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气词指的是表示语气的虚词,一般都用在句尾或句中的停顿处,用来表示某种语气。在口语和书面语中,语气词都是不可或缺的词汇。《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语言文字是人类重要的交流工具和信息载体。正确使用语气词也是语言建构和应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指导学生了解语气词,掌握语气词,运用语气词,进而形成良好的语感。
美国语言学家拉格·布朗提出语言的最高境界不是掌握语言形式,而是在掌握语言形式的基础上展开语言交际。教师可以尝试创设特定的语境,组织学生在特定语境中运用语气词,引导学生围绕该语境选择合适的语气词,指导言语表达。
在学习《嫦娥奔月》后,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将自己想象成其中的人物,然后结合课文中的某些句子,思考在当时的情境下,人物为何会选择这样的语气词。如“妻子正站在一棵桂树旁深情地凝望着自己呢”,在这里作者用了“呢”,可以先让学生说说“呢”在这里表达了怎样的语义。学生发现“呢”有两个意思,如果用在疑问句的末尾表示的就是疑问或者反问,如果放在陈述句的末尾,表示的就是确定的语气。这个句子里的“呢”,学生认为是陈述句后的“呢”。教师继续提问:“其实没有这个‘呢’,句子的意思也是一样的,又或者加上‘的确’这样的词语,也能表现出确定的语气,那么作者为何还要加上这个‘呢’呢?”学生尝试将自己想象成后羿,认为后羿对妻子怀有思念之情,看到月宫中的妻子后,定然心中惊喜,所以加上语气词能体现出感叹之情。因此在特定的情境下,学生对于语气词所表达的特定情感有了一定的认识。
学习语气词可以让学生在说话时更清晰明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也可以让学生避免出现偏离话题的现象,让对方能明白自己话语里的意思。结合情境选择语气词能让学生更清晰地表达意思,传递思想和情感。
语气词属于虚词,因此有一定的抽象性,学生很难理解。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生活实践进行感悟,这样就能促使学生展开感性认知,进而在生活实践中运用语气词,形成理性认识。
在學习《牛郎织女》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诵读其中的某些句子,并尝试判断这些句子中的语气词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和其他的语气词有什么区别。如“可别错过了这个机会呀”,学生发现,“呀”和“啊”的意思十分相近。教师如果直接给学生讲解“啊”和“呀”的区别,则学生很难理解。教师可以让学生找出生活实践中各种带有“啊”和“呀”的句子,然后反复诵读揣摩,尝试进行感性认知。学生总结后发现,“啊”比较书面化,而“呀”比较口语化,所以生活中常见“我的妈呀”,很少说“我的妈啊”。但是诗歌朗诵等却常常用“啊”,如在诗歌中常见“我亲爱的祖国啊”等句子,此时很少用“呀”。结合课文,这是老牛说的话,而且更具口语性,所以作者用的是“呀”。这样学生就通过联系生活展开分析的方式,从积累感性认知做起,对语气词有了更为理性的认知。
不同的语气词有不同的语气意义,而同一个语气词也有可能表现相同的语气意义,这很容易让学生产生混淆。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借鉴学者胡明扬的义素分析理论,尝试提取出每一个语气词的基本义素,这样能促使学生更好地整理语气词,并对其进行归纳,学生的理解能力自然能有所提高。
在学习《三打白骨精》时,学生发现文章中多次出现语气词“吧”,唐僧在赶走孙悟空时说“你去吧”,孙悟空在寻找借口时说“若无松箍咒,你还带我走吧”,这里都用了“吧”,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用义素分解的方式,说说这里的“吧”是什么意思。学生发现,这两个句子都是祈使句,表示语气舒缓,唐僧其实不想赶走孙悟空,而孙悟空也不想走,所以用了表示迟疑、舒缓的“吧”。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尝试寻找其他用了“吧”的句子,提取更多“吧”的义素。学生发现,“吧”还有“不肯定”的义素,但是此义素要和“陈述句”同时出现。此外,“吧”还有估计、揣测的义素,并要和“疑问句”同时出现。在某些句子中的“吧”还同时有“停顿、假设、对举、两难”等义素,如“去吧,不好;不去吧,也不好”中的“吧”就是这个意思。在义素分析的过程中,学生对于“吧”这个语气词有了更丰富的认识。
教师可以先具体分析一组语气词的义素,让学生了解怎样围绕义素展开语气词的分析。此后则可以让学生尝试举一反三,自主展开分析。这样的分析探究活动能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语气词的数量虽然不多,但是如果能合理掌握,则能让学生的表达更准确,作文更生动。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运用各种方法指导学生了解语气词并尝试在实践表达中运用语气词。这样能让学生对语气词有更深刻的认知,从而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作者简介: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岔河镇岔河小学语文教师。
一、创设情境,强化言语表达
美国语言学家拉格·布朗提出语言的最高境界不是掌握语言形式,而是在掌握语言形式的基础上展开语言交际。教师可以尝试创设特定的语境,组织学生在特定语境中运用语气词,引导学生围绕该语境选择合适的语气词,指导言语表达。
在学习《嫦娥奔月》后,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将自己想象成其中的人物,然后结合课文中的某些句子,思考在当时的情境下,人物为何会选择这样的语气词。如“妻子正站在一棵桂树旁深情地凝望着自己呢”,在这里作者用了“呢”,可以先让学生说说“呢”在这里表达了怎样的语义。学生发现“呢”有两个意思,如果用在疑问句的末尾表示的就是疑问或者反问,如果放在陈述句的末尾,表示的就是确定的语气。这个句子里的“呢”,学生认为是陈述句后的“呢”。教师继续提问:“其实没有这个‘呢’,句子的意思也是一样的,又或者加上‘的确’这样的词语,也能表现出确定的语气,那么作者为何还要加上这个‘呢’呢?”学生尝试将自己想象成后羿,认为后羿对妻子怀有思念之情,看到月宫中的妻子后,定然心中惊喜,所以加上语气词能体现出感叹之情。因此在特定的情境下,学生对于语气词所表达的特定情感有了一定的认识。
学习语气词可以让学生在说话时更清晰明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也可以让学生避免出现偏离话题的现象,让对方能明白自己话语里的意思。结合情境选择语气词能让学生更清晰地表达意思,传递思想和情感。
二、联系生活,积累感性认知
语气词属于虚词,因此有一定的抽象性,学生很难理解。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生活实践进行感悟,这样就能促使学生展开感性认知,进而在生活实践中运用语气词,形成理性认识。
在學习《牛郎织女》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诵读其中的某些句子,并尝试判断这些句子中的语气词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和其他的语气词有什么区别。如“可别错过了这个机会呀”,学生发现,“呀”和“啊”的意思十分相近。教师如果直接给学生讲解“啊”和“呀”的区别,则学生很难理解。教师可以让学生找出生活实践中各种带有“啊”和“呀”的句子,然后反复诵读揣摩,尝试进行感性认知。学生总结后发现,“啊”比较书面化,而“呀”比较口语化,所以生活中常见“我的妈呀”,很少说“我的妈啊”。但是诗歌朗诵等却常常用“啊”,如在诗歌中常见“我亲爱的祖国啊”等句子,此时很少用“呀”。结合课文,这是老牛说的话,而且更具口语性,所以作者用的是“呀”。这样学生就通过联系生活展开分析的方式,从积累感性认知做起,对语气词有了更为理性的认知。
三、义素分析,引导举一反三
不同的语气词有不同的语气意义,而同一个语气词也有可能表现相同的语气意义,这很容易让学生产生混淆。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借鉴学者胡明扬的义素分析理论,尝试提取出每一个语气词的基本义素,这样能促使学生更好地整理语气词,并对其进行归纳,学生的理解能力自然能有所提高。
在学习《三打白骨精》时,学生发现文章中多次出现语气词“吧”,唐僧在赶走孙悟空时说“你去吧”,孙悟空在寻找借口时说“若无松箍咒,你还带我走吧”,这里都用了“吧”,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用义素分解的方式,说说这里的“吧”是什么意思。学生发现,这两个句子都是祈使句,表示语气舒缓,唐僧其实不想赶走孙悟空,而孙悟空也不想走,所以用了表示迟疑、舒缓的“吧”。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尝试寻找其他用了“吧”的句子,提取更多“吧”的义素。学生发现,“吧”还有“不肯定”的义素,但是此义素要和“陈述句”同时出现。此外,“吧”还有估计、揣测的义素,并要和“疑问句”同时出现。在某些句子中的“吧”还同时有“停顿、假设、对举、两难”等义素,如“去吧,不好;不去吧,也不好”中的“吧”就是这个意思。在义素分析的过程中,学生对于“吧”这个语气词有了更丰富的认识。
教师可以先具体分析一组语气词的义素,让学生了解怎样围绕义素展开语气词的分析。此后则可以让学生尝试举一反三,自主展开分析。这样的分析探究活动能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语气词的数量虽然不多,但是如果能合理掌握,则能让学生的表达更准确,作文更生动。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运用各种方法指导学生了解语气词并尝试在实践表达中运用语气词。这样能让学生对语气词有更深刻的认知,从而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作者简介: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岔河镇岔河小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