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镜在微小色素型基底细胞癌诊断中的初步研究

来源 :中华皮肤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artless8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价皮肤镜在微小色素型基底细胞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体表疑似微小(皮损直径<5 mm)色素型基底细胞癌患者58例,男19例,女39例;年龄16~82岁;病程3个月至25年.对每例皮损进行皮肤镜检查,留皮肤镜照片.由两名医生参照色素型基底细胞癌皮肤镜特点,仅根据照片盲法独立进行诊断.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通过诊断性试验的研究方法,研究皮肤镜在微小色素型基底细胞癌诊断中的敏感度、特异度及一致性.结果 58例患者中36例经组织病理学诊断为基底细胞癌,医生A皮肤镜诊断为色素型基底细胞癌41例,不是色素型基底细胞癌17例;医生B皮肤镜诊断为色素型基底细胞癌40例,不是色素型基底细胞癌18例.与病理诊断相比,两名医生皮肤镜诊断色素型基底细胞癌的灵敏度、特异度、Youden指数及Kappa值分别为97.22%、72.73%、69.95%、0.732 (P> 0.05)和97.22%、77.27%、74.49%、0.772(P>0.05).结论 皮肤镜对微小色素型基底细胞癌诊断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

其他文献
患者男,42岁。胸背、腰骶部出疹并疼痛5d,于2010年11月16日来我院皮肤科就诊。患者5d前无明显诱因的感胸背、腰骶部皮肤疼痛不适,皮肤表面出疹起疱,皮疹逐渐增多且局部疼痛加重。体检:各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检查:右侧胸背、腰骶下腹部皮肤表面成群簇集粟粒至黄豆大小的暗红色丘疹、丘疱疹、水疱呈带状排列,腰骶部正中线左侧可见稀疏粟粒大小丘疱疹。
期刊
报道1例幼年性透明蛋白纤维瘤病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特点.患儿1岁起病,以皮肤多发纤维瘤及牙龈增生为特征,智力发育正常.皮损组织病理检查显示表皮正常,结节由纺缍状成纤维细胞样细胞和细胞外均一性玻璃样物质混合构成,正常组织结构破坏.玻璃样物为非纤维性,嗜酸性,成纤维细胞胞质透明,可见模糊的束状排列,无细胞异形性和坏死.PCR扩增毛细血管形态发生因子-2基因17个外显子并测序显示:14号外显子发生纯合的剪
期刊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累及多系统、多器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病程以急性发作和病情缓解交替为特点,SLE活动、尤其是肾脏疾病和感染是三大重要死亡原因.在1976年,Urowitz等描述了SLE死亡的双峰模式,即患者早期常死于SLE的活动和感染,后期常死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1].由于早期诊断和更好的综合治疗,80%~ 90%的患者可以存活10年以上[2].然而,随着SLE患者生存期的延长,新
期刊
黄褐斑是一种常见的获得性色素增多性皮肤病,好发于面部,多呈蝶形分布。中青年女性好发,男性也可患病。病因不明,治疗上也无特别有效的方法。由于该病影响美观,患者精神压力较大,成为爱美女性的心理负担。2010年2 - 10月,我们用复方木尼孜其颗粒(新疆维吾尔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批准文号Z65020166)治疗女性黄褐斑患者40例,取得一定疗效,报道如下。
期刊
根据地域或种族起源,人类通常被划分三个主要种族,即亚洲人、高加索人和非洲人.虽然这种分类方法过于简单,但仍被很多研究者使用,包括医学家、物理学家、生物学家和遗传学家.大量文献表明,各种族人发质各不相同,根据物理及几何特性(直径、椭圆性、机械性质和生长率)的差异,可以被分为很多种类。
期刊
我们于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采用5-氟尿嘧啶(5-FU)联合曲安奈德治疗瘢痕疙瘩,取得较好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56例患者均来自本院门诊,其中女21例,男35例;年龄20~ 48岁,平均年龄30.5岁.病程3个月至5年,发病部位以胸背部、腹部、上肢为主,损害为单发或多发,暗红色呈圆形或椭圆形,部分呈蟹足状,表面光滑,软硬不等,自觉瘙痒或疼痛。
期刊
患者女,13岁.右手拇指出现皮疹13年伴疼痛1个月.其母述女儿出生时,右手拇指有一麦粒大小丘疹,中央有一根3.0 cm左右长的淡白色线状物,接生人员将线状物于丘疹处剪断后包扎,丘疹未做特殊处理,当时未作组织病理检查。
期刊
医学知识最早由文字或绘画记载,皮肤病学亦是如此,已知最早被绘画记载的皮肤病是梅毒.很多著名皮肤病学家如Ferdinand Hebra(1816-1880年,Vienna皮肤病学校创立者)、Moritz Kaposi(1837-1902年,最早研究红斑狼疮、扁平苔藓等疾病,并命名Kaposi肉瘤)等都对皮肤病绘画有较高造诣.摄影是用光线凝固历史的艺术.与文字和绘画相比,摄影因“凝聚”真实影像元素而记
期刊
目的 研究尖锐湿疣(CA)组织生存素基因外显子1区CpG岛甲基化与其基因表达的关系,探讨生存素在CA组织中的表达及其调控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0例CA皮损、10例正常宫颈、10例正常包皮组织中生存素的表达;运用RT-PCR方法检测生存素的转录水平;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检测生存素外显子1 CpG岛甲基化状态.结果生存素蛋白和mRNA在CA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0%、93.3
目的 探讨菌落PCR在检测病原性丝状真菌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 初步建立用于丝状真菌的菌落PCR检测技术,用19种丝状真菌标准株进行验证,所有菌落PCR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并选取8种菌株的菌落PCR产物和酶切结果与常规PCR进行比较,检测其准确性和可靠性.结果 19株菌中有16株(84.2%)菌落PCR成功扩增内转录间隔(ITS)区,ITS区基因序列分析鉴定菌种正确,与NCBI数据库中相同菌种的相似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