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窑的纹饰

来源 :东方收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越窑的纹饰,是装饰中最重要的部分,是美化器物的一种重要手段。常见的装饰技法有印花、刻花、划花、镂空、贴花、绘画等。装饰用的工具有印模、印范、刻刀、划针、毛笔等。装饰多在施釉前进行,一般是在坯体半干半湿时进行。坯体太湿,器物的稳定性还不够,这时进行纹饰的添加,容易改变器物的形体。拍印、压印也不清晰,更不能进行刻花、划花了。坯体太干,坯件就变硬,压印、拍印也无法进行,刻划花也不方便,模印后印贴的纹饰也不容易与器物粘成一体,牢固度不够。褐色点彩既可在施釉前进行,也可在施釉后进行。施釉前点彩,也即成釉下彩,这样的点彩或彩书、彩绘,不太会有晕散现象,施釉后进行,褐彩容易有流釉现象。观察出土的越窑器,点彩大多是施釉后进行。
  汉代瓷器上的印纹,系用刻有图案的陶拍拍印而成,拍印的主要是各种几何纹,还有模印的叶脉纹、铺首,划饰的弦纹、水波纹。三国西晋时最为常见的是由网格纹、联珠纹、铺首组成的装饰纹带(图1),也有单独使用网格纹或联珠纹的,或有网格纹、联珠纹而无铺首的,网格纹是用圆形陶模压印而成,用手压住陶模在坯体上,快轮一转,网格带纹就压印而成。联珠纹是用毛竹枝叶,一端削成锯齿状,在坯体上戳印成似花蕊的联珠纹,没有削成锯齿状的竹管,戳印形成的就是一个个形如圆圈的联珠纹。铺首是先用泥制成模型,入窑烧制变硬后就成陶质模具,在模具内填入瓷泥,抺平,抵在器物上,用力一按,铺首就粘接在坯体上了。东汉、三国时的叶脉纹器耳,也是先用泥制成模,模中已刻划好叶脉纹,同样方法把器耳粘接器物上,方便快捷。三国西晋时在堆塑罐等器物上还常见到佛像、人物、龙、凤、仙人骑兽等图案(图2),也是采用相同的办法制作而成的。弦纹几乎在整个越窑历史上都可见到它的踪影,而尤以汉六朝时的器物上为多见。水波纹也常见于汉六朝,隋唐以后几乎绝迹,弦纹与水波纹都是用竹制尖状工具划饰而成。
  东晋时,装饰纹样趋于简朴,弦纹、褐色点彩较为常见。到东晋晚期、南朝,则盛行刻划的莲瓣纹。莲瓣纹用竹制刻刀刻出,富有立体感,但大多是用竹刀刀尖划出。此时期莲瓣纹有仰莲覆莲之别,尖头向上的称仰莲,尖头向下的称覆莲,划成的莲瓣,也有双线、三线、四线、五线的。晚唐、五代、北宋时越窑器上,也有莲瓣纹,这一时期的莲瓣纹大多是刻成的,具有浅浮雕式立体感。
  隋朝的越窑器,不但制作较为粗糙,装饰也较少。在上林湖中晚唐窑址中,出土较多刻划花装饰瓷器,除了最为常见的荷叶纹外(图3),还有云纹、龙纹、飞鸟纹等。在临安唐代水邱氏墓中,还出土褐彩云纹罂、褐彩云纹灯和褐彩云纹香炉。在香炉上还有镂空装饰。在陕西扶风法门寺唐代地宫中出土两件银扣的秘色瓷碗,还用金银团花作装饰。
  从各地出土的器物看,五代时的越窑装饰比唐代丰富。五代时的刻划花一个最显著的特征就是线条纤细,具有工笔画的效果。
  越窑刻划花装饰最盛行的当数北宋。刻划花题材丰富,纹样繁多。划花是最为常见的一种装饰,单纯的刻花较少,往往与划花配合使用,如莲瓣纹、牡丹纹,花瓣采用刻花,茎、花蕊等则采用划花。到北宋中晚期,越窑开始衰落,产品制作粗糙,刻划花工艺也随之粗率。
  越窑青瓷的纹饰丰富多样,择要予以介绍。
  弦纹:是最为常见的纹饰,越窑各个烧造时代都可见到这种纹饰。大多划饰在器物的口肩部,与器物呈水平方向,表现在圆器上,就是一条圆圈纹,因是用尖状工具划出,视觉上有下凹感觉。与划饰在器腹上、与器物呈垂直方向的凹直线纹不同。
  水波纹:形如水面的波浪,东汉至南朝的罐、罂、碗、钵等的口肩部常饰有水波纹,洗的口沿、内底有的也饰有水波纹(图4)。隋唐以后少见。水波纹自一道至六、七道不等,系用竹制锯齿状工具划饰而成。在洗的内底,有的水波纹划饰成太阳光芒状,南朝时有一种向下垂的宽弧形水波纹,也称垂帐纹。
  叶脉纹:常装饰在东汉、三国时的器耳上,因其形如叶脉而得名。叶脉纹一般分上下两部分,中间是茎,上部分茎左右两侧的叶脉向下垂,下部分茎左右两侧的叶脉向上竖。
  梳形纹:从印纹硬陶中的梳形纹继承而来,常拍印在东汉瓿、罍等大件器物上,由二道短横线、多道短竖线组成,形如梳子中的一截。
  布纹:也称方格纹,从印纹硬陶中的布纹继承而来,常拍印于大件器物的外壁上,由一条条横线、竖线垂直交织成布的纹状。
  钱纹:常拍印于东汉、三国西晋时瓿、罍等大件器物的腹壁,钱纹为方孔圆钱,有的文字用X代替,有的钱纹圆郭外还饰一圈短直线纹。
  篦点纹:也称针点纹,常饰于东汉、三国西晋的水丞等小件器物上,由形似针点的细密而有序纹饰组成。
  铺首:是东汉、三国西晋时越窑器物上常见的装饰,明清民居大门的铜形兽门环即是铺首形状。铺首状如怪兽,有角,双眼突出,鼻子高起,多数衔环。铺首继承了青铜器的纹饰,面相狰狞凶狠。铺首有单独作装饰的,更多是与网格纹、联珠纹组成三国西晋时最具时代特征的装饰带。
  菱形纹:由一个个菱形组成的装饰带,内外有二个菱形的,称重线菱形纹,有三个菱形的,称三重线菱形纹,有的菱形纹上下还饰短直线纹。菱形纹是东汉、三国西晋器物上较为常见的纹饰。三国西晋时,菱形纹有时还与联珠纹组成装饰带。
  联珠纹:由一个个并列的圆圈组成的装饰带,有的在圆圈外有一条条短直线,形如一个个花蕊,故也有人称其为花蕊纹,常常装饰在网格带纹的上下两侧。它是用细竹管在未干的坯体上戳印而成,在竹管的一端刻划成锯齿状,戳印的联珠纹就形如花蕊了。联珠纹也有单独作装饰的,也有与菱形纹等其他纹饰组成装饰带。
  羽翼纹:三国西晋,羽化成道思想盛行。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不但动作敏捷,能跳能跃的狮、虎、蛙等的腹部刻划羽翼,有时甚至猪、羊等行动迟缓动物的腹部也刻划上羽翼。羽翼纹是三国西晋时装饰在动物腹部的典型纹饰,一般由两部分组成,前半部分是戳印而成的篦纹,形如细毛,后半部分是刻划而成的斜线,代表飞羽(图5)。
  褐彩:有点彩和彩绘两类,点彩出现于西晋,流行于东晋南朝。有的在器物口沿上匀称地点饰褐彩,有的在一些动物的突出部位,如眼睛、鸡冠、四肢等部位点饰褐彩(图6)。
  动物纹样:各种动物纹样的装饰以三国西晋时最为多见,常见的有模印的龙、凤、虎、朱雀、龟等,也有在洗的内底、灶上刻划鱼纹的。唐代在罂的腹部也有刻或划饰龙纹的,唐代还有云龙纹、云鹤纹、鱼纹,到北宋,还有鹦鹉纹、双凤纹、飞鸟纹、飞雁纹、龙纹等,多为刻划花。
  佛像:多为模印后贴在堆塑罐、碗、钵、簋、樽、奁等器物的肩腹部,是三国西晋时较为多见的一种装饰纹样(图7)。
  人物纹样:各式人物纹样主要见于三国西晋时的堆塑罐上,或捏塑堆贴在罐上部的亭台楼阙间,或模印贴在罐身上,多为胡人形象,或弹或吹或奏或作杂耍、膜拜状,也有骑狮俑、骑兽俑。东晋、南朝、唐五代,人物纹样少见,北宋有宴饮、婴戏、弹奏等人物纹。
  莲瓣纹:用莲瓣纹作装饰的主要是南朝、五代与北宋三个时期。南朝时的莲瓣纹有刻有划,有仰莲覆莲,莲瓣头向下称覆莲,莲瓣头向上称仰莲,还有单线重线之别。南朝时的莲瓣纹大多装饰在鸡首壶、罐、罂等大件器物的肩腹部,是一种局部装饰,碗、盘等小件器物的内底、外壁则往往布满莲瓣纹(图8)。五代、北宋时的莲瓣纹则往往满布器身。
  花卉纹:牡丹花、菊花、蕉叶、缠枝花等各式花卉纹,是晚唐、五代、北宋时最为常见的装饰题材,有的还与动物纹样结合在一起,更富生活气息。在碗、盘、杯、粉盒等众多器物上都可见到各种各样花卉纹。
  摩羯纹:摩羯是印度神话中的河神,随着佛教的传入,摩羯纹也随之传入中国,摩羯的形象是龙头鱼身。上浦昆仑村出土一件五代双虎枕,枕面上刻划的就是摩羯纹(图9)。
  (作者工作于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博物馆)
其他文献
召开会议,研究解决有关问题,安排部署工作任务,听取方方面面的情况汇报和意见,是各级政府的重要工作方式之一,会议也因而成为新闻信息的集散地。因此,会议报道也就成为媒体发
阳春三月,江南小镇——江苏常州武进区横林镇迎来了国内外地板行业的大聚会,3月12日,第二届(中国·常州)国际地板博览会开幕,吸引了世界五湖四海的宾朋前来合作。 Spring Ma
Based on the slice method of the non-circular slip surface for the calculation of integral stability of slope, an improved genetic algorithm was proposed, which
针对近一个时期在天津、内蒙口岸有大批进口废旧轮胎,在广东沿海,运输船只变相走私进口废旧轮胎,在西北一些地方,还有人公然把进口旧轮胎直接装车使用的严峻现象,中国橡胶工
为贯彻落实水利部和省水利厅深化水利改革的要求,进一步提升中小型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建设管理水平,强化监理工作管理,规范监理行为,优化监理资源配置,提高监理工作成效,省水利厅制定
国土资源部部长田凤山日前说,要长期坚持保护和合理利用国土资源的方针,实行严格的资源管理制度,依靠科技进步,完善市场机制,推进国土资源利用方式的根本转变.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不断凸显,在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角度出发,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引导他们养成自主学习习惯。而充满逻辑性和抽象性的初中物理知识很难
美国著名医师吴永志30岁的时候罹患肺癌第三期,经西医检查治疗,被宣告放弃;绝望之际,他自己转而用生机饮食和自然疗法,病情得以改善。如今吴永志已77岁的高龄,越活越年轻,他
鸟儿在天上飞,飞机在天上飞。从一只鸟翅膀的扇动到一架飞机的平稳滑行,有多少创造性瞬间在闪回——一个人如何能飞跃两峰之间?自行车带上翅膀会如何?鸟儿能飞起来,马能飞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