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数学探究性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来源 :新校园(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ms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新型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依据学科特点,找到适当的途径与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十分重要的。
  关键词:探究性活动;创新精神;教学
  利用数学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非常有效的一种途径。探究性学习注重方法的传授、情感的体验和探究能力的培养,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问题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现代教育观念,尊重学生的人格及创新精神,把教学的重心和立足点转移到引导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上来,引导学生想学、会学、善学。相比传统教育中“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探究式的教学方法不但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激发学生积极的思维,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敢于批判、勇于创新的精神,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勇气和能力。下面我就以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数学上册 “圆和圆的位置关系”一节为例,简要谈谈如何在探究性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发探究兴趣
  问题1:我们生活在丰富多彩的图形世界里,圆与圆组成的图形是生活中常见的画面。请问你在生活中见到过这样的例子吗?
  此问题的设计展现生活中圆与圆组成的图形,并由学生举出实际例子,不但使得学生对客观世界中两个圆之间有着多种不同的位置关系有所感知,而且为学生主动、自觉的探究提供了可能。经实践,学生反应活跃,有的说摩托车的前后轮子,有的说汽车轮子的外轮和内轮,有的说钟表的内外框,有的说水桶沿与桶盖,有的说某些圆形的标志……兴趣随即在活跃的气氛中被激发了。
  二、指引思路,明确探究方向
  在探究中体现创新。创新不是盲目和随意地思考问题,所以思维方向的正确性是至关重要的。因此针对学生探究问题时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教师要有意识地进行启发和指导,把学生的思路引到正确的方向上,使之更有效、积极、合理地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如在讲“圆和圆的位置关系”时,要不失时机地向学生做如下引导:今天我们要研究的问题是,在同一个平面内两个圆的位置关系。
  三、运用不同方法,使学生主动探究因果,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在探究过程中,运用不同方法,通过多种渠道,创设活动意境,提供有利于创造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尽量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问题2:由于圆和圆大小异同的多种不同位置,构成了多姿多彩的画面。你知道两个圆有几种不同的位置关系吗?请你模仿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根据公共点多少的情况,或者现实中你所见到的实际例子画一画。
  这里不直接给出两圆的五种位置关系,而先让学生自己动手画一画,实际上是创设创造性的学习环境,结果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大多数学生根据公共点的个数,基本上画出了两圆相离、相交、相切的位置关系,而有个别学生根据生活中见到的例子提出两圆重合的见解。这个短暂的过程,不但使各类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了教学活动之中,而且使部分学生有了创新思维的空间和时间,从而获得了的知识。
  问题3: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两个半径分别为6cm和4cm的圆形纸片,将大纸片(☉O1)固定不变,小纸片(☉O2)从☉O1的外部逐渐向☉O1移动,观察这个运动过程。现在你对问题2有没有新的看法?
  这个问题实际是让学生进一步感知两圆的各种位置关系,并从中体会运动的方法,有助于全面观察,正确归纳两圆的五中位置关系。
  四、数形有机结合,概括探究规律,启发创新思维
  数与形是相互依赖的,把数与形有机地结合起来,可使问题显得更清晰。
  问题4:(1)观察纸片☉O2在向☉O1移动的过程中,除两圆的位置关系发生了变化,还有什么现象发生?(2)量一量纸片☉O1,☉O2在各种位置关系下的圆心距,你发现纸片☉O2在向☉O1移动的各种情况下,所量得的圆心距与两圆半径的和或者差有没有内在的联系?
  以上两个问题实质上是让学生带有创造性的发现和感知,图形的“位置关系”与“数量关系”常常是相互联系的,从而得到在两圆的各种位置关系中,两圆半径与圆心距之间的数量关系。
  问题5:画外离的两圆,把其中一个圆的半径逐渐变大,这时又有什么现象发生?这些现象之间有相互的联系吗?
  这个问题让学生进一步通过探究发现和感知图形的位置关系与数量关系的相互依赖,从数量关系来刻画出两圆的位置关系,并得到两圆五种位置关系的判定和性质。最后再结合课本的内容,把探究学习结果综合归纳,使知识系统化。
  五、及时定向测练,巩固探究结果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探究活动中,对于有创新的学生不失时机地提出表扬,重视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通过外在的行为活动促进学生内在思维活动的发展。这样不但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到更多的知识,而且对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
  总之,培养创新精神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取得明显成效的,但在数学教学活动之中,只要我们能以探究的方式,循序渐进,长期坚持,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取长补短,这一系统的过程就会逐渐形成,进而推动素质教育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孙宏安.数学新课程教学设计[M].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其他文献
一、问题的提出  众所周知,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如今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以“主题单元”取代“知识体系单元”。如何将主题单元教学资源进行整合,挖掘单元主题的内涵,结合相关语文知识灵活地规划、实施教学呢?鉴于此,我们提出了“整合阅读 专题探究”这一课题。由此进一步体现语文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  二、核心概念的界定  本次“单元整体教学”,就是界定于语文与生活的综合上
期刊
摘 要:兴趣是学好语言的强劲动力,是能力形成的前提。实施兴趣教学可以减负增效,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轻松愉快。我们可以从创造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构建轻松、愉悦的英语课堂,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入手进行尝试,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兴趣;师生关系;英语课堂;教学方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学生来说,要想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兴趣是至关重要的。当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中时,学习就变成了一
期刊
教师在教学管理中的主要任务,就是积极协调教学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对教学活动实行有效的控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纪律与课堂管理是体育教师为了维持正常的教学活动开展,鼓励学生积极配合教师参与体育学习活动,阻止和处理违纪行为的手段与行为。目的在于为学生专心致志学习,积极主动参加学习锻炼活动创造良好的条件。  一、体育课中学生违纪的表现形式  在体
期刊
摘 要:高中生物的内容比较抽象,学生缺乏学习兴趣,这对提高教学质量有很大的影响。本文简略谈谈对生物教学模式的看法和建议。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模式;兴趣;课程改革  生物学科作为高中教学的重要课程,是一门实验性较强的学科。然而,由于部分学校缺乏对生物学科的重视,甚至有些学校将生物当作一门副科,再加上高中生物课程内容比较抽象,难度增加,导致不少学生缺乏对生物学习的兴趣,高中生物的教学质量受到很大
期刊
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来到学校里,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更主要的是为了变得更聪明。”英语教学中,在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语音、语调和书写基础上,如何培养学生的英语创新思维能力,使学生跃出教科书框定的知识架子,学活书本,从而使学生变得更聪明,这已成为我们教育工作者当今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教师是学生心灵的探索者,又是学生思维能力的辛勤开发者。在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学会学习
期刊
摘 要: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近年来,教学实例中越来越重视把数学知识与生活中的事情联系起来,也就是说使数学生活化。数学生活化能让学生感到数学的实用性,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本文主要讲了数学生活化的作用及如何使数学生活化。  关键词:数学生活化;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数学与生
期刊
生活是数学的源泉,善于捕捉生活现象,沟通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使之产生学习需要的有效方法。数学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探索数学规律,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我们要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数学无处不在,生活中
期刊
摘 要:高中语文课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是要经常性地对学生的作业、作文和试卷进行评讲,但长期以来,多数教师独自逐题枯燥地讲解,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效果,久而久之,学生对评讲就逐渐丧失兴趣,造成高耗低效。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我充分挖掘学生潜能,发动学生广泛参与评讲,创新评讲方式,让学生争做“一题之师”,甘当“反面教材”,乐当“文学之音”,能做“写作高手”,从而激发了学生评讲的兴趣,提高了评讲的有效性。  
期刊
摘 要: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加强实验教学是物理教育本质的自然回归,符合素质教育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要求。文章从演示实验的重要性、演示实验教学方法和实验后的反思谈几点看法。  关键词:演示实验;物理教学;师生合作;教学评价  课堂演示实验是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建立物理概念和规律、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不可缺少的环节。演示实验生动有趣,易形成悬念,它在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期刊
摘 要:“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是体育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为了更好地贯彻执行这一理念,体育教师必须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教学方法上下功夫,尽最大可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和发展,促进全体学生同步发展,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本文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在体育教学中实施“因材施教,扬长补短”的教学策略,对教学前后学生的锻炼态度量表进行数据处理,分析后认为用此方法教学是可行的,是有价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