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效果分析

来源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erasd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让思政教育内容和思政教育践行标准渗透到各个学科中,高职院校除了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之外,更应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观、人生、价值观.高职大学英语不仅需要培养学生英语语言能力,也要充分发挥课程的德育功能.以主题为“My Favorite ”演讲的英语口语课堂设计与实践为例,探讨高职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课堂实践效果,以期对今后的课程思政教学活动有着一定的启发作用.
其他文献
美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关键核心,从美育视角推进公共艺术教育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在现实建设过程中,高校公共艺术教育面临着理念阻滞、课程定位不清晰、课程评价体系不完善等困境.因此对于高校来说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不仅仅需要加强专业课程的教学以及相关的社会实践,还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进行美学教育,使各个方面可以相互渗透、共同发展,更加全面地促进学生们的健康发展.切实增强教师美育积极性,并将美育切实融入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体系,成为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根本着力点与改革建设方向.
实训室建设与管理水平是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而提升实训室管理信息化程度将有效提升实训室建设与管理质量.以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提出高职院校实训室综合管理平台的功能设计方案,解决高职院校在实训室资源利用、安全管理和绩效考核等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效提升高职院校实训室管理质量和管理信息化水平.
针对高职院校图书馆在阅读推广方面存在着缺乏阅读推广保障机制、力度不够、形式不够丰富、缺乏调研和总结等问题,提出建立高职院校阅读推广机制,配备人员、人才培养方案中增加阅读育人、打造良好的阅读空间、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推广活动等方法,进一步做好高职院校阅读推广工作.
美育是审美、情操和心灵教育,是培养大学生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双高建设背景下,学校的美育工作面临着全新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以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对其美育的现状进行了分析,以美育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提出了构建“三全”美育模式的意见和建议,以期通过师生合力,教技相佐与理实结合,实现美育“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功能,真正落实“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的育人目的 .
浙江,正描绘着未来社区建设的宏伟蓝图.rn自2019年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正式提出启动建设“未来社区”以来,各地各有关部门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扎实开展未来社区试点工作,形成了良好的推进态势.rn这是一项构建以人为核心的城市现代化平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举措.这一过程中,浙江省着力强化“省市县联动、政银企协作、部门间协同”的工作体系,加强政策创新与综合集成,一幅美好蓝图的“工笔画”正徐徐铺展在诗画浙江的大地上.
期刊
以“三教”改革为切入点,对照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评价标准,从教师团队建设、多元化立体教材编号、课堂教学改革等方面构建在线开放课程的“三教”改革体系.并进一步阐述了后疫情时代“船舶柴油机使用及维护”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的具体措施.
高职大学生创新创业是当前高职教育教学实践改革的一种需求,这既可以有效缓解高职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同时也为国家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从分析高职类职业教育实践教学现状入手,结合高速发展的社会经济背景对职业教育实践教学提出的客观要求以及就业形势、社会竞争等因素,分析培养和提升商科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性及其途径.
大学校园是多元文化碰撞、融合最为活跃与集中之处,学生的成长深受其影响.从高校学生管理现状分析入手,探讨新形势下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新模式,塑造良好的大学生角色自我转换、步入社会的重要生长环境.
目前课程思政教学管理存在中专业教师能力不足、课堂教学短板、顶层设计缺失、教材建设滞后等问题,提出了通过改变专业教师认识、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加强课堂教学的思政性、注重学生的参与等措施方法,着力解决教师课堂教学实施效力不足的问题.在教学管理部门的协调与管理下,通过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授课教案中思政教育的系统设计、合理安排,着力化解课程思政系统设计的难点;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的通力合作,通过合理设计规划各门专业教材的思政要素,构建含有思政教育的专业教材体系,着力突破教材建设这一关键点.
为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号召,高职院校正陆续开拓海外资源推进国际化办学.计算机学科作为前沿科学受到沿线国家留学生的一致热捧,但高职计算机专业开设全英文课程面临巨大挑战,语言沟通障碍、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考核方式不理想、师资力量严重欠缺等.要解决这些问题,可通过专业课全线渗透中文、IT社团激发学生兴趣、深度挖掘外企岗位需求设置课程内容、增加过程化考核、加强教师国际交流等方式提高办学质量,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输送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