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两个多中心对316例足癣患者,进行双盲随机研究,其中159例应用1%桂萘甲胺(naftifine)凝胶、157例应用凝胶赋形剂的结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1%桂萘甲胺凝胶治疗足癣较之赋形剂有明显疗效。首次研究(A研究组)在四个地方对88例患者作了评价,第2次研究(B研究组)在十三个地方对228例患者作了评价。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两个多中心对316例足癣患者,进行双盲随机研究,其中159例应用1%桂萘甲胺(naftifine)凝胶、157例应用凝胶赋形剂的结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1%桂萘甲胺凝胶治疗足癣较之赋形剂有明显疗效。首次研究(A研究组)在四个地方对88例患者作了评价,第2次研究(B研究组)在十三个地方对228例患者作了评价。
其他文献
作者报告1例由放射疗法引起的涎管鳞状化生(SSMP),而外观很象鳞状细胞癌(SCC).患者男,68岁.1986年2月因左颊部患有一皮肤SCC 而行手术切除,4月后在原切除处的下方又发现一3cm大小的SCC,遂行表浅腮腺切除术,1月后,在6周内予以30余次,总量55Gy的钴60放疗.同年11月又发现一个复发SCC结节.
特发性点状色素减少疰(IGH)是一种常见的病因不明的皮肤病.目前对本病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作者假定:如果破坏IGH皮损内的一部分或全部表皮黑素单位,则周围的角朊细胞和黑素细胞可能迁移到受累皮肤并使色素再生,基于这个观点,作者采用液氮治疗本病,并作了光镜和电镜研究.26例IGH患者和26名年龄相当的自愿者作为对照组参加了本研究.
局部应用全反式维甲酸(TT)治疗面部光化性角化病(AKs)已证实有效,但其疗效低于5-FU霜剂。5-FU与TT联合应用疗效优于单一应用。但TT和5-FU对皮肤均有毒性反应,TT常引起刺激性皮炎,而5-FU则可致溃疡和坏死。使其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本文对25例面部多发性AKs患者的二侧皮损分别应用0.05%甲砜芳香维甲酸乙酯(AMS,RO14-9706)霜与0.05%TT霜的疗效及耐受性进行自身双盲
作者对1982~1987年的1226例少菌型麻风(PB)患者进行了回顾性研究,分析了面部斑片、Ⅰ型反应与近期面神经损害的关系。本文将近期兔眼的病期规定在1年以内。面部斑片分为“明显的”及“其他”两类。前者指一个直径>3 cm、红色高起的斑片,累及颧部或眼周,或面中部数个斑片累及双侧眼周,或整个半侧面部包括口角;“明显的”斑片还包括色素减退斑。“其他”斑片指较小或较局限者。
在应用免疫扩散法检测360份ANA阳性血清的抗原特异性时[其中包括136例SLE和6例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首次在2名ITP患者中发现一种新的抗ENA抗体,取患者名字的第一个字母暂时命名为WK抗体。
作者报告1例男性患者,78岁,因慢性腹泻、弥漫性肠息肉、脱发2个月入院.体检:男性型脱发、余发稀疏、脱发量达50%,双手掌和手背部有轻度弥漫性色素沉着,其上有散在的色素性斑点,直径约2~5mm.指端轻度甲分离.
对11例伴溃疡的静脉性疾病患者、7例无溃疡的静脉性疾病及脂肪皮肤硬化(lipodermatosclerosis)患者及15例健康对照者,采用Krustal等介绍的方法,用全特异的抗纤维蛋白原IgG提取血清纤维蛋白相关抗原(FRA),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总FRA的浓度,并用Hunter等方法检测D-双聚体的浓度,以此分析上述患者的纤维蛋白及纤维蛋白相关抗原,并比较了D-双聚体与纤维蛋白单体的浓度,
对雄激素介导的皮肤病的治疗,安体舒通提供了一种有价值的选择。本文综述了安体舒通作为一种抗雄激素的药物在皮肤科中的应用,讨论了该药的内分泌效应,药理,皮肤科应用及副作用。
妊娠瘙痒性荨麻疹性丘疹斑块是一种良性自愈性妊娠期发疹性皮肤病,主要发生于初产妇的妊娠晚期,皮损为1~3mm大小红丘疹,部分融合成荨麻疹样斑块,初发于腹部的特别是妊娠纹部位,此后很快波及大腿、臀及上臂等部位,伴剧烈瘙痒,外用皮质类固醇治疗有效。产后不久皮损可自行消退,再次妊娠不复发。本文结合文献就本病的临床表现、组织学改变、诊断、鉴别诊断以及发病机制等方面进行综述。
皮肤着色真菌病是热带和亚热带常见的真菌病,多见于户外工作的中青年人.特别是赤足的农业工作者,因异物刺破皮肤植入病菌致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