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植物净化富营养化水体的效果和群落分析

来源 :中国给水排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onHdt6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发掘高效净化富营养化水体的新型浮床植物,使生态浮床技术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污染水体的治理,探究了不同浮床植物处理条件下各水体浮游植物群落和微生物群落的差异。在室外条件下,以绿萝、万年青和皇冠草作为试验植物,对人工配制的富营养化污水进行48 d的处理,比较植物生长情况和净化效果,分析浮游植物和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结果表明,3种植物都能存活,万年青根系发达,生物量增加较多。4个水箱内溶解性磷(DP)、TN、TOC的降解趋势一致。试验结束后,万年青组能显著抑制水体中藻类生长,藻密度含量较低,藻的种类单一
其他文献
武汉市大东湖核心区污水传输系统工程采用深层隧道排水系统,隧道末端为北湖深隧泵站,其设计规模为100×10~4m~3/d,为压力流泵站,地下深度为46.35 m,净提升高度为16.1~22.4 m。泵组采用6台离心泵(4用2备),单泵流量Q=2.79~3.87 m3/s,水泵扬程H=196.3~304.4 k Pa。在北湖深隧泵站的设计过程中,采用了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模拟分析、物理模型试验、水
垃圾焚烧发电厂产生的渗滤液具有污染物成分复杂、水质水量波动大、有机物和氨氮浓度高、处理难度大的特点,以国内某垃圾焚烧发电厂450 m3/d的渗滤液处理项目为例,针对垃圾焚烧发电厂渗滤液的特点,采用UASB+A/O+MBR+两级RO组合处理工艺,确保处理后出水稳定达到《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 16889—2008)。RO浓缩液采用高压管网式反渗透(STRO)减量化处理后回喷焚烧炉。近两年
在天津天狮大学校外配套污水泵站及管网工程设计中,针对三个收水范围末端污水管线高程无法衔接、泵站建设区域有限、污水量变化较大等情况,通过方案比选后采用了多个一体化预制泵站并联的形式提升污水至污水厂。泵站控制设计中,在泵站出水端及交汇节点处设置了压力传感器,实现了多个变频潜污泵协同调节控制,从而克服了压力污水管网中压力不平衡问题,顺利实现了同时排出多个区域污水的目的。
为了提高斑马鱼在实际水质毒性监测应用中报警的准确性和稳定性,通过改进实验装置,在监测养殖箱左右3 cm处各安置一块上面带有直径为1 cm圆孔的铝板,改变污染物的扩散方式,同时在铝板左右加上变频电压而形成稳定电场,刺激中毒反应前后的斑马鱼。结果表明:多点进水方式下污染物可以更快更均匀地扩散到养殖箱中并与斑马鱼接触,提前约10 min报警,缩短了报警时间,提高了报警的灵敏度。可以选择电压为10 V,间
将硫自养反硝化工艺与潜流人工湿地相结合,考察了其对低碳氮比污水中氮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增加曝气装置后硫自养波形潜流人工湿地的脱氮效果可以得到保障,在气水比为8 ∶ 1
雨污分流是提升老城区环境的有效措施之一,但老城区一般地下管线复杂,采用传统重力排水技术施工改造难度较大。潍坊滨海老城区雨污分流改造项目采用真空排水技术进行污水收集,相比重力排水技术,在管网施工与维护中均体现出了明显优势。介绍了系统雨污分流改造方法及污水量、真空泵站、收集箱、真空管道及电气系统的设计关键点,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研究了溶解性有机物(DOM)在水厂全流程处理工艺中的演变,并利用FT-ICR MS技术深入分子层面探究小分子DOM的分子组成、质荷比、芳香性等变化。结果表明,DOM总浓度呈下降趋势,小分子DOM(分子质量<1 ku)在水厂中占比最大且去除效果最差。小分子DOM中CHO-DOM(仅含C、H、O,占比为48.75%~53.13%)的多样性和相对丰度占主导地位,木质素/CRAM类化合物(68.12%~7
为有效改善深圳市茅洲河流域水环境,沙井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35×10~4m~3/d)选用前置调蓄池(4×10~4m~3)的多段强化脱氮改良型A~2/O+矩形平流沉淀池处理工艺。项目建成投产以来,处理效果良好,出水水质全面优于《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A标准。调蓄池与污水处理厂合建可以集约用地、节省投资,且有效解决了雨季合流污水污染问题。同时,该污水厂采用半地
以北京市某新建区域的雨水系统为例,利用InfoWorks ICM水力评估软件建立区域地块及周边市政设施的一维雨水系统模型,对区域开发前后的雨水外排量及其排入的市政管线运行情况进行模拟分析。为使地块开发后外排雨水量满足建设区外排水量的要求,以及不对其排入的市政管网运行造成影响,借鉴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提出了几种雨水排除及调蓄的低影响开发方案,并进行综合分析比较,得出可行的区域建设方案。结果表明,下凹式
江苏省武进区滨湖污水处理厂一期设计规模为5×10~4m~3/d,设计出水水质执行《太湖地区城镇污水处理厂及重点工业行业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 32/1072—2018)标准。设计采用多模式A~2/O+MBR工艺,尾水采用次氯酸钠消毒。通过运用多模式A~2/O池、智能气量追踪系统、多段污泥回流、磁悬浮风机、全封闭曝气沉砂池以及再生水的回用,在出水水质优于排放标准的前提下,吨水用地指标仅为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