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应用题,顾名思义就是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工作中的实际应用。教师要与时俱进,要不断的研究教改、课改、探究教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题的教学占整个教学的三分之一以上,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难点所在。在教学中,应突破重点难点,教师要更新教学方法,改变教学手段,把较复杂的应用题转化为简单的应用题。也就是必须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化抽象为具体、循序渐进的原则,做到既传知识又教技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关 键 词】小学数学 应用题 方法探索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1-
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用教育理论做指导,在教学中把事理给学生交代清楚,活用“转化思想”等方法进行训练,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教师不仅要让学生会做题目,更要让学生多掌握解题方法,从而达到既提高教学质量,又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题的教学占有重要地位。如何教好这部分知识,下面谈谈我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教师要让学生扎实的學好数学基础知识。
我国有句古话,“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意思是说,“没有米,巧媳妇也做不出饭来”。如果数学基础知识学得不扎实,又要求将数学知识应用得很好,自然是很难办到的。所以,在应用题教学中,首要的问题是要将数学基础知识学好。例如,对于简单应用题,关键问题不在于分成什么类型,而在于能够判断用什么方法计算。所以,同简单应用题关系最为紧密的数学基础知识,是加、减、乘、除的概念。因为不管是什么样的简单应用题,都要用加、减、乘、除四种算法中的一种算法来算。为此,要使学生能够很好地解答简单应用题,就必须使学生能够清楚的理解,什么样的问题用加法算,什么样的问题用减法算,什么样的问题用乘法、除法算。赞成分类型教的同志们,可能会认为,分类型教,也正是要解决“能够用什么方法计算”的问题。实际上,不尽如此,拿加法应用题说吧,过去我们把加法应用题分成两种,一是求总数的应用题,二是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应用题。求总数的应用题同加法概念比较接近,因而比较好懂,学生也容易掌握。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应用题,先要说明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是什么意思,再说明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用加法。学生最终获得的结论是“求总数,用加法”;“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用加法”。以后遇到应用题,先要看看是什么类型,再去判断用什么法计算。如果不照这样分类型教,在教学时就要把重点放在讲清数量关系上。所谓讲清数量关系,就是要使学生理解,已知两个数,要把两个数合并在一起,就把两个数相加。这就要在讲解加法概念时,要使学生清楚地理解,“把两个数(或几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以后,就用这个概念来解答加法应用题。求总数是把两个数(或几个数)合并成一个数;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也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这样,就用不着再分类型了。即使应用题的内容千变万化,只要加法概念清楚,能够看出是把两个数(或几个数)合并成一个数,必然就能够正确判断该用加法计算。同样,对于减法、乘法、除法的简单应用题,也是要用减法、乘法、除法的概念去解答。这在课本中都有所体现,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所以,解答简单应用题,重要的是要把加、减、乘、除的概念学好。这就抓住了问题的核心,就能以简驭繁。
二、教师要教给学生分析应用题常用的推理方法。
在解题过程中,学生往往习惯于模仿教师和例题的解答方法,机械地去完成。因此,教给学生分析应用题的推理方法,帮助学生明确解题思路至关重要。分析法是常用的分析方法。所谓分析法,就是从应用题中欲求的问题出发进行分析,首先考虑,为了解题需要哪些条件,而这些条件哪些是已知的,哪些是未知的,直到未知条件都能在题目中找到为止。例如:甲车一次运煤300千克,乙车比甲车多运50千克,两车一次共运煤多少千克?指导学生口述,要求两车一次共运煤多少千克?根据题意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甲车运的和乙车运的)?题中列出的条件哪个是已知的(甲车运的),哪个是未知的(乙车运的),应先求什么(乙车运的300+50=350)?然后再求什么(两车一共运煤多少千克,300+350=650)?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意教给学生分析应用题常用的推理方法。
三、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化归法解应用题
化归法是数学中最普遍使用的一种方法,基本思想就是把甲问题的求解化为乙问题的求解,然后通过乙问题的反向,去获得甲问题的解答。基本方法,在考察待解决问题时,能意识到与对象有内在联系的诸多对象,将对象化归为一个较为熟悉的另一个对象,最终达到对原问题的解答。如:甲数比乙数多8,甲与乙的比是7:6,乙数是多少?解答这一类应用题,应用化归法求乙数是多少化为先求甲数是多少,把甲数比乙数多8,求出甲比乙多的一份,甲比乙多一份是8,那么就能得出甲是多少,得出甲是多少后在转化为求乙数。又如:一张长方形纸,长是15分米,长比宽多3分米,里面剪一个最大的圆,圆的面积是多少?我认为教学这类应用题,教师要先让学生动脑动手,准备一张长方形纸,求出它的面积,再用化归法转变求圆的面积,让学生想一想,怎样剪才能剪出最大的圆,圆的直径是多少。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得出了长方形的宽就是圆的直径,以长方形的宽为直径能够剪出最大的圆,再让学生求出圆的面积。通过学生的一般练习,掌握了解题方法以后,深化主题,教师设计问题,1、圆的面积是长方形面积的几分之几?长方形面积比圆的面积大多少?这样,通过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学生真正体会到,用化归法可以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特殊为一般、化复合为单一,把隐蔽在里面的内在问题显现出来,使学生能够很快的掌握计算技巧。
总之,小学数学应用题是数学学习的重点之一 ,也是难点之一,抓住其自身特点,如逻辑性强、综合能力训练的涉及面广等,同时又要理解小学生解决应用题的障碍,才能有效地驾驭应用题解答的全程,达到学习目的。
【关 键 词】小学数学 应用题 方法探索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1-
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用教育理论做指导,在教学中把事理给学生交代清楚,活用“转化思想”等方法进行训练,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教师不仅要让学生会做题目,更要让学生多掌握解题方法,从而达到既提高教学质量,又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题的教学占有重要地位。如何教好这部分知识,下面谈谈我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教师要让学生扎实的學好数学基础知识。
我国有句古话,“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意思是说,“没有米,巧媳妇也做不出饭来”。如果数学基础知识学得不扎实,又要求将数学知识应用得很好,自然是很难办到的。所以,在应用题教学中,首要的问题是要将数学基础知识学好。例如,对于简单应用题,关键问题不在于分成什么类型,而在于能够判断用什么方法计算。所以,同简单应用题关系最为紧密的数学基础知识,是加、减、乘、除的概念。因为不管是什么样的简单应用题,都要用加、减、乘、除四种算法中的一种算法来算。为此,要使学生能够很好地解答简单应用题,就必须使学生能够清楚的理解,什么样的问题用加法算,什么样的问题用减法算,什么样的问题用乘法、除法算。赞成分类型教的同志们,可能会认为,分类型教,也正是要解决“能够用什么方法计算”的问题。实际上,不尽如此,拿加法应用题说吧,过去我们把加法应用题分成两种,一是求总数的应用题,二是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应用题。求总数的应用题同加法概念比较接近,因而比较好懂,学生也容易掌握。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应用题,先要说明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是什么意思,再说明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用加法。学生最终获得的结论是“求总数,用加法”;“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用加法”。以后遇到应用题,先要看看是什么类型,再去判断用什么法计算。如果不照这样分类型教,在教学时就要把重点放在讲清数量关系上。所谓讲清数量关系,就是要使学生理解,已知两个数,要把两个数合并在一起,就把两个数相加。这就要在讲解加法概念时,要使学生清楚地理解,“把两个数(或几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以后,就用这个概念来解答加法应用题。求总数是把两个数(或几个数)合并成一个数;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也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这样,就用不着再分类型了。即使应用题的内容千变万化,只要加法概念清楚,能够看出是把两个数(或几个数)合并成一个数,必然就能够正确判断该用加法计算。同样,对于减法、乘法、除法的简单应用题,也是要用减法、乘法、除法的概念去解答。这在课本中都有所体现,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所以,解答简单应用题,重要的是要把加、减、乘、除的概念学好。这就抓住了问题的核心,就能以简驭繁。
二、教师要教给学生分析应用题常用的推理方法。
在解题过程中,学生往往习惯于模仿教师和例题的解答方法,机械地去完成。因此,教给学生分析应用题的推理方法,帮助学生明确解题思路至关重要。分析法是常用的分析方法。所谓分析法,就是从应用题中欲求的问题出发进行分析,首先考虑,为了解题需要哪些条件,而这些条件哪些是已知的,哪些是未知的,直到未知条件都能在题目中找到为止。例如:甲车一次运煤300千克,乙车比甲车多运50千克,两车一次共运煤多少千克?指导学生口述,要求两车一次共运煤多少千克?根据题意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甲车运的和乙车运的)?题中列出的条件哪个是已知的(甲车运的),哪个是未知的(乙车运的),应先求什么(乙车运的300+50=350)?然后再求什么(两车一共运煤多少千克,300+350=650)?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意教给学生分析应用题常用的推理方法。
三、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化归法解应用题
化归法是数学中最普遍使用的一种方法,基本思想就是把甲问题的求解化为乙问题的求解,然后通过乙问题的反向,去获得甲问题的解答。基本方法,在考察待解决问题时,能意识到与对象有内在联系的诸多对象,将对象化归为一个较为熟悉的另一个对象,最终达到对原问题的解答。如:甲数比乙数多8,甲与乙的比是7:6,乙数是多少?解答这一类应用题,应用化归法求乙数是多少化为先求甲数是多少,把甲数比乙数多8,求出甲比乙多的一份,甲比乙多一份是8,那么就能得出甲是多少,得出甲是多少后在转化为求乙数。又如:一张长方形纸,长是15分米,长比宽多3分米,里面剪一个最大的圆,圆的面积是多少?我认为教学这类应用题,教师要先让学生动脑动手,准备一张长方形纸,求出它的面积,再用化归法转变求圆的面积,让学生想一想,怎样剪才能剪出最大的圆,圆的直径是多少。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得出了长方形的宽就是圆的直径,以长方形的宽为直径能够剪出最大的圆,再让学生求出圆的面积。通过学生的一般练习,掌握了解题方法以后,深化主题,教师设计问题,1、圆的面积是长方形面积的几分之几?长方形面积比圆的面积大多少?这样,通过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学生真正体会到,用化归法可以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特殊为一般、化复合为单一,把隐蔽在里面的内在问题显现出来,使学生能够很快的掌握计算技巧。
总之,小学数学应用题是数学学习的重点之一 ,也是难点之一,抓住其自身特点,如逻辑性强、综合能力训练的涉及面广等,同时又要理解小学生解决应用题的障碍,才能有效地驾驭应用题解答的全程,达到学习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