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学生习作中的情感深化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sybt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写作过程中,学生情感的深化对文章的质量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针对学生写作过程中如何进行情感深化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情感 学生 教师 写作
  
  近年来,学生写作过程中要求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的呼声愈来愈高,许多大家也多次要求培养学生“说真话,抒真情”的人文性写作。笔者认为,生活环境是学生陶冶情操,迸发思想火花的丰富宝藏,也是情感深化之源。抒发真情实感无疑会给习作带来一股赏心悦目之感,能起到突出主题、升华思想的作用。
  
  1.以教师的热情,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
  
  由于情绪具有感染性特征,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积极的或消极的情绪都会互相感染。而教师的情绪对诱发学生的内心体验起着极为重要的导向和催化作用。这就要求教师要以热情的言行,将自己的积极情感体验传导给学生,以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作文课上,教师热情亲切的话语,充满鼓励的目光,表情达意的肢体语言,都传导着教师真挚的情感,会强烈地影响学生的情绪,使学生产生积极向上、愉悦振奋的情感体难,诱发作文的内驱力,从而积极思维,兴味盎然地投入作文活动。
  
  2.创设写作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
  
  创设一定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情感的共鸣。这样,学生写出的文章才有生活气息,有真情实感,才能避免写空话、假话的弊端。作文课上,教师应采取多种方式“以境激情”。用表演再现生活情景,引导学生观察、感受、描述;借助投影、录像等直观手段创设情境,再现情境,让学生思考、体验;组织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班级活动,如比赛游戏、参观访问,实验游览,使学生在活动中通过自身体验,仔细观察,在欢乐的气氛中亲自动手、动口、动脑、动笔,写出感情丰富的文章。
  
  3.蓄情待发,让作文中的情感受留有必要空间余地
  
  大凡记叙文,都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起因是奠定情感的铺设;事情的经过又可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等,这些事情发生的经过叙述也是给感情的迸发创造了一个蓄留环境。随着发展的不断深入,情感的深化便越来越明显,达到非抒不可的地步。
  学生在习作时,首先可由开端的环境、背景等要素来衬托渲染,特别是与表现主题有密切关联的素材选择;再者可通过多种描写方式诸如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肖像描写等来描述事情的发展经过,做到放情于外;最后通过结尾意义的升华来做蓄情迸发,以此来达到“豹尾”的艺术功效。
  学生作文时也可选择典型的事件与人物活动来凸现主题,让事情与人物活动互相交流,显现出事件发展的来龙去脉,让读者理出内部的逻辑思路,做到“寓情于理,情理交融”。
  
  4.运用“迁移”规律,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
  
  小语教材所选课文,都有一种感人的力量,这些文章不仅内容真实具体,而且有真情实感。教学中,引导学生把心放到课文中去,设身处地像作者那样去想,从而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然后教师利用“迁移”的心理规律,使
  学生体会到作者的写作情感,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
  
  5.留情文章,让作文中的情感充分融合,做到文里余情
  
  作文时除了写清事情的经历发展外,还可通过必要的心理活动描写、细节描写等来辅助描述,增强文章的情感与势态。特别是心理活动的描写,有利于增强人物的内心世界情感容量,还可对动作、肖像、语言等描写的作有益补充,让人物的精神风貌得以充分的流露体现。
  同时,作文还应注意推敲关键的字词语句,特别是动词与形容词的选用,一定要做到精确、生动。如“瞅”和“看”、“瞥”和“瞧”等虽同为动词且都有“看见”之意,但用在不同的环境场合,意义也就不一样,对于表现人物的情感也不一样,这对分析探讨人物的内心主流精神内涵也有一定作用。
  作文时,学生还应充分把握语言描写,由人物的语言来展示自身的内心世界活动,而此时的情感自然便充当了“言外之意”的作用,也是人物情感自然流露。通过语言对话交流,告诉读者人物内心世界所隐含的真情实感。这也是情感融合的不可缺少部分。
  
  6.倾情于景,让景物在不知不觉中流露,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
  
  作文时,我们还可通过一些景物的描写烘托来表达一定的中心思想。如《在烈日和暴雨下》祥子在火热的天气下拼命地拉车的一段景物描写,就将一个苦难而又十分坚强的人力车夫跃然纸上。景物往往是人物活动背景或条件,通过此背景的折射也可清晰地显出人物内心的思想活动。
  我们在描写人物时不妨用拟人、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来进一步地加以描绘。譬如“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不仅写活了景物,也赋予景物以人格力量,还可通过景物来反映出人物的精神内涵。如《老山界》课文,在第24段“半夜星空”场面描写中作者就是通过比喻将星星比作宝石,将山峰比作巨人。由视觉感受,将不可捉摸的声响写成了“春蚕在咀嚼桑叶,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山泉在呜咽,波涛在澎湃”,进一步凸显了红军战士不怕艰难险阻的顽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寓情于景时,还需要进一步地找出情景相通之处,特别是景物所反映出的人物的内心情思。悲情时,应选用一些严肃低沉的景物;高兴时,应选择一些轻快明朗的景物,还可以通过一些颜色基调、天气的变化等来反映主要人物的内心情调。
  
  7.尾中余情,让文章的主题随情而升,起到一个“画龙点睛”的艺术效果
  
  文章的收尾一般应讲求如“豹尾”,指收缩有力,主题提升到至高,此时若在结尾处再增加一些作者的情思,相信会进一步深化主题,尾中余情,余情袅袅。
  结尾处,我们不妨以少量语言来阐述一下自己对整个事件活动的一些见解,对文中人物赋予感情流露,让你在人物的情感世界中寻找属于文中人物的情感归属,做“随情于人,余味不断”。
  我们还可以直接以文中人物言语来作感情流露点,通过揭发人物自身的内心世界,来让人物自言其意,更具有深刻的说服力。
其他文献
小学英语是学生学习的主要科目,小学也是学生打好基础的关键时期,那么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对学生的兴趣进行开发,运用游戏的方法来刺激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学习的
新城疫(Newcastle disease,ND)仍然是威胁养禽业的一种主要疾病,给养禽业造成巨大的损失,国际兽医局(Office Internation des Epizooties,OIE)将其与高致病性禽流感一起列为危
摘 要: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的理念源于上世纪西方的教育科学化运动,其核心问题就是教学的效益,有效教学的本义是指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在新课程的理念下,如何实现有效教学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入手,探讨实现有效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有效教学 教学目标 策略    一、什么是有效教学    (一)有效教学的一般定义  
基础教育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以跨界整合为实施路径.本文结合初中语文教学实践,总结了跨界整合视野下初中语文教学策略:一是创设音乐教学情境,拨动学
教育是学生发展的机会,也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条件,对于现代的教育,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针对学生的身体素质的教育也显得尤为重要,所以体育课课程的教学逐渐成为学生提高身体素
从事编辑工作,成天和稿件打交人道,时常要强调炼字、炼句、炼意、炼篇,其实还有更重要的,就是要练识。才、胆、识、力,四者之中“识为尤重”,不仅为文如此,编辑工作亦如此。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学习具有重要作用,在学生对知识获得兴趣期间,能加强对知识的探索,改变表面形式.所以,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应用趣味教学方法,能改变其存在的问题,下
摘 要:生活的内容极为丰富,笔者认为,我们应把课堂作为展示生活内涵的舞台,让课堂教育走向生活。  关键词:课堂 生活 教学    前不久,有幸去江苏省海门市实验小学参加了一次教研活动,活动中教育专家于永正老师的一堂课,令我热血沸腾,澎湃的心潮久久不能退去。于老师为我们示范的是三年级起步作文——描写人物外貌。教室里的人济济一堂,投影布上打出了“全国著名教育专家于永正,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字样,而却
随着教育不断的改革深入,社会不断进步,经济发展不断增长,农村小学教育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其中语文教学成为主要科目,语文是各个学科的基础,学好语文的前提应当是先学会
素质教育是一种全面培养、发展和完善人的教育,目前,大多数学校和家长都重视素质教育的提高.小学语文在整个学习生涯中占有重要地位,开展小学语文素质教育十分必要.然而,在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