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应内在需求 丰盈数学经验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888332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尊重学生已有的数学认知和经验,顺应学生的内在需求,挖掘课堂生成背后的深层次原因,让“教”契合学生的“学”。这样既使数学课堂走向自然、深刻,又使学生获得应有的数学成长,凸显数学教学的价值。
  [关键词]内在需求 数学经验 顺应 重构 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29-021
  课前我预测,第二种思路无论是书写过程,还是思考过程,比另外两种思路都要简洁、有效,且基于学生课前先学的基础之上,显然应该作为学生首选的解决方法。但在教学中,学生首先想到的并不是这三种解决问题的思路,而是根据“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转化得到的关系式“图上距离÷比例尺=实际距离”,列除法算式求解。
  思考:
  教材上提供的简洁有效的思路却不受学生青睐,教材上没有的思路学生反而容易接受,让人不禁思考以下问题:教材的编排与学生思考原点间究竟有哪些不可逾越的鸿沟?究竟如何正确定位教材提供的方法在学生学习中的作用和地位?怎样才能从更加宽广的数学发展的角度,从有利于学生成长的视角,引导学生在方法的多样化和优化之间找到适切的平衡点呢?
  基于以上问题,在认真学习苏教版《义务教育课标实验教科书数学教师用书》中的教学建议,及与六年级学生进行了较为深入的交流后,我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我觉得,教学中只有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的数学认知和经验,顺应学生的内在需求,才能真正突显数学教学的价值,让“教”契合学生的“学”,使学生获得应有的数学成长。
  第一,契合学生的思维特点。
  关系式“图上距离÷比例尺=实际距离”的求解方法是学生在理解比例尺意义的基础上得到的,因此为顺应学生的学习需要,教学中应将此关系式与书本提供的方法一起出示,让学生感受到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多样化的。
  第二,基于学生的学习现实。
  从教师的角度看,书上的第二种思路是最简洁的,但从学生的角度看,第二种思路虽然列式简单,可列式之前必须要经历8000厘米=80米改写的过程,思维难度的增加意味着解决问题的难度同时增加,这大约是学生不能普遍接受第二种思路的原因吧!
  第三,恰当定位方法的多样化与优化。
  课堂上,当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时,所有的解题思路学生都有可能会出现。所以,教师在教学中既要放手让学生充分展示思考过程,又要注意引导学生在多种解决问题方法的比较与反思中,实现方法的优化,使每位学生都能得到符合自身思维发展水平的解决方法。
  重构:
  一、合作探究,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
  1.旧知导入
  (1)关于比例尺,同学们有什么可以跟大家分享的吗?比例尺1∶500表示什么意思?
  (板书: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2)今天,我们在此基础上学习比例尺的应用。
  2.探究方法
  (1)根据明华小学附近的平面图(如下),能求出明华小学到少年宫的实际距离吗?应该怎么办?
  ①添上条件“比例尺1∶8000”后,学生动手测量,得出图上距离是5厘米。
  ②根据条件独立解决问题并交流。
  方法A:由“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得出“图上距离÷比例尺=实际距离”,列式为5÷■=40000(厘米)=400(米)。
  方法B:根据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8000倍,列式为5×8000=40000(厘米)=400(米)。
  方法C:根据比例尺1∶8000,可知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80米,用乘法算式5×80=400(米)来解决。
  方法D:根据比例相同,用解比例的方法来求解。解:设明华小学到少年宫的实际距离是x厘米。列式为5∶x=1∶8000,求得x=40000,40000厘米=400米。
  (2)你能比较一下这几种方法的异同吗?你最喜欢哪一种方法,能说说理由吗?
  【设计意图:在缺少条件的基础上,有效调动学生已有的对比例尺的数学经验,使他们主动寻找有用信息解决问题。多种解决方法的呈现与优化,既是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又是对解决方法的再审视、再提高。同时,方法没有优劣,学生可以在比较的过程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那种方法。】
  (3)试一试:明华小学正北方240米是医院,你能在图中表示出医院的位置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完成。
  (4)引导反思:刚才我们解决了哪两个问题?都是根据什么来解决的及是怎么解决的?
  【设计意图:通过反思引导学生梳理解决问题的过程,这对于帮助学生积累解决问题的基本经验、构建比例尺问题的解题模型和提升数学思维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二、比较优化,感悟比例尺的价值
  1.线段比例尺的数学价值
  (1)出示江苏省部分铁路交通图(如下图),问:如果要求出南京到南通的直线距离是多少千米,需要知道哪些条件?
  生:需要知道图上距离和比例尺是多少。
  (指名学生测量出图上南京到南通的距离约为10厘米,并计算出两地的直线距离)
  (2)你最喜欢哪一种方法?为什么?
  生:最喜欢用线段比例尺求解,这样比较简便。
  (3)前面两道题为什么没想到用这种方法去求解?什么情况下使用这种方法比较简便?
  2.比例尺的灵活转化
  (1)公开出版发行地图的比例尺是有规定的,这个规定的比例是怎样的呢?(引导学生阅读书本上“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的知识)
  (3)列式计算。
  ②在比例尺1∶500000的地图上,南京到南通的直线距离是多少厘米?
  (4)为什么在不同地图上的直线距离,长度不一样呢?你发现其中什么是相同的?这说明什么?
  (5)出示:南京站到南通站长途汽车的里程约是253公里,乘坐火车全长约284公里。你们从中发现了什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设计意图:直接把线段比例尺的数据纳入计算,既使学生完整地感受比例尺的价值,又为学生所喜闻乐见。在线段比例尺与数值比例尺的比较、不同地图比例尺上同一实际距离的比较、直线距离与实际行程的比较中,各种比例尺的适用范围更加突显,且比例尺的数学价值和学习经验也在设问思考、动手测量、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得到彰显与积累。】
  三、实践操作,体验学以致用的愉悦
  (1)课前,我们一起测量出学校篮球场的长是28米,宽是15米。如果让你在自己的纸上绘制出它的平面图,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2)考虑作业纸的大小,选用下面哪个比例尺画图比较合适?( )
  A.200∶1 B.1∶200
  (3)根据所选的比例尺,计算相关数据,并绘制平面图。
  【设计意图:课前实地测量并记录学校篮球场形状的素材,既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了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又让学生在主动学的过程中,积累了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实践经验及形成学以致用的成就感。】
  (责编 杜 华)
其他文献
平均数是数学统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描述统计数据集中趋势的一个代表值,具有简明、直观的特点。平均数虽然是借助于平均分的意义得到的,但平均分得到的是一个“实数”,而平均数则是一个“虚拟数”。如果从儿童视觉效果而言,前者是有形的,后者则是无形的。对正处于直观形象思维占优势的中年级学生来说,理解平均数有着一定的思维难度。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
计算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贯穿小学数学教学的始终,既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知识和其他学科知识的重要基础,也是学生学习、生活必备的一项基本能力。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能力一直被广大教师所重视。“乘数末位有0的乘法”的内容是计算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学生错误很多,如把450×20算成900等,虽多次纠正、反复强调,但收效甚微。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乘数末位有0的乘法”教学进行思考与分析。  
问题缘起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新课程如春风般吹遍了大江南北,那崭新的教学评价理念逐渐渗透到教师的教学活动中,我们欣喜地看到教师的评价从注意甄别与选拔转向激励、反馈和调整。但是现在的课堂上,我们虽然告别了“对不对”“是不是”“好不好”这样的机械式问答,却迎来了“好”“很好”“很不错”“太棒了”这样的“激励性”评价,导致评价迷失在一个生硬的、僵化的“赏识”怪圈中。课堂教学中,教师不管
数学复习课怎样教学才能更有效,让学生喜欢呢?在一次小学数学网络培训中,我认真观看了华应龙老师教学六年级总复习“审题”的课堂实录后,豁然开朗,收获颇深。华老师摒弃了对审题重要性的繁琐赘述,通过独具匠心的预设和细腻灵活的指导,让学生对解题时应注意的地方心领神会。学生在这样动态的数学课堂里始终兴趣盎然,真正从“机械重复”走向“互动生成”,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这样的复习教学不仅使数学课那种“冷、俊、美
小学数学乘除法是数学学习的基础,也是数学素养形成的基石。所以,小学数学教师要注重“乘除法”学习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及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乘法和除法是互为逆向的过程,在对乘除法的学习和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逆向反思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逆向思维,从而找出解题的规律和技巧,提升教学效果。  一、数学命题中的逆向思维与叙述  数学命题是对某个问题的阐述,包括前提和结论两个部分,它是陈述问题的原因从而得出结
谢天,武汉大学2016级基础医学专业学生,总绩点排名专业第一,大一加入张秋萍教授的肿瘤免疫实验室,本科期间以第一作者或共同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论文3篇,参与发表SCI论文4篇,2019年夏赴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交流学习。同时,他也是2019国家级大创项目负责人,于刚·宋晓专项奖学金获得者,宝钢优秀学生特等奖获得者,2020年度珞珈十大风云学子之一
课题引领式教研活动是以教研组研究的课题为基础,以课题研究的一个方面作为教研活动的主题,通过“一立”“二研”“三试”“四议”“五展”“六评”这六个环节而开展的一种教研活动。这六个环节还可归纳为“123”,即一立主题、二次上课、三次研讨。“一立”是根据课题确立教研活动的主题;“二研”是由教研组成员自主备课后进行专家引领下的集体研讨;“三试”是主备教师结合备课进行试教;“四议”是针对试教教师上课情况在专
[摘 要]“让学”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尽可能地把学习的时间、空间、机会让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取得数学教学的良好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让学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29-066  “让学”是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最先提出来的,他认为教学的本质是“教师得学会让学生学”。陶行知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
[摘 要]学生根据已有的计算学习经验,借助拆分12根磁条,在分析、比较中得出:将12拆成10和2进行计算比较简便。在此基础上,教师再通过“数形结合,理解算理”“对比内化,掌握算法”这两个层次,使学生对两位数乘两位的竖式算法的学习水到渠成。  [关键词]数形结合 对比内化 理解算理 掌握算法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14-025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一直想要让数学课堂“好玩”起来,却常常无法收到较好的效果。日前,看到一个关于聚焦学生认知冲突教学模式探讨的研究专题,我立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下面我以小学二年级“乘法”的常规课堂教学,进行分析和深入的反思,并提出崭新的理念指导。  常规课堂教学:  通过复习加法和减法导入新课,新授环节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引入乘法  (1)师(出示例1中的图2):图中有几处有小白兔?每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