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作文空洞无物,是从事作文教学的老师十分头疼的事。每到批改作文,总有不同的感受。或啼笑皆非,或火冒三丈,或无可奈何,只因学生习作的生搬硬套,或是空话连篇、模式统一,不知所云。诸多问题的出现,主要原因是作文能力和基本技能的欠缺。针对作文空洞无物的问题,结合多年来的教学实际,我个人有如下几点解决办法,供大家交流。
一是着重真事真情,注重真情流露。习作中的生搬硬套、空洞无物大多源自固有例文的束缚。学生习作起步从模仿开始,久之,例文成了思维中的范本,作文能力差的学生难以在例文中取其精髓,只有生搬硬套。面对作文题目,众多学生就题目论题目,就例文叙事件,故而作文难有特色,亦难有真情,自然思想空洞。每次习作,我都要求学生先敞开心扉,依题谈发生在自己身上或身边的感人的或触及自己心灵的事件,以事件说出自己的真情实感,随后鼓励学生将真情与实感一定要写进作文中去。
如在进行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作文教学时,我抓住了本单元的主题:“身边感动的故事”中的“感动”一词,让学生先想开去、说开去,通过先挖掘出学生内心的真事真情,再带着这份感动去写,学生写的很是感人,很有水平。
在说的环节我设置了这样的问题:“你身边有让你非常感动的事情吗?是什么人让你这么感动?最让你感动的是那些情节?”
学生开始七嘴八舌地议论了起来,诸如这样让人为之触动的事件随之出现:我有非常令自己感动的事情,我的英语老师在下雨天放学时把自己唯一的一把伞给了我,他自己在雨中淋着。他说我路途远,不打伞回去会感冒的。英语老师比我爸妈都关心我,我真想叫他一声爸爸!
在学生发言之后,我早就发现了他们的表情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我马上叫他们提起笔给自己的文章命个题目写开去。结合指导,像“我真想叫他一声爸爸”、“吝啬鬼奶奶”、“爸爸原来那么爱我”等一系列有新意、有思想的作文随之出现,孩子们后来还告诉我,这次作文写得很过瘾,写出了自己心里一直憋了很久的话,效果自然很好。
将习作的主体全部变成了习作者本人,自不必受其它因素的限制。畅谈自己,自不会言之无物。
二是长效积累经典,确保素材充盈。古人识文作文,先熟诵成吟,而后挖掘使用,妙句妙篇随即泉涌。不难看出,素材的积累对于语文的重要性。心中无物,难以成像。作文是一个从字、词、句、段、篇逐渐积累成型的载体,必须达到量的积累。要言之有物,必先心中有“材”。在作文教学中,我一直注意背诵量的积累,从好词、好句、好段到好篇。
以词语为例,为了让学生们感受到词语积累的重要性,我设计了这样的作文课堂:我私下叫部分同学把描写人物外貌和神态的词语提前查找积累在一张纸上。到了作文课上,要求同学们都观察自己的同桌,结合同桌的情况,写一小段关于同桌外貌和神态的短文。观察完后开写了,我又暗示那些早做过积累的同学找出与同桌特征相符的词语列在一边,然后尝试把能用到的词语用进去。两类同学的最终结果实在是大相径庭。没做积累的同学开始冥思苦想,而做过积累的同学迅速写出了许多精彩的段落。
——我的同桌是个高个,浓眉大眼,两眼炯炯有神,脸上皮肤白皙,真是个英俊潇洒的小帅哥。他上课的时候总是专心致志,做事从来一丝不苟,所以他学习成绩总是很好,同学们都敬佩他。
这些短文当我拿出来读的时候,许多同学笑了,更多的同学却羞愧地地下了头,从此以后他们对背诵也很上心。其实,只要心中积累量到达,习作起来就不会空洞也不会感到作文很困难。如果每期学生能背诵经典篇目十篇以上,效果不言而喻。
三是强化细节训练,获得刻画技巧。作文是技能的载体,所以技巧与能力的训练应是教学的重中之重。提倡重点与详略,许多学生不知如何才能写详,也就是细节描写刻画能力欠缺的问题。若细节刻画能力强,自不会空话连篇。
在语文教学中,我十分重视细节描写的点拨与训练。如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本“人物描写”一组就是典型例子。王熙凤的外貌刻画、嘎子的动作描写等,这些惟妙惟肖的例子,需要在语文课中去仔细品味、背诵。在作文课上,我先叫学生翻开语文课本,将这些细节刻画的经典段落认真地再复习回顾,然后依照这些经典例子,将自己身边印象最深刻的人物或事件进行描摹,强化训练。
依据《刷子李》的课文细节,有同学写出了《飞刀王》《快手张》等许多篇很精彩的文章或片段;依据《小兵张嘎》许多同学将自己与同伴在河里玩的真实场景也写得惟妙惟肖。长期在语文课堂和作文课堂上的结合训练,从用嘴说到文字形成,从同桌间的互评互改到教师的指导、督促、练习,效果甚佳。
李天喜,教师,现居甘肃灵台。
一是着重真事真情,注重真情流露。习作中的生搬硬套、空洞无物大多源自固有例文的束缚。学生习作起步从模仿开始,久之,例文成了思维中的范本,作文能力差的学生难以在例文中取其精髓,只有生搬硬套。面对作文题目,众多学生就题目论题目,就例文叙事件,故而作文难有特色,亦难有真情,自然思想空洞。每次习作,我都要求学生先敞开心扉,依题谈发生在自己身上或身边的感人的或触及自己心灵的事件,以事件说出自己的真情实感,随后鼓励学生将真情与实感一定要写进作文中去。
如在进行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作文教学时,我抓住了本单元的主题:“身边感动的故事”中的“感动”一词,让学生先想开去、说开去,通过先挖掘出学生内心的真事真情,再带着这份感动去写,学生写的很是感人,很有水平。
在说的环节我设置了这样的问题:“你身边有让你非常感动的事情吗?是什么人让你这么感动?最让你感动的是那些情节?”
学生开始七嘴八舌地议论了起来,诸如这样让人为之触动的事件随之出现:我有非常令自己感动的事情,我的英语老师在下雨天放学时把自己唯一的一把伞给了我,他自己在雨中淋着。他说我路途远,不打伞回去会感冒的。英语老师比我爸妈都关心我,我真想叫他一声爸爸!
在学生发言之后,我早就发现了他们的表情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我马上叫他们提起笔给自己的文章命个题目写开去。结合指导,像“我真想叫他一声爸爸”、“吝啬鬼奶奶”、“爸爸原来那么爱我”等一系列有新意、有思想的作文随之出现,孩子们后来还告诉我,这次作文写得很过瘾,写出了自己心里一直憋了很久的话,效果自然很好。
将习作的主体全部变成了习作者本人,自不必受其它因素的限制。畅谈自己,自不会言之无物。
二是长效积累经典,确保素材充盈。古人识文作文,先熟诵成吟,而后挖掘使用,妙句妙篇随即泉涌。不难看出,素材的积累对于语文的重要性。心中无物,难以成像。作文是一个从字、词、句、段、篇逐渐积累成型的载体,必须达到量的积累。要言之有物,必先心中有“材”。在作文教学中,我一直注意背诵量的积累,从好词、好句、好段到好篇。
以词语为例,为了让学生们感受到词语积累的重要性,我设计了这样的作文课堂:我私下叫部分同学把描写人物外貌和神态的词语提前查找积累在一张纸上。到了作文课上,要求同学们都观察自己的同桌,结合同桌的情况,写一小段关于同桌外貌和神态的短文。观察完后开写了,我又暗示那些早做过积累的同学找出与同桌特征相符的词语列在一边,然后尝试把能用到的词语用进去。两类同学的最终结果实在是大相径庭。没做积累的同学开始冥思苦想,而做过积累的同学迅速写出了许多精彩的段落。
——我的同桌是个高个,浓眉大眼,两眼炯炯有神,脸上皮肤白皙,真是个英俊潇洒的小帅哥。他上课的时候总是专心致志,做事从来一丝不苟,所以他学习成绩总是很好,同学们都敬佩他。
这些短文当我拿出来读的时候,许多同学笑了,更多的同学却羞愧地地下了头,从此以后他们对背诵也很上心。其实,只要心中积累量到达,习作起来就不会空洞也不会感到作文很困难。如果每期学生能背诵经典篇目十篇以上,效果不言而喻。
三是强化细节训练,获得刻画技巧。作文是技能的载体,所以技巧与能力的训练应是教学的重中之重。提倡重点与详略,许多学生不知如何才能写详,也就是细节描写刻画能力欠缺的问题。若细节刻画能力强,自不会空话连篇。
在语文教学中,我十分重视细节描写的点拨与训练。如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本“人物描写”一组就是典型例子。王熙凤的外貌刻画、嘎子的动作描写等,这些惟妙惟肖的例子,需要在语文课中去仔细品味、背诵。在作文课上,我先叫学生翻开语文课本,将这些细节刻画的经典段落认真地再复习回顾,然后依照这些经典例子,将自己身边印象最深刻的人物或事件进行描摹,强化训练。
依据《刷子李》的课文细节,有同学写出了《飞刀王》《快手张》等许多篇很精彩的文章或片段;依据《小兵张嘎》许多同学将自己与同伴在河里玩的真实场景也写得惟妙惟肖。长期在语文课堂和作文课堂上的结合训练,从用嘴说到文字形成,从同桌间的互评互改到教师的指导、督促、练习,效果甚佳。
李天喜,教师,现居甘肃灵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