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边双城记

来源 :世界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4468738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两座大西洋边的海滨小城,让我们读懂摩洛哥的海洋文化,从传统到现代。世界文化遗产索维拉(Essaouira )与艺术之都艾西拉,都是贸易港口起家,也曾是海盗频繁出没的地方,如今却让旅游者和艺术家流连忘返。
艾西拉小城中充满异域风情的门装饰。

  没想到此行造访的第一处摩洛哥世界文化遗产不是那几座著名的“皇城”,而是一个叫做索维拉(Essaouira 旧称摩加多尔 Mogador)的大西洋边海滨小城。
  清晨,街道上人很少,许多店铺都还没有开门。匆匆走过的白衣老妇,留下神秘的背影;悠闲自得的猫咪随处可见,这座城俨然是它们的天下。老旧街巷的空旷,给了我一个仔细观察老城的机会。这里一个个方形结构的建筑错落叠加,既有巷道的延展、又有空中巧妙的构架,拥挤却不杂乱。
  索维拉作为城市的存在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七世纪,腓尼基人发现此地,取名Migdol,意指瞭望台。公元前五世纪,迦太基航海家汉诺以此作为贸易基地。自那时起,索维拉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国际贸易海港,连接着摩洛哥以及撒哈拉内陆地区同欧洲和世界其它地区的贸易往来。还有种特别的商品出自此地:从当地海洋软体动物骨螺萃取出来的极具经济价值的紫色染料,公元1世纪,罗马帝国元老院长袍的紫色镶边就是用它来染色的。然而,此后的千余年间,索维拉不仅是重要的贸易港口,也是海盗的港湾,甚至一度被称为“海盗城”。
  公元五世纪晚期,葡萄牙人占领此地并改名为Mogador,建立了贸易和军事哨所。1541年,外敌侵入,贸易转移,城镇从此没落。现在的麦迪那修建于阿拉维王朝的默罕默德·本·阿布达拉国王时期,1765年,老城的重建由法国著名建筑师西奥多·克努(Theodore Cornut)完成,打造出一个典型的18世纪晚期的北非防御港口,建筑也多依照同時期欧洲防御城堡为蓝本,混合北非地方特点,沿海辅之以长长的炮台,易守难攻。并改Mogador为Essaouira,“巧夺天工”之意。1912年,法国统治摩洛哥,将城市改回Mogador。到了1956年,摩洛哥独立,终又改回Essaouira之名。
  小城逐渐醒来,街道边的工艺品店铺开始忙碌起来,我们随意逛了几家,店主都很和善,没有过度兜售。走着走着就到了海边,堡垒,炮台,柱廊,静静地留在原地,古炮台边,放眼望去,那一片汪洋,有着说不出的荒凉。旧时的港口,渔夫们依然忙碌,出海,归航,过着几世纪以来不变的生活。
  大西洋沿岸的另一座小城艾西拉(Asilah),虽然不是世界遗产,但魅力十足。你要随时做好准备迎接“拐角遇到艺术”的惊喜,因为这里已经成为摩洛哥知名的现代艺术中心,来自世界各地的涂鸦艺术家在此泼洒水墨,所有的作品都无一例外地绽放着自由与奔放,在这个宁静小镇的街巷里散发着醉人的气息。
  艾西拉的历史悠久,久远到可以追溯至公元前1500年,那时被腓尼基人用作贸易港口。1471年被葡萄牙人占领,但1549年的债务危机迫使他们放弃此地,1578年,年轻的葡萄牙国王塞巴斯蒂安(Sebastian of Portugal)原本计划将这里作为十字军东征期间军队的营地,然而同年8月4日他便死于摩洛哥战役,尸体都没找到。他的死亡导致了1580年的葡萄牙王朝危机,1589年摩洛哥人乘机收回了艾西拉的控制权,然而很快又被西班牙人夺走。1692年,英勇的苏丹Moulay Ismail将其重新收回。到了19世纪,这里则成为海盗们的天下,1829年,奥地利人狠狠地打击了肆虐已久的海盗,炮轰了城市。
  1912 至1956期间艾西拉被置于西班牙人的管控之下,直到摩洛哥独立。1978年当时的市长Mohamed Benaissa决定对小城进行一次大规模的修缮,两位本地艺术家提出把艾西拉打造成一个艺术舞台。于是,第一届“艾西拉国际艺术节”(International Cultural Moussem of Asilah)举办,他们邀请了11名艺术家在旧城的城墙上进行创作,还邀请诗人、摄影家以及电影艺术家从世界各地前来展览,艾西拉逐渐发展成为了一个艺术圣地,不仅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也吸引了很多来自丹吉尔的摩洛哥富人在这里购买度假屋。
  我们沿着街巷欣赏各种壁画和涂鸦,内容题材五花八门,色彩也很丰富。墙是居民的,而墙绘则是世界的。
  隔着风姿绰约的爱琴海,摩洛哥与西班牙远远相望。战争、宗教、文化交流,让这两个国家有太多相似之处。在西班牙的大地上,来自摩洛哥的阿拉伯人,将浓浓的伊斯兰风情落在了安达卢西亚,浓得化不开,教堂与清真寺并立,古老的文明以一种奇特的方式生存在这里。同样,西班牙人也将摩洛哥烙下了自己的印记,留下了建筑、绘画、音乐多领域的灿烂文化艺术。
  两座城,两种风情,都很美。摩洛哥,一个极为特别的旅行目的地,是非洲,又是欧洲,是多种不同文明、不同宗教文化冲撞融合之后的产物。
其他文献
这个让我赢了一杯免费咖啡的“知识点”在我那个年代的中学世界地理课本里就白纸黑字地写着,只是不怎么被考到,大约也就没什么人关注罢了。咖啡原产地虽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如今不时兴讲“黑非洲”,有政治不正确之嫌),但当地的咖啡文化并不发达,我在埃塞和刚果(金)这两个非洲咖啡生产大国,很少见到街头大众化的咖啡馆,而“接不接地气”则是咖啡文化是否浓郁的鲜明标志。从撒哈拉以南非洲走出的咖啡  在我中国国内的家中至
德维克是首位在古巴举办个人影展的美国摄影师,通过前所未有的探访,他展现了一个世界从未见过的古巴。  首都哈瓦那的夜晚,微风吹拂着海浪涌向滨海大道边的残破的海堤,来自美国纽约的摄影师迈克尔·德威克在码头上来到码头边上一处不起眼的餐厅,找了张桌子坐下。他要拜访的人有些秃顶、体型健硕,那是阿莱克斯·卡斯特罗——古巴前领导人菲德尔·卡斯特罗的儿子。德威克有一个雄心勃勃的拍摄计划:通过照片集展示古巴上流社会
市集,在印象里,它是儿时跟着爷爷奶奶赶集时候在路边买的一根冰棍儿,也是小学放学后跟同学在校门口用零花錢买的零食,亦或是从大学校门口的摊位上帮室友带的一顿晚餐,撸烤串、喝啤酒……它们共同组成了每个人成长的记忆和城市的标签。  或许“摆摊儿复兴”的政策,能让年轻一代重新认识自己的城市,参与另一种生活,也希望城市的市集能成为旅途中看世界的窗口。在千篇一律的中央商务区(CBD)背后,小贩热情的吆喝和“登不
1991年8月,《名利场》杂志的封面引起了轰动。在这张由著名摄影师安妮·莱博维茨(Annie Leibovitz)拍摄的照片上,明星黛米·摩尔赤身露体,肚子大到一看就是要生了。赤身裸体的怀孕照当封面,主流杂志从来没有这么干过,也没有一个好莱坞明星像这样出现在读者面前。“看来我们打破了最后的禁忌,”名利场的编辑说。杂志经销商也被冒犯了,他们用牛皮纸掩饰封面,好像这是色情内容。这个封面是在把性客观化,
导语:她是最受宠的沙龙女主人,文人墨客以进入她的沙龙为荣。她曾是《小王子》作者安东尼·德·圣-埃克苏佩里的未婚妻,她那以蓝色为主调的会客室影响了一代室内装饰。  路易丝·德·维尔莫兰(1902-1969)是一个富有的继承人,作家,名人中的名人,也是著名的韦里埃城堡沙龙的女主人。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维尔莫兰因在自家城堡所举办的巴黎名流聚会“蓝色沙龙”而越来越闻名,他们大多是文人学者和政治名流,诗
  
导语:抵达中非的第一个夜晚我彻夜未眠,不是因为时差,而是时不时响起的或近或远的枪声,比军训打靶时来得更为密集和猛烈,令人心惊肉跳。  作者简介:90后青年外交官,2013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法语系,同年加入外交队伍。2014年2月25日赴驻中非使馆工作。  时光回到今年年初,正在新闻司办公室紧张忙碌的我接到干部司电话,通知我于春节后赴驻中非共和国使馆工作。消息来得突然,我不知所措。下午约谈完毕,
策划/马南迪  李可染是20世纪现代中国画坛一位承前启后的大师,“志存高远”是李可染为人为艺的一大特点。这位徐州贫民家庭的子弟,自小就有对艺术境界的“良知”。尽管李可染一再声称他不是天才,是个苦学派,但如果把“天才”和“苦学”割裂开来,必然造成对李可染的极大误解。精微的藝术感觉,纯正的艺术品位辩证的艺术思维,果毅的艺术胆识,高远的艺术期许,是李可染之所以成为李可染的重要原因。  当然,李可染赶了一
今年“五一”节前夕,从北京领回“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阙基容一回到西南铝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就对迎接她的领导说:“请不要把我调离科研岗位。”  阙基容所在的锻造厂,承担着大量重点铝材的研制任务,模压车间,更是一个男人扎堆的地方。  记得刚到车间时,有人告诉阙基容,这里只有一位女性曾经担任过技术员和车间主任,但经常被工人气得哭鼻子。瘦小的阙基容,听了这话,发誓要在这个男人世界里占有一席之地。  锻
格塞尔是发展心理学中“遗传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提出了“成熟势力说”,认为儿童发展是受先天不变的遗传所决定的,成熟才是推动发展的主要动力。  人类的学习究竟是怎么产生的?有什么前提条件?诸如此类问题,是发展心理学长期始终关注的领域。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和儿科医生阿诺德·格塞尔博士(Arnold Lucius Gesell)就是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领域的先驱之一,也是发展心理学中“遗传决定论”的代表人物,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