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民主和谐政治课堂,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_k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当我们的目光投入深远的宇宙,我们顿觉宇宙苍茫,人类渺小。宇宙为何而生,又如何运行,它是不是不断发展的?马哲关于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说法是否正确?本文将从哲学的主体性视角来分析这些问题。
  关键词: 哲学 主体性视角 困惑解析
  一堂关于高二《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哲学公开课上,老师得出结论:世界不仅是运动变化的,也是永恒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一位学生突然举手、提出质疑:(1)教材《生活与哲学》P60页的文中探究中只谈了地球的演化过程这一个小的片断。而在广袤宇宙中,每个星球从无到有,又从有到无;从原始星云凝结为星球,又从星球还原为原始星云;从尘埃到燃烧的恒星,有生命的行星,到小行星、彗星,又重新成为尘埃。在每一个循环中,物质世界没有发生任何本质性的改变,只是周而复始的运动变化,却没看到发展。而这种只见地球不见宇宙,则正是老师以前说的形而上学的错误。(2)教材P60页正文第一段谈及,发展是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运动,而我们的家电的升级,则使其操作越来越简单,这是发展还是退化?(3)教材P63页写道: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并在P64页补充,新事物即符合客观规律的事物。而以前我们学到世间只有人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可能违背规律,而其他事物都是顺应自然、顺应规律的,是不是所有出现的自然物都是新事物,都是发展呢?
  一语激起千层浪,学生们叽叽喳喳,老师们则陷入沉思,似乎我们都曾不经意间碰触过,却没去深思,此时提及,微觉怅然。宇宙星云的周而复始循环运动是不是进向更高级,是不是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矛盾无处不在,矛盾无时不有,而一切矛盾都具有两面性,也许从这一方面看是进步了,而从另一方面看则是退化了,那它是发展还是退化?不合乎规律的事物怎么会出现,也许它不符合这个规律,却符合其他规律,那它是不是发展?世界到底是不是永恒发展的?
  带着满腹疑问,离开课堂。古人云:不畏浮云遮望眼,可如何拂去这遮眼浮云?查经据典,反复思量,终于厘清——学生的质疑,教师的反思,其本质上是对于马哲主体性的困惑。
  一、何谓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体性
  所谓主体性,就是指人的主体意识和倾向,以及人作为主体所具有的各种功能属性的总和,是人作为主体时的特殊本质表现。主要是指人对自身活动及其对象建立驾驭关系、为我关系、主宰关系,使之服从于自身内在价值尺度的固有本性。它主要表现为主体的能动性、创造性和主导性。这种主体性具有很强的目的性和为我性:人是目的,人为中心,人是万物之灵,一切都是为人而存在的。这种主体性突出体现在马哲中。
  马哲是建立在“科学的实践观”基础上的一门学问,而实践本身就具有主观能动性。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这篇天才纲领中指出:“科学、实践的唯物主义”对对象、现实、感情的理解,不是只着眼于客体的直观形式,而是“把它们当做人的感性活动,当做实践去理解”,即从“主体”方面去理解。列宁也曾明确表达:实践是人的对象性物质活动。在实践中,一方面,作为主体的人必须面向客体,按客体的本性和规律办事,即按世界的本来面目去认识和改造世界;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主体总是从自身出发,按自己的能力、方式、需要和尺度去理解客体、改造客体,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因此,在任何认识和实践中,都必然客观地存在一种“主体效应”。马列的经典论著都提醒我们:对客体、事物的理解,不可能脱离主体因素而孤立地达到,因而应该自觉地贯彻“主体性”原则。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主体性困惑解析
  1.教材《生活与哲学》P60页的文中探究只谈及地球从天文演化、地质演化到演变出今天人类的演化过程这一个小的片断去诠释“发展”,充分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体性原则及实践性原则。在马克思所处的时代,达尔文的《进化论》比较清晰地描述了地球及其生物的演变过程,并提出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演化规律,而对当时的外太空,甚或是整个宇宙并没有完整而清晰的说明;马克思的哲学思想只能站在当时的实践水平之上,以人类甚至是自身的主体视角和价值标准来解读世界的演化。今天的科技发展仍然没有在自然科学上完整而清晰地解决宇宙的起源及本质问题,对其他星球的了解也是微乎其微。在今天的实践水平上,我们仍然只能以人类甚至是自身的主体视角来理解宇宙的演化过程,延用马克思的哲学关于“发展”的解读,等待着未来的科技实践的发展给我们的新的解释。
  2.教材P60页正文第一段谈及,发展是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运动,高级和低级的区分本身就带有主体性视角特征。家电的升级更加复杂,使用起来更加简单都体现了一种从低到高的进化过程。这显然是从人的主体性视角来诠释的,因为它更符合人类的需要,我们感觉它们更好了,更高级了。同样,马克思对自然进化的解释亦是如此,他从人类的主体视角出发,以人为中心,认为人是最高级的物种,并把高级与低级的标准确定下来——无机物到有机物,无生命到有生命,到人,最终是人的智能的发展过程。这样,我们就看到了地球物种的发展过程。而在人类智能进化的进程中,则伴随着人类某些体能的退化。人类将进化到何处?未来到底是什么样子?没有未来的实践发展,没有人类的主体性意识,我们今天都难以解决。
  3.教材P63页写道: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产生,旧事物的灭亡。并在P64页补充,新事物即符合客观规律的事物。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任何事物的运动都是矛盾运动的结果,而任一具体的事物都包含不止一种矛盾,不同的矛盾的运动规律也各不相同,由此推动世界多样性的运动。而我们的哲学则从人的主体性视角,选择其一称为主要矛盾运动,主要矛盾按照某种规律运动推动事物向某一方面变化发展。然而,对于同一事物,从这一角度出发中,它顺应规律,进行前进上升的运动变化;而从另一角度出发,则违背了规律,走向历史的另一面。因而,不依赖人类的主体性视觉,不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我们就很难准确地界定和认识我们所生活的世界,并为我们人类所用,造福人类。
  4.当我们站在今天的实践活动之上,以我们人类的主体视角来解读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我们就全然理解了马克思的“在科学实践观基础上的‘科学发展观’”;理解了事物的从低级到高级的变化既是自然演化的过程,更是从人类的主体视角进行科学解读的结果;理解新、旧事物的区分,是否符合规律,同样是在人类的实践活动中,以人的主体视角作出的科学选择。
  当然,实践是不断向前发展的,我们也将站在新的实践水平之上,来思考我们所生活的更深、更广的世界,这也许是一个去主体化的过程,但是作为人类实践和认识的活动成果——哲学,将会永远隐含着主体的视角,我们也只能以人类的主体视角来解读它。
其他文献
摘 要: 本文针对测控专业嵌入式系统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中存在的动手能力、创新意识普遍不足的问题,提出采用项目驱动法实施嵌入式系统实践教学。以实例探讨项目驱动法进行实践教学的模式和方法,实践表明,项目驱动法能将测控专业嵌入式系统课程体系理论教学与实践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可大大提高学生的工程素质和实践创新能力。  关键词: 项目驱动 嵌入式系统 教学改革  1.引言  嵌入式系统是以微
随着电视广播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卫星技术和光缆技术的发展,有线电视正朝着宽带、双向、多种业务的宽带信息网发展。普通的CATV系统是单向的,即电视信号只能由前端传向
本文分析了计算机实验室管理中系统安装的问题,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进行管理,显得越来越必要。作者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总结和介绍了在实验室管理中网络对拷的方法。 This ar
摘 要: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是高职类院校计算机应用专业的一门理论与实践性并重的课程,为使学生能熟练掌握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的相关技能,适应IT生产和服务的岗位从业需求,作者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以任务驱动教学法为载体,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对该课程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训和考核形式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尝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 教学改革
受精卵的形成在多细胞动物中预示着一个新个体的产生,而两性生殖细胞作为遗传物质的携带者,其正常发生不仅保证了物种稳定性,且使得遗传多样性得以维持,更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物种
本文从职业教育计算机专业发展和国家大力推进职业类学校学生技能的形式出发,引申出建设网络实验室的紧迫性和必要性。以锐捷公司的设备为背景,具体介绍了我校网络实验室的规
在五十年代,我国一直采用不透水的尾矿初期坝(土坝、浆砌石坝、粘土斜墙堆石坝等),到六十年代初开始出现了透水坝(透水废石坝、透水堆石坝),由于透水坝去除了防渗材料,节省
随着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技术运用于课堂教学中,一种崭新的教育模式应运而生,其突出地表现为课堂教学过程的构成发生了变化,即由传统的“教师一学生一教学内容”三要素变革为
尽管80年代初以来铜的市场价格连续下跌,杜瓦尔(Duval)公司的西雅里塔(Sierrita)矿却与北美洲其它铜矿的情况相反,同暂时停产或永久关闭的危险进行了成功的斗争。该矿建成并
随着新一轮教育改革的推进,对一名信息技术学科教师来说,它不仅带来了教育形式和学习方式的重大变化,更重要的是对教育思想、观念、模式内容和方法产生了深刻影响。课堂是学生接受信息技术教育的主渠道,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对培养学生信息能力,增强教学效果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不断提高教学效率。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