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有料取舍有法

来源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cd0419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的议论文写作过程中,很多学生除了材料积累贫乏之外,在材料的选择和取舍上也存在诸多不足,以致作文难获高分。从写作过程看,选择材料是取舍材料的前提,取舍材料是选择材料的深化与优化。鉴于此,笔者在课堂教学中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突破。
  一、如何选择材料
  材料选择主要涉及写作要求与方法。遇到一个作文题目,首先是审题,明确写作要求后,才能锁定选材范围。这是写作的起点,也是写作是否切题的关键。比如,笔者在给高二学生讲解2019年全国I卷的作文(材料略)时,这样引导学生锁定选材范围。
  教师问学生,看到这个作文题,你能确定选材的范围吗?一名学生说,这道题目的材料部分分两个层次,一是说劳动的价值和意义,二是说现实生活中出现一些不愿劳动、不尊重劳动的现象。另一名学生说,要求部分说的很明确,写演讲稿,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所以选材应该紧紧围绕“劳动”展开。
  明确中心论点和框架结构后,笔者便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多向联想相关的材料。并相机提示:一般从时间与空间两个维度展开联想,搜选古今中外的典例材料,同时兼顾材料的性质是正面的还是反面的。在此基础上,笔者引导学生如何在锁定的选材范围内选择材料。
  师:既然本次作文要围绕“劳动”,同学们能想到哪些论证材料呢?
  生1:《管子》中的“一农不耕,民有饥者;一女不织,民有寒者”。
  生2:《孟子》中的“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生3: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生4:毛泽东提出“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口号。
  生5:贵州遵义的黄大发身体力行,用艰辛劳动开凿出天渠,为百姓创造福祉。
  生6:工程师林鸣十年筑海,用创新劳动联通港珠澳,奏响梦想华章。
  生7:墨子号冲天,嫦娥四号探月,“天眼”织网。
  生8:《齐人有一妻一妾》中的齐人,好逸恶劳,每天到坟场乞食。
  ……
  师:这些材料很丰富,但是不是都能直接用来论证“热爱劳动”这个中心论点呢?
  生9:“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是说脑力劳动者统治人,体力劳动者被人统治。不能用来论证“热爱劳动”这个观点,但可以作反面材料,用来批判那些错误的劳动观。
  生10:我觉得生7的例子主要是写科技的,用在这里不太准确。
  师:我也认同两位同学的发言,并不是我们能想到的材料都可以用。那么面对我们已经想到的材料,该如何取舍呢??
  经过这样的引导和讨论,学生对锁定材料的角度有了新的认识,也顺理成章地引入到取舍材料的环节。
  二、如何取舍材料
  当我们占有很多材料后,就要能根据论证中心论点的需要进行辨析取舍,典型而贴切的材料就留用,关联不大或没什么价值的材料就果断舍弃,对于有价值但是不能直接运用的材料,就必须对原始材料进行加工,放弃无用的部分,选取有用的部分,以求更好地为论证服务。
  为了使材料的取舍更形象、直观,笔者出示了2019年高考I卷的三类文《复兴之梦
其他文献
那是一个阴沉的雨天,教室外的细雨淅淅沥沥。看到平日里活泼的学生懒洋洋地趴在桌子上,我又生气又无可奈何。但又不得不假装高兴地对学生说出一大段排比句,试图给学生营造出一种美的感受,使他们进入新课《春雨的色彩》的学习。读完课文后,我亲切地问学生:“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的呢?”我满心期待学生能给我一个充满童趣的答案。没想到一个学生慢吞吞地说:“老师,春雨没有颜色啊?它落在玻璃上,可没留下什么颜色呀!”  这
解题,即是学生在学到数学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会在具体情境中,利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对具体问题做出有条理的分析,理清思路,进行创造性的思考,体验探索与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解题能力较差的根本原因是他们没有形成清晰的解题思路。  本期,我们探讨如何让学生形成好的数学解题思路。  数学解题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学生听起来好像懂了,看起来好像会了,可动手做起来却错了的情况。下面以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分
“导学”是课堂教学的第一步,其重在导入,而意义却在为“学”服务或是“学”本身。如何使一节课的开场让学生耳目一新,迅速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同时紧密结合即将进行的研学给予学生启示或是引发其对新知的关注和思考,为本节课的学习作好情感和知识上的准备,是“沈占立名师工作室”一直在研究的问题。  “妙语如珠”,暗藏深意  导学策略:巧妙设置导学语,在导学语中处处渗透新知识。  导入方式:聊天导入、故事导入、诗词
6月12日,省教科院研究员胡明一行到黄冈市调研高考综合改革工作。市教科院院长易淑泉用“三改”汇报了黄冈的课改情况:“课改”走向更好,从开齐课程走向选科;“考改”对接更优,从学考走向选考;“评改”作用更大,从一元评价走向综合评价。这既是对黄冈市高考综合改革工作路径的系统梳理,也是对未来改革方向的清晰规划。  新高考改革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2014年9月4日,国家正式发布了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
对孩子进行生命教育,加强孩子的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这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社会》三、六年级上册教材中的重点,相同主题虽重复出现,但要求逐步提高。现在笔者就三年级《安全的成长》一课的教学谈谈自己的做法:  《课程标准》告诉我们,《品德与社会》的设置基础是学生的生活及社会化需求,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则是课程的追求。因此,在教学“安全的成长”这一主题之前,笔者鼓励学生自己去找生活中的安全隐患,
正迁移也叫“助长性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它可以提高课堂效率,实现知识的联通和思想方法的融合,真正凸显出大数学观。在前不久举办的湖北省小学数学优秀教师助力研修培训班现场研课活动中,阳新县富池中心小学唐诗琪老师讲授的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搭配(一)》一课引发了笔者关于“学习迁移”的思考。  一、从生活经验出发,知识迁移  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其初步感知搭配。由两个文
当下教育行业的一个显著变化,就是从关注教转向了关注学。个性化学习成为这个时代的教育主题,分布式、精准化教学也成为学生最热切的教育期待。教师的工作价值是通过“教学生学”来实现的,教师的教固然决定学生的学,但教师的学更直接助推学生的学。因此,教师应将学习同教学一样视为自己的一种重要生活方式,尤其应倡导个性化的学习。现实的问题在于,教师的学习是否拥有个性、个性发展程度如何、怎样彰显个性?  一、教师学习
《小数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的内容。为突破本节课教学难点“小数概念的理解”,笔者关注学生的认知起点,让学生经历经验对接、自主探究、交流辨析、拓展提升的过程,实现深度学习,有效建构“小数”的概念。  一、激活原有经验,初步感知小数  学生学习小数概念时对其并非一无所知,而是带着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入课堂的。要想让学生深度学习,教学必须基于他们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找准知识的生长点,创设真实的问
条理清楚、结构严谨是对中小学生写作的基本要求,但是在写作实际中,条理不清晰、结构不严谨的现象非常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叙事混乱、前后不照应、没有过渡、内容突兀、说理跳跃性大,等等。我们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写出条理清晰、结构严谨的作文呢?  小学生受认知所限,写作时常常出现内容芜杂、条理不清、结构混乱等问题,在写作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写出言之有序、条理清楚、结构合理的文章呢?  一、言之有序,
前不久,我阅读了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崔允漷教授“试论核心素养的课程意义”这篇文章。崔教授以学习开车为例,深入浅出地阐述了什么是知识、技能、能力、素养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让人深受启发。  对于一个驾驶员来说,学会交规、掌握驾驶技术,是上路开车的基本能力;良好的文明、安全驾驶意识,尊重人生命的意识则是学习开车的核心素养。联想到课堂教学,传授给学生扎实的基础知识,训练学生过硬的解题技能,是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