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教师实践知识扩散路径的研究

来源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nxidongf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师群体内的实践知识扩散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非常重要的方式,网络技术的发展让这一扩散过程有了更丰富的路径,如社会性网络服务、网络视频教研、教师网络集体协作备课、校园网络平台等,使知识扩散的基本机制有了更突出的表现,形成了更大的优势。本文通过对实践知识扩散路径的研究分析,试图开发适合教师专业知识扩散的系统,以期为教师专业知识生产、传播和利用的有效模型的建立提供有益思路。
  关键词:教师实践知识;知识扩散;路径;网络环境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5)19-0102-04
  当前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对社会各个领域都有非常大的影响,更深刻地影响了知识的传播速度和传播范围。知识扩散一词来源于对知识经济的研究,是指知识在个体与组织间传播的过程,是知识转移过程和知识吸收过程的有机统一。[1]在这个过程中,知识总会利用一定的传播途径从知识的拥有者流向知识的利用者。这些机制在网络技术的催生下联系更加紧密,更新更加实时。教育领域中,教师专业发展实际上可以理解为群体范围内的知识扩散过程,如教师的学科知识与教学实践、个体学习与教师群体之间的知识扩散等。网络环境下,不同的教师群体可以形成广域学习共同体,并且通过网络这一技术平台提供更多的路径选择,让同行和教育专家对教师实践性知识进行实时与非实时的交流、合作、共享,从而突破了面对面的实体空间交流的障碍,解决了异地教师间交流的时空限制,可提高教师群体的专业化水平。
  概念界定
  1.教师实践知识
  教师专业知识结构是一个复杂的结构。当前我国对教师知识的研究有三种取向,即教学基础知识、实践知识、情境知识。其中教师实践知识主要指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通过体验、感悟、反思自己的教学知识和教学效果,并融合自己的生活经验,逐渐积累而成的具有自身教学特色和风格的教学活动以及对教育教学的认识。[2]因此,教师实践知识一定程度上融合了教学基础知识和衍生出来的情境知识。学者钟启泉指出,教师实践知识是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一般包括五个部分,即学科内容知识、学科教学法知识、一般教学法知识、课程知识和教师自我知识,并最终实现知识的融合。[3]相对于显性知识的强可视性而言,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是教师内化了的隐性知识,具有较强的内隐性和不易表达性。隐性知识是与特定背景或情境中进行的特定实践或程序相联系并通过学习获得或继承的。[4]它隐含了经验类的知识,存在于教师个体的文化修养和知识结构中,是知识的创造性和思想性的体现。但是隐性知识在某种程度上也具有公共性和共享性,同样可以对隐性知识进行编码和管理,并存放在有关的电子数据库中,再利用网络进行查阅和使用,形成知识的传播和共享。
  2.知识扩散
  一般而言,知识扩散具有自溢、裂变、模仿、创新、培养等机制。对教师群体而言,要有效地促进教师个体专业发展,提升学校整体的教学质量,知识扩散是一个非常重要且有效的途径。在学校环境中的教师知识扩散是指,教师知识诸如教学经验、学科性知识等实践性知识以一定的方式在学校情境中不断被传递和转移,最终实现知识共享的过程。[5]网络的出现为实现教师知识的大规模扩散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使知识扩散的渠道也不断多元化,将实体的扩散形式与网络扩散形式逐渐结合起来,可以进一步促进教师实践知识扩散的深度和范围,短时间、低成本地实现群体中知识的分享和传播的过程。
  基于网络的教师实践知识扩散的主要路径
  网络环境下的教师实践知识扩散打破了实体空间的局限,知识扩散的容量、速度、质量发生了很大变化。网络环境下教师实践知识扩散路径也更为丰富和多元化。
  1.社會性网络服务
  校园网的普及为教师群体之间的沟通协作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服务,为知识的传播和扩散提供了基础平台和硬件基础。首先,各种社交软件成为教师交流和互动的首要选择。传统的QQ即时通讯工具,现在广泛流行的微信等,它们已经超越了单纯的聊天功能,在知识的扩散过程中可以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教师可以通过社交软件建立主题群,如在不同学区的同一学科教师组建的语文群里,大家可以即时交流,群组成员群策群力共同、及时地解决正在面临的困惑。群组空间里可以共享照片、视频和文件,能够快捷地将教育教学信息扩散至群内的每一位成员。微信和微信公众平台已经逐渐成为教育教学信息扩散的新路径,尤其受智能手机用户的青睐,不仅能与好友开展各种形式的交流,而且通过关注和订阅相关的教育教学公众平台,可以敏锐地感触当前的教育发展态势,在更加广阔的平台上了解和学习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比如《中国教育报》,每天都会推送教育名家的观点和经验、教育前沿动态等,其中就如何做好一名好老师的话题就会周期性发布一系列的相关见解、建议。
  其次,博客及微博为教师知识的叙述和分享提供了场所。这种网络日志的形式让那些热爱教育、喜欢思考练笔的教师们有了自己的教育小天地,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方式发表自己的教育见解和体验,任何对其主题感兴趣的人都可通过网络对此进行浏览、学习与互动。通过教学叙述能把实践知识以文字或图像的形式呈现和表达,在交流的过程中也能把教师大脑中的实践知识更清晰地提取和表现出来。这是一个实践知识形成的过程,也是一个扩散的过程。
  2.网络视频教研
  目前很多中小学校都配备了专门的课程录播室,大部分教师都有机会到录播室录制一堂精彩的课,并同步存储在教育局域网中,所有教师都可以进行下载或在线观看。同时,区域可指定某一学校定期举行网络教研会,单独对某一学科的一系列教师的视频课进行现场研讨。通过点播直接调取其讲课的网络视频,教育专家和讲课教师及同学科教师一起通过细致的观摩和切磋,找出不足与亮点,提出意见和建议,以促进教师的共同专业化成长,同时即时地将优秀教师的实践知识扩散到同一专业化群体中去。视频课网络同步录制与点播将网络交流与现实交流紧密联系起来,创造出了教师实践知识扩散的线上线下共同促进的新思路。   3.教师网络集体协作备课
  教师网络集体协作备课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新事物,主要特征體现在大量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共享、教师隐性知识的凸显与交流。[6]与以往教师网络教研缺乏组织管理的状况不同,现在已经出现了专门的教师网络联合备课系统。在具体的网络协作备课过程中,是以教师网络协作备课系统为载体,以各学校为基本单位,各教研组长将教材的各章节划分给同年级的每位任课教师。任课教师事先要分析教材,吃透教材重难点,认真编写教学预案,然后上传到教育局域网的教师网络集体备课系统中,供不同学区的同年级同学科教师知识共享和学习研讨,对这些教案开展教案点评,改进和修善自己的教学预案,以实现教师实际教学的最优化。这是多边互动的过程,是教学实践知识相互碰撞和创新的过程,同时也是资源共享的过程。
  另外,联合备课系统按照不同学科整理归纳了大量的教学资源,参与备课的教师通过自己的个人账号登录,随时将搜集到的有用资源放入自己的资源管理库中,使学科资源成为一种良性的动态存在。这样,教师在实际备课时就能很方便地选取自己所需的资料,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的整体实效。很多学校也开展了教学模式的改革,如翻转课堂、微课等,区域内的不同教师可以共同设计、整理和开发优质的视频资源,资源的共建共享也是教师知识扩散的一种显性形式。
  4.校园网络平台
  校际联合开展建设的教育网络平台是教师实践知识扩散的重要路径。网络教育平台集聚了大量丰富的前沿的教育教学信息、共享的公共资源以及教师的个人规划、优秀的协作备课和视频案例等教师原创的教育教学资源,是专门为教师提供的知识库。教师们通过注册,成为其中一员,在公共主页和自己的空间里可以发表教学日志反思、协作备课、交互问答、案例研究等内容,以实现教师间的交流与协作,而Web2.0的网络平台是校内外教师知识扩散的先决条件。针对教学过程、教学资源、教学评价、教学管理等方面,进行探究学习、交流探讨,将之融于教师日常工作之中,最终实现教学思想与方法的交流与共享。
  校园网络平台丰富了家校沟通的途径和方式,为学校、家长、学生搭建了一个互动交流沟通的平台,如通过互动短信,学校可实现及时发送学校通知、传达学校指令、进行短信调研和回访等功能;教师可就学生在校的情况与家长随时进行信息沟通;家长也可将学生在家情况与教师沟通或就教育中遇到的困惑随时向教师请教;学生也可以及时给教师、家长发送留言信息。和家长做好及时沟通,有效地实行家校教育的一致性和合作性,也是教师实践知识从知到行的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
  网络环境下教师实践知识扩散过程如右上图所示。知识提供者提供的实践知识通过网络环境下的各种路径使其可视化,知识接受者能感受和接受到的是显性知识,进而形成模仿、创新等一系列的循环。知识提供者和接受者并不是固定的,在不同的情况下,任何教师都有可能成为其中的一方,而对所接受的知识的态度不同,最终形成的知识扩散效果区别也很大。
  基于网络的教师实践知识扩散路径的案例分析
  1.实践案例
  肇庆市第一中学(简称一中)是广东省一级学校、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肇庆市重点中学,有初中、高中两个校区。学校非常重视教师的终身学习和专业发展,并且具备了良好的硬件基础,笔者以其基于肇庆市教育局域网络的集体备课和上公开课为例来具体说明教师实践知识扩散的路径和过程。
  一中每个学科组每个月都开展教研活动,教研活动以集体备课和上公开课为主。第一环节,确定教师人选。每个学期开学前,学校各年级各学科的教研组主动讨论和推选确定组内参与月公开课的教师名单,上课的内容根据实际教学课程的进展来确定。原则上新入职教师是公开课的主力军,可视教师的实际情况安排次数。第二环节,形成优秀教案。公开课安排结果出来之后,所有参与讲课的教师都要提前解读教材,并把自己对教材的解读以教案的形式上传到肇庆市教育局域网络平台上,利用平台的论坛和辅助的QQ群等,全区所有的教师可以一起分享,参与点评和修改。通过头脑风暴,综合多位教师的建议改进教案,形成更高品质的文本,最终形成的最佳教案作为即将参与公开课的教师上课的重要参考。第三环节,线上线下同步开展教学。教师在上教师公开课的同时进行同步网络直播,教育网络平台中的教师们都可以同时观摩,即时在线评课,提出建议和意见,不同的教师对同一个教学过程进行欣赏和评价,是一个知识流动和可视化的过程。第四环节,反思反馈。教师课后在自己的校园网络空间中呈现自己的教学反思,以供广大同仁借鉴,同时在线浏览其他教师对教学的评价和反馈,在动态生成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技能。
  如此,教育网络平台上汇集了丰富的多学科的精品教案、教学视频和教学反思和反馈,逐渐形成了丰富的教师知识和资源库,也能在教学过程中调动各学段和各学科的优秀教师优先参与,然后带动广大教师陆续参与进来,以保障公开课的质量。值得注意的是,教育网络平台固然快捷方便,但更多的是有赖于网络运行中的规范准则的保驾护航,以及在交流过程中形成的良好的文化氛围,才使教育网络真正地为教师实践知识的扩散提供最大效能的保障。
  2.思考与讨论
  目前以网络为依托的教师实践知识扩散可以概括为两方面,一方面是以交互为主的扩散途径侧重于实践知识的扩散,这是教师之间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的过程,是最易于产生知识创新和知识模仿的一个环节;另一方面,信息呈现为主的扩散途径侧重于教师实践知识中操作化的知识的扩散,是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的过程,这可以进一步扩大知识扩散的范围。[6]而网络环境使得教师实践知识扩散的路径更加多元化,跨越时空让更多的同行群体实现知识共享,使得知识扩散的模仿、创新和培养机制在各种网络传播路径中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和应用。首先,更多的教师了解和学习了本领域甚至是同一课题中的创新思路和模式,可以借鉴成功的经验,同时也能认识到不足。其次,教师这一同行群体组成的学习共同体,能快捷方便地获取最新圈内资讯,主动进行教学知识的交流,知识碰撞产生新的火花。最后,教师专业化发展渗透在教师实践知识扩散的过程中,接受教学新知识、新方法的教师在上行或下行的群体之内再次扩散,进一步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由此,在网络环境下教师实践知识扩散路径的特点主要有:①扩散和反馈的即时性。网络沟通软件和系统可以使得教师们迅速提出问题和疑惑,同时可以及时得到解答和帮助。②大规模的集体协作性。不同学科、不同学区,甚至是不同城市的教师们可以同时就关心的话题在网络平台中探讨研究,形成大规模的学习共同体。③影响的广泛性和深刻性。多元的扩散路径使知识传播的范围更大,影响更深远,期间知识进一步加工创新,更适应每位接受者的教育实践情况,提高其主动学习的积极性。④组织性和规范性。区别于以往的无组织性,现在网络环境下通过建立专门的沟通平台,聚集专业的群体,研讨共同关心的问题,在教师实际生活的小群体中定期学习和讨论学习成效,逐渐形成规范和组织化的路径模式。
  网络环境下的知识扩散路径是加快教师专业成长的催化剂,促使教师不断地由教学新手向教学熟手转化。网络技术手段改变了教师们学习的时空环境,广域教师的参与、深度灵活的交互机会、资源共享、最大限度的支持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了条件,拓宽了每位教师在学习共同体中学习与研究的深度和广度。随着网络环境的更加开放和优化,教师实践知识扩散的路径也会不断得以拓展。目前虽然这些路径的优势明显,但是对于如何评估这些路径的有效性仍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DavePortT,PhilipK.Managing customer support knowledge[J] . Caledonia,Management Review,1998,40(3):195-208.
  [2]L.S.Shulman.Knowledge and Teaching and Teacher:Foundations of the New reform[J].Hard Educational Research,1987,57(1):1-22.
  [3]鐘启泉.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4-15.
  [4]李亚娇.在线社交网络中知识扩散的模式研究——以新浪微博为例[D].扬州:扬州大学,2014.
  [5]方丽.中小学教师知识网络扩散机制研究[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12.
  [6]任英杰,徐晓东.基于差异的校际协作教研的考察与思考[J].中国电化教育,2010(12):99-103.
其他文献
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力求把创新思想贯穿其中,在实践中把“导师制”引入德育。本文对高校“德育导师制”的含义、可能性和必然性、指导思想、内容、方法和注意的问题进
"两课"教学是高等院校对学生系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要增强"两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就必须理顺"两课"与中学思想政治课的关系,倡导参与
通过分析砼受弯构件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的适用范围,发现当梁上作用多种荷栽,而集中荷载在支座产生的剪力值与该支座截面总剪力值之比约为75%时,应用公式求解出的配箍量,在75%这个分
中文是一种没有明显的形态界限可以作为分词依据的表意语言,因而在中文文本的处理中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词语的切分问题。本文说明了汉语自动分词的必要性和困难,介绍了自动分
本文阐述了培养大学生强烈工程意识和就业意识的重要性,以及知识技能、就业意识与就业的关系,并且说明了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提高大学生的专业技能及社会适
建筑物内的电线电缆线路的负载,随着工业的进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不断增加,因此由电气线路引起的火灾事故有逐年增加的趋势,给国家和人民造成很大的损失。如何消除因电线电
1微创观念的来源医学的基本目的是帮助病人解除病痛,恢复健康。当人们患病后走进医院,在诊治过程中,都必将在肉体、精神或经济上遭受到一定的创伤、伤害或损失,但其程度可能
生命科学技术所涉及到的是对大自然的最杰出成果--生命的变革,它使得人的自然身体在难以想象的程度上变成了可以通过技术加以支配的东西.它对人面目全非的改造,使人本身完全
软土地基因强度低、压缩性高、渗透性小等特征而不满足设计和使用要求,甚至会造成一定的危害,所以需对软土地基进行相应的处理。本文就软土地基的危害性成因及处理方法作了详
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合理地采用游戏化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主动探究游戏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真正做到在玩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