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家风(节选)

来源 :作文周刊(高考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llydy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学》中有一段非常著名的话: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而后人将这段太长的话又进行了整理,缩减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也单独成为成语,不依赖于上面那句长话而独立存在下来。
  按照我们今天的理解,“格物”就是先要研究世间万物,“致知”就是要发现其中存在的客观规律,“诚意”直接将科学研究、客观理性的过程上升为主观范畴,我想应该是“端正态度”的意思,做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然后,还要把这些理性、科学、客观的态度及得到的知识正确地使用,刀就要用来切菜而不是杀人,武器更为保护自己而非攻击别人。在这样的基础上,再“修身”,提高个人修养,使得自己的行为言语都能对整个社会产生积极作用,遇到困难能够去解决,有所得就与人分享,具备这样的情怀才可以去管理一个家庭。家庭成员之间存在博弈关系,有利益冲突,但是还在可控制的范围之内。随后,当面对更大的机构、组织、成员,相互之间的利益博弈就更为复杂,管理难度陡然增加,如果还能够管理好,则可以继续升级到管理国家或者更大范围的组织。
  中国同样还有一句名言,出自老子《道德经》:“治大国如烹小鲜”,将国家治理又返回到做菜上来,说明其间的道理其实有相通之处。品德可以以小见大,万物之理皆有源头,同样,受一种风气熏染的人也往往会在更换一个环境的时候保持其既有的作风,习惯成自然,此之谓也!所以,封建社会的皇帝诸侯们用人,开始看的是下属们是否对自己表现了忠心,于是,烹子伺君的竖刁易牙之辈就成为国君的座上宾,而使用他们的齐桓公却在晚年遭遇到了可以想到的“待遇”。但后来的皇帝国君改变了识才用人的策略,说“忠臣常出自孝子之门”“三岁看老”,这都说的是家风可以影响世风,在自己家庭中表现出来的品德会带到庙堂之上。
  这一点,和“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内在逻辑何其相似也。所以,家风一事,似小却大,看似只在一个家庭或家族中流传,但是却会对整个国家的风气造成极大的影响。
  (选自《家风》)
  每个人出生后都首先接受母亲或父亲的训练,整个经意或不经意的训练就是家風的传递、传播、传扬过程,父母的角色就要通过言行引导孩子学会分享、知道秩序和礼让,并从中得到快乐和提升。而没有受到良好家风熏陶的人,对于这个社会将是一种负担,本性流露虽然并非罪不可恕,但是过分利己不能够减少这个开放社会的熵值。家风一事,似小却大,看似只在一个家庭或家族中流传,但是却会对整个国家的风气造成极大的影响。
其他文献
一档名为“见字如面”的综艺节目从网络红火到荧屏,只因为——书信之美,“海天在望,不尽依迟”。这样一档回望传统的节目,能在“火不过三天”的网络传播中胜出,并不让人意外。《查令十字街84号》里曾写道:“一旦交流变得太有效率,不再需要翘首引颈、两两相望,某些情意也将因而迅速贬值不被察觉。”中华书信当然能承载这样的情感,但又绝不止于此。这些书信里藏着什么?节目发放的一支支“书信单曲”可见分晓——书信里有一
期刊
思路导航  这是一则漫画类材料作文。漫画因为自身的隐喻性增加了审题的难度,但是由于其形象性,使联想和想象有了生动的形象依据,再加上题目中的提示语,从而降低了作文审题、构思的难度。因此,漫画作文是有章可循的,“拨开迷雾”就可以见到“真容”。  我们分析立意时,首先要理解漫画的内容。老爸给小费让女儿买酱油,结果女儿问是要特快还是普快;如果要特快的话,还需要再加两元小费,让老爸很是错愕。  从老爸的角度
期刊
都说书常读常新,书是思想“活水”的来源,确实不错,这次我带着“鲁迅为什么选择‘狂人’而不是‘正常’人”的问题,重温了鲁迅先生的《狂人日记》。我认为,鲁迅之所以塑造“狂人”,是因为“狂人”代表的是一个人,而“正常人”指的是一群人。他想借“狂人”这个与众不同的角色,来展示“正常人”这个群体是如何扼杀脱离群体的“狂人”这样的个体,从而创造出所谓的平和的“从来如此”的社会。而且,作者将“狂人”这个未完全被
期刊
写作备考  写作指导  “文句有表现力”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表现为遣词造句语意明确,条理清楚,能够把事物的性质、状态以及事物之间的复杂关系清晰地告诉读者,给人以清晰的印象,同时在表达上富有特色。要达到这样的目的,考生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下面笔者就从记叙、议论、抒情三种语言的角度来作一探讨。  一、记叙性语言  记叙性语言如果想要具有表现力,就要紧紧围绕人物形象或事件展开。而塑造形象或讲述故事又主要
期刊
记叙文通用的写作路径是:以记人叙事来表现主旨。为此,从实战性出发,在高考作文中考生可以实施如下三条增分策略。  一、立意要有一点深度  高考记叙文佳作恰似一枚橄榄,它在立意上的最大特质是“有嚼头”——越细细咀嚼,越百味俱生。为此,广大考生在记叙文立意时一定要融入自己对事物的认知、生活的理解和人生的感悟。只有融得愈深,入得愈透,方能愈入味,愈耐嚼。  那么,“深度”从何而来呢?从思索而来。沈从文说:
期刊
各抒己见  在岁月的桎梏中,在生活的限制下,人们被约束在一方狭小的既定空间里。此时,若无与人共享的意识,只是故步自封,那么人们永远无法突破这方小天地,获得发展。  自足不能发展,借鉴方能延续。在刚刚结束战乱获得安定的西汉时期,儒家学说泥古,法家思想又过于严酷。在休养生息之际,曾三年不窥园的董仲舒將儒学改造,糅合借鉴多家思想,形成了迎合大一统时代需求的独特思想,既遂君意,又顺民心,从此奠定新儒学的至
期刊
美文点读  嫌脏所以表示爱洁,因此清洁成癖的人宁可不洗澡,而不愿借用旁人的浴具。秽洁之分结果变成了他人和自己的分别。自以为干净的人,总嫌别人龌龊,甚至觉得自己就是肮脏,还比清洁的旁人好受,往往一身臭汗、满口腥味,还不肯借用旁人使过的牙刷和手巾。当然,除非肯把情人出让的人,也决不甘以手巾牙刷公诸朋友。这样看来,我们并非爱洁,不过是自爱。“洁身自好”那句成语,颇含有深刻的心理观察。老实说,世界上是非善
期刊
【导语】  旅行,这样简单的两个字,却蕴含着无尽的情愫与韵味。当摆脱了日常的琐碎单调,不再被生活的林林总总所拘囿,跨越时间与地域的局限,去见证另一种生活,体验不一样的心境,我们对世界的好奇心会在瞬间被激活。那些新鲜而美好的事物,平常映在眼中我们视而不见,在旅途中却融入我们的心底,成为生命行囊里珍贵的记忆。  選文1永恒庄严  尼亚加拉大瀑布  [英国]狄更斯  那一天的天气寒冷潮湿,着实苦人。不论
期刊
晚夏盛阳,西子湖旁,自清晨至子夜,彻日响着蝉的叫声,或急或缓,或喜或悲。古人咏蝉,或说蝉声震天是依托浩浩的秋风传播,或说蝉鸣之高是因为它居于高处,靠的是自身的本性而非秋风。我当然倾向于后者,震天蝉声皆因蝉的本性高洁,登高临远,而非依托他物。只要自身志向高远,那么即使不借助外物,依然可以美名远播,蝉如此,人亦如此。  那一声蝉鸣,越过时光的长廊,来到了东晋。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位伟大
期刊
【解题技巧】  从多年高考命题来看,语病类命题没有超出《考试说明》所规定的六种类型;从历年考试情况分析来看,考生对语病类试题普遍感到棘手,这一题的失分率很高。  其实要做好这一题,考生一方面要对这六种类型病句的特征非常熟悉,另一方面也要善于识别试题常在哪些标志性的地方布下陷阱。对高考六种病句类型,归纳成一个歌诀,即“一多少,两不当;结构乱,意不明;真是不合逻辑”——成分赘余或残缺,可总结为“一多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