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12-0103-01
【摘要】 目的 探讨全身麻醉(全麻)术后苏醒延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 对36例全麻术后苏醒延迟患者的手术、麻醉资料进行回顾行分析,为改善全麻效果提供依据。结果 36例全麻术后苏醒延迟的主要原因有:(1)麻醉药物使用相对过量。(2)机体代谢紊乱。(3)患者体温过低。(4)术前有效睡眠时间不足。结论 全麻术后苏醒延迟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做好麻醉前会诊及准备,在全麻手术过程中,加强麻醉管理,监测血压、呼吸、体温、血气、血糖、肌肉松弛度以及个体化使用麻醉药,有助于减少或者避免苏醒延迟的发生。
【关键词】全身麻醉;苏醒延迟;原因及处理
全身麻醉(全麻)结束后2 h,若患者意识仍未恢复,即可视为苏醒延迟。不但增加了麻醉的风险和管理难度,甚至可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2011年3月~2013年3月,在我院施行全麻手术的患者中,共发生36例苏醒延迟。现对患者的手术、麻醉资料进行回顾行分析,期望为临床提供经验,减少苏醒延迟的发生。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36例患者中男24例,女12例;年龄38~83岁,其中60岁以上的患者23例。所有患者术前均神志清醒,无心、脑、肝、肺、肾功能异常及中枢神经系统疾病,ASA分级Ⅱ~Ⅳ级。血压(89~140)/(66~117)mm Hg(1 mm Hg=0.133kPa)、心率67~97次/min、血糖(4.3~9.0)mmol/L。原发疾病及手术种类:贲门癌根治性近半胃切除、胃食管吻合术12例,门静脉高压症脾切加断流术9例,直肠癌Miles根治术7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4例,肝破裂修补术2例,肾切除术1例,纵隔肿瘤切除1例。手术时间为65~150 min。
1.2 方法 36例患者均为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全麻。常规监测患者呼吸、脉搏、血压、血氧饱和度、心电图。术前用药:肌内注射托品0.01 mg/kg。麻醉诱导:依次静注咪达唑仑0.05mg/kg、丙泊酚1.5~2.0 mg/kg、芬太尼2.0~5.0 g/kg、维库溴铵1.5~2 mg/kg。麻醉维持:术中机械通气,氧气持续吸人。丙泊酚1.5 mg/(kg·min)、瑞芬太尼0.5 μg/(kg·min)、维库溴铵1.5 mg/(kg·min),必要时吸入异氟醚。在手术结束前20min左右停止麻醉用药。
2 结果
本组术后苏醒时间:140~320 min,其中24例为140~260min。苏醒延迟原因:(1)麻醉、手术中发生代谢紊乱15例。(2)术中患者体温过低7例。(3)术前有效睡眠时间不足,引起疲劳4例。(4)麻醉药物用量相对过大2例。(5)其他:8例(患者高龄、重要器官储备功能不足、肥胖、长期酗酒、手术麻醉时间较长等)。经过积极的查找原因并处理,本组患者患者均顺利苏醒,返回病房。
3 讨论
3.1 全麻苏醒延迟的相关因素 通过对36例全麻手术后苏醒延迟患者临床资料的回顾性分析,我们认为,与全麻苏醒延迟有关的因素主要有:(1)代谢紊乱:① 低氧血症:由于麻醉手术中通气不当、气道梗阻、呼吸抑制或手术时间长、术中失血多等原因,使血氧分压过低和二氧化碳潴留,当氧分压<60 mmHg,血氧饱和度下降至75% 以下时,患者即可因脑组织缺氧而出现意识障碍。故低氧血症可导致意识障碍,延缓患者苏醒。②糖代谢紊乱:本组术前血糖在8.5 mmol/L一9.0 mmol/L的患者,术后均发生了苏醒延迟。急查血糖,均>21.3 mmol/L,血气分析提示为代谢性酸中毒。我们认为是手术应激状态下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诱发了高血糖从而导致苏醒延迟 。③ 电解质代谢紊乱:术中补液不当或其他原因导致患者血压过低,缺血、缺氧,药物清除减少。或者组织水肿,对药物敏感性增高。如液体选择不当则会引起低血钾、高血糖等,进而引起苏醒延迟。(2)术中患者体温过低:由于麻醉药物均可影响体温调节、开放手术、麻醉室温度低、术中输入冷冻血、液体、常温生理盐水冲洗手术视野等原因,使患者体温过低。低体温会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反应并使肝、肾血流量明显减少,从而减慢麻醉药的代谢及清除,导致苏醒延迟。(3)术前疲劳,有效睡眠时间不足:本组4例患者手术顺利,术中、术后监测生命体征各项指标均异常。术后查肝肾功能、血糖、血气等在正常范围。未予特殊处理,苏醒后精神状态良好。询问病史,得知患者由于术前紧张或者劳累引起睡眠不足,导致了术后麻醉苏醒延迟。(4)麻醉药物相对过量:由于患者个体差异,对麻醉药的反应有较大的差异。某些患者对麻醉药物敏感性高,常规剂量给药即可引起苏醒延迟。如患者年龄大,肝肾功能减退导致药物的代谢排出,或者术中失血量大,相对增加了麻醉药的血药浓度,术后苏醒延迟。有文献报道 ,苏醒延迟与麻醉药总剂量、单位时间内用量过大以及相对用量过大有关,但以相对剂量过大常见,应引起重视。
3.2 防范和处理原则 由于苏醒延迟大多不是由单一因素引起,而是多种原因综合影响的结果。因此,在全麻手术中应注意以下几点,以减少或者避免苏醒延迟的发生。(1)做好麻醉前会诊及准备,详细了解病史,及时发现可能导致苏醒延迟的诱因,并进行针对性的处理。(2)在全麻手术过程中,加强麻醉管理,监测血压、呼吸、体温、血气、血糖、肌肉松弛度,维持生命体征各项指标的温稳定。(3)个体化掌握麻醉药物的用量。
术后一旦发生苏醒延迟,应积极查找原因并做相应处理。在经过正确的处理后可以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例如,对于血糖显著增高者,可静滴低渗氯化钠注射液和小剂量胰岛素控制血糖,补钾、纠正酸中毒并加强呼吸道管理。对于麻醉药物相对过量者,在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保持呼吸道通畅的同时,通过补充液体、吸氧等措施保证通气充分,加速药物排出,以利于患者逐渐苏醒。必要时给予拮抗剂。由吸人性麻醉药以及肌松药、镇痛药过量引起的苏醒延迟,可以选择相应的拮抗剂,如静注纳洛酮(0.04~0.2 mg/min),拮抗阿片类镇痛药的作用,用新斯的明等胆碱酯酶抑制剂拮抗肌松药的作用,应用呼吸兴奋药如氨茶碱等兴奋呼吸中枢,及时纠正苏醒延迟。若手术结束后患者体温在36%以下,肢体冰冷,应给予保暖措施,如采取电热毯、热水袋加温,待患者体温逐渐回复正常后,意识也随之逐渐恢复。
参考文献
[1]卢秋映 麻醉后恢复室全身麻醉患者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J] 中国当代医药 2013.22
[2]杨蕊 孙建良 全身麻醉药物与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J] 中国现代医生 2013.23
【摘要】 目的 探讨全身麻醉(全麻)术后苏醒延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 对36例全麻术后苏醒延迟患者的手术、麻醉资料进行回顾行分析,为改善全麻效果提供依据。结果 36例全麻术后苏醒延迟的主要原因有:(1)麻醉药物使用相对过量。(2)机体代谢紊乱。(3)患者体温过低。(4)术前有效睡眠时间不足。结论 全麻术后苏醒延迟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做好麻醉前会诊及准备,在全麻手术过程中,加强麻醉管理,监测血压、呼吸、体温、血气、血糖、肌肉松弛度以及个体化使用麻醉药,有助于减少或者避免苏醒延迟的发生。
【关键词】全身麻醉;苏醒延迟;原因及处理
全身麻醉(全麻)结束后2 h,若患者意识仍未恢复,即可视为苏醒延迟。不但增加了麻醉的风险和管理难度,甚至可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2011年3月~2013年3月,在我院施行全麻手术的患者中,共发生36例苏醒延迟。现对患者的手术、麻醉资料进行回顾行分析,期望为临床提供经验,减少苏醒延迟的发生。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36例患者中男24例,女12例;年龄38~83岁,其中60岁以上的患者23例。所有患者术前均神志清醒,无心、脑、肝、肺、肾功能异常及中枢神经系统疾病,ASA分级Ⅱ~Ⅳ级。血压(89~140)/(66~117)mm Hg(1 mm Hg=0.133kPa)、心率67~97次/min、血糖(4.3~9.0)mmol/L。原发疾病及手术种类:贲门癌根治性近半胃切除、胃食管吻合术12例,门静脉高压症脾切加断流术9例,直肠癌Miles根治术7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4例,肝破裂修补术2例,肾切除术1例,纵隔肿瘤切除1例。手术时间为65~150 min。
1.2 方法 36例患者均为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全麻。常规监测患者呼吸、脉搏、血压、血氧饱和度、心电图。术前用药:肌内注射托品0.01 mg/kg。麻醉诱导:依次静注咪达唑仑0.05mg/kg、丙泊酚1.5~2.0 mg/kg、芬太尼2.0~5.0 g/kg、维库溴铵1.5~2 mg/kg。麻醉维持:术中机械通气,氧气持续吸人。丙泊酚1.5 mg/(kg·min)、瑞芬太尼0.5 μg/(kg·min)、维库溴铵1.5 mg/(kg·min),必要时吸入异氟醚。在手术结束前20min左右停止麻醉用药。
2 结果
本组术后苏醒时间:140~320 min,其中24例为140~260min。苏醒延迟原因:(1)麻醉、手术中发生代谢紊乱15例。(2)术中患者体温过低7例。(3)术前有效睡眠时间不足,引起疲劳4例。(4)麻醉药物用量相对过大2例。(5)其他:8例(患者高龄、重要器官储备功能不足、肥胖、长期酗酒、手术麻醉时间较长等)。经过积极的查找原因并处理,本组患者患者均顺利苏醒,返回病房。
3 讨论
3.1 全麻苏醒延迟的相关因素 通过对36例全麻手术后苏醒延迟患者临床资料的回顾性分析,我们认为,与全麻苏醒延迟有关的因素主要有:(1)代谢紊乱:① 低氧血症:由于麻醉手术中通气不当、气道梗阻、呼吸抑制或手术时间长、术中失血多等原因,使血氧分压过低和二氧化碳潴留,当氧分压<60 mmHg,血氧饱和度下降至75% 以下时,患者即可因脑组织缺氧而出现意识障碍。故低氧血症可导致意识障碍,延缓患者苏醒。②糖代谢紊乱:本组术前血糖在8.5 mmol/L一9.0 mmol/L的患者,术后均发生了苏醒延迟。急查血糖,均>21.3 mmol/L,血气分析提示为代谢性酸中毒。我们认为是手术应激状态下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诱发了高血糖从而导致苏醒延迟 。③ 电解质代谢紊乱:术中补液不当或其他原因导致患者血压过低,缺血、缺氧,药物清除减少。或者组织水肿,对药物敏感性增高。如液体选择不当则会引起低血钾、高血糖等,进而引起苏醒延迟。(2)术中患者体温过低:由于麻醉药物均可影响体温调节、开放手术、麻醉室温度低、术中输入冷冻血、液体、常温生理盐水冲洗手术视野等原因,使患者体温过低。低体温会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反应并使肝、肾血流量明显减少,从而减慢麻醉药的代谢及清除,导致苏醒延迟。(3)术前疲劳,有效睡眠时间不足:本组4例患者手术顺利,术中、术后监测生命体征各项指标均异常。术后查肝肾功能、血糖、血气等在正常范围。未予特殊处理,苏醒后精神状态良好。询问病史,得知患者由于术前紧张或者劳累引起睡眠不足,导致了术后麻醉苏醒延迟。(4)麻醉药物相对过量:由于患者个体差异,对麻醉药的反应有较大的差异。某些患者对麻醉药物敏感性高,常规剂量给药即可引起苏醒延迟。如患者年龄大,肝肾功能减退导致药物的代谢排出,或者术中失血量大,相对增加了麻醉药的血药浓度,术后苏醒延迟。有文献报道 ,苏醒延迟与麻醉药总剂量、单位时间内用量过大以及相对用量过大有关,但以相对剂量过大常见,应引起重视。
3.2 防范和处理原则 由于苏醒延迟大多不是由单一因素引起,而是多种原因综合影响的结果。因此,在全麻手术中应注意以下几点,以减少或者避免苏醒延迟的发生。(1)做好麻醉前会诊及准备,详细了解病史,及时发现可能导致苏醒延迟的诱因,并进行针对性的处理。(2)在全麻手术过程中,加强麻醉管理,监测血压、呼吸、体温、血气、血糖、肌肉松弛度,维持生命体征各项指标的温稳定。(3)个体化掌握麻醉药物的用量。
术后一旦发生苏醒延迟,应积极查找原因并做相应处理。在经过正确的处理后可以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例如,对于血糖显著增高者,可静滴低渗氯化钠注射液和小剂量胰岛素控制血糖,补钾、纠正酸中毒并加强呼吸道管理。对于麻醉药物相对过量者,在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保持呼吸道通畅的同时,通过补充液体、吸氧等措施保证通气充分,加速药物排出,以利于患者逐渐苏醒。必要时给予拮抗剂。由吸人性麻醉药以及肌松药、镇痛药过量引起的苏醒延迟,可以选择相应的拮抗剂,如静注纳洛酮(0.04~0.2 mg/min),拮抗阿片类镇痛药的作用,用新斯的明等胆碱酯酶抑制剂拮抗肌松药的作用,应用呼吸兴奋药如氨茶碱等兴奋呼吸中枢,及时纠正苏醒延迟。若手术结束后患者体温在36%以下,肢体冰冷,应给予保暖措施,如采取电热毯、热水袋加温,待患者体温逐渐回复正常后,意识也随之逐渐恢复。
参考文献
[1]卢秋映 麻醉后恢复室全身麻醉患者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J] 中国当代医药 2013.22
[2]杨蕊 孙建良 全身麻醉药物与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J] 中国现代医生 201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