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龙纹样历史悠久,造型多样。龙源于神话传说,并不是自然界的真实动物。由于龙纹样是工匠根据自己的想象和理解绘制的,各个朝代所绘的龙纹样均有些许不同,各有自己的造型特色,如:隋唐两宋时期,龙纹样的造型从走兽状过渡到蟠行状;元明清时期,龙纹样的造型身躯渐长,脱离兽身成为蛇体。
关键词:龙纹;青花瓷;元代
根据中国北宋绘画史著作《图画见闻志》记载:“画龙者,折出三停(自首至膊,膊至腰,腰至尾也),分成九似(角似鹿,头似驼,眼似鬼,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也),穷游泳蜿蜒之妙,得回蟠升降之宜。”可见龙纹样只能根据古代辞书典籍中制定的基本造型规则来进行创作,每个时期的过渡变化,也是有据可循的。
龙纹样是元代青花瓷器上最具代表性的纹饰之一。作为鉴定元代青花瓷器标准器的“至正十一年”铭青花云龙纹象耳瓶,瓶身主体部位所绘的就是颇具代表性的元代龙纹样。该瓶所绘龙纹样龙足的肘弯处饰有若干飘带状图形,绘制线条柔软富有动感,龙足上的鬃毛好似在逆风摆动,让瓶身上的龙有了一种视觉效果上的游动感。除了标准器外,另有大盘、大罐、梅瓶、四系扁壶、高脚杯等元青花器皿也饰有龙纹样。可见龙纹样在元代青花瓷器上的普遍性。
元代青花瓷器上的龙纹根据龙所表现的不同姿态,可分为升龙纹、降龙纹、行龙纹。
一般认为升龙纹的龙头在上部,尾巴在下部,通过龙身粗细和扭曲的变化,让人视觉上有一种腾空向上的感受。古人根据传说故事,认为龙平时是居住于海中,要上天时是从水面升起腾空,所以升龙纹一般搭配波涛纹出现。伊朗国家博物馆收藏的青花波涛龙纹盘上所绘制就是标准的升龙纹。升龙纹的龙头朝左上方向微抬,微微张嘴,细长的龙尾在下舞动,腹部弓起的弧度让人感觉强健有力。元代所绘龙纹样的龙头普遍偏小,为了保持整体画面的和谐,龙头上的双角也绘制得纤细而尖锐。所绘龙足的肘弯处饰的飘带状图形合理绘制于画面空隙处,使向上腾飞的龙身更潇洒有力。
另如土耳其托普卡帕宫所藏的一件瓶口有金属修复,系带处已经掉落的四系扁壶(图1)。该残器上所绘的也是升龙图案,但又稍有不同。该四系扁壶上龙纹样的龙头朝向左上,龙口张开露出舌头,细长的尾巴被绘制在龙身的中部,营造出龙身向上飞翔的动感。
降龙顾名思义就是一条从天空往下降的龙。和升龙纹不同,降龙纹的龙头在中下部,尾部在上部。由于是从空中降落,所以降龙纹一般搭配云纹、火焰纹出现,如河北省文物保护中心藏的青花云龙纹盖盒上所绘的就是降龙纹。盖上所绘的降龙纹样,三爪松弛微张,龙身恰到好处地排布在圆形盘面之上,给人一种从容之感。所绘龙足肘弯处装饰的飘带状图形一部分向上飞扬,一部分向左右两边倾斜,使徐徐下降的龙身显得更稳固有力。
行龍指行进中的龙。行龙纹的龙头和龙尾是一前一后、左右对应的关系,龙头有的朝前,有的做回首状。行龙纹在传世的元代青花瓷器中非常常见,大都绘制在大罐、梅瓶等的腹部,亦绘于高脚杯的外壁。行龙纹被设计成环绕于器皿的外壁,形成一种动势,让人产生龙在游动的视觉效果。如镇江市博物馆藏的青花云龙纹罐,其罐身绘有两条行龙,一条昂首挺胸,一条回首顾盼。回首那条龙的嘴巴微张,露出舌头和牙齿。身体呈“W”型,龙尾向后舒展,如山脉般连绵起伏。和之前所述的升龙纹、降龙纹不同,行龙纹中龙足肘弯处装饰的飘带状图形的数目精简为三个。1980年江西省高安市元代窖藏中出土的青花云龙缠枝牡丹纹兽耳盖罐、青花云龙纹荷叶盖罐(图2)、青花云龙纹带盖梅瓶等均绘有行龙纹。这三件器皿上所绘龙纹的龙足肘弯处装饰的飘带状图形也均是三个,而国家博物馆收藏的青花云龙纹罐上出现的飘带状图形则是五个。
绘有升龙纹、降龙纹的器皿大都是大盘和四系扁壶,因为大盘和四系扁壶有足够的平面空间绘制图形。而绘制行龙纹的器皿多为罐、瓶,这是因为行龙的动势要借助圆柱形器皿的弧度,才能显得更为活灵活现。
元代青花瓷器上的龙纹形象,头部比较细小,龙口张开,大都露出舌头和牙齿,也有张开嘴而无舌的。龙的上颚部分偏长,型如鳄龟的喙,下巴处绘有龙须。所绘龙角纤细而锐利,与细小的头部相对应。龙的后脑和龙颈连接处一般不绘图形,偶有绘披发状的龙须,例如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的青花云龙纹罐(图3)所绘之龙纹。龙颈依循龙头细小的规律,也是呈细长状,颈部线条弯曲有力,使整条龙身看上去更似蟒蛇。而此特点也是我们判断青花瓷器是否为元代的一个重要依据。所绘龙纹样的身体,均是鳞片覆盖状,背脊上也都绘有龙鳍。龙颈至龙身处慢慢加粗,又慢慢变窄到龙尾部分。龙爪的造型和鹰爪颇为相似,绘制线条十分尖锐,让人能够直观感受到龙爪的锐利。龙纹样中龙爪的造型可以分为三趾、四趾和五趾。
元代青花瓷器上双龙的龙纹形象通常由一条升龙和一条降龙以左右对称的方式排布,升龙、降龙都是龙头面向构图中心,构图中心多绘火珠纹。这种构图俗称为“双龙戏珠”,多出现于四系扁壶和八棱梅瓶上。也有两条行龙一前一后互相追赶的构图,这种构图俗称“赶珠龙”,出现在罐上居多。另外,不同于明清时期瓷器上常见的“龙凤呈祥”纹饰,元代青花瓷器上暂时还未发现对龙凤成对组合的使用。即便是同时使用龙纹、凤纹的器皿,龙凤也均是绘制于不同装饰层次,龙凤图案之间并没有形成一个互动或组合的关系。在元代青花瓷器上,龙凤图案多以双龙或双凤的组合形式出现,或以凤与其他祥瑞(例如麒麟)的组合形式出现。
另外还有龙爪数目的问题,大多数论调都支持绘有五爪龙纹的瓷器是皇帝专用,绘有四爪龙纹的器皿则为亲王、太子所用,而绘有三爪龙纹的器皿是出口外销的瓷器。笔者认为这一说法没有确实的依据。1980年江西省高安市元代窖藏中出土的青花云龙缠枝牡丹纹兽耳盖罐、青花云龙纹荷叶盖罐上所绘的龙纹样为三爪龙,而青花云龙纹带盖梅瓶上所绘的龙纹样为四爪龙。同一地点窖藏出土的器物,在龙爪数目上就有出入。元代青花瓷器的标准器“至正十一年”铭青花云龙纹象耳瓶上绘有四爪龙纹,瓶身铭文内容却清楚表明瓶子主人名叫张文进,并不是皇室成员。因此,用龙爪的数目来判断使用者身份尊卑的论点,有待推敲。以至正十一年为例,当时爆发了红巾军大起义,乱世之中笔者认为元朝廷很难就龙纹样上龙爪的数目问题去一一查看。
作者单位:
中国美术学院
关键词:龙纹;青花瓷;元代
根据中国北宋绘画史著作《图画见闻志》记载:“画龙者,折出三停(自首至膊,膊至腰,腰至尾也),分成九似(角似鹿,头似驼,眼似鬼,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也),穷游泳蜿蜒之妙,得回蟠升降之宜。”可见龙纹样只能根据古代辞书典籍中制定的基本造型规则来进行创作,每个时期的过渡变化,也是有据可循的。
龙纹样是元代青花瓷器上最具代表性的纹饰之一。作为鉴定元代青花瓷器标准器的“至正十一年”铭青花云龙纹象耳瓶,瓶身主体部位所绘的就是颇具代表性的元代龙纹样。该瓶所绘龙纹样龙足的肘弯处饰有若干飘带状图形,绘制线条柔软富有动感,龙足上的鬃毛好似在逆风摆动,让瓶身上的龙有了一种视觉效果上的游动感。除了标准器外,另有大盘、大罐、梅瓶、四系扁壶、高脚杯等元青花器皿也饰有龙纹样。可见龙纹样在元代青花瓷器上的普遍性。
元代青花瓷器上的龙纹根据龙所表现的不同姿态,可分为升龙纹、降龙纹、行龙纹。
一般认为升龙纹的龙头在上部,尾巴在下部,通过龙身粗细和扭曲的变化,让人视觉上有一种腾空向上的感受。古人根据传说故事,认为龙平时是居住于海中,要上天时是从水面升起腾空,所以升龙纹一般搭配波涛纹出现。伊朗国家博物馆收藏的青花波涛龙纹盘上所绘制就是标准的升龙纹。升龙纹的龙头朝左上方向微抬,微微张嘴,细长的龙尾在下舞动,腹部弓起的弧度让人感觉强健有力。元代所绘龙纹样的龙头普遍偏小,为了保持整体画面的和谐,龙头上的双角也绘制得纤细而尖锐。所绘龙足的肘弯处饰的飘带状图形合理绘制于画面空隙处,使向上腾飞的龙身更潇洒有力。
另如土耳其托普卡帕宫所藏的一件瓶口有金属修复,系带处已经掉落的四系扁壶(图1)。该残器上所绘的也是升龙图案,但又稍有不同。该四系扁壶上龙纹样的龙头朝向左上,龙口张开露出舌头,细长的尾巴被绘制在龙身的中部,营造出龙身向上飞翔的动感。
降龙顾名思义就是一条从天空往下降的龙。和升龙纹不同,降龙纹的龙头在中下部,尾部在上部。由于是从空中降落,所以降龙纹一般搭配云纹、火焰纹出现,如河北省文物保护中心藏的青花云龙纹盖盒上所绘的就是降龙纹。盖上所绘的降龙纹样,三爪松弛微张,龙身恰到好处地排布在圆形盘面之上,给人一种从容之感。所绘龙足肘弯处装饰的飘带状图形一部分向上飞扬,一部分向左右两边倾斜,使徐徐下降的龙身显得更稳固有力。
行龍指行进中的龙。行龙纹的龙头和龙尾是一前一后、左右对应的关系,龙头有的朝前,有的做回首状。行龙纹在传世的元代青花瓷器中非常常见,大都绘制在大罐、梅瓶等的腹部,亦绘于高脚杯的外壁。行龙纹被设计成环绕于器皿的外壁,形成一种动势,让人产生龙在游动的视觉效果。如镇江市博物馆藏的青花云龙纹罐,其罐身绘有两条行龙,一条昂首挺胸,一条回首顾盼。回首那条龙的嘴巴微张,露出舌头和牙齿。身体呈“W”型,龙尾向后舒展,如山脉般连绵起伏。和之前所述的升龙纹、降龙纹不同,行龙纹中龙足肘弯处装饰的飘带状图形的数目精简为三个。1980年江西省高安市元代窖藏中出土的青花云龙缠枝牡丹纹兽耳盖罐、青花云龙纹荷叶盖罐(图2)、青花云龙纹带盖梅瓶等均绘有行龙纹。这三件器皿上所绘龙纹的龙足肘弯处装饰的飘带状图形也均是三个,而国家博物馆收藏的青花云龙纹罐上出现的飘带状图形则是五个。
绘有升龙纹、降龙纹的器皿大都是大盘和四系扁壶,因为大盘和四系扁壶有足够的平面空间绘制图形。而绘制行龙纹的器皿多为罐、瓶,这是因为行龙的动势要借助圆柱形器皿的弧度,才能显得更为活灵活现。
元代青花瓷器上的龙纹形象,头部比较细小,龙口张开,大都露出舌头和牙齿,也有张开嘴而无舌的。龙的上颚部分偏长,型如鳄龟的喙,下巴处绘有龙须。所绘龙角纤细而锐利,与细小的头部相对应。龙的后脑和龙颈连接处一般不绘图形,偶有绘披发状的龙须,例如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的青花云龙纹罐(图3)所绘之龙纹。龙颈依循龙头细小的规律,也是呈细长状,颈部线条弯曲有力,使整条龙身看上去更似蟒蛇。而此特点也是我们判断青花瓷器是否为元代的一个重要依据。所绘龙纹样的身体,均是鳞片覆盖状,背脊上也都绘有龙鳍。龙颈至龙身处慢慢加粗,又慢慢变窄到龙尾部分。龙爪的造型和鹰爪颇为相似,绘制线条十分尖锐,让人能够直观感受到龙爪的锐利。龙纹样中龙爪的造型可以分为三趾、四趾和五趾。
元代青花瓷器上双龙的龙纹形象通常由一条升龙和一条降龙以左右对称的方式排布,升龙、降龙都是龙头面向构图中心,构图中心多绘火珠纹。这种构图俗称为“双龙戏珠”,多出现于四系扁壶和八棱梅瓶上。也有两条行龙一前一后互相追赶的构图,这种构图俗称“赶珠龙”,出现在罐上居多。另外,不同于明清时期瓷器上常见的“龙凤呈祥”纹饰,元代青花瓷器上暂时还未发现对龙凤成对组合的使用。即便是同时使用龙纹、凤纹的器皿,龙凤也均是绘制于不同装饰层次,龙凤图案之间并没有形成一个互动或组合的关系。在元代青花瓷器上,龙凤图案多以双龙或双凤的组合形式出现,或以凤与其他祥瑞(例如麒麟)的组合形式出现。
另外还有龙爪数目的问题,大多数论调都支持绘有五爪龙纹的瓷器是皇帝专用,绘有四爪龙纹的器皿则为亲王、太子所用,而绘有三爪龙纹的器皿是出口外销的瓷器。笔者认为这一说法没有确实的依据。1980年江西省高安市元代窖藏中出土的青花云龙缠枝牡丹纹兽耳盖罐、青花云龙纹荷叶盖罐上所绘的龙纹样为三爪龙,而青花云龙纹带盖梅瓶上所绘的龙纹样为四爪龙。同一地点窖藏出土的器物,在龙爪数目上就有出入。元代青花瓷器的标准器“至正十一年”铭青花云龙纹象耳瓶上绘有四爪龙纹,瓶身铭文内容却清楚表明瓶子主人名叫张文进,并不是皇室成员。因此,用龙爪的数目来判断使用者身份尊卑的论点,有待推敲。以至正十一年为例,当时爆发了红巾军大起义,乱世之中笔者认为元朝廷很难就龙纹样上龙爪的数目问题去一一查看。
作者单位:
中国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