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得怎样老下去

来源 :老年博览·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hui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步入古稀之年,我不得不承认自己老了:体力、精力不再能与年轻人比肩;智力呢,似也难望中壮年人项背。
  瑞士思想家阿米尔说:“懂得怎样老下去,是智慧中的重要课题,也是伟大生活艺术中最难的一事。”对身处晚暮者而言,“懂得怎样老下去”既然是“智慧中的重要课题”,就得认真思考;既然是“生活艺术中最难的一事”,就得潜心体验,于其中获得无穷乐趣。
  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的机体功能会逐步退化,一些被冠以“退行性”之名的病变渐次出现。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无须焦虑。重要的是:多些随遇而安,少些刻意追求;多些量力而行,少些“超载运行”;多些与世无争,少些锱铢必较。善于过“老了”以后日子的人,才是生活的强者和智者。
  當年,赵王以“尚能饭否”来衡量廉颇是否“老矣”;如今,我们还要添上一句:“尚能思否?”不要盲目信从,而要坚持己见,万不可因为“我们”而放弃“我”。这样,晚景才有光泽、有滋味、有意义,不说被人敬重,至少为人认可。老年人的智力随着年龄增长、经验增多而日趋成熟,但倘要摒弃传统观念中的消极因素,与时俱进,那么学点新知识、新技能(如使用智能手机、电脑)也是必需的。人到老年,已是到了人生地图上的最后一站,要想突破原有的生命地图的局限,唯有紧随时代。可以“后进”,但切莫“落伍”。
  日本近代小说家、《源氏物语》现代文译者谷崎润一郎中壮年时著作颇丰,写下了脍炙人口的名篇《刺青》《春琴抄》《细雪》等。1952年年届66岁时,他在《关于“慢笔”》一文中提出了“消闲生活”的理念:“我把精力全都用在了两个方面:一是口述创作,请人记录下来;二是重读各个时期的作品,一一回忆往昔的情景。”不论从事什么工作,任何人要想潇洒而自由地“老下去”,“消闲生活”的情趣都不可或缺。
  美国老年医学专家卡尔·佩雷莫于2004年率领研究小组访问了1500余名65岁以上的老人,写下了被誉为“浓缩了8万年人生智慧”的《关于生活的30堂课》一书,其中对老年人有一个忠告:“做自己满意的事,安度愉悦而舒适的晚年。”
其他文献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独有的一种记录季节和气候变化的方式。提起“中国风”,不少人会想到二十四节气。  人们用摄影、绘画、音乐等各种方式来表现他们心中的二十四节气,而这里要说的这位,表现二十四节气的方法有些特别—  立春到来,蝴蝶在水面上的垂柳边飞舞。仔细一看,蝴蝶和树竟然是用胡萝卜做的?!  悠悠春日长。在阳光的沐浴下,在远山的陪伴下,来一杯香气四溢的茶,再惬意不过了。但仔细一看,这茶杯是用黄瓜做的,茶
期刊
江蘇南京72岁的陈和生退休前是一名会计师,没做过一天木工,但木工是他儿时的爱好。退休后,他重拾这个爱好,一系列微型农具在他手中接连诞生。  已传世300多年的科学著作《天工开物》中展示了大量农具。陈和生在退休后的十多年间,手工制作还原了书中的120多件(套)农具。从用耙碎土到踏车汲水,再到用踏碓、杵臼舂米……这些劳动场景中的各种生产工具,陈和生用微型榫卯结构木工制品“神还原”,没用一颗钉子、一滴胶
期刊
很多年前,美国一家报社刊登过一则广告,广告中说:调查显示,购买一台打字机可以提高一个人的学习成绩。即便我们假设这则广告中提到的调查结果是真實的,对这一结果也可以有不同的解释,比如:购买了打字机、获得了较高成绩的学生往往来自比较富有的家庭,而这样的家庭对学生的学习更为关注;购买了打字机的学生比其他学生有更强的学习动机;等等。  也就是说,购买了打字机和学习成绩提高之间只能说存在相关关系,未必就有因果
期刊
神秘果就像是个头很小的酸枣,薄薄的白色果肉,也谈不上甘甜。如果仅仅是吃神秘果,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是,如果你正好又吃了青柠,就会惊奇地发现,口中的青柠居然变成了甜橙味儿!  神秘果这种神秘的能力同神秘果中的神秘果蛋白相关。1968年,日本科学家栗原坚三从神秘果中分离出了这种蛋白质,相关研究发表在当年的《科学》杂志上。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人们还没有搞清楚这种蛋白的作用机理。  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
期刊
不久前,上海市楊浦区社会福利院(简称“杨福院”)摘得上海市质量金奖,这是这个奖项设立20年来第一次颁给一家养老机构。媒体探秘发现,这家“网红”养老院,可谓老年人的“快乐星球”。  耄耋老人“出圈”  杨福院是上海市中心城区最大的一家综合性公办养老机构,核定床位1295张。入住者大多是高龄失智、失能老人,平均年龄88岁。  2020年9月,杨福院的护工们化身“星探”,对照着十几幅世界名画在院内进行“
期刊
别人爱种花,父亲却独爱种草。老家的旧房子旁有一块杂草丛生的荒地,父亲退休后闲着无事,就悉心打理了一番,种上了各种药草。春去秋来,四季流转,几年的光景,荒地披上了青翠的外衣,杂草变成了能治病救人的药草。我调侃父亲,说他“妙手回春”,把荒地变成了“百草园”。  父亲打理“百草园”颇为用心,拓荒时更是费力。“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用这句诗来描述父亲的生活,再合适不过了。准备种植药草时,父亲先是花了大
期刊
像电话员熟悉自己掌握的线路一样,杨晓冬熟悉这个都市的每一条街道。进城后,他很快走到比较热闹的中山路南。这里街道依旧,但别的方面大大改观了:原来的机关学校,大部分改成日本人的驻在所或出张所;迎面高大的箭楼上,悬着“强化治安运动”的大字标语;百货商店门脸上挂着“完成大圣战”“建立共荣圈”的对联。看了这些,杨晓冬一阵恶心。他躲开这条街道,穿入沿街的胡同,奔向他要去的唐林街。  唐林街尽头有一所大院,铁叶
期刊
每逢盛夏,蚊子就会来侵扰人类。如今我们除了蚊香、蚊帐,还有各种电子灭蚊产品。在科技不发达的古代,古人是如何防止蚊子叮咬的呢?  为了防止蚊子侵害,古人通常会在家里养一些防蚊的植物,常见的有驱蚊草、食虫草、藿香、紫罗兰、薰衣草等。这些花草不仅能驱蚊,还可以凈化空气。  南宋诗人陆游曾写过关于蚊子的诗句:“泽国故多蚊,乘夜吁可怪。举扇不能却,燔艾取一快。”诗中描述了用扇子无法彻底驱赶蚊子,只好用艾草熏
期刊
我曾经种过一种极难开花的植物,它春、夏、秋从不开花,只在冬天的暖阳下绽放出芬芳的花朵,花上總是悬挂着一滴晶莹的水珠。  我还养过一条呆萌的罗汉鱼。每天晚上我坐在它的对面,它便会停下来,与我对视良久。它的眼睛又圆又亮,尾巴微微摆动,悬浮在透明的水里,如同伫立空中的仙人。无论白日里我遇到过何种琐碎烦乱,与它对视片刻,都会变得平静而包容。  一朵花、一尾鱼,都是高明的师者。它们不需要言语,也能教会一个人
期刊
世人大多喜爱鲜花。鲜花不但美丽多姿,可供观赏,而且可做美食。  食花之俗历史悠久。从有文字记载算起,至少也有两三千年历史。《吕氏春秋》记载,早在商代,精通烹调术的大臣伊尹就用“寿木之华”(树花)制作美味。战国时期的屈原在《离骚》中也说:“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花可用于酿酒、佐酒。汉代刘歆的《西京杂记》记载:“菊华(花)舒时,并采茎叶,杂黍米酿之,至来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饮焉,故谓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