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脉千里 异中聚同

来源 :语文天地·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6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典原恒远,魅力永流传。《红楼梦》的不简单,从细处看,细节之中生百态;从整体看,百态之下见人生。人教版九年级课文《刘姥姥进大观园》,在“笑剧”的布“局”以及“笑”的描写上,可谓伏脉千里、异中聚同。
  一、布“局”:鸳鸯熙凤铺垫“取笑儿”的底
  分析贾府一干人的笑,还得从“笑”的布局说起。课文从贾母在大观园摆宴招待劉姥姥开始,王熙凤带着鸳鸯等人“在晓翠堂上调开桌案”,鸳鸯想拿刘姥姥“取笑儿”,王熙凤一拍即合,“二人便如此这般商议”,共同设计、布“局”让刘姥姥“出丑露乖”(搞笑)。布什么“局”?从后文看,贾母叮嘱人抬过来一张小楠木桌子,让刘姥姥挨着自己这边坐。应该说,贾母还是在营造一个比较客气的待客场合,“众人听说,忙抬过来”,大家也是如此。但是,早与鸳鸯有“商议”的凤姐却并非如此,她“递眼色与鸳鸯,鸳鸯便忙拉刘姥姥出去,悄悄地嘱咐了刘姥姥一席话,又说:‘这是我们家的规矩,要错了,我们就笑话呢。’”可见这是她们布好的“局”,鸳鸯嘱咐刘姥姥一席话,目的在于让她给大伙搞个笑。既然鸳鸯这么说给她嘱咐,刘姥姥又不懂贵族礼仪,又觉得“礼出大家”,所以当贾母这边说声“请”的时候,她便站起身来,把这样做“视为”大户人家吃饭的规矩,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自己却鼓着腮不语,俨然一副一本正经、煞有介事的样子。正是由于这是大家意想不到的一个“局”,不明就里的众人才“先是发怔,后来一想,上上下下都哈哈的大笑起来”。
  那么,这个“局”究竟布得好还是不好?从中可以看出鸳鸯、王熙凤的什么性格以及小说所表现的何种世态?
  首先,从故事情节的设计上,这个“局”布得简直“绝了”,“取笑儿”这“底”也铺垫得极好。如果不是王熙凤和鸳鸯悄悄设“局”,如果不是贾母和众人都视这一场合为比较客气的待客场合,那么,刘姥姥按王熙凤和鸳鸯所布的“局”出“洋相”的时候,众人何有“发怔”之态?如果没有之后的“一想”,众人哪里明白这是借刘姥姥“取笑儿”的招数为逗大伙笑,大家又何以“哈哈大笑起来”?所以,从这些细微的情节设置中,我们感受到的是曹雪芹先生文法的美妙、章法的极绝、人物描写的生动。
  其次,从这些细节中,我们可以看出,作为侍奉贾母的贴身第一丫鬟,鸳鸯时刻为自己的主子着想,和王熙凤一同布“局”,目的非常单纯,就是为了逗贾母高兴,而且也并没有伤及刘姥姥。她设“局”时,“拉刘姥姥出去,悄悄地嘱咐了刘姥姥一席话”,可见她也是尊重刘姥姥的。她送刘姥姥走的时候,那些对话,其中刘姥姥说的“姑娘说那里话,咱们哄着老太太开个心儿,可有什么恼的!你先嘱咐我,我就明白了,不过大家取个笑儿。我要心里恼,也就不说了”这些话,都表现出鸳鸯是一个心地善良,很纯洁的姑娘。总体上说,鸳鸯是《红楼梦》中的一个特殊人物,她的父母都是奴隶,但由于她聪明能干、模样又好,所以深得贾母的喜爱。她善良、纯洁,从不弄权,尽管出身低贱,但并不自卑,有主见,有追求,有尊严。从这些细节描写可以看出,王熙凤表现得精明能干,鸳鸯稍一露自己的一点想法,她一下子就能领会并随之附和。从她“递眼色与鸳鸯”,“偏拣了一碗鸽子蛋放在刘姥姥桌上”,便知是一位很有计谋的管家奶奶。
  整体分析设“局”的两个人物,作为贾府数以百计的丫鬟当中地位最高的人,鸳鸯虽是下人,但地位不同一般,连凤姐都要叫她“鸳鸯姐姐”。鸳鸯到王熙凤屋里去,凤姐和贾琏都会赶紧站起来让座。从中可以看出,规矩很多的贾府反映的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伺候长辈的仆人,晚辈见了,也要比较尊敬。这也是这一细节中鸳鸯和王熙凤一拍即合的主要原因。由此,从另一个侧面也可以看出作者思想的高邈、才气的纵横,把一个丫头都写得不同一般。
  二、析“笑”:贾母和众人尽享“逗乐儿”的趣
  演员演得好不好,看观众的反应就知道。刘姥姥在大观园的表演,怎么就一下子嗨翻全场了?从贾母和众人的反应看,其“笑”态有何不同?又从中可以看出各人的何种性格?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曹雪芹先生在此处的精彩描写,还是有好多妙处的。
  首先,刘姥姥的表演看似生硬,其实搞笑,效果很好。开席时贾母先说一声“请”的客气话,作为主人,应该说在她心目中这也算是一个挺庄重的待客场合。正因为心领神会,在鸳鸯的一番叮嘱之后,刘姥姥却正正经经地念了这么几句无厘头的话:“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所以,众人先是发怔,后来才明白是怎么回事。这样就产生了滑稽可笑的戏剧效果:一本正经的表情,加上自损自嘲的自语,让众人一想刘姥姥狼吞虎咽的吃相,粗鄙不堪、不懂规矩的窘态,怎么不为她的无知和胡说八道感到可笑?
  其次,贾母和众人的反应各得其所,作者在不同的笑态刻画之中把各人性格演绎得惟妙惟肖。“林黛玉撑不住,一口茶都喷出来”,从她的笑中可见她极力控制,反映出她的有教养而又含蓄、谨慎的性格特点。“史湘云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只叫‘嗳哟’”,她的笑是一种自然的流露,反映出其爽朗、率真而不受拘束的性格特点。“宝玉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得搂着叫‘心肝’”,笑得钻到贾母的怀里,反映出他天真、孩子气的性格特点。“王夫人笑得用手指着凤姐儿,只说不出话来”,她的笑侧重于对王熙凤鬼点子的认可,从中可以看出她对王熙凤的赏识。“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茶喷了探春一裙子”,她笑得率真、爽朗。“探春的茶碗都合在迎春身上”,她笑得毫无拘束。“惜春离了坐位,拉着他奶母,叫‘揉揉肠子’”,这种笑反映出她娇气、孩子气的性格特点。“贾母笑的眼泪出来,只忍不住”,反映出她极富同情心且仁慈的性格特点。可以说,这些笑都把人物的神态动作描写得惟妙惟肖、形态各异,把人物的性格特点表现得恰如其分。
   第三,贾母和众人尽享“逗乐儿”的趣,背后表达的是难言的沉重。刘姥姥年岁不轻,但为了让贾母和众人高兴,她让年轻的王熙凤和鸳鸯当做了“逗乐儿”的对象。为什么?一进荣国府,刘姥姥得到了贾府的“资助”,贾府上下也识得了她。作为一个乡下老妇人,她确实没见过什么大世面,在参观、游览宛如仙境的大观园时对什么都觉得新鲜,充满好奇,闹了很多笑话。这位老妇人的言谈举止又与贾府众人平日里所见到的截然不同,因此也引起了大家的兴趣。虽然她俗,但俗得可爱。所以,王熙凤和鸳鸯一拍即合,拿她逗乐。这场嗨翻全场的“笑剧”背后,除了作者的悲天悯人情怀,还表达了对下层劳苦人民艰难追求温饱生活的同情以及对贾府这种“朱门酒肉臭”的奢靡、腐朽生活的深切谴责。可以说,贾母和众人尽享“逗乐儿”的背后,同证的是沉重的社会现实以及作者深刻的思考。
  总之,《刘姥姥进大观园》笑剧的布“局”以及笑的不同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曹雪芹文法的美妙、章法的极绝、人物描写的生动、思想的高邈和才气的纵横。
  作者单位:甘肃省永昌县第五中学
其他文献
统编版小学教材非常重视学生口头复述能力的培养,设置了小学阶段一体化的复述训练体系:第一学段重在借助多维支架训练详细复述,第二学段重在借助于整合信息训练简要复述,第三学段重在借助补充拓展训练创造性復述。其中,作为详细复述和创造性复述的过渡阶段,第二学段的简要复述,看似简单,实际上对于学生思维认知能力的要求很高。统编版四上第八单元就设置了“学会简要复述”的语文要素,下面笔者结合单元中《西门豹治邺》这篇
期刊
“简要复述”,虽有“简要”二字,但有过课堂实践经验的老师会发现:“简要”复述,不简单。其实,只要找准路径,“简要”复述也简单。么,如何才能找准“简要复述”的路径呢?下面以《西门豹治邺》为例,谈谈对这一问题的实践与思考。  一、关注文本背景,营造复述氛围  该故事发生在战国时期,当时的社会环境与当今时代有很大差异,即使故事本身很精彩,因与学生生活联系不够紧密,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要想复述好故事,就
期刊
群文阅读是统编语文教材一个重要的教学改革理念,它以“类文”为教学单元。这些“类文”,在内容、主题、章法或者文体上有某些相似性或者相关性。在群文阅读中,教师要起引领作用,以问题为导向,掌控阅读节奏和思考方向,以便顺利完成单元学习任务。  统编教材必修(下)第八单元选取了两组四篇古代思辨性文章。第一组文章,包括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和王安石的《答司马谏议书》。第二组文章,包括杜牧的《阿房宫赋》和苏洵的
期刊
《秋天的怀念》是统编本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教读课文。王荣生教授在《散文教学教什么》一书中提出,散文的教学内容应是“理解、感受‘这一篇’文本所传递的作者的认知情感,理解、感受‘这一篇’中与作者独特认知情感融为一体的语句章法、语文知识”。据此,将《秋天的怀念》的教学内容确定为“斟字酌句,品评细节,读懂作者对母亲的怀念及愧疚之情,读懂作者对生命的感悟;通过朗读,感受文章平静内敛的叙述风格,增进自
期刊
“1+X”是群文阅读的范式之一,“1”指教材中的单篇课文,“X”指单元内的其他篇目或教材外同一“议题”的文章,“1+X”即以教材中的单篇文章为“结构点”,衍生出一组文章形成群文阅读活动。下面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以“1+X”的阅读模式作为切入点,谈谈群文阅读实施的几点策略。  高中语文必修课本一共五册,共选入课文60篇,人教社给每册必修课本又专门配印了一册语文读本,在每册语文读本中,根据必修课本
期刊
华夏大地,诗歌文化源远流长。经先秦发崛,到两汉丰富,古典诗歌于唐朝进入全面鼎盛时期,在这个佳作如林的时代,涌现出一批又一批的爱国诗人,杜甫就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位。杜诗作为古典诗歌史上极具现实观照的作品,在初中语文教材中举足轻重。但在常规教学中,仍存在机械式、标签化的文本解读现象,对诗歌的情感把握停留在表层,人物分析存在刻板印象。本文以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石壕吏》为例,结合历史情境,关联心理学知
期刊
【设计说明】  依据新课标要求,统编教材的单元学习目标的确定应当建立在充分观照文本本身、任务群要求、单元导语、学习提示、单元学习任务等基础上。  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五单元属于课程内容中的学习任务群7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该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学习当代社会生活中的实用性语文,包括实用性文本的独立阅读与理解,日常社会生活需要口头与书面的表达交流。通过本任务群的学习,丰富学生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提高阅
期刊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当前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引领学生积极参与、勇于实践、合作探究、有效生成。而在这一过程中,合作学习正以其适切的教学理念、可操作的组织形式和高效的教学效果成为当下广受好评的一种学习方式。  但当下合作学习在实践中也存在着较多误区,如合作学习的泛化、肤浅化、功利化,独学的虚化等。这些误区严重地消解着合作学习的正向特质,走向了课改的反面。  那么,合作学习怎样才
期刊
被称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的《红楼梦》包罗万象但不乏细节,百态俱见且直击人心。其中除了各式各样的“哭”,还有千姿百态的“笑”。细致分析、对比《林黛玉进贾府》中的“笑”与“哭”,在一“笑”一“哭”之间,体会作者恰如其分的写人技法和百折千回的表现技巧,可谓“细节乾坤大,百态见人生”。  一、细节乾坤大:“笑”之多种多样、异彩紛呈  《林黛玉进贾府》(节选)一共写了八类不同人物的25次“笑”。文中
期刊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册(上)第四单元由四篇中外神话故事组成,对这一单元的教学,我们要着重思考以下几个问题:各神话故事之间的整体共性抑或说这一教学单元所要传达的核心意蕴是什么?学生需要掌握的各个要点应如何落实?教师应该起到怎样的引导作用?面对学生的好奇心与一个又一个“怎么会”“为什么”,教师如何才能够应对自如?而要将上述问题落实到位,就要紧紧扣住趣味性、知识性和美育教化三个关键要素。  一、“抛砖引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