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当前水土保持建设步伐的加快之下,同时符合水利管理的实际,对于保证当前环境综合治理有着一定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水土保持;环境综合治理;作用
中图分类号: S157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但是由于人们对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缺乏一定的认识,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是建立在牺牲环境的前提下发展起来的。水土流失作为环境失衡的一个重要表现,它在一定程度上会加剧土地的退化。我国现已成为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一个国家。防止水土流失,实现水土保持的可持续发展是当前摆在国民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所谓水土保持,就是引入人力、物质、能量等,在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引入绿色植物,固定该地区的水土,从而实现该地区的自然环境由无序向有序发展,由生态失衡向生态平衡转化。可持续发展最早于1972年提出,这是一种重视长远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具体是指既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之一。二者在一定程度上是处于一种重合抑或契合的状态。正确认识水土保持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是十分重要的,这关系到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
1、水土保持对环境综合治理的作用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水土保持和小流域治理建设步伐的加快,符合水利管理实际,对推动水土保持和环境综合治理具有积极有效作用。
1.1、拦泥保土,稳定沟坡,改善生态环境,减少入黄泥沙。淤地坝最直接的作用就是拦蓄洪水泥沙,可以抬高沟道侵蚀基准点,防止沟道下切、沟岸扩张和沟头延伸,起到稳定河床和沟坡,减少入黄河泥沙的作用。淤地坝控制水土流失,拦蓄泥沙,有效地减轻了泥沙流入下游河道,保护了农田,同时利用蓄水可以灌溉作物、林草,改善了周围小气候条件,使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1.2、淤地造田、增加粮食产量,促进群众脱贫致富,为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创造条件。淤地坝建设使基本农田面积扩大,增产效益明显,群众有“宁种一亩坝地,不种10亩坡地”的说法。粮食自给有余后,群众把目光瞄准了种草养畜,庭院经济林建设和退耕还林草工程。淤地坝建设不仅是群众脱贫致富的根本途径,也是“林草上山,粮田下山”的保障措施,为全面退耕还林草工程的顺利实施创造了条件。
1.3、防洪减沙,保护下游河道安全,实现黄河长治久安。淤地坝建设不仅使沟头延伸、沟岸扩张等侵蚀减缓,而且抬高了侵蚀基准面,延缓了下切速度,使川台地蚕蚀得到了有效控制。同时淤地坝建设具有防洪减沙、保护下游河道安全、实现黄河长治久安的重大作用。沟道上游建设骨干工程和淤地坝,有效拦蓄了洪水泥沙,保护下游农田免受暴雨洪水灾害,使下游河道防洪标准提高,人民安全生产、生活,道路、通讯等设施安全畅通。四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为人畜饮水工程提供水源。宁夏南部山区干旱少雨,水资源缺乏,人畜饮水困难。淤地坝工程建设能有效拦蓄洪水资源,变害为利,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为人畜饮水提供水源,使人畜饮水工程提高了供水保证率。五是以坝代桥,解决交通问题。骨干工程和大中型淤地坝90%都有交通要求,同时也是改善山区群众生产条件的措施之一。淤地坝结束了因深沟阻隔、洪水困扰而肩扛驴驮的历史。大大便利了当地交通。当地群众的农用车多了,信息灵了,流通活了,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2、水土保持的方法
2.1、退化河流生态系统的生态修复
恢复河流的生态系统:
2.1.1、首先在河流两岸种植植物隔离带,同时关闭河流两侧的工矿污染企业,妥善解决好河流两侧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的点源污染,为河流水生生物增加营养。
2.1.2、对于河流的治理,因尽量减少河流人工直线化的程度,增加河流弯曲度,以增加河流生态环境的多样性,进而增加水生生物的多样性。
2.1.3、退化水库生态系统的生态修复:因其产生原因与河流生态系统退化的原因基本相同,所以,其生态修复的方法可与之相同。
2.1.4、退化矿区生态系统的生态修复。种植适应性强的树种,对于裸露的山体陡面,采用北京门头沟修复退化生态系统的成功经验,应用“挂网喷附”客土回填,边坡修护等生态修复创新的技术,快速恢复地表植被覆盖,初期选择抗逆性强的植物,随着低级植物的定居和土壤的不断改良,再种植更高级的植物種类,促进植物群落向順演和顶级稳定状态发展,按照植物群落演替的时序,植物的定居、生长、繁殖都会自然完成。由于植物群落会按照自然演替规律逐步形成,对土壤进行物理处理,增加营养物质,去除有害物质,更利于植物的生长,尽快恢复其生态系统的平衡。
2.2、泥沙拦截工程
水土保持工程还有一种重要的方式就是对泥沙进行拦截,防止其对周围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泥沙拦截工程就是利用一定的机械设备和材料对已经发生泥石流山体的固定部位设置拦截,这样就能够有效地防止泥沙继续下泄。经过实际的调查研究认为,拦砂坝是一种最为有效又实际的水土保持方法,根据发生泥石流的实际位置和情况设置3~15m高的拦砂坝,这样不仅能够有效地减轻泥沙对于下游居民和农田的损害,还能够防止继发的山洪等,将灾害程度减轻至最低。更为重要的就是拦砂坝具有一定的抗腐蚀性能,这样就可以避免由于泥石流而堆积的淤泥使河床抬高,同时对于河流的流动速度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
2.3、建立小型水库
我国很多的小型水库中的小塘坝分布于各个地区,其功能就是防止水土的流失,小型水库的小塘坝优势在于不仅能够拦截坡地径流,还能够对地下潜在的水流进行防控,最大限度地减轻水土流失所带来的灾害,与此同时,小型水库的建立还能够对于附近农田的灌溉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提高农作物的总产量。另一方面,小型水库可以弥补其他蓄水池的不足,尤其是地域处于高处地区的引水问题得到了有效的解决,并且实现了淤滩造田。
2.4、关于草本植物的应用
水土保持植物措施以恢复植被来保护水土资源不被流失,维持生态平衡,但很多地方不便于植树,比如内蒙古自治区察尔森水利枢纽工程的坝下河床地段透水严重,由于地层较薄,原则上不能植树的地方主要采用种草。主要是由于坝下河卵石地段多为沙砾料场,没有地层,所以只有靠自然草本植被进行生态恢复,符合植物的正常自然演替,由荒漠到草地到灌木再到森林的过程,必须通过这样逐步改造的阶段才能完成生态恢复。所以,种草业是恢复植被有效保持水土的有效措施。为加快治理步伐,有效治理水土流失问题,逐步改良土壤,增强土壤肥力,选择人工种草,如牛毛草等。牛毛草作为水土保持的草种,在坝下由于野生成片,形成了一定的群体,此草特点是叶狭长宽为1~3mm,高大概15cm,草色呈深绿色,耐旱热,抗寒冷,同时耐践踏,瘠薄,根系密集发达,深度大概在3~6cm。由于根系的繁殖迅速,形成网状盘结,根系下面多为细沙层,能有效保护水土资源。山坡上随处可见,便于种植。
2.5、正确处理好水土保持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系
除了正确处理好水土保持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之外,我们还应该重视水土保持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系。河流的冲刷与侵蚀是造成水土流失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必须对河流流经区域的森林资源进行保护,同时为防止人与水争地,还应该给河流以足够的流淌空间。此外,为了加大对水资源的利用,人们在大河上大量修建水电站、水坝。而这些水坝由于修建年代久远,长久失修,当遭遇较为严重的暴雨洪涝时,常常会出现局部水毁,造成洪水泥沙的大量突然增加,使某一区域的水土流失严重。因此当前国家应该重视对水利工程的加固、维护和养护,从而形成较为完整的水资源利用和洪水防治体系,实现水资源利用和水土保持双赢。
3、结语
水土保持和小流域治理建设步伐的加快,符合水利管理实际,对推动水土保持和环境综合治理具有积极有效作用。
参考文献
[1]赵建民.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理论的水土保持综合效益评价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
[2]赵爱军.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5.
[3]柳荣先,马勇,杨国礼.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作用及防治措施──以昕水河流域的水沙变化为例[J].水土保持学报,1995,04:43-48.
[4]常丹东,王礼先.水土保持对黄河年径流量影响研究[J].水利规划与设计,2005,S1:37-42+61.
关键词:水土保持;环境综合治理;作用
中图分类号: S157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但是由于人们对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缺乏一定的认识,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是建立在牺牲环境的前提下发展起来的。水土流失作为环境失衡的一个重要表现,它在一定程度上会加剧土地的退化。我国现已成为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一个国家。防止水土流失,实现水土保持的可持续发展是当前摆在国民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所谓水土保持,就是引入人力、物质、能量等,在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引入绿色植物,固定该地区的水土,从而实现该地区的自然环境由无序向有序发展,由生态失衡向生态平衡转化。可持续发展最早于1972年提出,这是一种重视长远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具体是指既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之一。二者在一定程度上是处于一种重合抑或契合的状态。正确认识水土保持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是十分重要的,这关系到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
1、水土保持对环境综合治理的作用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水土保持和小流域治理建设步伐的加快,符合水利管理实际,对推动水土保持和环境综合治理具有积极有效作用。
1.1、拦泥保土,稳定沟坡,改善生态环境,减少入黄泥沙。淤地坝最直接的作用就是拦蓄洪水泥沙,可以抬高沟道侵蚀基准点,防止沟道下切、沟岸扩张和沟头延伸,起到稳定河床和沟坡,减少入黄河泥沙的作用。淤地坝控制水土流失,拦蓄泥沙,有效地减轻了泥沙流入下游河道,保护了农田,同时利用蓄水可以灌溉作物、林草,改善了周围小气候条件,使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1.2、淤地造田、增加粮食产量,促进群众脱贫致富,为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创造条件。淤地坝建设使基本农田面积扩大,增产效益明显,群众有“宁种一亩坝地,不种10亩坡地”的说法。粮食自给有余后,群众把目光瞄准了种草养畜,庭院经济林建设和退耕还林草工程。淤地坝建设不仅是群众脱贫致富的根本途径,也是“林草上山,粮田下山”的保障措施,为全面退耕还林草工程的顺利实施创造了条件。
1.3、防洪减沙,保护下游河道安全,实现黄河长治久安。淤地坝建设不仅使沟头延伸、沟岸扩张等侵蚀减缓,而且抬高了侵蚀基准面,延缓了下切速度,使川台地蚕蚀得到了有效控制。同时淤地坝建设具有防洪减沙、保护下游河道安全、实现黄河长治久安的重大作用。沟道上游建设骨干工程和淤地坝,有效拦蓄了洪水泥沙,保护下游农田免受暴雨洪水灾害,使下游河道防洪标准提高,人民安全生产、生活,道路、通讯等设施安全畅通。四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为人畜饮水工程提供水源。宁夏南部山区干旱少雨,水资源缺乏,人畜饮水困难。淤地坝工程建设能有效拦蓄洪水资源,变害为利,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为人畜饮水提供水源,使人畜饮水工程提高了供水保证率。五是以坝代桥,解决交通问题。骨干工程和大中型淤地坝90%都有交通要求,同时也是改善山区群众生产条件的措施之一。淤地坝结束了因深沟阻隔、洪水困扰而肩扛驴驮的历史。大大便利了当地交通。当地群众的农用车多了,信息灵了,流通活了,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2、水土保持的方法
2.1、退化河流生态系统的生态修复
恢复河流的生态系统:
2.1.1、首先在河流两岸种植植物隔离带,同时关闭河流两侧的工矿污染企业,妥善解决好河流两侧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的点源污染,为河流水生生物增加营养。
2.1.2、对于河流的治理,因尽量减少河流人工直线化的程度,增加河流弯曲度,以增加河流生态环境的多样性,进而增加水生生物的多样性。
2.1.3、退化水库生态系统的生态修复:因其产生原因与河流生态系统退化的原因基本相同,所以,其生态修复的方法可与之相同。
2.1.4、退化矿区生态系统的生态修复。种植适应性强的树种,对于裸露的山体陡面,采用北京门头沟修复退化生态系统的成功经验,应用“挂网喷附”客土回填,边坡修护等生态修复创新的技术,快速恢复地表植被覆盖,初期选择抗逆性强的植物,随着低级植物的定居和土壤的不断改良,再种植更高级的植物種类,促进植物群落向順演和顶级稳定状态发展,按照植物群落演替的时序,植物的定居、生长、繁殖都会自然完成。由于植物群落会按照自然演替规律逐步形成,对土壤进行物理处理,增加营养物质,去除有害物质,更利于植物的生长,尽快恢复其生态系统的平衡。
2.2、泥沙拦截工程
水土保持工程还有一种重要的方式就是对泥沙进行拦截,防止其对周围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泥沙拦截工程就是利用一定的机械设备和材料对已经发生泥石流山体的固定部位设置拦截,这样就能够有效地防止泥沙继续下泄。经过实际的调查研究认为,拦砂坝是一种最为有效又实际的水土保持方法,根据发生泥石流的实际位置和情况设置3~15m高的拦砂坝,这样不仅能够有效地减轻泥沙对于下游居民和农田的损害,还能够防止继发的山洪等,将灾害程度减轻至最低。更为重要的就是拦砂坝具有一定的抗腐蚀性能,这样就可以避免由于泥石流而堆积的淤泥使河床抬高,同时对于河流的流动速度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
2.3、建立小型水库
我国很多的小型水库中的小塘坝分布于各个地区,其功能就是防止水土的流失,小型水库的小塘坝优势在于不仅能够拦截坡地径流,还能够对地下潜在的水流进行防控,最大限度地减轻水土流失所带来的灾害,与此同时,小型水库的建立还能够对于附近农田的灌溉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提高农作物的总产量。另一方面,小型水库可以弥补其他蓄水池的不足,尤其是地域处于高处地区的引水问题得到了有效的解决,并且实现了淤滩造田。
2.4、关于草本植物的应用
水土保持植物措施以恢复植被来保护水土资源不被流失,维持生态平衡,但很多地方不便于植树,比如内蒙古自治区察尔森水利枢纽工程的坝下河床地段透水严重,由于地层较薄,原则上不能植树的地方主要采用种草。主要是由于坝下河卵石地段多为沙砾料场,没有地层,所以只有靠自然草本植被进行生态恢复,符合植物的正常自然演替,由荒漠到草地到灌木再到森林的过程,必须通过这样逐步改造的阶段才能完成生态恢复。所以,种草业是恢复植被有效保持水土的有效措施。为加快治理步伐,有效治理水土流失问题,逐步改良土壤,增强土壤肥力,选择人工种草,如牛毛草等。牛毛草作为水土保持的草种,在坝下由于野生成片,形成了一定的群体,此草特点是叶狭长宽为1~3mm,高大概15cm,草色呈深绿色,耐旱热,抗寒冷,同时耐践踏,瘠薄,根系密集发达,深度大概在3~6cm。由于根系的繁殖迅速,形成网状盘结,根系下面多为细沙层,能有效保护水土资源。山坡上随处可见,便于种植。
2.5、正确处理好水土保持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系
除了正确处理好水土保持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之外,我们还应该重视水土保持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系。河流的冲刷与侵蚀是造成水土流失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必须对河流流经区域的森林资源进行保护,同时为防止人与水争地,还应该给河流以足够的流淌空间。此外,为了加大对水资源的利用,人们在大河上大量修建水电站、水坝。而这些水坝由于修建年代久远,长久失修,当遭遇较为严重的暴雨洪涝时,常常会出现局部水毁,造成洪水泥沙的大量突然增加,使某一区域的水土流失严重。因此当前国家应该重视对水利工程的加固、维护和养护,从而形成较为完整的水资源利用和洪水防治体系,实现水资源利用和水土保持双赢。
3、结语
水土保持和小流域治理建设步伐的加快,符合水利管理实际,对推动水土保持和环境综合治理具有积极有效作用。
参考文献
[1]赵建民.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理论的水土保持综合效益评价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
[2]赵爱军.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5.
[3]柳荣先,马勇,杨国礼.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作用及防治措施──以昕水河流域的水沙变化为例[J].水土保持学报,1995,04:43-48.
[4]常丹东,王礼先.水土保持对黄河年径流量影响研究[J].水利规划与设计,2005,S1:37-4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