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奖得主屠呦呦 “倔强”的老太太

来源 :新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kcx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0月5日,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在瑞典揭晓,因为发现了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而每年挽救了数百万人生命的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获奖。85岁高龄的她,也是第一位摘取诺贝尔科学类奖项的中国人。
  送走幼女搞科研
  屠呦呦之名缘于《诗经·小雅》中的“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意为一群鹿儿呦呦叫,在那原野吃蒿草。这不仅令人惊叹,从父亲为她取名开始,屠呦呦的命运就注定要与这种神奇的蒿草连在一起。
  1930年,屠呦呦出生在浙江宁波市,是家中5兄妹中唯一的女孩。因在小时候亲眼目睹了民间中医配方治病救人的场景,她对中医一直很感兴趣。
  1951年,屠呦呦考入北京医学院(现为北京大学医学部)药学系。毕业后,她被分配在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工作。
  丈夫李廷钊与屠呦呦是中学同学,他曾到前苏联留学,回国到北京时,见自己曾经暗恋的女同学尚未结婚,就大胆表白,于是世间多了一个幸福家庭。婚后,冶金专家李廷钊在北京的钢铁研究院工作,兼管一切家务,是个模范丈夫。
  一心扑在工作上的屠呦呦,在生活中是个粗线条的人,不太会照顾自己。有一次,她的身份证找不到了,就焦急地打电话向丈夫求助。李廷钊骑着自行车赶了很远的路,冒着小雨来到妻子的单位宿舍,从桌子到皮箱,他一边寻找一边收拾那些杂乱的物品,证件找到了,原本乱七八糟的房间也被他拾掇得井井有条。
  尽管在生活上是个马大哈,但工作中的屠呦呦一直十分严谨,兢兢业业,并有着一股拼命三娘的倔强劲儿。1969年,她所在的中医研究院接到了一个“中草药抗疟”的研发任务,那是一个大型军事计划的一部分,代号523,志在帮助北越“打击美帝”。
  国家对该项目十分重视,组织了来自60多个研究机构和单位的500多名研究人员参与研发,时年39岁的屠呦呦因工作能力突出而临危受命,成为课题攻关的组长。
  屠呦呦加入523项目时,丈夫被派去云南的五七干校工作,无力照顾两个幼小的女儿,为了不影响工作,她咬牙把不到3岁的大女儿送到别人家寄住,把尚在襁褓中的小女儿送回了宁波家乡。
  这样做并非没有代价,两位自幼被送到外地寄养的女儿,被屠呦呦夫妇接回北京后,一直不愿喊爸爸妈妈,母女之间的疏离感至今尚在。
  以身试药得肝病
  疟疾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世界性流行病。疟原虫对喹啉类药物已产生抗药性,所以,我国从1964年就开始了对抗疟新药的研究,但一直到屠呦呦加入研究组的1969年,仍和英、美、法等国一样没有任何重要发现。
  接受了中草药抗疟研究的艰巨任务后,屠呦呦首先从收集整理历代医籍、本草、地方药志入手,还走访了大批老中医。因长期埋头于那些变黄、发脆的故纸堆中寻找抗疟药物的线索,她的视力在此期间迅速下降。
  研制新药的过程漫长而复杂,光是调查收集,屠呦呦和她的课题组成员便筛选了2000余个中草药方,并整理出了640种抗疟药方集。他们以鼠疟原虫为模型,检测了200多种中草药方和380多个中草药提取物。这其中,青蒿素引起了屠呦呦的注意。
  由于当时研究组使用酒精提取青蒿素,屠呦呦每天回到家都满身酒味,甚至患上了中毒性肝炎。
  当时,青蒿素的提取仍是一个世界公认的难题,从蒿族植物的品种选择,到提取部位的去留存废,从浸泡液体的尝试筛选,到提取方法的反复摸索……屠呦呦和她年轻的同事们熬过了无数个不眠之夜,体会过无数次碰壁挫折。
  “我是通过翻阅古代文献,特别是东晋名医葛洪的著作《肘后备急方》中的‘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可治久疟’,我细细琢磨这段记载,才意识到常用煎熬和高温提取的方法,可能破坏了青蒿的有效成分。”屠呦呦回忆道。
  于是她着手改进提取方法。没有先进设备,只能用土办法,屠呦呦和同事们把买来的青蒿先泡一泡,再将叶子包起来用沸点较低的乙醚浸泡。直到1971年10月4日,屠呦呦第一次用乙醚成功制取出青蒿素,并在实验室中观察到这种提取物对鼠疟猴疟的抑制率达到了100%!而在此之前,她和同事们在实验中已经失败过190次。
  做完动物实验后发现100%有效,屠呦呦和同事们又作出一个大胆决定:为了确保安全,他们先把青蒿素试用到自己身上,以试验药的毒性。经多次亲身实验,效果十分喜人。随后,屠呦呦一行携药赴海南昌江地区试用,从间日疟到恶性疟,从本地人口到外地人口,首次取得了30例青蒿素抗疟成功的临床效果。
  在1972年3月,在“523任务”报告会上,屠呦呦公布了相关研究以及临床试验报告。随后,山东、云南等地项目组从黄花蒿等植物中提取了相似的抗疟物质。1975年,在全国各地的大力协助下,新药研制成功,1979年通过全国鉴定,至此“523工程”大功告成,这被视为集体协作大作战的优势,也为谁是青蒿素的发明者埋下了争论的隐患。
  迟来的荣誉
  成就并未让屠呦呦止步。1992年,针对青蒿素成本高、对疟疾难以根治等缺点,她又发明出“升级版”的双氢青蒿素,其抗疟疗效为前者的10倍。
  十几年来,青蒿素类抗疟药成为全球亿万疟疾患者的救命药。中国领导人访问非洲时,也经常特意把它带过去。
  2011年9月23日,屠呦呦荣获了被誉为诺贝尔奖“风向标”的拉斯克奖。这是该奖设立65年来首次颁予中国科学家,她因此被称为“离诺贝尔奖最近的中国女人”。
  而诺奖评委会将大奖颁给屠呦呦,依据的是三个“第一”:第一个把青蒿素带到523项目组,第一个提取出有100%抑制率的青蒿素,第一个做了临床试验。
  其实屠呦呦60岁时就可以退休,安享快乐的晚年生活。但已经81岁高龄的她仍在做博士生导师,每天忙碌于挚爱的科研事业中,精神矍铄,思维清晰。
  “虽然把奖颁给了我,但它属于‘523项目’科研团队的每一个人……”这段获奖感言,被屠呦呦写在一张纸上,今年12月,她将带着全中国人的骄傲赴瑞典领奖。
其他文献
在6月6日世界爱眼日到来之际,我们特请北京积水潭医院的眼科专家,就黄斑变性这一严重影响老年人视力的问题,向大家做一些介绍,提请大家注意,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什么是老年黄斑变性  老年黄斑变性(AMD)大多发生于45岁以上,其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是当前老年人丧失中心视力的主要疾病之一。至今为止,在现代医学中仍未找到一种能阻止本病病程进展的确切有效的药物疗法。黄斑变性是一种慢性眼病,它能引起中
期刊
俗话说:“老要张狂少要稳”,家住辽宁省鞍山市台安县郊区的刘春霖便是“老要张狂”的典型。退休后,刘春霖身兼数职:老干部大学客座教授、写作班导师、校外辅导员、家庭图书馆馆长、小区治安巡检员、老年志愿者……人到晚年的他,居然比在岗时还要忙碌、還要“张狂”。  今年八十有五的刘春霖,在三尺讲台上授业解惑四十多年。退休后,他谢绝亲友和家人劝他享清福的好意,家里家外地忙,不仅换来了一副好身板,还赢得了社会各界
期刊
最近一款测年龄软件爆红,其实中科院上海生科院计算生物学研究所早已发现人脸的确可以作为人衰老的标记物,测出一个人的真实生理年龄只要5分钟。  科学家发现,人脸三维面部形态可以作为衰老的标识,能精准预测一个人的生理年龄,嘴和鼻子变宽、人中距离增加、眼角下垂、脸颊丰满皮肤下垂,都是衰老的标志。  科学家发现,面部衰老和身体指标衰老是同步的。对于女性而言,血液中高密度胆固醇越高越年轻、低密度胆固醇和总体胆
期刊
近日,中国科学家成功将3D打印血管植入恒河猴体内,实现血管再生,解决了困扰临床半个世纪的人工血管内皮化的问题。主持此试验的科学家表示,此项成果属于全球首创,对干细胞技術临床应用具有里程碑意义,3D生物打印血管解决了过去人造血管堵塞、凝血等问题。  首次发现人类细胞中抗病毒长效机制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河边分校华裔科学家丁守伟带领的团队,在人类细胞中首次确认了一种抗病毒长效机制,能够对甲型流感、季节
期刊
日前,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主持的阿尔法磁谱仪项目对外发布了5年太空实验的结果和突破,多项实验结果颠覆了人类之前对宇宙线的普遍认识,比如测得银河系宇宙线的年龄大约是1200万年,这是人类首次获得宇宙线的相对准确年龄。  最古老细菌化石现身南非  最新地质学研究成果显示,在南非北开普省两个不同地点发现了硫氧化菌化石,这种迄今最古老的已知生物生活在25.2億年前几乎没有氧气的黑暗深海中。其呈现一
期刊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坚持科学发展  坚持深化改革  坚持依法治国  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坚持党的领导
期刊
收入  2020年收入翻番。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会提出,缩小收入差距,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健全科学的工资水平决定机制、正常增长机制、支付保障机制,完善最低工资增长机制,完善市场评价要素贡献并按贡献分配的机制。  人口  全面实施二孩政策。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
期刊
据新华社电 十八届五中全会于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习近平就《建议(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  全会认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确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十三五”规划必须紧紧围绕实现
期刊
在临近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之际,由光明日报社和江苏今世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联合主办、《新天地》杂志社承办的“今世有缘,相伴永远”2015文化老人金婚庆典活动成功在京举行,这是对金婚老人的致敬,也是对所有老人、所有家庭的祝福与礼赞!  现场:温馨、热烈、又震撼  10月20日重阳节前一天,北京天气晴朗。主办方的大学生志愿者排列成行,拿出了志愿服务奥运会的热情,签到台旁红彤彤的“今世有缘,相伴永远”的
期刊
全会强调,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