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助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世纪之星·小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8521843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互助学习是相对于个别学习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它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的学习。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相互实现信息和资源的整合,不断地扩展和完善自我的认知结构,而且还可以学会交往,学会参与,学会倾听,学会尊重他人。
  在我国新课改初见成效的今天,互助学习作为一种重要而特殊的学习方式,早以得到教育同仁们的认可,与莘莘学子结下不解之缘,正在为全新的教学活动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引领“应试教育”背景下的师生们抛弃沉重的“应试包袱”,踏着新课改的康庄大道而一往无前。通过对相关理论的学习和在数学教学中的尝试应用及反思总结,我深深感到,互助学习的开展有利于探究性学习情景的形成;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个性特长,以便形成1+1大于2的小组优势;有利于促进学生社会化发展的进程;有利于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互助能力和创新精神。
  一、“互助学习”中教师角色的定位
  新理念下的教师必须转变观念,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才能真正完成教书育人的历史使命,得心应手地搞好教育教学工作。因而,互助学习无疑淡化了教师绝对权威的地位。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最高拥有者,不再是课堂教学的主宰者,而是互助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在互助学习中,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数学教学过程是学生对相关数学知识进行思考和实践,交流与讨论的学习过程。但教师的组织、引导、参与和调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却是决定成败与效率高低的关键因素和中心环节。
  作为互助学习的组织者,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的互助素材,精心设计问题,应选择那些具有一定挑战性、开放性、探索性的问题来开展互助学习。对于那些过于简单或没有多大讨论价值的问题,就没有必要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了。频繁而无意义的小组讨论是事与愿违,得不偿失,而多此一举的。
  教师作为互助学习的引导者,在课堂教学中应合理而有序地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与分析,比较与操作,互助与交流等多种数学探究活动,来实现对相关数学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逐步培养他们跳起来“摘桃”的技能技巧,以便真正地实现小组互助,达到共同进步,集体提高,实现学习方式发生质的转变,学习效率得到量的提高。
  作为互助学习的参与者,教师不能“隔岸观火”,放任自流,应积极参与学生的探究活动,对学生的合作动向进行深入的了解和适度的调控,对有困难的小组成员进行必要的指导与帮助。
  二、分组是“互助学习”得以顺利进行的关键
  互助学习的分组至关重要,在一定程度上,分组的是否合理,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互助学习的效率和效果。因此,教师对学生进行分组时,应充分考虑所有学生的性格特征,学习成绩,表达能力等相关情况,同时还要注意男女生的适当搭配,以便实现优势互补,发挥“集体效应”。每组人数不宜过多,3---5人最佳。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教师应对小组成员进行合理的分工,搞好角色轮换,给予必要的活动指导,让他们享有均等的参与机会,消除权威,培养平等的合作意识。
  三、“互助学习”要面向现实生活
  新理念要求课程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这样,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爱学乐学,使他们感到所学知识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学生会越学越爱学。另一方面,由于课堂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他们不免感到有些熟悉,自然就易于理解和接受。比如在教学苏教版数学一年级教科书(上册)第17页“想想做做”第4题(你在哪里见过“0”?)这一内容时,由于这个问题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学时,我连教科书上的提示(我家的电话号码是4205103,我家住在205号室,这时的温度是0度)都没有利用,就让学生前后两桌组成一组,直接交流讨论:你在哪里见过“0”,说给别人听听。后来小组汇报时,有的说车牌号里有“0”,有的说爸爸的手机号码里有“0”,有的说自己的书包、文具盒上有“0”,还有一个最前排的小女孩居然发现老师的上岗证的编号里也有“0”……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在这一个题的练习中,学生讨论热烈,发言积极,而教师却感到轻松自如,称心满意。
  在互助学习中,我们要善于把学生从课堂教学引入到现实生活中,这既有利于学生凭借生活经验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实现数学生活化,又有利于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无形中对数学产生浓厚兴趣和亲近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探索精神。
  四、“互助学习”要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
  著名认知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有一句至理名言:“假如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把教学建立在学生以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之上,这是教学必须遵循的“金科玉律”。在互助学习中,我们也绝对不能违背这条规律。
  按照奥苏贝尔的观念,新知识只有在认识系统中找到与之相关的旧知识作为“固定点”,并在“固定点”的基础上,促使新旧知识相互作用,才能使新知识纳入旧知识系统而获得意义。例如,我在教学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88页的《时 分秒》这部分的内容时,在上新课之前,我便出示钟面模型,提问学生:“同学们,这是什么?”学生回答后又问:“哪个小朋友能说一说这块钟表上现在是多少时间呢?”(钟表显示整时)这恰好就是新旧知识的“固定点”,通过提问,使“固定点”更清晰,有利于同化新知。随后,任意拨动钟表,使它不是整时。再问:“同学们,哪位同学又能说出现在钟表上的时间是几时几分呢?)(学生茫然)教师接着说:“要想知道这块钟表现在是几时几分,今天我们就得积极讨论,踊跃发言,好吗?”由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要求学生拿出他们准备好的钟表,通过小组互助讨论以下问题:
  1、钟面上有几个大格?
  2、每个大格里有几个小格?
  3、钟面上共有多少个小格?
  后来,这堂课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通过这堂课,我们不难发现,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学习数学,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把数学问题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找到新知与旧知识系统的“固定点”,让学生通过有效的数学探究活动,把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变得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其他文献
新课程标准这样定义语文的课程性质:“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新课标还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能力的强弱,与学生获取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增长见识,以及培养自学能力等方面都有密切联系。所以,加强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师重要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  “阅读是学生的个
期刊
摘 要:发散思维是创造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摸索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将使学生的思维处于一种积极主动的探究状态,将会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从而体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数学课程新理念。  关键词:发散;思维能力;数学教学;培养;途径;创造  小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主要是以“经验性”的思考方式进行探究的,这样学生是被动地进行思维,并不能够很好的广开思路,
期刊
走进中高年级的写字课堂,我们不难发现会有学生脑袋歪着、本子斜着、手捏着笔尖、眼贴着桌面,姿势极不正确;翻开学生作业本,有的笔画不规范,有的用力不恰当,有的大小不合适,有的排列不整齐,还有的间距不匀称。我们针对此问题,应该怎么做呢?  一、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  教师的一言一行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生,教师具有示范性的特点,教师的表率作用对学生有着特殊的影响。古语有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
期刊
摘 要: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们眼中见到的多数是教学改革的成功之外,被笼罩于 课改的光环之下,可深入基层,走进普通教师的课堂,我们发现就阅读课堂 教学这一常见课型中。存在着一些现实的问题,教学方式程式化、形式化,学习方式的不科学、不合理等等,这些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审视,值得我们去探讨、研究  关键词:从零开始的课堂;平面拓展的感悟;教学现状  随着新课程改革号角的吹响。我们开始了新一轮的教学革
期刊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如何构建高效课堂逐渐成为了广大教师积极探索的问题。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的实现。由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如何才能切实构建高效课堂,务必有个清醒的认识。  关键词:小学语文; 高效课堂;师生关系;合理分配;自主合作  追求高效课堂已成为课堂教学的一种发展趋势,但高效课堂并非简单意义上的教学方法的推陈出新,而应是教师
期刊
摘 要:创新教学的重要途径就是创设自由、和谐、开放、民主的学习氛围,让每个学生注定积极参与教学学习活动,为每个学生提供创造发展的机会,让学生在合作、探索的情境中,获取基础知识和思维方法,使他们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创新能力。  关键词:创新;课堂教学;引导自主  创新教育就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和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在实际教学中,只要是学生自己观察、思考、归纳所得到的
期刊
摘 要:在素质教育实施的过程中,由于体育教师的数量与质量、学校的硬件设施配备、人们的体育意识等多因素的影响,使其总得不到理想的效果。农村小学体育课程的落实与发展前景不容乐观。  关键字:紧缺;薄弱;贫瘠匮乏;积极性;自觉意识  现今我们提倡全民素质的提高,在学校提倡学生全面的发展,尤其是素质教育。在素质教育实施的过程中,由于体育教师的数量与质量、学校的硬件设施配备、人们的体育意识等多因素的影响,使
期刊
摘 要:“教学情境”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创设的服务于学生学习的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教学情境的创设既是教学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又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策略。教学情境是联系现实生活与数学逻辑之间的重要桥梁,是将凝固的课本知识转化为鲜活的生命形态的重要载体。  关键词:数学情境;兴趣;实践;开放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和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
期刊
摘 要:教育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特征便是有效教学,有效教学注重教学的效益性。实施新课程标准后,小学数学课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生自我探究能力增强,教与学的传统形式出现转变。如何寻找到传统教学和新课程的结合点,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是当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主要问题。本文就此利用“生本教育”理论,对小学数学有效教学进行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教学;情境;“生本教育”  有效教学含有效果、效益、效率
期刊
摘 要:学习动机的激发是指利用一定的诱因,使已形成的学习需要由潜伏状态转化为活动状态,成为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数学学习动机则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动力,由于数学知识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和高度的抽象性等特点,对于抽象逻辑思维不是很强的小学生来说,是枯燥、乏味和深奥难懂的。因此,能否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成为“过程与方法”中重中之重。  关键词:小学生 数学学习 动机 激发  数学学习动机是指促使学生进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