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10)01-110-02
教学设计思路:《油菜花开了》是小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新的生命”单元第一课。我们北方在这个时候正值春寒料峭、万物复苏的季节,哪里有油菜花开,另外油菜花与白菜花同属十字花科的植物,那么把《油菜花开了》改为《白菜花开了》,不会影响教学目标。而且大白菜很容易的买到,学生自己亲自栽种大白菜,很方便地获取白菜花这个实验材料。根据教材的教学建议,本课的教学内容安排了三个活动:观察一棵油菜;观察一朵油菜花;观察一棵油菜的花。根据实际教学情况,教材安排的三个教学探究活动,在有限的四十分钟是很难完成的,所以对本课的教学内容进行了删减,设计两个具体的、具有探究价值的教学内容,①用肉眼或放大镜观察并描述一棵白菜的结构及各部分名称。②解剖一朵白菜花,更细致的描述白菜花的内部结构;还因为解剖是四年级学生要学习的一种新的科学研究方法,所以要掌握解剖的步骤与方法,观察白菜花的内部分结构这是本课的重难点。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一棵白菜,找出各部分的名称及形态特点。
2、指导学生学习使用解剖的方法观察一朵白菜花的内部构造,并填写实验记录。
3、鼓励学生勤于思考、小心谨慎的进行科学实验探究的态度。
4、通过本课的学习,能够意识到一朵小小的白菜花也有生命,它是植物的繁殖器官,它的特殊构造使它承担生产种子、繁殖新生命的任务,同时也是经历爱惜生命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难点:学习使用解剖的方法观察白菜花的内部构造。
教学方法:依照本课设计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以及本课的教学特点,开学初安排学生栽种白菜,获取实验材料,定期写观察日记,有条件的把白菜的生长过程进行拍照,培养学生写科学日记的习惯,并在此过程中享受热爱生活的情趣。在教学中,遵循学生由浅入深的认知规律,注重引导学生进行科学观察的方法,由整体到部分观察一棵白菜,借助观察工具放大镜来观察,解剖时按照由外到内的顺序,通过教师播放教学课件、操作演示和学生实际探究,引导他们亲身经历科学探究过程。
教学准备:查阅资料(大白菜是怎么长出来的?) 每组一盆白菜花、放大镜、观察记录表、镊子、剪刀、透明胶带、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3分钟)
老师这儿有一棵大白菜,(出示大白菜),谁知道这棵大白菜是怎么长出来的?(注意追问种子是怎么长出来的?)
教师总结:白菜花谢了以后,会长出果实,果实成熟后,会长出许多的种子,把这些种子种在地里,又会长出新的生命,慢慢的长成这样的大白菜,可见花对植物繁殖后代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下面我们就来研究你们亲手栽种的白菜花。
二、观察一棵白菜(播放课件)(8分钟)
1、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仔细观察一棵白菜,说一说一棵白菜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白菜花长什么样?一朵白菜花由哪几部分组成的?你是怎样观察的?老师给你们每组准备了放大镜,谁能说一说,使用放大镜要注意什么问题?
2、小组观察并交流观察的结果。交流时,引导学生按观察的顺序进行汇报。注意追问学生观察到的雄蕊与雌蕊长什么样?各有几个?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课件展示白菜花的各部分组成名称。
三、解剖一朵白菜花(23分钟)
刚才同学们用眼睛观察,有的借助放大镜观察,对白菜花的结构有了大致的了解,雄蕊到底有几个,雌蕊长什么样,为了更细致的观察花的内部构造,下面我们学习科学探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解剖,要求同学们掌握解剖的方法,通过解剖,进一步掌握花的内部结构。
1、教师演示解剖一朵白菜花的步骤(8分钟)
下面我们就来解剖一朵白菜花,看看使用哪些实验材料:镊子、剪刀、透明胶带、一朵白菜花,还有一张实验记录表,請同学们仔细观察,老师是如何解剖一朵白菜花。
第一步:剪下一朵开放的白菜花。(向同学们示意:一朵白菜花的概念)
第二步:按照由外到内的顺序,一层一层的解剖。用镊子轻轻夹住花的各部分的基部,用力向下轻轻的取下来,放在记录表的第一行,第一层解剖完毕后,用胶带封住,注意各部分保持完整、摆放整齐。然后再解剖第二层,依此类推。
第三步:解剖完毕后将观察结果进行统计,填写实验记录。
2、交流解剖一朵白菜花应注意的问题
刚才老师的演示,你们看懂了吗?如果让你来解剖一朵白菜花,应提醒同学们注意哪些问题?
3、同学们解剖一朵白菜花(15分钟)
解剖是一项非常有趣的科学实验,因为白菜花非常的小,所以同学们在解剖的时候一定要做到耐心、细心,不要把白菜花的各部分弄丢了。
四、交流与总结(6分钟)
1、交流、汇报实验结果
对于不同的观察记录,分析为什么会产生不同的解剖结果?
2、交流知识上、科学态度上、情感态度上的收获。
通过观察和解剖一朵白菜花,你学习到了什么,你还有哪些收获?
五、拓展与延伸
课后请同学们继续观察一棵白菜的花,数一数这棵白菜花上有几朵花?有几个花蕾?并推测一下花谢了以后,留下的部分是什么?
教学反思:
第一,这节课首先让我感到最成功之处,就是实验活动材料的获得,开学第一课,我就开始布置栽种白菜花的任务,让学生思考怎样来栽种,在栽种的时候要注意什么问题?大白菜是家庭日常生活中餐桌上的家常菜,剩余的部分就可用来栽种,原材料的获得也就轻而易举,也是对生活垃圾再利用的教育。当春天还没有花开的时候,我们的实验室已春意盎然,花开满枝头,芳香四溢,学生上课看到自己亲自栽种的白菜花开,心里也会感到十分的愉悦,也会产生主动投入到探究中去的欲望,将探究活动转化为学生自身的内动力。
第二,在教学中,比较注重实验探究活动的细节,《细节决定成败》,从教学的生成中可以验证这一点。在备课中,将教学的重要环节预设的比较细致,比如,精心设计实验材料呈现的次序,我先把放大镜放在桌面上,而把其它的实验材料隐藏在桌格中,这样学生的精力不致于发散,课堂的教学节奏也容易调控。教学解剖一朵白菜花时,教师演示加上教学课件适时的出示,学生自己总结在解剖时应提醒同学们注意哪些问题,这些教学环节的安排,让学生意识到探究的严谨性与有序性,只有做到这些,实验才能成功。
第三,在科学学科教学中,我还考虑到科学探究活动的延续,抓住教学契机,多方面、多角度的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白菜花开了》一课结束后,将学生的实验记录张贴在展板上;把学生上课的精彩镜头拍下来,贴在实验室后面我们爱科学的版面;与语文教师沟通,利用作文课,让学生写一篇小文章,我把同学写的比较好的文章挑选出来,向班主任老师汇报,在班级里给予一定的奖励,把最能体现科学课堂韵味的文章发表在我校校园上“科学小屋”的栏目中,学生也能上网浏览,互相学习。
教学点评:
小学科学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尤其在实验材料的准备、实验探究的展开,学生的思维活动,新问题的产生,要求教师把握教材,充分的进行教学预设,力求课堂生成的有效性。
教师在教学中,能够做到认真研读教材,根据教学实际,灵活处理教材的教学内容,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创新,达到教材制定的教学目标,真正体现“用教材”而非“教教材”。
实验材料准备充分,也来之不易,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学生亲手栽种白菜花,经历一个真实地生物的生命历程,使学生真正体验到珍惜生命,爱惜自己、和别人的劳动成果,将这种情感融入课堂,同学们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师生关系达到和谐、融洽。
在科学课教学中,有效探究活动的设计依然是每一位科学工作者研究的重点。本次课教师对本课的重、难点落实到位,教学环节由浅入深层层推进,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进行科学观察,由整体到部分,由观察一棵白菜,区别白菜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可以借助肉眼和放大镜观察,引导对一朵白菜花的研究,恰当的追问雄蕊的数量,进而引出用解剖的方法观察花的内部结构,这样设计,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
以上谈了几点本课的亮点,提出一点需要商榷的地方,教学导入问题,本课教师出示一棵大白菜,问学生大白菜是怎么长出来的?
这个问题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有点难度,没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导课的内容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层次低一些,具体些,这样才能将学生的前概念调动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设计思路:《油菜花开了》是小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新的生命”单元第一课。我们北方在这个时候正值春寒料峭、万物复苏的季节,哪里有油菜花开,另外油菜花与白菜花同属十字花科的植物,那么把《油菜花开了》改为《白菜花开了》,不会影响教学目标。而且大白菜很容易的买到,学生自己亲自栽种大白菜,很方便地获取白菜花这个实验材料。根据教材的教学建议,本课的教学内容安排了三个活动:观察一棵油菜;观察一朵油菜花;观察一棵油菜的花。根据实际教学情况,教材安排的三个教学探究活动,在有限的四十分钟是很难完成的,所以对本课的教学内容进行了删减,设计两个具体的、具有探究价值的教学内容,①用肉眼或放大镜观察并描述一棵白菜的结构及各部分名称。②解剖一朵白菜花,更细致的描述白菜花的内部结构;还因为解剖是四年级学生要学习的一种新的科学研究方法,所以要掌握解剖的步骤与方法,观察白菜花的内部分结构这是本课的重难点。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一棵白菜,找出各部分的名称及形态特点。
2、指导学生学习使用解剖的方法观察一朵白菜花的内部构造,并填写实验记录。
3、鼓励学生勤于思考、小心谨慎的进行科学实验探究的态度。
4、通过本课的学习,能够意识到一朵小小的白菜花也有生命,它是植物的繁殖器官,它的特殊构造使它承担生产种子、繁殖新生命的任务,同时也是经历爱惜生命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难点:学习使用解剖的方法观察白菜花的内部构造。
教学方法:依照本课设计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以及本课的教学特点,开学初安排学生栽种白菜,获取实验材料,定期写观察日记,有条件的把白菜的生长过程进行拍照,培养学生写科学日记的习惯,并在此过程中享受热爱生活的情趣。在教学中,遵循学生由浅入深的认知规律,注重引导学生进行科学观察的方法,由整体到部分观察一棵白菜,借助观察工具放大镜来观察,解剖时按照由外到内的顺序,通过教师播放教学课件、操作演示和学生实际探究,引导他们亲身经历科学探究过程。
教学准备:查阅资料(大白菜是怎么长出来的?) 每组一盆白菜花、放大镜、观察记录表、镊子、剪刀、透明胶带、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3分钟)
老师这儿有一棵大白菜,(出示大白菜),谁知道这棵大白菜是怎么长出来的?(注意追问种子是怎么长出来的?)
教师总结:白菜花谢了以后,会长出果实,果实成熟后,会长出许多的种子,把这些种子种在地里,又会长出新的生命,慢慢的长成这样的大白菜,可见花对植物繁殖后代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下面我们就来研究你们亲手栽种的白菜花。
二、观察一棵白菜(播放课件)(8分钟)
1、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仔细观察一棵白菜,说一说一棵白菜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白菜花长什么样?一朵白菜花由哪几部分组成的?你是怎样观察的?老师给你们每组准备了放大镜,谁能说一说,使用放大镜要注意什么问题?
2、小组观察并交流观察的结果。交流时,引导学生按观察的顺序进行汇报。注意追问学生观察到的雄蕊与雌蕊长什么样?各有几个?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课件展示白菜花的各部分组成名称。
三、解剖一朵白菜花(23分钟)
刚才同学们用眼睛观察,有的借助放大镜观察,对白菜花的结构有了大致的了解,雄蕊到底有几个,雌蕊长什么样,为了更细致的观察花的内部构造,下面我们学习科学探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解剖,要求同学们掌握解剖的方法,通过解剖,进一步掌握花的内部结构。
1、教师演示解剖一朵白菜花的步骤(8分钟)
下面我们就来解剖一朵白菜花,看看使用哪些实验材料:镊子、剪刀、透明胶带、一朵白菜花,还有一张实验记录表,請同学们仔细观察,老师是如何解剖一朵白菜花。
第一步:剪下一朵开放的白菜花。(向同学们示意:一朵白菜花的概念)
第二步:按照由外到内的顺序,一层一层的解剖。用镊子轻轻夹住花的各部分的基部,用力向下轻轻的取下来,放在记录表的第一行,第一层解剖完毕后,用胶带封住,注意各部分保持完整、摆放整齐。然后再解剖第二层,依此类推。
第三步:解剖完毕后将观察结果进行统计,填写实验记录。
2、交流解剖一朵白菜花应注意的问题
刚才老师的演示,你们看懂了吗?如果让你来解剖一朵白菜花,应提醒同学们注意哪些问题?
3、同学们解剖一朵白菜花(15分钟)
解剖是一项非常有趣的科学实验,因为白菜花非常的小,所以同学们在解剖的时候一定要做到耐心、细心,不要把白菜花的各部分弄丢了。
四、交流与总结(6分钟)
1、交流、汇报实验结果
对于不同的观察记录,分析为什么会产生不同的解剖结果?
2、交流知识上、科学态度上、情感态度上的收获。
通过观察和解剖一朵白菜花,你学习到了什么,你还有哪些收获?
五、拓展与延伸
课后请同学们继续观察一棵白菜的花,数一数这棵白菜花上有几朵花?有几个花蕾?并推测一下花谢了以后,留下的部分是什么?
教学反思:
第一,这节课首先让我感到最成功之处,就是实验活动材料的获得,开学第一课,我就开始布置栽种白菜花的任务,让学生思考怎样来栽种,在栽种的时候要注意什么问题?大白菜是家庭日常生活中餐桌上的家常菜,剩余的部分就可用来栽种,原材料的获得也就轻而易举,也是对生活垃圾再利用的教育。当春天还没有花开的时候,我们的实验室已春意盎然,花开满枝头,芳香四溢,学生上课看到自己亲自栽种的白菜花开,心里也会感到十分的愉悦,也会产生主动投入到探究中去的欲望,将探究活动转化为学生自身的内动力。
第二,在教学中,比较注重实验探究活动的细节,《细节决定成败》,从教学的生成中可以验证这一点。在备课中,将教学的重要环节预设的比较细致,比如,精心设计实验材料呈现的次序,我先把放大镜放在桌面上,而把其它的实验材料隐藏在桌格中,这样学生的精力不致于发散,课堂的教学节奏也容易调控。教学解剖一朵白菜花时,教师演示加上教学课件适时的出示,学生自己总结在解剖时应提醒同学们注意哪些问题,这些教学环节的安排,让学生意识到探究的严谨性与有序性,只有做到这些,实验才能成功。
第三,在科学学科教学中,我还考虑到科学探究活动的延续,抓住教学契机,多方面、多角度的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白菜花开了》一课结束后,将学生的实验记录张贴在展板上;把学生上课的精彩镜头拍下来,贴在实验室后面我们爱科学的版面;与语文教师沟通,利用作文课,让学生写一篇小文章,我把同学写的比较好的文章挑选出来,向班主任老师汇报,在班级里给予一定的奖励,把最能体现科学课堂韵味的文章发表在我校校园上“科学小屋”的栏目中,学生也能上网浏览,互相学习。
教学点评:
小学科学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尤其在实验材料的准备、实验探究的展开,学生的思维活动,新问题的产生,要求教师把握教材,充分的进行教学预设,力求课堂生成的有效性。
教师在教学中,能够做到认真研读教材,根据教学实际,灵活处理教材的教学内容,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创新,达到教材制定的教学目标,真正体现“用教材”而非“教教材”。
实验材料准备充分,也来之不易,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学生亲手栽种白菜花,经历一个真实地生物的生命历程,使学生真正体验到珍惜生命,爱惜自己、和别人的劳动成果,将这种情感融入课堂,同学们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师生关系达到和谐、融洽。
在科学课教学中,有效探究活动的设计依然是每一位科学工作者研究的重点。本次课教师对本课的重、难点落实到位,教学环节由浅入深层层推进,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进行科学观察,由整体到部分,由观察一棵白菜,区别白菜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可以借助肉眼和放大镜观察,引导对一朵白菜花的研究,恰当的追问雄蕊的数量,进而引出用解剖的方法观察花的内部结构,这样设计,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
以上谈了几点本课的亮点,提出一点需要商榷的地方,教学导入问题,本课教师出示一棵大白菜,问学生大白菜是怎么长出来的?
这个问题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有点难度,没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导课的内容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层次低一些,具体些,这样才能将学生的前概念调动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