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活动为“学”而生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nanyue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课改的大潮下,很多新的教学方法日渐涌现,很多教师都把课堂教学以生动活泼的多个课堂活动串联起来。但课堂活动多了,就真的学习效果更好吗?笔者认为未必,课堂活动要以学生的“学”为出发点来设计。
  【关键词】课堂活动 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4-0111-01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的《克和千克》是一节边操作活动边学习来认识常见量的经典课。很多课堂教学比赛里也常见这节课,这节课准备的教具多、学生的操作活动多,对教师的课堂调控能力有着很高的要求,容易出彩也容易流于形式。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有三个: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认识质量单位克与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2.通过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等活动,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并学会以此为标准去估量物品的质量。3.了解克和千克在生活中的作用,體会到质量单位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
  因为我们的学生都不是一张白纸,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或多或少都接触过“克和千克”,但只是不够系统。他们还会接触到“斤和公斤、两”等日常的量。这都需要教师在本课里对他们日常的零星片段进行梳理和沟通,形成系统的完整的量的认识。
  笔者在观摩了很多教师上的这节公开课后,得出了一个观点,就是我们的课堂活动贵精不贵多,课堂活动要为学生的“学”而生,而不是为了出彩、花哨而生。
  基于以上的观点和情况,笔者对本课教学设计进行优化与整合。
  第一个环节是: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教师出示同一款商品不同质量的价格图,让学生说一说同一种商品为什么价格不同。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仔细观察出不同的量会产生不同的价格,体会到量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动力。由于没有操作的需要及把时间放在刀刃上,所以这个环节笔者只是设计让学生观察投影,没有让学生进行操作。
  第二个环节是:探究新知。这个环节,笔者就设计了实验和讲授结合的办法来进行学习新知。
  首先从感受比较轻的物品用“克”做单位,让学生分组掂一掂、看一看“一片口香糖、一支棒棒糖、一小包瓜子”的质量,学会从商品标签里寻找质量信息。这样设计的目的,不仅让学生感受到克,还培养了学生善于观察商品信息的习惯。
  接着,教师给出一枚回形针约重1克的信息,然后让学生感受1克,继而尝试取出1克黄豆并数数颗数。这个活动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和细致的感受1克的质量。
  当学生说完各自掂量1克黄豆的数量后,教师又抛出一个问题:“那到底多少颗黄豆重1克?你有什么好办法?”激发学生寻找出能称比较轻物品的计量工具。引出天平这个能称比较轻物品的测量工具。
  认识天平,笔者就认为用课件实物投影比学生操作活动有实效了。所以,笔者采取的是讲授法,向学生介绍天平的结构、各部分名称、使用方法等。
  第三个环节是认识千克,是在学生认识了克之后延伸学习的。笔者先采用让学生掂一掂,感受1千克的课堂活动来刺激学生的感官体验的。四人小组合作,把四包盐放在一个袋子里,每人轮流掂一掂,在心里记住这个质量。然后是引导学生明白克和千克的关系,教师提问:一包盐的质量也是250克,四包盐的质量是多少呢?学生容易答出1000克。接着,教师用了两个计量单位不同的秤去称4包盐,提问学生:为什么同样是称这四包盐,在电子秤显示是1000g,而在盘秤上显示是1kg呢?为什么数值会不同呢?引导学生发现,两个秤的计量单位不同,从而推导出克和千克的关系。
  最后是利用课件展示用千克作单位的几种常见秤:盘秤、弹簧秤、体重秤。
  第四个环节是综合运用环节。以小组为单位,领取一种物品,先估1千克的这种物品有多少个;再在盘秤里称出1千克的物品,数一数有几个;最后在活动记录表里记录估和称的情况。小组测完一种物品后,还可以和其他小组交换测量的物品,再次进行新的测量。这个环节在设计之初,是没有交换测量物品这个内容的,由于学生前面的训练扎实,完成得快,孩子们自己提出了能不能交换称量的素材。称完老师提供的物品,小朋友们又提出能不能称下自己的文具和书本练习册等等。老师都允许了这些意外生成。因为这些实践操作都是对克和千克的巩固和运用。
  笔者这个课堂设计,既有传统的讲授法介绍克和千克的一些基本概念和介绍测量质量的工具。也有活泼生动的体验1克、1千克、估出和称出1千克物品的课堂活动。学生要在明白“克和千克”知识的基础上,再进行动手测量,才能使课堂活动落到实处,有效果和有巩固作用。总之,我们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来决定采用哪种教学方法,传统不等于落后。课堂活动要以学生的学而制定和开展。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2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二年级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数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2014年
其他文献
【摘要】高校的思想政治辅导员是学生在步入社会前的思想引领者和带路人,责任重大。现结合当前形势和本人多年高校辅导员工作实践经验,浅谈对思想政治辅导员工作的几点认识。  【关键词】辅导员事业的高度 辅导员工作技巧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4-0059-01  一、辅导员事业有高度,有深度  2017年是贯彻落实全国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局之年,习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4-0065-01  学生的学习成绩是教师的生命,也是最能体现教师能力的一种方式。提高高中学生的政治成绩是我们高中政治教师的心愿和责任。下面结合自己多年教学实践,就如何提高学生的政治成绩谈几点做法。  一、提高认识,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  政治学科由于理论性相对比较强、难理解,长期以来,有些学生感觉政治课就是说
期刊
【摘要】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属于高等教育,也是大学生不可缺少的素质。新形势下如何应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与大学生健康成长有关,而且与国家崛起相关。因此,要认识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采取相应措施,改善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的尴尬局面。  【关键词】思想政治 教育方法 大学生 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4-0064-02  一
期刊
【摘要】新课程改革要求老师积极进行教学模式创新,自觉遵循新课改要求,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发挥,同时定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科学评价,通过采用现代化教学模式积极实现了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相关知识的有效结合,这样做在增强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积极促进了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同时也为我国初中教育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稳定的基础。本文站在精设,精约,精致的角度,主要对我国初中历史学科知识和社会学科的有效
期刊
【摘要】近年来,校园欺凌事件屡屡发生,学校德育教育的缺失、社会监管不到位、家庭环境的影响,都成为校园欺凌事件发生重要原因。通过调查了解到,目前初中校园欺凌属于普遍性问题,对被欺凌学生的心理和身体将造成极大伤害。本文通过分析校园欺凌的特点及发生的原因,指出学校应在教学中加强德育教学,确保德育教学内容的多样化,融入社会内容和校园欺凌案例,引导学生建立一个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关键词】初中校园 欺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4-0042-0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可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一直以来我们的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学生接受为主。语文课常用的教学模式是
期刊
【摘要】写作训练难是所有老师学生家长的共识。有一些学生写作时总是感到无话可说,难以下笔。有一些学生写作时东拼西凑,胡编乱造,难以成篇。有一些学生作文平淡得像流水账,直白得像白开水。写作就是表达作者所思所想所感。可写作训练为什么这么难,这是许多老师家长学生想追问的。  【关键词】作文 训练 四象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4-0073-
期刊
【摘要】混合式教学模式将传统的课堂学习和在线网络学习相融合,在当今教育改革中得到广泛推广与运用,实现了教育方式的革新。在这个过程中,微课作为教育与教育技术结合的新产物在网络学习中发挥着重要的角色,为学生完成自主学习提供了便利。本文试图对基于微课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于日语二外教学实践的可行性及教学模式的构建要素进行分析,来探索适合日语二外教学的基于微课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关键词】微课 混合式教学
期刊
【摘要】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考方式是大学英语教育改革不能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将分别从教学内容需要具有潜在社交价值、教学模式可以充分利用新兴模式、教学方法应当充分考虑学生个体差异以实现其情感共振出发,讨论如何找出让当今大学生更好学习大学英语的课程设计切入点。  【关键词】大学英语 教学设计 驱动 情感共振  【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4-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快速发展,为紧跟社会发展步伐教育事业进行一系列的改革,推行素质教育是增强学生各方面能力的主要措施。所以,初中数学老师需要通过教学课程提升学生各方面能力。  【关键词】初中数学 初中学生 数学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4-0111-02  在数学中面对问题的思维能力一直是数学教育重点培养的地方,然而传统的数学教育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