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美术课程是小学生认识和探索外界事物的一个重要方式。美术课质量高,学生的素质会提高。个性是小学生美术核心素养培养的关键点,对小学美术课程设置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从现阶段小学生美术核心素养中个性缺失的原因着手,提出了相应的改变措施。
关键词:小学生美术;核心素养;个性
过去,小学生美术个性化培养常常得不到重视,教师只注重学生对一些基础知识的掌握。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素质教育日益受到广泛关注,小学美术教学课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教师不能再走传统的教学路线,应该有所突破。美术课程是一门丰富多彩的课程,应该尽情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能够用自己的美术语言描写外界事物的能力[1]。教师要营造良好的美术学习氛围,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教会学生一些实用的方法和技能,在实践中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一、在培养小学美术核心素养中引起个性缺乏的因素
1.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创造力不足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美术课不应该成为灌输知识的机器,应该为学生的创造力插上理想的翅膀。然而,在现在小学美术课千篇一律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基本理论,完全按照教师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模仿教师的绘画,锻炼不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艺术应该是多姿多彩的,同一事物,不同人的理解和表达应该是不同的,多样化应该在小学生绘画中得以体现。在当前的美术教学中,教师还往往采取示范的方式传授基本知识,设置统一的标准。同一事物,教师往往有固定的画法,强调技能和理论知识的熟练掌握,不关心学生的个人想法和艺术的表现力,在这种美术教学模式下,学生的艺术表现趋同,没有创造力可言。
2.美术教学方法较为传统,干预较严重
教师采用方法较单一,教师对美术教学没有更深的认识,认为美术课程只要讲好基本的内容就可以,不需要新的思维方式,在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所讲的内容过于陈旧,形式僵化,没有任何个性而言,学生被动地接受、模仿,思维创新常常会受到批评。长此以往,限制了学生思维方式的拓展。小学美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学科,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实践中丰富自己的能力,然而,当前的情况是美术教师对学生的干预较多。比如,教师在布置美术作业时,可以采取主题化的形式,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但现实的情况是,美术教师在布置好主题以后,设置的约束条件过多,学生只能在教师设定的范围内描写问题,自己的个性体现不出来。
3.美术教学过程中缺少师生互动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还有不少学生出现上课困倦的现象,主要原因是教师和学生的互动较少。师生互动在美术核心素养培养中是非常重要的。在传统的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讲自己的一套,根本不知道学生脑子里想什么,学生有时候连教师所讲的基本内容都掌握不了,何谈个性?在传统美术教学模式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难以及时有效地了解学生对哪些内容特别感兴趣,不能对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没有互动,学生抓不住重点,不知道自己的兴趣所在和想要进一步学习的内容。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心灵上的碰撞,是教师传授内容和学生接受内容的转化,互动是这种转化的催化剂。但在当前的条件下,教师和学生的互动较少,学生的主体地位难以实现。实践表明,师生之间互动较少,学生的学习效率会大打折扣。
4.缺少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
当前的美术教学课,只注重基础教育,不注重素质教育,学生有与传统教学相违背的思想会被批评,长此以往,造成了思维方式和审美受限,学生严重缺少个人的审美情趣,缺少创造热情,失去了自我发展的方向。艺术本身是多元化的,学生的艺术审美情趣不高,必然会导致艺术多元化的缺失,对于美术核心素养中个性的培养是极为不利的。美术的个性化追求来自于学生生活的实际。在当前的美术课堂中,学生发言较少。这说明传统的美术教学只有一种解读方式,即教师的解读方式。学生课下交流中,有不一样的想法也会被认为是异类,被嘲笑。放学后,回家选择课外读物也会按照教师的思维方式选取,最后还会用教师的审美方式来表达,这无疑抑制了学生个性化的发展。
二、培养小学美术核心素养中学生个性应采取的方法
1.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小学阶段是创造力培养的关键时期,学生没有任何经验的束缚,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学生对事物往往有自己独特的理解,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对学生新的想法要给予鼓励。教师要鼓励学生的动手能力,对于同样一个主题,要用多种方式来表达,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比如,在学习岭南版小学三年级美术教材《家乡的山林》时,可以让学生对摄影作品、农民和画家的作品进行欣赏、感受、比较,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手法表达自然界之美,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的感情。通过简单的同类色知识、表现山林茂盛的遮挡手法、重叠组合画面等知识,使学生在绘画中有更多的选择。教师可以采用让学生两个人、四个人一组的方式,创作山林图案,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激发学生的自主、主动学习的乐趣。
2.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以往的美术教学都是教师一言堂,教师说什么、做什么,学生照做就可以,学生的表现得不到重视,基本没有发言权,个性得不到充分的发挥,比如,在岭南版小学美术教材中,在讲到《哈哈镜,笑哈哈》这一课时,教师过去常常用叙述的方式讲一讲哈哈镜的神奇效果,学生听了以后会有似懂非懂的感觉,惊讶于一个镜子竟然会有这样的效果,并猜测是不是课文虚构的等,因为学生在生活中没有见過哈哈镜,教师讲得再生动,学生依然在生活中找不到实际例子,所以很难理解。美术教学中个性化培养要求教师放下架子,与学生平等地进行交流,创造和谐、温馨的教学环境,教师所讲的内容要有趣味,要及时倾听学生的心声,用合理的方式进行引导,就会使学生对美术课产生浓厚的兴趣。在个性化的美术教学中讲《哈哈镜,笑哈哈》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用创造性的讲解方式。比如,在学生学了课文以后拿出真的哈哈镜让学生尝试,让学生感受哈哈镜的神奇效果是否与文章的内容相符。再比如,在画鸡蛋这幅作品时,可以拿真实的鸡蛋作参照,同时也要播放有关鸡蛋的一些视频,激发学生的联想,还要给学生讲关于达芬奇画鸡蛋的故事,这一系列多方面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产生了对于画鸡蛋的渴望,自然会认真地投入其中,个性得以发挥。 3.教给学生审美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审美层次
学生最先是通过审美观念来认识外界事物的,不同学生在审美层次上存在差异。比如,教师在讲到《富有情趣的小礼盒》前,可以让学生根据给出的材料自己制作小礼盒,结果学生自己制作的小礼盒形态各异,内容也各有不同,有的制作精美,体现出了个人创意;有的学生设计的小礼盒很普通,根本没有达到精美的效果。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不同的色彩、线条、质感是对外界事物的表达,情感也是对外界事物的表达。学生的个性发挥就是要将美术的形式和内容完美融合,将个性化的色彩寄托在自己的作品中。教师要对学生的错误观念加以修正,给予学生充分表达自己审美倾向的机会。好的审美倾向要加以鼓励,这样学生会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审美层次。学生表达自己审美情趣的方式有多种。比如,在美术作品的赏析课中,教师事先不要设立统一的审美标准,应该让学生各抒己见,说出作品中最能吸引自己的方面。对于审美层次较低的学生,应该给予指导,把一些错误的审美倾向纠正过来,审美层次就会提高,学生就会形成自己的审美个性,美术作品也会与众不同。
4.塑造学生完善健康的人格
在美术的核心素养中,学生个性的培养离不开学生完善健康人格的建立,没有完善健康的人格,道德素质低下,再有个性也只能走向社会的对立面,不能成为有用的人才。当前,由于学校班级评比、升学率、家长期望值过高等各项指标要求,导致学生压力过大,心理上常常产生逆反心理,不愿意主动学习。美术课应该是最能体现人文关怀的学科,可以舒缓人的情绪,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精神境界[3]。在小学美术核心素养的培养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培养。塑造学生完善的人格,完善的人格包含道德情操、价值取向、精神生活和文化素养等多方面。完善的人格是个性化创作的基础,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突破各种条件的限制,大胆进行创作,把自己的所思所想勇敢地表达出来。这样,压抑的情绪会得到释放,人格会得到修复,变得更加完美。比如,在教学《精美的贺卡》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大胆地想象,把自己的创意用美术手法表现出来,看看谁设计的贺卡最精美,然后给予相应的鼓励。在讲到《艺术小收藏》时,可以鼓励学生积累素材,建立自己的艺术收藏库,提升自己的艺术审美层次,这对学生完善人格的建立是很有益处的。在美术作品的评价环节,可以先让学生自评,说出学生对创作的合理解释,再由教师点评,给予学生一定的鼓励和支持。教师的评价一定要充分、合理,不能对学生的个性化想法一概否定,好的想法要给予鼓励,错误的想法要適当引导,要让学生知道个性化思想在美术核心素养中的重要性。
个性化的美术教学和传统的美术教学存在很大差异,和传统的美术教学相比,个性化的美术教学更能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精神。把学生的个性、特点放在首位,在绘画中表现出来。这要求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思路,让学生有新的审美观和价值观,了解到学生的个性、爱好并着重培养,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随着时代的发展,美术的个性化培养越来越重要。我国美术个性化培养还处在低级的水平,然而,美术个性化的培养是一种趋势,需要长期坚持。
参考文献:
[1]姚敏.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个性培养研究[J].青春岁月,2017(6):139.
[2]洪晓丽.论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个性的培养方法[J].神州,2017(17):69.
[3]吴娜.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个性培养研究[J].文教资料,2013(8):83-84.
编辑 张珍珍
关键词:小学生美术;核心素养;个性
过去,小学生美术个性化培养常常得不到重视,教师只注重学生对一些基础知识的掌握。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素质教育日益受到广泛关注,小学美术教学课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教师不能再走传统的教学路线,应该有所突破。美术课程是一门丰富多彩的课程,应该尽情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能够用自己的美术语言描写外界事物的能力[1]。教师要营造良好的美术学习氛围,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教会学生一些实用的方法和技能,在实践中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一、在培养小学美术核心素养中引起个性缺乏的因素
1.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创造力不足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美术课不应该成为灌输知识的机器,应该为学生的创造力插上理想的翅膀。然而,在现在小学美术课千篇一律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基本理论,完全按照教师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模仿教师的绘画,锻炼不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艺术应该是多姿多彩的,同一事物,不同人的理解和表达应该是不同的,多样化应该在小学生绘画中得以体现。在当前的美术教学中,教师还往往采取示范的方式传授基本知识,设置统一的标准。同一事物,教师往往有固定的画法,强调技能和理论知识的熟练掌握,不关心学生的个人想法和艺术的表现力,在这种美术教学模式下,学生的艺术表现趋同,没有创造力可言。
2.美术教学方法较为传统,干预较严重
教师采用方法较单一,教师对美术教学没有更深的认识,认为美术课程只要讲好基本的内容就可以,不需要新的思维方式,在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所讲的内容过于陈旧,形式僵化,没有任何个性而言,学生被动地接受、模仿,思维创新常常会受到批评。长此以往,限制了学生思维方式的拓展。小学美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学科,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实践中丰富自己的能力,然而,当前的情况是美术教师对学生的干预较多。比如,教师在布置美术作业时,可以采取主题化的形式,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但现实的情况是,美术教师在布置好主题以后,设置的约束条件过多,学生只能在教师设定的范围内描写问题,自己的个性体现不出来。
3.美术教学过程中缺少师生互动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还有不少学生出现上课困倦的现象,主要原因是教师和学生的互动较少。师生互动在美术核心素养培养中是非常重要的。在传统的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讲自己的一套,根本不知道学生脑子里想什么,学生有时候连教师所讲的基本内容都掌握不了,何谈个性?在传统美术教学模式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难以及时有效地了解学生对哪些内容特别感兴趣,不能对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没有互动,学生抓不住重点,不知道自己的兴趣所在和想要进一步学习的内容。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心灵上的碰撞,是教师传授内容和学生接受内容的转化,互动是这种转化的催化剂。但在当前的条件下,教师和学生的互动较少,学生的主体地位难以实现。实践表明,师生之间互动较少,学生的学习效率会大打折扣。
4.缺少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
当前的美术教学课,只注重基础教育,不注重素质教育,学生有与传统教学相违背的思想会被批评,长此以往,造成了思维方式和审美受限,学生严重缺少个人的审美情趣,缺少创造热情,失去了自我发展的方向。艺术本身是多元化的,学生的艺术审美情趣不高,必然会导致艺术多元化的缺失,对于美术核心素养中个性的培养是极为不利的。美术的个性化追求来自于学生生活的实际。在当前的美术课堂中,学生发言较少。这说明传统的美术教学只有一种解读方式,即教师的解读方式。学生课下交流中,有不一样的想法也会被认为是异类,被嘲笑。放学后,回家选择课外读物也会按照教师的思维方式选取,最后还会用教师的审美方式来表达,这无疑抑制了学生个性化的发展。
二、培养小学美术核心素养中学生个性应采取的方法
1.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小学阶段是创造力培养的关键时期,学生没有任何经验的束缚,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学生对事物往往有自己独特的理解,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对学生新的想法要给予鼓励。教师要鼓励学生的动手能力,对于同样一个主题,要用多种方式来表达,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比如,在学习岭南版小学三年级美术教材《家乡的山林》时,可以让学生对摄影作品、农民和画家的作品进行欣赏、感受、比较,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手法表达自然界之美,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的感情。通过简单的同类色知识、表现山林茂盛的遮挡手法、重叠组合画面等知识,使学生在绘画中有更多的选择。教师可以采用让学生两个人、四个人一组的方式,创作山林图案,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激发学生的自主、主动学习的乐趣。
2.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以往的美术教学都是教师一言堂,教师说什么、做什么,学生照做就可以,学生的表现得不到重视,基本没有发言权,个性得不到充分的发挥,比如,在岭南版小学美术教材中,在讲到《哈哈镜,笑哈哈》这一课时,教师过去常常用叙述的方式讲一讲哈哈镜的神奇效果,学生听了以后会有似懂非懂的感觉,惊讶于一个镜子竟然会有这样的效果,并猜测是不是课文虚构的等,因为学生在生活中没有见過哈哈镜,教师讲得再生动,学生依然在生活中找不到实际例子,所以很难理解。美术教学中个性化培养要求教师放下架子,与学生平等地进行交流,创造和谐、温馨的教学环境,教师所讲的内容要有趣味,要及时倾听学生的心声,用合理的方式进行引导,就会使学生对美术课产生浓厚的兴趣。在个性化的美术教学中讲《哈哈镜,笑哈哈》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用创造性的讲解方式。比如,在学生学了课文以后拿出真的哈哈镜让学生尝试,让学生感受哈哈镜的神奇效果是否与文章的内容相符。再比如,在画鸡蛋这幅作品时,可以拿真实的鸡蛋作参照,同时也要播放有关鸡蛋的一些视频,激发学生的联想,还要给学生讲关于达芬奇画鸡蛋的故事,这一系列多方面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产生了对于画鸡蛋的渴望,自然会认真地投入其中,个性得以发挥。 3.教给学生审美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审美层次
学生最先是通过审美观念来认识外界事物的,不同学生在审美层次上存在差异。比如,教师在讲到《富有情趣的小礼盒》前,可以让学生根据给出的材料自己制作小礼盒,结果学生自己制作的小礼盒形态各异,内容也各有不同,有的制作精美,体现出了个人创意;有的学生设计的小礼盒很普通,根本没有达到精美的效果。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不同的色彩、线条、质感是对外界事物的表达,情感也是对外界事物的表达。学生的个性发挥就是要将美术的形式和内容完美融合,将个性化的色彩寄托在自己的作品中。教师要对学生的错误观念加以修正,给予学生充分表达自己审美倾向的机会。好的审美倾向要加以鼓励,这样学生会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审美层次。学生表达自己审美情趣的方式有多种。比如,在美术作品的赏析课中,教师事先不要设立统一的审美标准,应该让学生各抒己见,说出作品中最能吸引自己的方面。对于审美层次较低的学生,应该给予指导,把一些错误的审美倾向纠正过来,审美层次就会提高,学生就会形成自己的审美个性,美术作品也会与众不同。
4.塑造学生完善健康的人格
在美术的核心素养中,学生个性的培养离不开学生完善健康人格的建立,没有完善健康的人格,道德素质低下,再有个性也只能走向社会的对立面,不能成为有用的人才。当前,由于学校班级评比、升学率、家长期望值过高等各项指标要求,导致学生压力过大,心理上常常产生逆反心理,不愿意主动学习。美术课应该是最能体现人文关怀的学科,可以舒缓人的情绪,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精神境界[3]。在小学美术核心素养的培养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培养。塑造学生完善的人格,完善的人格包含道德情操、价值取向、精神生活和文化素养等多方面。完善的人格是个性化创作的基础,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突破各种条件的限制,大胆进行创作,把自己的所思所想勇敢地表达出来。这样,压抑的情绪会得到释放,人格会得到修复,变得更加完美。比如,在教学《精美的贺卡》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大胆地想象,把自己的创意用美术手法表现出来,看看谁设计的贺卡最精美,然后给予相应的鼓励。在讲到《艺术小收藏》时,可以鼓励学生积累素材,建立自己的艺术收藏库,提升自己的艺术审美层次,这对学生完善人格的建立是很有益处的。在美术作品的评价环节,可以先让学生自评,说出学生对创作的合理解释,再由教师点评,给予学生一定的鼓励和支持。教师的评价一定要充分、合理,不能对学生的个性化想法一概否定,好的想法要给予鼓励,错误的想法要適当引导,要让学生知道个性化思想在美术核心素养中的重要性。
个性化的美术教学和传统的美术教学存在很大差异,和传统的美术教学相比,个性化的美术教学更能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精神。把学生的个性、特点放在首位,在绘画中表现出来。这要求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思路,让学生有新的审美观和价值观,了解到学生的个性、爱好并着重培养,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随着时代的发展,美术的个性化培养越来越重要。我国美术个性化培养还处在低级的水平,然而,美术个性化的培养是一种趋势,需要长期坚持。
参考文献:
[1]姚敏.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个性培养研究[J].青春岁月,2017(6):139.
[2]洪晓丽.论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个性的培养方法[J].神州,2017(17):69.
[3]吴娜.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个性培养研究[J].文教资料,2013(8):83-84.
编辑 张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