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ffd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技术是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与其他课程教学在很多方面具有共性,更具有自身的鲜明特性。笔者在教育实践中体会到信息技术教学应着眼于深层次教育,把培养学生创造力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下面就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谈几点做法。
  一、 培养学生创造性的人格特征
  研究发现,创造性不仅受认知因素的影响,而且还受个性的巨大影响,比如独立性、冲动性、自信性、有恒性等都是创造性人才的共同人格倾向。培养学生创造性的人格,启发学生思维的自觉性,善于明辨是非;训练学生思维的果断性,遇事当机立断;培养学生思维的顽强性,不怕困难与失败;增强学生思维的自制性,执著地追求既定目标。程序设计中的程序调试最能达到这个目的。因为程序要运行成功,很少是一次就能成功的,而是需要通过对程序中语法错误的不断修改,反复运行调试才能得到最终正确的结果。有的学生就是在语句中缺少一个分隔符号,经过多次的检查才能得到正确的答案。看到自己辛勤劳动的成果,学生当然就会有一种满足感和成就感,促使下次上机投入更大的热情。当然有些学生智力较强,但比较懒散,自控能力较差;也有些学生智力较强,但经常出现急躁不稳、反复出错的现象。这一类学生的障碍不在智力因素,而是非智力因素,主要是意志品质不够坚强。对他们要加强意志品质的培养,经常用成功者的例子去启发、鼓励他们,使他们的创造性思维的潜力得到发挥。比如可向学生介绍全球最大规模的电脑软件公司和最有价值的企业——美国微软公司及其总裁比尔·盖茨的事迹,以此鼓励学生不断进取。
  二、 用兴趣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采用直观的方法、生动的语言,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的兴趣总是在他们的创造欲望得到充分满足时才能进入最佳状态。兴趣是求知的起点,也是创造性思维的一种动力。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兴趣,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发生的。例如,计算机中鼠标器的使用,我们可以通过开始菜单附件里的纸牌游戏让学生从游戏中掌握它的各种用法,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达到了教学目的。
  三、 注重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创造性思维追求结果的新颖独特。在学习过程中,尤其是信息技术课,学生若只习惯于教师已圈定好的唯一标准答案,那么创造性思维的萌芽便很难产生。当代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的主要途径是发散性思维的训练,因为新颖而有社会价值的思维成果是难以一下子被发现的训练,往往要经过众多答案的筛选,然后不断修订才能产生。所以要想步创造性思维之室,必先登发散性思维之堂。
  四、重视直觉思维
  随着人们对创造过程研究的深入,直觉思维在创造性思维过程中的作用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研究表明,直觉在科学创造中起着以下三种主要作用。一是依靠直觉进行选择;二是依靠直觉作出预见;三是凭借直觉提出新的概念和理论。如俄国罗巴切夫斯基提出在一个平面上,过一条直线外一点可以画两条不同的平行线,由这一直觉建立了罗氏几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对问题进行推测或猜想,不一定非要“知其所以然”,即使学生猜错了也不应该以讽刺、挖苦来挫伤学生直觉思维的积极性。
  五、 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学习
  教师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能将教学内容中的每一部分都讲解得详尽无遗,要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余地,同时要教给学生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科学方法。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他们能弄懂的地方,坚决不讲;学生经过思考能够回答的问题,应尽量让他们思考、回答,尽量启发他们多提问题,然后讨论解决;经过讨论不能完全解决的,则由教师指点、小结。例如,Word中让学生设计一份小报,教师只说明报刊的版式要求,其内容和形式完全由学生自己去组织安排。网页制作中,让学生做班级主页,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使学生学会分工合作,建立团队意识。有条件的学校也可在课余选拔一些有余力的学生参加信息技术兴趣小组,如网页制作、计算机奥赛的程序设计,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在实践中锻炼学生的创造力及其他各方面的能力。
  总之,信息技术教育是要培养学生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培养学生学习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我们应根据这门课的特点,通过各种适当的教学方法,利用尽可能利用的软硬件资源,让学生获得适应信息社会需要的创新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责任编辑黄春香)
其他文献
民俗从人们的生产生活中产生,并沿习而成,民俗活动具有以下环境保护作用:民俗尊重生命、尊重自然,反映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伦理观;民俗在保护自然环境、规范行为、提高环保
笔者近期旁听了某校招聘高中生物教师的一节试讲课,试讲者为一重点高校的硕士生,课题为“神经调节之兴奋的传导”,课后笔者与试讲者交流,试讲者谈到他在本节课里运用了支架理论,于是,笔者特意查阅了支架理论的相关资料,并对该节课的部分课堂实录进行了分析。  一、“兴奋的传导”之课堂实录及支架类型  教师:用课件展示神经元、神经纤维的结构,并请学生参照图片到讲台上复习相关知识。然后用课件展示“兴奋的传导过
课堂教学是一个学校发展的生命线,保证课堂教学的效果是每个教师的义务。保证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实质上就是要在有限的时间内产生更大的效益,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让学生获得更大程度的发展和提高。根据新课标的精神,发展的内涵指的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作为一名中学历史教师,笔者深知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必要,认为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保证。  一、认真备课是前提  首先,要
语感是通向更高语言文字境界的桥梁,是学生语言基础、生活体验、思想情趣和文学修养的综合体现,一旦形成将终身受用。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扎实努力地培养、提高学生的语感,为学
探讨了镁元素对烟草生长的作用,并对玉溪植烟土壤与烟叶中镁的含量进行了对应测定.从测定数据看,玉溪烟叶中的镁含量大多低于正常值;而从对烟田进行施肥的试验结果看,施用钙
对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十一五”期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量和资助金额进行统计分析,展现应化所近年来科研课题的发展状况和科研实力,介绍应化所促进基础研究
在白内障领域,有这样一个普遍的现象:多数患者都抱怨第二只眼行白内障手术时比第一只眼要疼一些。对该现象的新近研究发现,第一只眼睛行白内障手术后,在第二只眼房水中存在高
共享互助的教学模式要求共享能在互助中有自然的反应,有了互助,共享就能更加自如的实施。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改善课堂交流模式、人为设置“障碍”、组织小组活动等多种途径,为互动学习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创设共享的氛围、激发互动的心理需求、提供互动的机会、认识互动的技巧、强化互动的意识,促进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小组与小组之间的交流互动活动,从而使学生在互动活动过程中实现互动意识、共享能力及各方面
在知识经济时代,情商素质对学报编辑工作有重要意义。学报编辑应具备角色意识、敬业精神、自我激励、与人为善尤其是与作者为善、协作、交际等情商素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成
谈到中国烧伤治疗的发展历史,上海瑞金医院是不可能避开的一个名词,她创造着中国甚至世界烧伤治疗领域的一项项“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