。)
  评析: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先大胆猜测物体放入水中是浮还是沉,通过猜测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调动起来,为后面的探究活动奠定基础。
  师:这些物体究竟是沉是浮,我们一起来验证。先来看注意事项。
  (教师出示课件后,学生动手实验,观察物体的浮沉并做好记录。教师巡视,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指导。)
  评析:通过动手操作,培养了动手动脑能力,提高了合作意识,培养了自主探究的精神。教师放手让学生动手探究,关注他们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师:在实验操作中对自己感兴趣的其他物品也可以试一试,把相应的结果记录下来。如果没有准备好材料也可以课余时间做一做。
  评析:小小的一个环节,就可以看出教师对学生自主探究活动的关注。教师鼓励学生对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探究,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善于思索、勤于动手的习惯。
  师:实验结束了,请同学们及时整理实验材料,说说你们的实验结果。
  生:我们组观察到橡皮泥、苹果、螺丝钉、小石子、钥匙会沉下去,因为它们很重。
  生:我们组观察到塑料瓶、树叶、塑料尺和铅笔会浮在水面上,因为它们很轻。
  师:结果与我们原来的预测是否一样?
  生:一样。
  生:其他相同,只有塑料瓶不同。我们组先把塑料瓶拧紧瓶盖,它会浮于水面;后来我们拧开盖,观察到塑料瓶先是浮在水面上,慢慢地,会沉入水底。
  生:我们组观察到塑料尺子沉下去了。
  师:孩子们,你们观察得很认真,也善于动脑筋思考问题。看来科学知识的获得一定要亲自去实践,用事实来说话,实践出真知。根据现在的实验结果,你们有什么发现?
  生:物体的体积越大,就越不容易沉下去。
  生:物体的体积越小,就越容易沉下去。
  生:物体越轻,就越容易浮起来。
  生:物体越重,就越容易沉下去。
  师:同学们真会动脑筋,说得很好。物体的浮沉究竟和什么因素有关呢?
  评析:通过实验结果引发深层次的思考,让学生有强烈的探究欲望,为下面继续探究影响浮沉的因素作了铺垫。
  片段二:探究物体的浮沉和什么因素有关
  1. 趣味实验一
  师:大家想想,两个完全一样的小塑料瓶,一个是空的,一个装满沙子,同时放入水中,结果一样吗?
  生:空的小塑料瓶会浮在水面上。
  生:装满沙子的塑料瓶会沉入水底。
  师:下面我们要一探究竟,请同学们分组实验。
  (学生小组合作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生:和我们想象的一样。
  师: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物体在水中的浮沉与物体的轻重有关。物体越轻,就越容易浮于水面;物体越重,就越容易沉入水底。
  评析:通过趣味小实验调动学生的兴趣,就物体在水中的浮沉和物体轻重之间的关系引发思考探究。通过合作探究,轻而易举地得到结论,让学生在玩中探究。
  2. 趣味实验二
  师:大家想想,两块完全一样的橡皮泥,其中一个揉成小球,另一个捏成盘子。同时放入水中,结果又会怎样呢?
  (学生猜测,动手操作,思考交流。)
  生:橡皮泥揉成小球,会沉入水底。
  生:橡皮泥捏成盘子,会浮于水面。
  生:橡皮泥捏成的盘子很小,也会沉入水底。橡皮泥捏成的盘子越大,也就越容易浮于水面。
  (学生小组合作实验。)
  师:通过实验,结果与我们的猜测一样。物体在水中的浮沉与物体的大小有关,物体越大,就越容易浮于水面;物体越小,就越容易沉入水底。
  评析:通过趣味小实验引发学生的兴趣,他们迫不及待地想知道结果。更加有兴趣对物体在水中的浮沉和物体体积大小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究、分析、总结。
  片段三: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浮与沉
  师:你能使沉下去的橡皮泥浮上来吗?
  生:把橡皮泥捏成小船的样子,它就浮起来了。
  生:找一块泡沫板,把橡皮泥放在上面就浮起来了。   生:把橡皮泥捏成一个空心的圆球,它就浮起来了。
  师:你能使浮在水面的小瓶子沉下去吗?
  生:用沙土装满瓶子,再拧紧盖子,瓶子就沉下去了。
  生:把瓶子灌满水,再拧紧盖子,瓶子就沉下去了。
  评析:通过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浮与沉的活动,引发学生兴趣,激发探索的热情,拓宽了他们的思路,使他们深入体会影響物体浮沉的因素。
  片段四:生活中的浮力
  师:通过实验,我们知道它是浮在水面上的(一边说一边向学生展示瓶子浮在水面),现在我们用手把它慢慢压向水中,谁来试一试,看感觉怎样?
  (让学生代表上前,感受水中塑料瓶的浮力。)
  师:这就是浮力!生活中很多地方用到了浮力,我们一起来看看。
  (出示课件。)
  生:饺子煮熟啦,看起来就变大了!它就浮起来啦!
  生:套上救生圈,人就可以浮在水面玩耍啦!
  生:潜水艇既能潜在水中,也能浮出水面,靠的就是浮力!
  评析:感知浮力的同时,让学生体会到:浮力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浮力无处不在,让浮力为我们的生活服务。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生:我知道了怎样使浮在水面的物体沉下去。
  生:我知道了怎样使沉下去的物体浮上来。
  生:我知道了生活中有很多关于浮力的例子。
  生:我们身边有这么多有趣的科学知识,科学可真有趣啊!
  教 学 反 思
  《浮与沉》是在学习了水的性质和认识了水与人、动物、植物之间的关系之后,继续探究物体在水中的浮沉状态,指导学生认识浮沉现象,感受浮力的存在。
  三年级学生的科学知识比较有限,自主探究的能力较差,但是他们动手实验的兴趣较高,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教学时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先让他们认识浮与沉现象,在对浮与沉现象有了粗浅的认识之后,让学生大胆猜想物体在水中的浮沉状态,然后分小组动手实验验证猜想,实验结束后交流实验结果,让学生完整经历自主探究的全过程,对自主探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整节课都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理念,把时间交给学生,为他们创造亲身经历自主探究过程的机会,激发他们主动参与科学学习,发展探究能力,培养他们尊重事实、勇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帮助他们建构基本的科学概念。
  河北省保定市博野县教研室(071300)
其他文献
前不久,我有幸参加了湖北省教育厅组织的湖北省中小学科学学科骨干教师教学能力培训——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访学活动,为了让我们更好地理解新加坡小学科学教育的具体实施过程与特点,新加坡资深培训专家吕嘉锋博士以“组装F10赛车比赛”为课题,“真刀真枪”地演绎了原生态的新加坡科学课堂。  案例呈现  1.情境导入  师:新加坡举办过一项精彩刺激的赛车活动,你们知道是什么活动吗?  学员:F1大奖赛。  师:
表现强调的是把内在的东西(比如人格、思维)外显出来,让别人(也包括表现者本人)能够清晰具体地感受到,从而实现个体多样表现与群体共同发展的统一。  教学中,表现性评价是通过可观察、可评价的外在表现,推断学生内在能力及精神状况的变化,能较准确地评价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相关素质。周文叶、赵德成、罗国忠指出:传统的客观纸笔测验检测不了许多重要的学习结果,并且给教与学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为此,我
AraCINDUCEDAPOPTOSISINHUMANMYELOIDLEUKEMIACELLLINEHL60:INDUCINGAPOPTOSISISTHEPRIMARYMECHANISMOFCHEMOTHERAPYZhouJianfeng周剑锋...
论述了市政管养单位实施模块化集成管理是加速市政管养行业发展的最有效手段,进而提出实现市政管养单位集成管理需要落实以下关键环节:整合优化"管、养、建"三大功能模块和建
Itisdificultytoestablishhistologiccriteriapancreaticendocrinetumors(PET).Thenuclearpleomorphism,prominentnucleoliandmitosisco...
客观:为了学习表达式和 apoptosis 的临床的价值,在乳癌控制基因 bcl-2 和 bax。方法:在在 1996 在我们的医院里从操作获得的 41 乳癌的蛋白质 bax 和 bcl-2 与正常的胸纸巾用 A
当前一些高校内部应收款的处理,因缺少必要的会计分类信息而导致跟踪管理与控制的困难。高校财务管理部门应通过项目管理的科学应用辅助会计科目核算,规范应收账款的项目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