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一直以来,作文教学总走不出“低谷”,有不少学生文章缺乏灵气,缺乏艺术性。究其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本文拟就学生写作心理因素方面及为此而采取的策略和方法作些探讨,以期抛砖引玉。
关键词:原因;问题;写作心理;策略和方法
我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学生从内心讲都希望自己能够写好作文,能够在考试中得高分,能够得到教师乃至社会的认可。写作处于中下水平的学生这种心态更加强烈,他们认为,无论是中考、会考乃至高考,无论是社会招聘、招工考试,凡考必有语文,凡语文必有作文。从中可以说明中学生写作意识是很强烈的,这就为作文辅导工作奠定了一定的心理基础,因此只要我们方法对路肯下工夫,学生作文的普遍提高应该不仅仅只是一个梦。从调查中,我们也发现了学生产生写作问题的原因。
1.缺乏应有的心理自由。主要是命题作文的束缚。因为有了教师的先入为主,再加上平时阅读教学中的所谓作文技法的引导,在内容和表现手法上,学生往往不敢标新立异。
2.体会不到作文的价值。在训练时文体单一,多为记叙文和议论文,不重视实用性文体的写作,脱离社会需要和个体的需要,更由于作文训练倾向于文学化,倾向于用文学性语言,致使缺乏文采的学生体验不到写文章的社会价值和交际作用。这种“自上而下”的要求扼杀了学生的内心需要。
3.享受不到成就感。在平时作文批改中,很多教师非常吝啬自己手中代表“生杀大权”和“权威人士”的分数,通常只给七、八十分,有的甚至按考试标准只给及格分甚至低分。学生的数理化可经常得100分,而学生的作文却罕见有100分、90分的。这样,致使学生失去提高能力、增强信心的直接动机。
基上所述,注重于学生的心理性因素,开展作文教学的改革,应该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而激发情感则应成为心理类作文教学的立足点。只有把学生的感情闸门真正打开,学生的写作热情才会喷涌而出,才能生动地、生机勃勃地去创造。所以很有必要探讨一下开展心理类作文教学的策略问题。
一、创设写作情景,形成浓厚的写作氛围
理解、尊重、信任、民主、和谐的良性环境氛围,有利于由外而内改变写作者的内心情绪,让不同心理的写作在一股强大洪流的带动下奔涌而出,逐渐归于同一,这样就有利于实现教师作文辅导的同一性和整体性效果。
(1)据笔者调查显示,写作困难的学生中,有些是没词可写,有些是有材料但不会写,甚至还有一些是分不清体裁,学了那么多的课文,为什么还会出现这种令语文教师尴尬的局面呢?它提示我们,应该处理好阅读和写作之间的关系。平时的阅读教学对作文的辅导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让学生天天有意识,天天有思考,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写作技能和技巧,形成良好的渴求写作的环境气氛。
通过课堂串讲,把名篇与写作联结起来,使学生有范本、有对比,进而有感悟,从而更明确写作技巧,增强信心,提高兴趣,从而淡化乃至消除写作的畏惧感。
(2)教师在辅导作文时就要想方设法采用灵活的形式,使学生能增添乐趣,在融融泄泄中完成写作。如在学习完游记单元后,学生对游记有了感性认识,如何让他们能达到理性的认识,就要靠学生身体力行了。我带领同学们去公园,要求他们仔细观赏领略,把握景物的特征并把景物分类,摘抄牌坊对联,去公园博物馆查找文献资料。回来后,在学生游趣正浓之际,布置作文,要求采用艺术手法,使语言生动具体,摇曳生姿。结果,此次作文同学们都兴致高昂,写得较为顺畅,水平仿佛提高了很多。据学生反映,这种形式与自己生活最贴近,充满灵气,写得最轻松。
二、因人而异,针对不同的个性心理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个性是个人所具有的意识倾向性,它具有稳定性和可变性的特点。研究个性是研究人的心理的开端,对教育工作有重大意义。“从众心理”作为一种吸引力,对个别心理有障碍、心理有逆反的同学来说,作用显得很微小,教师就要因材施教,作个别的心理类的写作指导,以达到“感化”、“融化”的目的。
比如前几年我接班高一,有一女生连续三周随笔都是草率了事,虽语句优美但篇幅很短,甚至表露的情感也充满“灰色”。经了解,此生除语文较好外,其他学科多亮“红灯”,再加上家庭常有摩擦,于是她心里产生了失落感和自卑感,所以也就失去了以前那种写作的热情和欲望。于是我要求她把以前自认为写得最好的文章拿来,和她一篇篇共同分析,帮助她积累信心。经过两周的努力,她的随笔就有了较大的好转,写作热情也得到了增强,每周三篇的随笔任务,她都能认真地加以对待。
三、确立读者意识,让学生享受到成就感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曾语重心长地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成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苏翁的这一番话告诉我们,在作文教学上同样需要让学生享受到幸福感和成就感。我们知道,文章是交流的工具,如果有活生生的、真实的读者,会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作文教学中,教师当然是学生的重要读者,但除此之外,教师还应为学生建立更多的读者群,包括同学、家长乃至社会,特别是向社会推荐,当学生看到自己的文字变成铅字,并有生以来第一次拿到稿费单的时候,那种幸福感和成就感不用多说,早就挂在他们的神情上,上面所提到的女生,第一次拿到20元稿费时,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买了一本书送给我,并在扉页上题写了“感谢老师”,让老师与她一同分享写作带来的快乐。
其实,教师其他特权没有,有的是分数,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只要心软一点,多一点温情,多一点宽容,多一点艺术,功莫大矣!
关键词:原因;问题;写作心理;策略和方法
我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学生从内心讲都希望自己能够写好作文,能够在考试中得高分,能够得到教师乃至社会的认可。写作处于中下水平的学生这种心态更加强烈,他们认为,无论是中考、会考乃至高考,无论是社会招聘、招工考试,凡考必有语文,凡语文必有作文。从中可以说明中学生写作意识是很强烈的,这就为作文辅导工作奠定了一定的心理基础,因此只要我们方法对路肯下工夫,学生作文的普遍提高应该不仅仅只是一个梦。从调查中,我们也发现了学生产生写作问题的原因。
1.缺乏应有的心理自由。主要是命题作文的束缚。因为有了教师的先入为主,再加上平时阅读教学中的所谓作文技法的引导,在内容和表现手法上,学生往往不敢标新立异。
2.体会不到作文的价值。在训练时文体单一,多为记叙文和议论文,不重视实用性文体的写作,脱离社会需要和个体的需要,更由于作文训练倾向于文学化,倾向于用文学性语言,致使缺乏文采的学生体验不到写文章的社会价值和交际作用。这种“自上而下”的要求扼杀了学生的内心需要。
3.享受不到成就感。在平时作文批改中,很多教师非常吝啬自己手中代表“生杀大权”和“权威人士”的分数,通常只给七、八十分,有的甚至按考试标准只给及格分甚至低分。学生的数理化可经常得100分,而学生的作文却罕见有100分、90分的。这样,致使学生失去提高能力、增强信心的直接动机。
基上所述,注重于学生的心理性因素,开展作文教学的改革,应该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而激发情感则应成为心理类作文教学的立足点。只有把学生的感情闸门真正打开,学生的写作热情才会喷涌而出,才能生动地、生机勃勃地去创造。所以很有必要探讨一下开展心理类作文教学的策略问题。
一、创设写作情景,形成浓厚的写作氛围
理解、尊重、信任、民主、和谐的良性环境氛围,有利于由外而内改变写作者的内心情绪,让不同心理的写作在一股强大洪流的带动下奔涌而出,逐渐归于同一,这样就有利于实现教师作文辅导的同一性和整体性效果。
(1)据笔者调查显示,写作困难的学生中,有些是没词可写,有些是有材料但不会写,甚至还有一些是分不清体裁,学了那么多的课文,为什么还会出现这种令语文教师尴尬的局面呢?它提示我们,应该处理好阅读和写作之间的关系。平时的阅读教学对作文的辅导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让学生天天有意识,天天有思考,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写作技能和技巧,形成良好的渴求写作的环境气氛。
通过课堂串讲,把名篇与写作联结起来,使学生有范本、有对比,进而有感悟,从而更明确写作技巧,增强信心,提高兴趣,从而淡化乃至消除写作的畏惧感。
(2)教师在辅导作文时就要想方设法采用灵活的形式,使学生能增添乐趣,在融融泄泄中完成写作。如在学习完游记单元后,学生对游记有了感性认识,如何让他们能达到理性的认识,就要靠学生身体力行了。我带领同学们去公园,要求他们仔细观赏领略,把握景物的特征并把景物分类,摘抄牌坊对联,去公园博物馆查找文献资料。回来后,在学生游趣正浓之际,布置作文,要求采用艺术手法,使语言生动具体,摇曳生姿。结果,此次作文同学们都兴致高昂,写得较为顺畅,水平仿佛提高了很多。据学生反映,这种形式与自己生活最贴近,充满灵气,写得最轻松。
二、因人而异,针对不同的个性心理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个性是个人所具有的意识倾向性,它具有稳定性和可变性的特点。研究个性是研究人的心理的开端,对教育工作有重大意义。“从众心理”作为一种吸引力,对个别心理有障碍、心理有逆反的同学来说,作用显得很微小,教师就要因材施教,作个别的心理类的写作指导,以达到“感化”、“融化”的目的。
比如前几年我接班高一,有一女生连续三周随笔都是草率了事,虽语句优美但篇幅很短,甚至表露的情感也充满“灰色”。经了解,此生除语文较好外,其他学科多亮“红灯”,再加上家庭常有摩擦,于是她心里产生了失落感和自卑感,所以也就失去了以前那种写作的热情和欲望。于是我要求她把以前自认为写得最好的文章拿来,和她一篇篇共同分析,帮助她积累信心。经过两周的努力,她的随笔就有了较大的好转,写作热情也得到了增强,每周三篇的随笔任务,她都能认真地加以对待。
三、确立读者意识,让学生享受到成就感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曾语重心长地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成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苏翁的这一番话告诉我们,在作文教学上同样需要让学生享受到幸福感和成就感。我们知道,文章是交流的工具,如果有活生生的、真实的读者,会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作文教学中,教师当然是学生的重要读者,但除此之外,教师还应为学生建立更多的读者群,包括同学、家长乃至社会,特别是向社会推荐,当学生看到自己的文字变成铅字,并有生以来第一次拿到稿费单的时候,那种幸福感和成就感不用多说,早就挂在他们的神情上,上面所提到的女生,第一次拿到20元稿费时,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买了一本书送给我,并在扉页上题写了“感谢老师”,让老师与她一同分享写作带来的快乐。
其实,教师其他特权没有,有的是分数,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只要心软一点,多一点温情,多一点宽容,多一点艺术,功莫大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