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印太战略构想”推进过程中的“中心化”与“去中心化”

来源 :日本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ltonli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代以来,国际规范的生成大都以西方国家为中心而展开.然而,随着发展中国家的群体性崛起,传统规范生成的“中心化”模式开始动摇,规范倡导者的行为也开始呈现出同时反映“中心化”和“去中心化”两方面要素的双轨特征.在双轨模式之下,日本“印太战略构想”的推进呈现出明显的摇摆性.在“印太战略”1.0时代,日本侧重于构建以日美印澳为规范倡导核心的“中心化”模式;在2.0时代,日本又展现出与中国和东盟国家共商共建、凝聚共识的“去中心化”姿态;而到了3.0时代,虽然日本依旧高喊尊重东盟中心地位的口号,但随着“日美澳印精神”的出台,以及日本对东盟“印太展望”的全面介入,规范生成的倡导方式再次向“中心化”模式回摆.在可预见的未来,这种摇摆现象还会持续下去.不过,所谓的“日美澳印精神”在本质上与印太地区诸多中小国家推崇的“多元化”和“包容性”理念并不相符,且从有效性来看,这种排他性的集团主义也不适合治理当今人类社会所面临的各种全球性问题.因此,在印太地区建构新的区域性规范,最终还需要遵循“去中心化”模式推进相关国家的共商、共享、共建.
其他文献
提升专业地位是社会工作界的核心议题,也关系到能否吸引更多的青年投身社会工作专业以促进青年与专业的共同发展.使用合法性概念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中国社会工作专业地位的提升机制,通过参与观察以及对关键人物的访谈发现,合法律性具体化、价值性扩展和正当性补缺是提升社会工作专业地位的三种机制.基于这三种机制,我们可从推动政策支持的具体化、加强专业化与专业间协作、寻求实践中互补的正当性三个方面提升社会工作的专业地位.疫情后社会工作专业地位的提升能否持续,有待进一步考察.
基于横向和纵向调查数据,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对处于成年初显期的大学新生不良适应行为影响的发展变化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子女进入成年初显期后,父母教养方式仍对其不良适应行为存在影响,但影响效应值呈减弱趋势;相较于情感温暖型教养方式对不良适应行为的负向影响的减弱,拒绝型和过度保护型教养方式的正向影响效应减弱趋势更明显;父母教养方式通过塑造子女价值观间接影响大学新生入校时和后续的不良适应行为.高校应引导大学生建立积极正向的价值观,降低其不良适应行为产生的风险.
利用2015年“国际学生评估项目”中国和美国的数据,基于社会化理论分析中美两国家庭背景对青少年职业期望的影响,并在文化维度理论基础上进一步比较家庭影响的强度在两国之间是否存在差异.研究发现,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美国,家庭背景对青少年职业期望都具有显著影响.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越高的青少年,未来期望从事职业的地位也越高.中关青少年所期望从事的职业类型很相似,但两国男孩之间的职业期望存在一定差异,表现为除科学和法律领域外,中国男孩更期望从事官员类和教师类职业,美国男孩则更想当制造业工人.家庭背景对青少年职业期望影响
国际战略,一般是指国家、政党在客观分析国际形势和正确估量自身综合实力的基础上,为实现国家利益而制定的对外关系领域具有全局性、长期性的总体谋划和总指导,体现的是执政党和国家最高领导层对国际大局的宏观把握,是一国处理国际事务和对外工作的总方针、总原则.国际战略服务于国内战略任务,是国家战略的对外扩展和延伸.战略思想则“是从众多具体的战略策略中总结、提炼出来的更为抽象、更具普遍指导意义的思想和理论形态,是引领战略制定和实施的理性认知和思想方法”①,属于认识论和方法论范畴,既归属战略又超越战略.中国共产党国际战略
期刊
美育当然离不开艺术教育,离不开美术馆、音乐厅、影剧院等公共艺术场馆,但中华传统美育更在日常生活的檐前屋后、案头窗口,因为美往往就在日常生活中那抬眼一望,望见天空鸿雁南飞、望见床前明月如水、望见街头灯火次第亮起、望见窗外雪落无声已多时.那一刻,你心中忽有所感或若有所思,想写想画想做点什么,虽然你没有“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那样诗意的抒写,但你生命的热情被唤起,你对生活的热爱被激发,这就是美育的意义了.
期刊
通过滚雪球抽样选取12位乡村青少年混混,采取深入访谈方法对其城市生存逻辑进行研究.研究发现,乡村青少年混混进入城市后会延续乡村社会的行事基准,通过从事另类工作、嵌入熟人圈、混入帮派组织、混迹街头空间等方式应对失去非正当收入来源、庇护关系散失、处事之道失灵和社群隔离等方面的新状况.有的乡村青少年混混受城市不良行事规则和文化价值的影响,成为城市新街角青年,或成为称霸一方的有害力量;有的则融入城市开始正常生活.流动性压力是导致乡村青少年混混城市生存逻辑生成的客观主因.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为乡村青少年提供多元发
家庭教育投资是影响子女教育获得的直接原因,家庭对不同性别子女投资的差异是造成教育性别差异的重要机制.以往针对教育投资的研究主要探讨家庭间的投资差异,对家庭内部不同性别子女间的差异缺乏关注.使用2010-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多子女家庭中教育投资的性别差异以及这种差异在不同家庭之间的异质性.研究发现,农业户口家庭的教育资源分配显著向男孩倾斜,而非农业户口家庭的教育资源分配则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社会经济地位较高家庭中的女孩反而获得更多的教育投资;农业户口家庭之间的教育投资
利用腾讯乐捐平台疾病救助类项目的 相关数据,分析公益项目网络募捐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从求助者特征看,求助者为婴幼儿和少年的项目募款完成率更高,对意外伤害者的人均捐款额多于后天疾病患者;从项目文案特征看,字数适中的项目人均捐款额更多,照片张数多、提及家庭收入信息的项目募款完成率更高,提供后续反馈的项目募款完成率更高、人均捐款额更多;从执行基金会特征看,成立越早的基金会项目募款完成率越高,国家级基金会项目比地方级基金会项目的 人均捐款额更多.网络募捐项目的 信息呈现及执行组织特征一定程度上通过同情心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从一开始就有着全球纬度的大视野,有着远大的世界理想.中国共产党也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弘扬者,始终怀抱并弘扬中国人的大同理想和天下情怀,始终注重增进世界人民的共同福祉.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始终着眼推动民族独立和复兴、促进入类发展和进步,始终把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同世界人民的共同福祉联系在一起.这是把握中国共产党历史发展的一条主线.
期刊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中国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鉴古而知今,彰往而察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产生的很多国际战略思想,对于推动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了重要历史贡献.在今天看来,很多重要思想仍具有巨大的生命力和现实启示.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实践充分证明:是否对国际形势做出了正确判断、是否内部统一了思想、是否坚持了实事求是、是否抓住了主要矛盾,是决定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能否向前推进的关键因素.本文主要就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建设不同时期的国际战略思想进行简单梳理,并结合当前中国外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