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访中共广东党的创建见证人

来源 :红广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s2008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维埃俄国的出现是震惊世界的一件大事,中国各地社会主义者均切盼联系,以便了解和研究俄国革命,从而推动中国的社会主义运动。当时我们广州的无政府共产主义者,曾计划在黄鹃声和黄凌霜两位英语较好的同志中,挑选一位,由大家筹款,派往苏俄进行联络。正在此时,京津同志传来信息,说苏联方面已分次派遣多人分赴我国北方以及中亚各国争取各地同志联系合作。对我国方面首先到达京津以次南下沪杭,不久可到广州。我们派人之议固而未行。
  苏俄同志南下,广州乃最后一站,主持人名米诺,约五十余岁,同行有一女同志,以夫妇面目出现。不久又有一青年同志到来,作为米诺助手。
  米诺先至香港,与梁冰弦见面并由梁带到广州,与当地无政府社会主义者密切联系,了解当地社会主义运动情况,宣传苏俄革命,表示希望联合进行社会主义宣传。但未闻谈起组织广东共产党问题。所传由苏联同志集合七个无政府主义者,包括梁冰弦、刘石心、黄凌霜、黄鹃声、谭祖荫等建立广东共产党事与事实不符。当时上述无政府主义者虽然向往苏俄革命,但思想多未脱离自由思想范畴,对于接受苏俄无产阶级专政学说尚有相当距离。米诺到广州联络同志,以至陈独秀到穗为止,中间数月,广州社会主义运动主要处于各流派社会主义者进行联合的计议阶段。当时《劳动者》登有广东共产党传单,然而以我记忆所及,不能断定确有这样的组织。但陈公博这一班投机革命家多数是陈独秀得意学生,当时在陈独秀一枝独秀的时代,暗地里早就搞出一个名堂来玩,似乎也是大有可能的。不过这只是推测,实情如何,我是不清楚的。(沙东迅按:刘石心这一推测没有事实根据。)
  陈炯明回师广州不久,陈独秀到了广州,提出由于革命形势的需要,要求所有无政府主义者一律加入共产党,否则联合之事,即无需再议。陈独秀的做法,是在思想未臻一致的情况下,强行组织的统一。在当时很难为一般同志所接受,徒然造成对陈独秀专横作风的反感。事实上京津鲁汉沪杭各地社会主义联合的情势,经过一度轰轰烈烈的筹划,早已由于同样波折次第解体,广州作为最后一站势难独异。当时广州同志在永汉北路一个俱乐部邀集同人进行商讨,推举黄凌霜、黄鹃声、谭祖荫等为代表会见陈独秀,主张只搞联合宣传,不搞党的组织。但为陈独秀所拒绝。自此两派分道扬镳,联合的计议无形中止。《劳动者》开头几期是我负责编辑的。在联合解体前后,由于经费支绌停刊。我不久也去了法国。因此对后来广州社会主义运动演进情形,不及多作了解。
  现在重新汇编的《劳动者》计有十一、二期之多,(沙东迅按:本人重新汇编的《劳动者》实共有第一至八期,由广东人民出版社1984年出版发行。)据我记忆所及,我参加编辑的只有几期。现在推测,可能是由其他同志沿用这个刊名,继续出版了以后各期。
  兼生即黄兼生,也就是黄凌霜。
  剑耘是无政府共产主义者,东莞人。
  冰是梁冰弦,劳人也是梁冰弦笔名。
  无闷不知是否即傅无闷,傅是福建人,当时曾任新加坡《星洲日报》及马尼拉某一华侨日报(名字记不起来了)记者,同无政府共产主义接近。不曾听说他是共产党员。
  陈德荣,海南人,曾是我在新加坡养正学校时的学生,也是接受无政府主义的同志,后去北大念书,以后情况不了解。
  至于共产党在粤何时开始发展组织,我一向没有注意。但在国共合作以后,记得有一个颇为活跃的《群报》,由陈公博主持的,是共产党的机关刊物。(沙东迅按:《群报》全称为《广东群报》,1920年10月20日在广州创刊,陈公博为总编辑,谭平山、谭植棠、陈秋霖、谭天度、陈丘山等参与工作,陈独秀在此报发表多篇文章,1922年停刊。广东共产党1921年春天创立后,即定为广东共产党的机关报,也是中共最早的日报。此报广东保存不多,北京大学图书馆保存较多,但也不全。)不过陈是投机健将,后来转到汪派,因而成了南京傀儡。在他下面还有好几个一时被认为共产党大将的,例如谭平山、谭植棠等多人。
  记得莫荣新(沙东迅按:桂系军阀)倒台后,由陈公博借座广东高师(沙东迅按:即广东高等师范学堂,中山大学之前身)礼堂召开了一次宣传大会。人数很多,无政府共产主义者方面,也有多人被邀出席。讲话的是陈公博,内容大致属于推动新文化运动。但共产党组织问题表面上尚未触及,以后也未听说续开第二次会议。
  事隔六、七十年,我年老记忆减退,错漏难免,仅供参考。
   刘石心 (亲笔签署)
     一九八二年十一月十七日
  
  编者按:这是刘石心先生1982年11月12日于北京市北新桥香饵胡同5号的回忆,由其儿子、画家刘汉先生记录,最后由刘石心先生于1982年11月17日亲笔批改订正签名认可。后由刘汉邮寄给沙东迅收。本文由沙东迅提供原稿并作了必要的按语说明。
  (未完待续)
其他文献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有这样一位至今饱受争议的人物。他曾经是“新文化运动的旗手”、“五四运动时期的总司令”、“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中共一大到五大的总书记”,而他也曾是“右倾机会主义者”、“托陈取消派”……没有哪一个人的一生如他这般曲曲折折跌宕起伏,既经历过巅峰时期的叱咤风云、纵横政坛,也遭遇过落魄时的蛰居寒乡、疾病缠身。  他,就是陈独秀,被胡适称为“终身反对派”的陈独秀。他的一生,不唯莫(莫斯
期刊
谭震林子女在做客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史频道的“缅怀革命先辈”对话栏目时,讲述了老将军光辉一生中的一些片段。在这些片段中,他不推责任、勇于担当的精神,尤令笔者感慨。  老将军从不推卸责任,有了功劳都是党和人民的,有了错误都是自己的,即使他下级犯的错误,因为他是主管,也主动去承担责任,老将军的下属总是很欣慰当他的下级“很安全”。  诚然,人不可能不犯错误,但是在错误面前总能勇于站出来担当却着实不易。反顾
期刊
编者按:张志功同志曾任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习仲勋同志秘书20年,他写的《我在习老身边20年》一文,真实、具体、生动地记述他在习仲勋同志身边工作期间所发生的事,十分生动感人,是一篇十分有历史价值和资政育人价值的口述史。  我们知道,1978年4月至1980年底,习仲勋同志主政南粤,带领广东省委一班人在改革开放中先走一步,为党和人民立了新功。那三年,正好是张志功同志因《刘志丹》小说冤案牵连同时被关押、
期刊
今年是龙年,龙年是吉祥之年,龙凤呈祥。  亲爱的读者,当您拿到我们新一期《红广角》的时候,我们都正沉浸在龙年新春喜悦之中。希望新的一年,我们的杂志会让您得到更多党的历史知识、历史经验,为您的执政、工作、学习和人生带来裨益。  龙年,也是我们杂志值得庆祝的一年。今年五月,我们《红广角》(《广东党史》)已经创刊出版200期了。好不容易啊!我们从1980年5月创刊,从开初的内部刊物叫《广东党史资料》,到
期刊
李大钊和李达均为我国早期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二人都是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开始深入研究和热情传播马克思主义并成为马克思主义者的。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李大钊和李达在分析十月革命的性质和意义、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并对中国国情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对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理论探索,形成了一系列较为丰富的理论成果,使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的发展达到了一个新高度。研究二人在这一时期
期刊
《南方日报》2012年12月18日,在“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我的中国梦”专栏,以大半版的篇幅,刊登了该报记者采访原东纵抗日自卫队总队长、省政协原副主席、广东中华民族凝聚力研究会会长郑群:《中华民族凝聚力关乎“中国梦”实现》的长篇报道。作为郑群同志曾经的老部下和晚辈,我们怀着十分崇敬和喜悦的心情反复阅读和学习了这篇文章,让我们深受教育和鼓舞,有感如下:  一、广东中华民族凝聚力研究会的成立,是对中华
期刊
2011年是建党90周年,本刊于2010年11月发布了“红广角杯——纪念建党90周年征文启事”。而后引起了媒体的广泛关注,全国有二十多家网络,十多家报刊转载了本刊的启事。于是一年时间,全国大江南北的二十多个省(市)1500多名作者纷纷来稿,小的有十多岁的中学生,老的有90多岁的离退休干部,有工人、农民、教师、学生、解放军战士、公务员,他们有的抒写自己对党的认识,对党酷爱的真情,有的回忆自己身边的长
期刊
在广州“毛泽东同志主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纪念馆”的陈列室,近年新悬挂着一幅头戴大沿盖帽、身着戎装的烈士遗照,他就是1926年毛泽东主持的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简称“农讲所”)仅有两名广东籍学员中的一位——陈凤鸣烈士。为什么陈凤鸣的遗像直至近年才被陈列展出呢?这里有一段曲折的故事。  半个多世纪的寻觅  20世纪50年代初,广州的文化部门开始进行对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的修复工作。由于在第一次国共合
期刊
开头话:这是一篇8年前完稿的访问记。为什么今天才在本刊发表呢?因为我们尊敬的处决叛徒、原中共南委秘书长姚铎的幸存下来的勇士李亮同志不幸在一个月前逝世了。这位人民的战士走完了人生90多年的路程,留下许多宝贵的革命财富,他光明磊落的优秀品德和英勇战斗、冲锋在前的革命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这篇访问记虽然已过了8 年了,但而今读起来,仍让人感触到李亮同志的音容笑貌仍活龙活现在眼前。他和战友周礼平、陈应锐、
期刊
2011年2月28日,我爷活到88岁无疾而终。在农村,这算是喜丧。可我并不轻松,我爷还有未竟的遗愿,他至死都没找到党。  我爷年轻时参加过新四军。他跟生产队长说,他是刘、邓的兵。他跟大队支书说,他参加过中原突围战。队长不理他,支书更不睬他,连村里人都笑他:“人家刘、邓在中央,你咋还在咱村啊?”不过,敢说这话的人越来越少,谁说他跟谁急:“有人坐轿总得有人抬轿吧?”  不久,上面有了政策,说是要给散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