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移动学习的成人深度学习模式研究

来源 :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63hs63s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首先从理论层面出发,对深度学习和移动学习的特点进行分析,并结合成人的学习特点及需求,对基于移动学习的成人深度学习进行了可行性分析。进一步结合移动学习的应用模式和深度学习的有效教学策略,提出了基于问题解决的深度学习模式,为移动学习的有效应用和成人学习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移动学习;深度学习;成人;模式
  中图分类号:G79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2)19-0082-04
  随着移动网络的快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日臻完善,特别是无线网络技术的兴起和广泛应用,原有的有线网络信息资源已经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学习和生活需求。生活节奏和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使得人们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高效学习的愿望变得更为强烈,移动学习等无线网络学习形式受到更多人的青睐。终身学习已成为当今社会的普遍共识,华东师范大学吴刚教授[1]指出:学习科学倡导的学习是“深度学习”。在新的学习方式下,如何促进学生学习,特别是深度学习,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成人作为一个特殊的学习群体,学习时间难以保证,各方面压力大[2],因此对于碎片化的学习要求更为强烈;同时成人学习目的明确,学习动机比较强,因而具备进行深度学习的条件。为此,本文结合移动学习和深度学习的特点,以成人为对象,提出基于移动学习的成人深度学习模式,以更好地促进移动学习的发展,为成人提供新的学习方式。
  一、深度学习的内涵及特点
  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对深度学习有具体的定义:“深度学习是指在理解学习的基础上,学习者能够批判性的学习新的思想和事实,将其融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并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的问题中,作出决策并解决问题的学习。”[3]这种学习要求学习者摒弃对知识或内容进行简单记忆或者复制的机械学习方式,要求学生通过学习不仅能够记忆、理解知识点,还要能够对知识进行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深度学习是与浅层学习相对应的一种学习方式。深度学习与浅层学习的比较如表1所示。
  从表1中我们可以总结出深度学习的几个特点:
  (1)从学习动机而言:深度学习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是学习者主动获取知识、主动对知识进行加工的一种行为。
  (2)从知识管理角度而言:深度学习需要学习者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联系,积极地将知识融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并进行思考和批判。这意味着学习者需要有积极的动机和强烈的求知欲。因此,在进行深度学习时我们必须积极提供刺激源,使得学习者能保持积极的求知欲,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提供社会性的交流和及时的评价,使得深度学习能顺利进行。
  (3)从知识应用角度而言:深度学习意味着迁移与应用。学习者能够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二、基于移动学习的成人深度学习分析
  1.移动学习特点分析
  移动学习是由于人们地理空间流动性和弹性学习需求的增加而使用移动终端设备进行学习的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4],是移动通讯技术和网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在移动学习中,人们可以在任何时间、地点,利用移动终端设备进行任何内容的学习,不受制于特定的时间和地点。另外移动学习能够为学习者提供更为丰富有效的交流方式与机会。
  移动学习有以下特点:以移动终端设备为载体;学习时间随意化,学习具有便捷性;学习地点移动化,学习具有情境相关性的特点;学习方式主动化、个性化、实时化,具有交互丰富性的特点。
  2.移动学习应用模式概述及分析
  移动学习已成为教育技术研究的热点之一,其应用模式具有多样性[5]。目前对于移动学习应用模式的研究主要是情境认知模式。
  情境认知应用模式主要是指利用移动终端设备和移动通信技术为人们提供真实的问题情境,使得学习可以在真实的环境中展开,帮助学习者在真实的情境下进行意义建构。在此移动设备不再是内容传递的工具,更多的是学习者知识建构的工具,使得学习者可以进行真实情境的意义建构[6]。这种应用模式又可以分为多种学习范式,主要包括基于问题解决的移动学习、移动探究性学习、情境感知学习和参与模拟的体验式学习。本文主要围绕基于问题解决的移动学习范式进行分析。
  基于问题解决的移动学习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或者工作场景中遇到问题时,可以通过移动技术和移动设备及时掌握与问题相关的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英国利物浦约翰莫瑞斯大学和日本德岛大学已经设计和开发出相应的学习环境,支持基于问题解决的移动学习[5]。基于问题的移动学习模式正好与深度学习中要求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解决问题相吻合,因此将移动学习应用模式与深度学习结合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3.基于移动学习的成人深度学习的可行性分析
  基于移动学习的成人深度学习是否可行,可从以下几点进行分析:
  (1)硬件平台建构的成熟
  现有的3G网络的普及和4G网络技术的逐步完善,为移动学习的开展提供了更加坚实的硬件支撑平台。目前,我国的无线网络覆盖范围遍及全国各地,确保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无线网络都能畅通无阻[7]。移动智能终端发展日益完善,可以安装多种社会性软件,如QQ、Fetion、微博、网络地图等,为移动学习的顺利开展提供了软件基础。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这些社会性软件,如手机微博、QQ、Fetion等基于大家共同关心的实际问题或实际情境进行及时的沟通,自发组成学习小组或学习群体进行学习交流。
  (2)移动学习的特性非常适合成人教育[8]
  成人的学习目的明确、自主性比较强,具有很强的学习动机[2],其学习方式具有相对灵活性的特点。此外,由于成人社会活动比较频繁、集中学习的时间比较少,学习时间难以保证,而移动学习可以满足成人学习者随时随地获取资源、进行学习的特点。既能满足成人继续学习的需求,又不耽误成人正常的工作、生活,为成人进行深度学习提供了重要的工具支撑。成人可以充分利用碎片时间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实际需要进行个性化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索,使得学习具有个人意义与可用性。[9]   (3)丰富的资源,为成人及时获取信息进行深度学习提供了条件
  现有的移动学习设备能够提供各种各样的学习资源,如网络文本、新闻阅读软件、视频网站客户端等。当学习者进行自主学习时,可以随时通过无线网络链接搜索自己需要的资源类型。
  (4)真实的学习情境促进知识的迁移和应用
  移动学习的核心是“情境”,移动学习可以为学习者提供真实的情境。[10]知识具有情境性,学习者需要在情境中获取和应用知识。人们进行学习的过程是与整个环境的互动过程。传统的只是从书本中进行的学习,将知识独立于情境之外,产生的是惰性知识。[11]移动设备为真实的情境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学习者可以携带轻便的移动设备进入真实的问题情境或者工作情境中进行学习,使得学习者可以在特定的真实情境下进行学习,扩充自己的思维过程,构建心智模式,促进问题解决。成人学习者所学的知识是要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因此在真实情境中进行基于问题的学习,将学习知识的过程与情境相结合,学到的将是与解决实际问题相关的有用的知识。
  三、基于移动学习的成人深度学习模式
  基于以上分析,利用基于问题的移动学习应用模式和深度学习的特点,本文拟提出以问题为中心的基于移动学习的成人深度学习模式。该模式是一种循环迭代的学习模式,通过移动学习提供随时随地的学习环境和学习工具,给学习者以强烈的拥有感,提高成人的学习兴趣,激发成人学习的积极性。成人以问题为中心进行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反思交流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即体现了深度学习的过程。该模式主要分为五个模块,如图所示:在以问题为中心的基础上,查阅资料,进行个别化学习或者建立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协作学习,通过讨论、交流来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反思总结分享所得成果,促进深度学习的有效开展。
  1.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模块
  积极的学习动机和主动的学习意识是深度学习的重要特点,是开展深度学习的首要条件。成人作为一个特殊的学习群体,具有很强的学习动机,学习目的明确。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模块,在充分利用成人学习特点的基础上,利用问题进一步强化学习动机。围绕问题,通过运用移动设备及时查阅相关问题资料,按照合适的学习方式进行个性化学习,同时借助社会性软件通过及时的协作学习,组成学习小组,形成移动学习共同体来增加学习者的归属感,进一步强化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并通过及时的反思和总结分享促进知识的巩固和交流。
  2.个别化学习和协作学习模块
  这个模块主要包括两种学习方式:个别化学习和协作学习。个别化学习的特点是学习者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风格获取知识,获得对知识的初步理解,使得学习具有个人意义,更符合不同的学习者之间的学习需求。但是通过个别化的学习所获得的知识可能是不全面的,协作学习在此时便可以弥补个别化学习的不足。协作学习主要是以社会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主张知识是通过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其中协作发生在学习过程的始终。协作学习主要是学习者以小组为单位的形式展开,在学习中对共同感兴趣的问题进行协作,通过协作交流与讨论,学习者不仅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达到深度学习的目的,在协作学习的过程中还可对学习者的人际关系产生重要的影响作用,增加学习者的集体感,减少学习孤独感,进一步激发学习动机,形成移动学习共同体,促进深度学习的持续进行,因此协作学习对整个学习阶段都很重要。在学习的过程中采用个别化学习和协作学习相结合的方式,既可以给每个学习者提供独立学习和解决问题的机会,也为学习者之间协作讨论提供机会,促进深度学习的进一步开展。学习者通过借助移动终端设备查询与问题相关的资料,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个别化学习,同时也可以利用移动终端设备中的社会性软件围绕共同的问题进行深层次探讨,在这里学习者的知识在个别化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
  3.移动条件下的实时交流模块
  该模块主要提供在学习中随时随地的交流方式,它帮助人们在学习中及时交换和共享信息,扩展人们的活动范围及参与交流的成员的范围,增加学习者的归属感。在移动学习方式下,移动技术的支撑使得交流从课堂延伸到课外,促进学习的进一步开展。该模块主要是通过移动终端设备中的一些社会性软件,如QQ、微博、电话、短信等方式来实现实时的信息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网络化的社会关系与社会认知网络,促进移动学习共同体的形成和维持,进一步促进和支持社会性学习。该模块贯穿在学习的整个过程中,主要通过社会性的交流给学习者社会归属感,同时加深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对于不同的社会性软件其效用是不同的,下面主要对其中常用的几种进行罗列分析:
  (1)移动QQ: 一个通过及时通讯技术实现在线聊天、交流的软件。该软件可以提供一对一、一对多和多对多的聊天模式,还包含有个人空间主页、QQ日志的评论发表等。具有简单易懂、操作方便、界面友好、免维护和零费用等特点。[12]在目前普遍使用的手机上都可以安装QQ功能,是一种很好的实时交流工具。
  (2)移动微博: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及获取的平台,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这个软件即可作为交流工具,也可以用它总结分享信息,实现信息的交流。
  (3)移动电话:电话和短信息能实现及时的快速通信,但是缺点是费用比较高。但是现有的免费短信聊天的软件如Fetion可以解除这方面的困扰,只要提前加入Fetion,便可免费交流。
  4.实际应用模块
  深度学习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灵活的知识应用。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可以促进学习者对知识的深刻理解,促进知识的灵活运用,促进深度学习的开展。以问题为中心,通过查阅资料和及时的交流讨论解决问题的过程是深度学习的践行阶段。通过该模块的运用,检验学习者学习的成果,促进学习者对自己学习的评价,促进学习者的反思及进一步的学习,有效地促进深度学习的开展。如果通过这一阶段的学习,问题没有解决或者没有完全解决,则需要围绕原有问题或者问题解决过程中发现的新问题进行新一轮的学习。这个过程促进了学习者对问题和知识的进一步深刻理解。如果问题还是没有解决,那么要继续弄清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新一轮的资料查询,再进行交流解决问题,如此循环迭代,最终促进问题的解决,促进学习者深度学习的开展。而这个问题可以是成人在日常工作生活中遇到的真实的问题,也可以是在学习过程中,教师为成人组建的一个真实的情境。   5.反思和总结分享模块
  这个模块贯穿在学习模式的整个过程。反思是一种自省、思考、探究和评价。古人曾曰:“吾日三省吾身”,“学而不思则罔”,可见反思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学习者通过借助移动微博或者移动QQ空间等工具交流学习中的疑惑和心得,发现学习中的不足,通过反思和总结分享及时查漏补缺,有利于学习者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从而促进深度学习。同时,在反思和总结分享中也可以进一步促进学习者之间良好的情感交流,有效地促进深度学习的开展。
  四、结论
  成人利用移动学习方式开展深度学习,既是对移动学习应用的一种扩展,也为成人进行终身学习提供了一种新的方式。既克服了成人学习时间短、由于各种因素无法进行长时间固定学习的缺陷,也充分利用了成人学习者学习动机强、学习目的明确的优势,结合移动学习固有的优势,为成人学习者提供了随时随地的学习体验,为成人学习者进行深度学习,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条件。?
  参考文献:
  [1]吴刚.建构主义与学习科学的崛起[J].南京社会科学,2009(6):98-104.
  [2]杜秀芳,任淑红.成人学习的特点分析[J].中国成人教育,2007(15):121-122.
  [3]何玲,黎加厚.促进学生深度学习[J].计算机与教学,2005(5):29-30.
  [4]叶成林,徐福荫,许骏.移动学习研究综述[J].电化教育研究,2004(3):12-19.
  [5]李乾,高鸽,孙双.移动学习应用模式研究综述[J].现代教育技术,2008(10):64-68.
  [6]余胜泉.从知识传递到认知建构、再到情境认知——三代移动学习的发展与展望[J].中国电化教育,2007(6):76-78.
  [7]朱学伟,朱昱,徐小丽.基于碎片化应用的微型学习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1(12):91-94.
  [8]郭邵青,黄建军,袁庆飞.国外移动学习应用发展综述[J].电化教育研究,2011(5)105-109.
  [9]詹庆龙,张静然.移动学习的理论与实践探索[J].中国电化教育,2010(3):1-7.
  [10]郑权,陈琳.信息时代成人移动学习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1(2):68-70.
  [11]黄荣怀.移动学习理论·现状·趋势[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5):21-65.
  [12]钟志荣.基于QQ群的网络学习共同体构建及其应用[J].中国电化教育,2011(8):92-95.
  (编辑:李晓萍)
其他文献
基士得耶(Gestetner)始创于1881年的英国,品牌创始人大卫·基士得耶先生于1881年发明世界上第一台油印机,并于同年创立了基士得耶公司。此后,基士得耶致力于开拓印刷领域,不断探索和研发新的印刷技术,推出创新性产品,掀起一次次印刷行业的技术革新。经过百年发展至20世纪末,基士得耶成为全球印刷机行业的引领者,在全球13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1300多间分支机构,服务用户超过数千万。  基士得耶
沙盘游戏是一种以荣格心理学原理为基础,由瑞士的荣格学派心理分析师多拉·卡尔夫女士发展、创立的心理治疗方法。具体说,沙盘游戏是来访者在心理辅导者的陪伴下,从玩具架上自由挑选玩具,在盛有沙子的特制箱子里进行自我表现的一种心理辅导。沙盘中所表现的系列沙盘意象营造出游戏者心灵深处的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的持续对话,由此激发游戏者的自我治愈过程和人格发展。  沙盘游戏作为一种能够培养儿童自信与人格,发展其想象力与
摘 要:美国哲学家Grice对人类自然会话进行研究,总结得出自然会话中说话者和听话者双方所遵循的会话合作原则。笔者在制作高中英语课件的过程中发现,英语CAI课件的制作过程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一种互动交际的过程,即课件制作者通过电脑界面与学习者交流的过程,因此同样可以使用会话理论加以指导。  关键词:合作原则;英语教学;CAI课件设计  中图分类号:G 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45
摘要:以集美大学诚毅学院RFID智能馆藏管理系统为例,介绍了该系统的架构、技术成份以及系统的应用范围及情况。该系统包含智能安全监测系统、馆员工作站读取系统、读者自助借阅系统、读者自助还书系统、便携点检系统、标签转换系统、借阅信息提示等子系统,它的建成给师生们带来了耳目一新的图书借阅模式,也简化了图书借阅流程,大大提升了图书馆管理及服务的水平,让馆员和读者都能从中亲身体验科技带来的变化。  关键词:
各位领导、嘉宾、理事代表,大家好!  首先我代表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及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管理信息化专业委员会秘书处向出席本次会议的各位代表,表示热烈的欢迎!对过去一年来支持专委会秘书处工作的广大理事单位及代表表示衷心的感谢!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管理信息化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委会)自成立以来,在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及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的双重领导下,积极稳妥地开展工作,在组织机构
摘 要: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条件和重要保证,本文以中华女子学院建设数字化校园为案例,总结经验和体会,希望能对其他高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起到很好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 经验 体会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08)09-0024-02    一、中华女子学院数字化校园的建设背景    我国高校信息化建设从1994年Cernet成立开始,
摘 要:本文讨论了网络教学平台的发展现状、研究的意义和价值、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以及系统的应用分析。开发平台采用了JSP技术,后台采用Oracle数据库。系统的实现为校园教学提供了一个真正高效的现代化教育手段。  关键词:网络教学平台;B/S模式;网络教学;辅助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0)13-0068-03    一、引言  作为教学辅助手段的
摘要:网络学习平台的构建是当今教育技术学领域中寻求技术与学习融合的研究热点之一,然而,目前网络学习平台的设计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以R2D2网络教学模型为指导,提出了设计能满足不同学习风格学习者的个性需求,且具有P,2D2模型中的系列学习活动及智能自动评价和反馈的网络学习平台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R2D2模型:网络学习平台;学习活动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84
摘 要:本文在研究最新教育技术理论和网络教学模式的基础之上,提出了一个全新的网络教学平台模型,然后对该平台的主要功能模块进行了划分,特别是增加了协作学习、认知工具和个人知识管理,并对各个主要功能模块的特点进行了分析;最后运用流行的网络开发技术和软件工程方法,在.NET下采用B/S三层体系结构对该平台进行了设计和实现,并对相关的技术难点提出了解决方案。   关键词:网络教学平台 B/S三层结构 教学
在信息化的驱动下,周口师范学院的现代化办学条件日新月异,借助新建立起来的校园网络,学院师生可以实时连接到Internet及中国教育科研网。在网络无所不在的时代,周口师范学院的校园网为全校12000多名学生以及690多名教师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和教学条件。    问题:网络拥堵亟待解决    校园网络有两个出口,一个连接到教育网络,另一个连接到互联网。为了便于内网用户与外部网络的相互访问,之前设置了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