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管内阻滞麻醉用于分娩镇痛100例的效果观察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zh060142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研究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对母婴的影响。方法:选择自愿要求分娩镇痛、初产妇、单胎、头位、产科检查认为可行阴道试产的100例产妇为观察组;随机抽取同期未行分娩镇痛的产妇100例为对照组,对两组产妇的分娩疼痛、产程、分娩方式、产后出血以及新生儿的评分进行研究。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镇痛效果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第2产程、第3产程、分娩方式、产后出血及新生儿Apgar评分进行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是一种效果良好的分娩镇痛方式,对母、婴无不良影响。
  关键词 分娩镇痛 椎管内阻滞 影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医疗技术的发展,安全、无痛的分娩已不仅仅是一种愿望,而是作为每1位产妇及胎儿的权利得到关注。椎管内阻滞麻醉可阻滞支配子宫及阴道的感觉神经,达到起效快,镇痛效果安全的方法[1]。2011年5月起将椎管内麻醉技术应用于分娩镇痛,取得了较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选择2012年1月~2012年7月于我院产科住院的孕妇为研究对象,自愿要求分娩镇痛100例孕妇为观察组,该组孕妇均无椎管内麻醉禁忌证;随机选择同期未行分娩镇痛的产妇100例为对照组。两组一般资料具可比性(P>0.05)。
  方法:观察组实施椎管内阻滞麻醉,产妇于宫口开大约3cm开始施行分娩镇痛术。先建立静脉通道,取L3~4椎间隙穿刺硬膜外腔,成功后将一长于硬膜外腔穿刺针2cm的25号腰穿针,置于硬膜外穿刺针芯中,穿刺进入蛛网膜下腔,一次性注入芬太尼15μg+布比卡因1.7mg共2ml,取出腰穿针,置硬膜外导管于硬膜外腔,并将之与微量注射泵相连接,连续注入药液(0.075%布比卡因100ml+芬太尼200μg)入硬膜外腔,滴速8ml/小时,宫口开全后停止注药。麻醉平面控制在T10以下。对照组未用任何镇痛药物。
  观察指标:①镇痛效果:根据WHO镇痛分级标准:0级:无疼痛,心情平静;Ⅰ级:轻度腰腹疼痛,心情尚可;Ⅱ级:明显腰腹疼痛,心情不安;Ⅲ级:强烈腰腹疼痛,心情明显不安[2]。②新生儿窒息的诊断标准:新生儿窒息诊断标准采用Apgar评分,0~3分为重度窒息,4~7分为轻度窒息,8分以上为正常。③临床指标:记录2组产妇的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窒息率、麻醉不良反应。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统计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结 果
  镇痛效果:观察组94%的产妇可在完全无痛状态下分娩,5%的产妇在轻度疼痛状态下分娩。对照组产妇均有明显的腰腹疼痛。两组之间镇痛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产程时间影响:比较两组产妇产程时间,第一产程时间和总产程时间,椎管内阻滞组产程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三产程时间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第二产程时间椎管内阻滞组长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见表2。
  两组产妇产后出血量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产妇经阴道分娩的產后出血量分别是127±59ml,132±48ml。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椎管内阻滞组与对照组行剖宫产术的出血量分别为259±78ml,239±89ml,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对分娩方式和新生儿窒息的影响:两组产妇分娩方式及新生儿窒息率比较,椎管内阻滞组与对照组阴道助产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新生儿窒息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见表3。
  讨 论
  通过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数据对比发现,观察组中94%的产妇可在完全无痛状态下分娩,5%的产妇出现轻度疼痛。椎管内阻滞麻醉对于分娩具有镇痛效果好,起效快的作用,能明显减轻宫缩引起的疼痛感,并可显著的缩短总产程。观察组分娩过程中的出血量、分娩方式和新生儿窒息率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
  椎管内阻滞麻醉通过有效的缓解产痛,不仅可以减轻产妇的痛苦,也可化解产痛带来的不良生理反应。避免了子宫 表1 两组产妇镇痛效果比较(例)胎盘的血流量减少,改善胎儿的氧供应和产妇子宫收缩的失调现象,从而增加顺产的几率并避免疼痛过度而导致的不必要的剖宫产,使产妇真正享受到分娩得子的喜悦和快乐。
  参考文献
  1 郑斯聚,段世明.麻醉药理学[M].北京:中国医药出版社,1990:84-86.
  2 刘俊杰,赵俊.现代麻醉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225-272.
其他文献
摘 要 目的:探讨肝内外胆管结石的治疗方法。方法:近5年收治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75例,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分析肝内外胆管结石的治疗方法。结果:56例行胆道探查取石,18例行肝左外叶切除术,1例行肝左外叶切除、胆肠吻合术。结论:肝内外胆管结石的手术治疗多是综合性的,并且常是一些手术的有机结合,术后亦需一些处理如胆道镜取石等作为后续治疗。  关键词 肝内外胆管结石 手术 治疗  肝内外胆管结石是常见胆
期刊
摘 要 目的:分析与探讨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收治胃食管反流患者10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50例,观察组采用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比利进行治疗;对照组则采用法莫替丁联合多潘立酮进行治疗。之后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及复发率,对其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在治疗效果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其复发率明显比较低(P0.05)。  方法:将
期刊
摘 要 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死亡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92例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死亡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心血管疾病、感染、脑血管意外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前3位的死亡原因。结论:应重视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心血管疾病、感染、脑血管意外等并发症的防治,以降低其死亡率。  关键词 维持性血液透析 死亡原因 分析  终末期肾衰竭是危害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重大慢性疾病之一。虽然维持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小切口甲状腺手术围手术期不应用抗生素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纳入临床路径管理患者132例。结果:所有患者切口均Ⅰ/甲愈合。住院时间4~9天,药品费用97.99~672.23元,住院总费用4005.7~6609.20元。声音嘶哑2例发生,2~4周后恢复正常。无其他并发症出现。结论:小切口甲状腺手术围手术期不应用抗生素按照临床路径严格管理是安全可行的。  关键词 小切口 甲状腺 临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雷贝拉唑、果胶铋联合替硝唑、克拉霉素缓释胶囊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方法:收治胃和十二指肠活动性溃疡患者200例,分析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Hp根除率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1天、3天后疼痛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溃疡愈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对照组用奥美拉唑20mg+克拉霉素500mg+替硝唑
期刊
摘 要 目的: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DHS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手术体会。方法:收治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6例,采用DHS内固定,9例采用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结果:15例均获得随访,时间8~24个月,平均16个月。按髋关节疗效评价标准:优6例,良6例,可2例,差1例。结论:转子下骨折Seinsheimer分型中Ⅰ、ⅡA、Ⅱb骨折选用DHS内固定较好[1],Ⅲa、Ⅳ、Ⅴ及老年骨质疏松的选用股骨近
期刊
摘 要 目的:通过口服金水宝胶囊联合硫酸沙丁胺醇吸入溶液加布地奈德悬液雾化吸入观察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的效果。方法:将50例CVA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25例给予硫酸沙丁胺醇吸入溶液加布地奈德悬液雾化吸入,同时口服金水宝胶囊;对照组25例给予硫酸沙丁胺醇吸入溶液加布地奈德悬液雾化吸入。两组治疗有效后均改为硫酸沙丁胺醇吸入溶液0.5ml加注射用生理盐水2ml,2次/日,加布地奈德悬液1mg/次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14C-尿素呼气试验对幽门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954例有不同程度上腹不适、疼痛患者进行14C-尿素呼气试验测幽门螺杆菌。结果:在4954例受检者中,测出幽门螺杆菌阳性3027例,阳性率61.1%,阴性1927例(38.9%)。结论:14C-尿素呼气试验操作简单,患者无痛苦,可作为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首选方法。  关键词 14C-尿素呼气试验 诊断 幽门螺杆菌  2008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在2型糖尿病(T2DM)伴糖尿病肾病(DN)中的意义。方法:将66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无肾病组和肾病组,分别检测其血清总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DN组血清HCY又显著高于NDN组,P<0.01,糖尿病非肾病组血清HCY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高HCY血症可能是糖尿病肾病的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检测糖尿病患者血清HCY水平有
期刊
关键词 带状疱疹 早期抗病毒 疗效  带状疱疹是皮肤科常见多发病,也是患者因头胸腹部疼痛前往内科就诊的常见病因,多好发于免疫力低者或老年患者,早期多起病隐匿,患者往往以一侧躯体无明显诱因疼痛(可发于头面部、胸背部及腰胯部)为主症就诊,早期多无明显皮损,疼痛性质多为烧灼样疼痛,疼痛特点均为躯体一侧的疼痛,该种疼痛不超越身体正中线而放射至躯体对侧,对于发生于单侧、病程较短、沿神经放射,又查不出阳性体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