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与教师直接教育教学相比,环境更是一种无声的、隐性的课程,它对孩子的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而班级环境则是孩子每天都能看到、摸到、接触到的,孩子的身心发展、个性发展、社会化发展都受到班级环境的影响。本文将从物质环境与心理环境两方面出发,提出提升班级环境创设有效性的策略。
关键词:班级环境;幼儿;教育物资
瑞吉欧幼儿教育的创始人 LorisMalaguzzi高度重视环境对孩子 发展的作用,他认为当教师能创设出美好的环境,并能将环境赋予多 样性、多变性时,能充分地促进孩子的社会、情感、认知多方面的学 习 [1]。因此,作为幼儿教师必须重视教育环境的利用和创设。环境 能可分为两类,物质环境与心理环境的相互契合,才能促进孩子的全 面發展。
一、物质环境的利用与创设
(一)创设健康、安全的班级的环境
“安全”是环境创设的基础,也是班级环境创设的基石。《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密切结合幼儿的生活进行安全、营养和保健教育,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2]幼儿园的孩子年龄偏小,缺乏充足的生活经验和安全意识,因此,我们区域投放操作材料的时候,就应考虑细致一些,不仅要以孩子的需要为出发点,也要结合孩子的年龄特点,放置合适的材料。例如:小班的孩子,不可以投放过小的玩具。如:过小珠子等,给孩子操作,以免他们放入耳鼻口中;观察角也不可以使用玻璃器皿盛放物品;一旦发现玩具破损了,及时更换。大班的孩子虽然大一些,但是在区域投放一些危险物品之前,如铅笔、剪刀等,老师也要在使用前,明确要求,教会幼儿正确使用的方法,而且也要在老师的指导下使用,确保孩子的健康与安全。
(二)班级环境应体现孩子当前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3]兴趣是人们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和源泉,只有是孩子感兴趣的内容,才能激发他们学习的愿望,才会认真、积极而持久地对待和参与。
在日常生活动中,教师应多留意、多观察孩子的表现及交谈,及时捕捉他们的兴趣点,从中提炼出有价值的内容,再结合孩子当前认知、情感等方面的发展需要,生成教育活动,并与孩子一起逐步创设相应的班级环境,让环境与孩子不断产生互动,持续促进孩子们发展。例如:一次,一个孩子带回来一把狗尾巴草,这些在乡村小道上随处可见的野草,对于这些从小生活在大都市的孩子们来可是个稀罕物,孩子们纷纷围了过来,“这是什么?”、“上面有毛毛”、“像个小尾巴”……当我告诉孩子们这是狗尾巴草时,孩子们都笑成了一团,“哈哈,还有狗尾巴草”“是因为它长的像狗尾巴吗?”“我们小区里怎么没有?”、“它有什么用?……孩子们产生出了浓厚的兴趣,津津有味的谈论着……于是,《小花草大世界》主题活动的生成了。活动中,我们与孩子一起观察、记录周围的野花野草生长的位置、外形特征等,并把收集回来的野花、野草放置在区角,一些制作成标本,一些种植起来,不断的观察,逐步它们的名称、用途等,根据不同的特性进行分类、统计。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兴趣引发了环境的创设,而环境又激发了孩子不断的探索,孩子的发展又再促进了环境的不断丰富、完善。
(三)创设开放、互动的班级环境
班级环境创设中的可教育性、操作性和孩子的需要性越来越受到教育者们的重视。著名的教育家Maria Montessori认为:“教师的任务在于提供一个环境”。[4]确实,环境就好比是孩子们的第三位老师,对孩子的学习和发展起很大的作用。因此,就必须要创设支持、启发、开放、互动的教育环境,给幼儿充分的自由选择机会和探索的环境与条件。
(1)根据幼儿当前的需要创设可操作、开放的活动区角
区域活动是幼儿园目前常用的、开放程度高的教育形式之一。区域活动的开展与其材料的投放息息相关,教育者们需要要根据主题活动的开展来进行,有目的、有针对性,对认知起着促进作用的。例如:我在班上设着了新闻栏、观察角、阅读角、构建区、棋艺区、计算角、编制区、美工角等。在不同区角投放相应的操作材料,不但让孩子餐后活动时自由取放、操作,而且还结合教学,进行任务分区,让孩子有目的选择操作的材料,并按材料上的指引,在“玩”中获得发展。同时,还结合大班孩子的能力和要求,设置每个区域的组长,让孩子进行自我管理。这样的做法不仅可以促进孩子们良好习惯的形成,还能减轻教育者、教师的工作负担。同时,区域的材料也并非常年不变的,我们还以主题的变换和幼儿当前的需要,及时更换。
(2)环境的创设要让孩子一起参与。
马吉拉奇说:“ 我们的墙壁会说话,也有记录的作用,利用墙壁的空间暂时或永久地展示幼儿及成人的生活。” [5]我们越来越感到环境应作为主题活动中一位不说话的老师,它始终与教育互动,体现的是孩子们在主题中的足迹。因此,班级环境应是开放的、新形态的。它不是为了展现作品,更不是为了美化环境,而是孩子们在活动中知识经验的丰富、情感体验的释放。将活动开展的过程及时的表现到环境中,为的是充分满足孩子们的情感体验,从中又让孩子们感受到环境与他们的相互关系,使孩子与环境真正互动起来。
在我们班的环境中,无论是主题墙的布置,课室里的吊饰,还是区域的设置等,都有孩子的共同参与。孩子进行主题活动时收集的材料、资料,孩子的记录等一一展示在课室的各个角落。按教学的需要,与孩子一起及时更换的主题墙饰与区域操作材料、区域的划分,更显示出环境的教育功能。例如:结合“幼小衔接”,我和孩子们一起,改变活动室的摆放方式,把活动室变成了小学的教室,在整个创设环境的过程,都是孩子参与性极高的一个学习、认知和自我表现的过程。
再如:在开展主题活动《桥》时,墙壁上布满了孩子们收集的各种各样的桥的图片,“我认识的桥”的调查表,孩子们还发挥想象,画出了好多充满童真的各种各样的桥梁的设计图,我还和孩子们一起收集废纸盒、纸筒、纸板等材料,在构建区共同构建各种不同的桥。在整个过程中,孩子们通过观察、思考、操作,不但获得了知识启迪,其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性和创造力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整个班级环境既反映出主题活动的开展过程,也看到了孩子点点滴滴的成长足迹。 (四)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
有些环境是要我们创设,而有些是本身就存在的,只要我们加以利用,就能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例如:春天到了,我们跟孩子们一起去观察周围的树木,去写生,去找寻春天的足迹。再如:教室后面的空地上,正在建楼房,总是发出很大的噪音,于是生成了“我喜欢的环境”的教学活动。楼房一层一层不断升高,孩子们又对建房子发生了兴趣,于是,我们就一起观察,工人叔叔是怎么建楼房的,周围有什么形状的楼房?再一起讨论、收集各种废旧材料,分工构建“我的家”。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的观察力、对楼房的认知、审美、合作性、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二、心理环境的创设
心理环境是让幼儿积极地参与、大胆探索、为前提。幼儿在主动、轻松自在、和谐的氛围中,让其对于环境产生安全感,并能让他们集中精力去尝试和初步的探索,有利于情感、态度、行为和个性等得到充分发展。
(一)在班级中创设整洁、自由自在的物质环境是良好心理环境创设的基础
班级的创设要有优美整洁、充满情趣、富有生机的独特的班级环境及快乐、喜悦、温馨、自由开放的活动区域,使孩子们觉得班级有自如在家的环境中,感受到充满温暖、自由自在、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二)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是良好心理环境创设的保证
老師是孩子接触最多的、最信赖的,同时也是环境中的一个重要因素,老师的一句话、一个眼神,都可能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情绪。因此,在创设良好心理环境中,教育者们需注意平等宽松的师幼关系的建立。首先,老师要理解、尊重孩子,在日常中与孩子交谈中老师要蹲下来,使自己身高与孩子一样高,孩子感受到师生的关系应是朋友关系,不是高高在上的老师“教者”与“被教者”的关系,教师要不断的思考、了解、分析幼儿的心理,以关怀、接纳,尊重、信任的态度与幼儿平等交往,老师要耐心、细心、认真的倾听孩子的心声与想法、关注孩子的需求,给予孩子一种实在、宽松、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其次,要根据不同孩子年龄段的特点,教师应掌握与认识了解每个孩子的不同个性特征,交往过程判断孩子的各种方式,从而针对孩子的个别差异,有效训练孩子良好的交往能力。第三,对孩子的有所进步和及时发现,孩子获得老师的关注、被赞扬和被认可,并给予鼓励和肯定,对问题、困难、需要及时给予帮助指导。此外,老师的细微的动作,能使孩子感到老师对自己的关心、欣赏的态度、安全,意识到自己的存在感,让孩子喜欢集体生活,喜欢老师和小朋友,喜欢幼儿园。那么孩子就可以放心的敞开心扉,自我、自主、主动地与环境中的各种因素进行交流和交往。
3.幼儿同伴及其交往是儿童重要的学习资源和重要环境
孩子与同伴间良好的交往关系,能让其产生情感依赖,并对孩子产生重要的情感支持作用。如在陌生的环境中,如中班的孩子与其同伴在一起,积极主动地探索周围环境,玩玩具,或做操作练习。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观察到,孩子在与同伴交往时经常表现出更多的、更明显的愉快、兴奋和无拘无束,而且能更放松、更自主地投人到各种活动中,通过互相观察、教导、模仿、讨论、协商、合作,习得各种社交技能、行为。因此,要注意促进孩子之间积极的互动和交往,有意识地设计了利于孩子交往、合作、协商等活动。
结语
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班级环境作为一种“隐性课程”,对幼儿的影响虽是隐性的,作用却是巨大的。幼儿园班级环境创设不再是强调“美化、绿化、净化”等外在装饰,而是教师完全放手让孩子们亲自参与我们的教室环境创设中,以幼儿发展的需求为成为目标,紧扣教育目标和内容,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与参与积极性,共同创设幼儿所喜爱的并与之产生互动的班级环境。满足幼儿发现需要的,使它对幼儿在认知、情感等方面产生隐性的影响,让环境创设与教育目标有机结合。因此有效地进行幼儿园班级环境创设在幼儿园的日常教育活动中是至关重要的,使幼儿在积极主动与环境交互中得到身心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彭瑛.幼儿园生活体验环境的创设[J].贵州教育,2019(13).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唐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杜威的"兴趣观"及其现实意义[J].当代教育论坛,2009.
[4]梁艳艳.幼儿园室内环境的布置[J].俪人:教师,2015,(15)
[5]孙为为.在交替环节中给幼儿创设自主空间[J].学前教育:幼教版,2011(7)
项目:广东省财经素养教育实践研究课题“在自主游戏中渗入式培养幼儿的财经素养”(编号:GDJY-2017-G-050)。
关键词:班级环境;幼儿;教育物资
瑞吉欧幼儿教育的创始人 LorisMalaguzzi高度重视环境对孩子 发展的作用,他认为当教师能创设出美好的环境,并能将环境赋予多 样性、多变性时,能充分地促进孩子的社会、情感、认知多方面的学 习 [1]。因此,作为幼儿教师必须重视教育环境的利用和创设。环境 能可分为两类,物质环境与心理环境的相互契合,才能促进孩子的全 面發展。
一、物质环境的利用与创设
(一)创设健康、安全的班级的环境
“安全”是环境创设的基础,也是班级环境创设的基石。《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密切结合幼儿的生活进行安全、营养和保健教育,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2]幼儿园的孩子年龄偏小,缺乏充足的生活经验和安全意识,因此,我们区域投放操作材料的时候,就应考虑细致一些,不仅要以孩子的需要为出发点,也要结合孩子的年龄特点,放置合适的材料。例如:小班的孩子,不可以投放过小的玩具。如:过小珠子等,给孩子操作,以免他们放入耳鼻口中;观察角也不可以使用玻璃器皿盛放物品;一旦发现玩具破损了,及时更换。大班的孩子虽然大一些,但是在区域投放一些危险物品之前,如铅笔、剪刀等,老师也要在使用前,明确要求,教会幼儿正确使用的方法,而且也要在老师的指导下使用,确保孩子的健康与安全。
(二)班级环境应体现孩子当前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3]兴趣是人们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和源泉,只有是孩子感兴趣的内容,才能激发他们学习的愿望,才会认真、积极而持久地对待和参与。
在日常生活动中,教师应多留意、多观察孩子的表现及交谈,及时捕捉他们的兴趣点,从中提炼出有价值的内容,再结合孩子当前认知、情感等方面的发展需要,生成教育活动,并与孩子一起逐步创设相应的班级环境,让环境与孩子不断产生互动,持续促进孩子们发展。例如:一次,一个孩子带回来一把狗尾巴草,这些在乡村小道上随处可见的野草,对于这些从小生活在大都市的孩子们来可是个稀罕物,孩子们纷纷围了过来,“这是什么?”、“上面有毛毛”、“像个小尾巴”……当我告诉孩子们这是狗尾巴草时,孩子们都笑成了一团,“哈哈,还有狗尾巴草”“是因为它长的像狗尾巴吗?”“我们小区里怎么没有?”、“它有什么用?……孩子们产生出了浓厚的兴趣,津津有味的谈论着……于是,《小花草大世界》主题活动的生成了。活动中,我们与孩子一起观察、记录周围的野花野草生长的位置、外形特征等,并把收集回来的野花、野草放置在区角,一些制作成标本,一些种植起来,不断的观察,逐步它们的名称、用途等,根据不同的特性进行分类、统计。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兴趣引发了环境的创设,而环境又激发了孩子不断的探索,孩子的发展又再促进了环境的不断丰富、完善。
(三)创设开放、互动的班级环境
班级环境创设中的可教育性、操作性和孩子的需要性越来越受到教育者们的重视。著名的教育家Maria Montessori认为:“教师的任务在于提供一个环境”。[4]确实,环境就好比是孩子们的第三位老师,对孩子的学习和发展起很大的作用。因此,就必须要创设支持、启发、开放、互动的教育环境,给幼儿充分的自由选择机会和探索的环境与条件。
(1)根据幼儿当前的需要创设可操作、开放的活动区角
区域活动是幼儿园目前常用的、开放程度高的教育形式之一。区域活动的开展与其材料的投放息息相关,教育者们需要要根据主题活动的开展来进行,有目的、有针对性,对认知起着促进作用的。例如:我在班上设着了新闻栏、观察角、阅读角、构建区、棋艺区、计算角、编制区、美工角等。在不同区角投放相应的操作材料,不但让孩子餐后活动时自由取放、操作,而且还结合教学,进行任务分区,让孩子有目的选择操作的材料,并按材料上的指引,在“玩”中获得发展。同时,还结合大班孩子的能力和要求,设置每个区域的组长,让孩子进行自我管理。这样的做法不仅可以促进孩子们良好习惯的形成,还能减轻教育者、教师的工作负担。同时,区域的材料也并非常年不变的,我们还以主题的变换和幼儿当前的需要,及时更换。
(2)环境的创设要让孩子一起参与。
马吉拉奇说:“ 我们的墙壁会说话,也有记录的作用,利用墙壁的空间暂时或永久地展示幼儿及成人的生活。” [5]我们越来越感到环境应作为主题活动中一位不说话的老师,它始终与教育互动,体现的是孩子们在主题中的足迹。因此,班级环境应是开放的、新形态的。它不是为了展现作品,更不是为了美化环境,而是孩子们在活动中知识经验的丰富、情感体验的释放。将活动开展的过程及时的表现到环境中,为的是充分满足孩子们的情感体验,从中又让孩子们感受到环境与他们的相互关系,使孩子与环境真正互动起来。
在我们班的环境中,无论是主题墙的布置,课室里的吊饰,还是区域的设置等,都有孩子的共同参与。孩子进行主题活动时收集的材料、资料,孩子的记录等一一展示在课室的各个角落。按教学的需要,与孩子一起及时更换的主题墙饰与区域操作材料、区域的划分,更显示出环境的教育功能。例如:结合“幼小衔接”,我和孩子们一起,改变活动室的摆放方式,把活动室变成了小学的教室,在整个创设环境的过程,都是孩子参与性极高的一个学习、认知和自我表现的过程。
再如:在开展主题活动《桥》时,墙壁上布满了孩子们收集的各种各样的桥的图片,“我认识的桥”的调查表,孩子们还发挥想象,画出了好多充满童真的各种各样的桥梁的设计图,我还和孩子们一起收集废纸盒、纸筒、纸板等材料,在构建区共同构建各种不同的桥。在整个过程中,孩子们通过观察、思考、操作,不但获得了知识启迪,其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性和创造力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整个班级环境既反映出主题活动的开展过程,也看到了孩子点点滴滴的成长足迹。 (四)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
有些环境是要我们创设,而有些是本身就存在的,只要我们加以利用,就能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例如:春天到了,我们跟孩子们一起去观察周围的树木,去写生,去找寻春天的足迹。再如:教室后面的空地上,正在建楼房,总是发出很大的噪音,于是生成了“我喜欢的环境”的教学活动。楼房一层一层不断升高,孩子们又对建房子发生了兴趣,于是,我们就一起观察,工人叔叔是怎么建楼房的,周围有什么形状的楼房?再一起讨论、收集各种废旧材料,分工构建“我的家”。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的观察力、对楼房的认知、审美、合作性、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二、心理环境的创设
心理环境是让幼儿积极地参与、大胆探索、为前提。幼儿在主动、轻松自在、和谐的氛围中,让其对于环境产生安全感,并能让他们集中精力去尝试和初步的探索,有利于情感、态度、行为和个性等得到充分发展。
(一)在班级中创设整洁、自由自在的物质环境是良好心理环境创设的基础
班级的创设要有优美整洁、充满情趣、富有生机的独特的班级环境及快乐、喜悦、温馨、自由开放的活动区域,使孩子们觉得班级有自如在家的环境中,感受到充满温暖、自由自在、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二)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是良好心理环境创设的保证
老師是孩子接触最多的、最信赖的,同时也是环境中的一个重要因素,老师的一句话、一个眼神,都可能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情绪。因此,在创设良好心理环境中,教育者们需注意平等宽松的师幼关系的建立。首先,老师要理解、尊重孩子,在日常中与孩子交谈中老师要蹲下来,使自己身高与孩子一样高,孩子感受到师生的关系应是朋友关系,不是高高在上的老师“教者”与“被教者”的关系,教师要不断的思考、了解、分析幼儿的心理,以关怀、接纳,尊重、信任的态度与幼儿平等交往,老师要耐心、细心、认真的倾听孩子的心声与想法、关注孩子的需求,给予孩子一种实在、宽松、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其次,要根据不同孩子年龄段的特点,教师应掌握与认识了解每个孩子的不同个性特征,交往过程判断孩子的各种方式,从而针对孩子的个别差异,有效训练孩子良好的交往能力。第三,对孩子的有所进步和及时发现,孩子获得老师的关注、被赞扬和被认可,并给予鼓励和肯定,对问题、困难、需要及时给予帮助指导。此外,老师的细微的动作,能使孩子感到老师对自己的关心、欣赏的态度、安全,意识到自己的存在感,让孩子喜欢集体生活,喜欢老师和小朋友,喜欢幼儿园。那么孩子就可以放心的敞开心扉,自我、自主、主动地与环境中的各种因素进行交流和交往。
3.幼儿同伴及其交往是儿童重要的学习资源和重要环境
孩子与同伴间良好的交往关系,能让其产生情感依赖,并对孩子产生重要的情感支持作用。如在陌生的环境中,如中班的孩子与其同伴在一起,积极主动地探索周围环境,玩玩具,或做操作练习。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观察到,孩子在与同伴交往时经常表现出更多的、更明显的愉快、兴奋和无拘无束,而且能更放松、更自主地投人到各种活动中,通过互相观察、教导、模仿、讨论、协商、合作,习得各种社交技能、行为。因此,要注意促进孩子之间积极的互动和交往,有意识地设计了利于孩子交往、合作、协商等活动。
结语
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班级环境作为一种“隐性课程”,对幼儿的影响虽是隐性的,作用却是巨大的。幼儿园班级环境创设不再是强调“美化、绿化、净化”等外在装饰,而是教师完全放手让孩子们亲自参与我们的教室环境创设中,以幼儿发展的需求为成为目标,紧扣教育目标和内容,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与参与积极性,共同创设幼儿所喜爱的并与之产生互动的班级环境。满足幼儿发现需要的,使它对幼儿在认知、情感等方面产生隐性的影响,让环境创设与教育目标有机结合。因此有效地进行幼儿园班级环境创设在幼儿园的日常教育活动中是至关重要的,使幼儿在积极主动与环境交互中得到身心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彭瑛.幼儿园生活体验环境的创设[J].贵州教育,2019(13).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唐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杜威的"兴趣观"及其现实意义[J].当代教育论坛,2009.
[4]梁艳艳.幼儿园室内环境的布置[J].俪人:教师,2015,(15)
[5]孙为为.在交替环节中给幼儿创设自主空间[J].学前教育:幼教版,2011(7)
项目:广东省财经素养教育实践研究课题“在自主游戏中渗入式培养幼儿的财经素养”(编号:GDJY-2017-G-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