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瓜按植物学分类属于双子叶植物,葫芦科,黄瓜属;按农业生物学分类属于瓜类;按食用器官分类属于果菜了。植物茎细长,中空,茎节有分枝且须卷。植株的叶片为五角形,呈现深绿色,叶缘有缺刻。植株在生长到一定阶段会开出黄花,然后结果。黄瓜为雌雄同株异花,并且花冠呈现特殊的筒状,具有单性结实的特性。果实为绿色,表皮具有瘤刺,呈长筒状。种子扁平、白色。
黄瓜在种植中要注意控制温、湿度和光照。黄瓜是喜温作物,适宜温度10℃~30℃,最低发芽温度12.7℃,35℃以上停止,低温炼苗白天25℃~30℃,夜间13℃~15℃,短时间承受8℃~10℃。适宜地温20℃~23℃,地温低于12℃同时湿度过大,连阴天,容易沤根。黄瓜是喜湿作物土壤湿度80%~90%,空气湿度白天不超过75%,夜间90%左右。黄瓜属于短日照植物每天8~10小时光照。比较耐弱光。土壤的选择一般较广,只要确保内部结构良好、透气性好即可,富含有机质土有利于实现高产。肥料的要求包括氮肥、磷肥、钾肥,合理搭配比例。
一、日光温室冬春茬黄瓜育苗技术
1、优良品种
要尽量选择耐低温、耐弱光的黄瓜品种,采用较多的是当地推广的中荷系列、驰誉系列、罗斯喀系列等密刺型黄瓜杂交品种。
2、消毒催芽
种子要进行温汤浸种,水温30℃浸种30分钟,加热水,砧木60℃热水,接穗55℃,8~10分钟不断搅拌,水温降到30℃止。用手搓种子,砧木12小时,接穗6~8小时,直到扒开种子无干心为止。浸种之后要把表面上的黏液清洗干净,再用纱布包裹放入瓦盆中进行催芽。催芽环境温度要控制在30℃,催芽15小时,待全部种子的85%露白便可播种。
3、床土配置
床土的配置可使用40%的肥沃田间土+50%的充分腐熟的羊粪+10%的细沙混合而成,然后加入一定量的过磷酸钙、复合肥、草木灰等,均匀混合再平铺到苗床中。要注意控制平铺厚度,一般籽苗床的厚度在5cm左右,成苗床则为10cm。然后制作药土,可使用药物50%的多菌灵混入细土,均匀撒在苗床中,可以对苗床进行消毒,从源头控制病虫害。
4、播种及管理
日光温室冬春茬黄瓜播种时间为每年的9月末10月初,11月开始定植,苗龄期为40~50天。播种量为200g/亩。播种时,要先将育苗床的土壤刮平,浇透温水,然后将已经经过催芽处理的种子均匀撒在苗床上,使用细沙薄盖,浇水后盖上地膜,等待50%的种子露出子叶头时便可去除地膜。地膜温度最好在白天保持在25~30℃,夜间保持在15~20℃。一般采用嫁接技术。
二、黄瓜田间管理要点
1、苗期管理
为了培育壮苗,可以在此时期进行大温差育苗,即白天将温度控制在25~30℃,温度大于35℃时即开膜放风,前半夜温度控制在15~18℃,后半夜温度控制在11~13℃。最低气温要保持在10℃之上,土壤最低温度要保持在12℃之上。苗期不得大量浇灌水份,尽量在晴天浇水。定植前的一个星期要对幼苗进行低温锻炼,将棚内温度降低至8℃,以提升定植的成活率,促进生长。
2、定植后管理
幼苗定植之后便要提高溫度和湿度促进生长,一般采取密闭保温的方式,低温要达到15℃。棚内日间温度保持在30℃左右,夜间20℃左右。待幼苗生长到一定阶段可适当降低温度,以便促根控秧,利用大温差来进行变温管控。严格掌控灌水量,无旱不水,确保根系的纵深发育。如果白天温度过高,可从棚的顶部进行放风处理,温度降低到20℃以下即可闭风。待温度降到15℃以下时则要放置草苫,清晨揭开草苫之前需要把温度降低到10℃之下。黄瓜在缓苗后便开始生长,此时要立刻用塑料绳吊蔓。
3、肥水管理
在管理期要重视肥水管理,能够有效促进瓜苗的生长,提高坐果率。从采收期到结果盛期一共有80天左右,同种植地的周围环境有着较大关联。种植人员要每隔15天浇灌一次水,等到结果的中后期便可隔一个星期浇灌一次,随着外界温度的不断升高,要适当提高放风量。追肥大约在黄瓜采收前的5天左右,以硫酸铵、磷酸二铵为主要肥料,交替使用。前期追肥15公斤/亩,盛果期施肥量为20公斤/亩。施肥时可同灌溉一同进行,从膜下小行垄沟中流入。盛瓜期可采取明沟施肥浇灌的形式,也可以充分利用腐熟后的禽畜粪便。浇水之后要立即通风排湿。盛瓜前期,追肥次数一般为一个月一次,中后期则半个月一次。
4、温度管理
温度管理是黄瓜温室种植的重要环节,对幼苗的发育和生长产生着重要影响。定植、缓苗后,可以在温室内的北侧挂一张反光幕,以便在寒冷的冬季适当增强光照强度,保障棚内温度,控制管理成本。结瓜期的温度,白天最适宜温度为25~30℃,夜晚最适宜温度为13~20℃。
5、植株调整
为了避免影响光照,黄瓜为单蔓整枝,不会在侧枝进行结瓜。在处理时,不得摘心,当枝蔓长至一定高度时会落蔓,此时便要开始去除掉下部老掉的叶片。在生育期间,枝蔓叶片生长到70片便要去除老叶,为其他叶片提供足够的通风、光照条件,同时有利于营养的输送。在绑蔓的时候,要及时去除雄花。
6、病虫害管理
黄瓜种植的病虫害包括霜霉病、枯萎病、白粉病、蓟马、白粉虱等。在防治上可采取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的手段,尽量减少药物的使用,以免破坏自然环境。通过加强加载配管、嫁接防病、挑选良种、培育壮苗等方式,确保棚室内的良好通风,提升植株的抗病能力。对于病叶、病残体,应当及时摘除,集中埋掉,或使用甲醛液消毒。
黄瓜在种植中要注意控制温、湿度和光照。黄瓜是喜温作物,适宜温度10℃~30℃,最低发芽温度12.7℃,35℃以上停止,低温炼苗白天25℃~30℃,夜间13℃~15℃,短时间承受8℃~10℃。适宜地温20℃~23℃,地温低于12℃同时湿度过大,连阴天,容易沤根。黄瓜是喜湿作物土壤湿度80%~90%,空气湿度白天不超过75%,夜间90%左右。黄瓜属于短日照植物每天8~10小时光照。比较耐弱光。土壤的选择一般较广,只要确保内部结构良好、透气性好即可,富含有机质土有利于实现高产。肥料的要求包括氮肥、磷肥、钾肥,合理搭配比例。
一、日光温室冬春茬黄瓜育苗技术
1、优良品种
要尽量选择耐低温、耐弱光的黄瓜品种,采用较多的是当地推广的中荷系列、驰誉系列、罗斯喀系列等密刺型黄瓜杂交品种。
2、消毒催芽
种子要进行温汤浸种,水温30℃浸种30分钟,加热水,砧木60℃热水,接穗55℃,8~10分钟不断搅拌,水温降到30℃止。用手搓种子,砧木12小时,接穗6~8小时,直到扒开种子无干心为止。浸种之后要把表面上的黏液清洗干净,再用纱布包裹放入瓦盆中进行催芽。催芽环境温度要控制在30℃,催芽15小时,待全部种子的85%露白便可播种。
3、床土配置
床土的配置可使用40%的肥沃田间土+50%的充分腐熟的羊粪+10%的细沙混合而成,然后加入一定量的过磷酸钙、复合肥、草木灰等,均匀混合再平铺到苗床中。要注意控制平铺厚度,一般籽苗床的厚度在5cm左右,成苗床则为10cm。然后制作药土,可使用药物50%的多菌灵混入细土,均匀撒在苗床中,可以对苗床进行消毒,从源头控制病虫害。
4、播种及管理
日光温室冬春茬黄瓜播种时间为每年的9月末10月初,11月开始定植,苗龄期为40~50天。播种量为200g/亩。播种时,要先将育苗床的土壤刮平,浇透温水,然后将已经经过催芽处理的种子均匀撒在苗床上,使用细沙薄盖,浇水后盖上地膜,等待50%的种子露出子叶头时便可去除地膜。地膜温度最好在白天保持在25~30℃,夜间保持在15~20℃。一般采用嫁接技术。
二、黄瓜田间管理要点
1、苗期管理
为了培育壮苗,可以在此时期进行大温差育苗,即白天将温度控制在25~30℃,温度大于35℃时即开膜放风,前半夜温度控制在15~18℃,后半夜温度控制在11~13℃。最低气温要保持在10℃之上,土壤最低温度要保持在12℃之上。苗期不得大量浇灌水份,尽量在晴天浇水。定植前的一个星期要对幼苗进行低温锻炼,将棚内温度降低至8℃,以提升定植的成活率,促进生长。
2、定植后管理
幼苗定植之后便要提高溫度和湿度促进生长,一般采取密闭保温的方式,低温要达到15℃。棚内日间温度保持在30℃左右,夜间20℃左右。待幼苗生长到一定阶段可适当降低温度,以便促根控秧,利用大温差来进行变温管控。严格掌控灌水量,无旱不水,确保根系的纵深发育。如果白天温度过高,可从棚的顶部进行放风处理,温度降低到20℃以下即可闭风。待温度降到15℃以下时则要放置草苫,清晨揭开草苫之前需要把温度降低到10℃之下。黄瓜在缓苗后便开始生长,此时要立刻用塑料绳吊蔓。
3、肥水管理
在管理期要重视肥水管理,能够有效促进瓜苗的生长,提高坐果率。从采收期到结果盛期一共有80天左右,同种植地的周围环境有着较大关联。种植人员要每隔15天浇灌一次水,等到结果的中后期便可隔一个星期浇灌一次,随着外界温度的不断升高,要适当提高放风量。追肥大约在黄瓜采收前的5天左右,以硫酸铵、磷酸二铵为主要肥料,交替使用。前期追肥15公斤/亩,盛果期施肥量为20公斤/亩。施肥时可同灌溉一同进行,从膜下小行垄沟中流入。盛瓜期可采取明沟施肥浇灌的形式,也可以充分利用腐熟后的禽畜粪便。浇水之后要立即通风排湿。盛瓜前期,追肥次数一般为一个月一次,中后期则半个月一次。
4、温度管理
温度管理是黄瓜温室种植的重要环节,对幼苗的发育和生长产生着重要影响。定植、缓苗后,可以在温室内的北侧挂一张反光幕,以便在寒冷的冬季适当增强光照强度,保障棚内温度,控制管理成本。结瓜期的温度,白天最适宜温度为25~30℃,夜晚最适宜温度为13~20℃。
5、植株调整
为了避免影响光照,黄瓜为单蔓整枝,不会在侧枝进行结瓜。在处理时,不得摘心,当枝蔓长至一定高度时会落蔓,此时便要开始去除掉下部老掉的叶片。在生育期间,枝蔓叶片生长到70片便要去除老叶,为其他叶片提供足够的通风、光照条件,同时有利于营养的输送。在绑蔓的时候,要及时去除雄花。
6、病虫害管理
黄瓜种植的病虫害包括霜霉病、枯萎病、白粉病、蓟马、白粉虱等。在防治上可采取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的手段,尽量减少药物的使用,以免破坏自然环境。通过加强加载配管、嫁接防病、挑选良种、培育壮苗等方式,确保棚室内的良好通风,提升植株的抗病能力。对于病叶、病残体,应当及时摘除,集中埋掉,或使用甲醛液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