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安落叶松火烧迹地林褥层碳氮化学计量特征

来源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dwinshi975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林褥层是主要的森林地被可燃物,是林火干扰北方森林生态系统进程的物质基础.养分循环和能量流动属于森林火烧迹地生态恢复的核心内容,探寻火烧迹地林褥层碳、氮化学计量特征与时间、空间因子间的关系,能够为研究火干扰对森林生态系统碳氮循环的影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不同过火年份兴安落叶松火烧迹地和未过火兴安落叶松林样地的林褥层(未分解凋落物层、半分解凋落物层)作为研究对象,测定样品全碳、全氮、铵态氮、硝态氮、可溶性有机碳含量.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比较林褥层碳、氮化学计量特征在不同恢复时长、不同空间特征上的显著差异性;用皮尔森相关性表明林褥层碳含量、氮含量和碳氮比与各因子之间的相关程度;用因子分析法综合分析不同因子对林褥层碳氮化学计量比的影响程度.[结果]随恢复时长增加,未分解层碳、氮含量和C/N呈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半分解层与之相反.随着海拔升高,未分解层碳含量和C/N、半分解层碳含量呈现上升趋势,半分解层C/N呈先降低再升高的趋势.未分解层碳含量和C/N平坡显著高于缓坡(P?0.05).半分解层碳含量和氮含量缓坡略高于平坡,C/N平坡略高于缓坡.环境因子对未分解层碳氮比影响大小顺序为经度?>?纬度?>?铵态氮含量?>?氮含量?>碳含量?>?坡度?>?坡向?>?pH,对半分解层碳氮比影响大小顺序为经度?>?碳含量?>?坡向?>?海拔?>?氮含量?>?pH?>?硝态氮含量.[结论]恢复时长和空间因子均是兴安落叶松火烧迹地林褥层碳含量、氮含量和碳氮化学计量比的影响因子.部分空间因子如坡度、坡向对兴安落叶松火烧迹地林褥层碳含量、氮含量和碳氮化学计量比具有显著影响.时间因子和空间因子可通过改变兴安落叶松火烧迹地林褥层的分解速率进而对其所在的火顶极森林生态系统的碳、氮循环过程产生一定影响.
其他文献
目的 汇总国内外关于美容切口与Blair切口应用于腮腺手术比较的研究队列,并进行Meta分析,对两种术式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客观的系统性评价.方法 检索5种主要的中英文数据库获取相应的文献并进行筛选,检索的时限为数据库建库至2021年9月份.Meta分析采用RStudio 1.4以及R 4.0.2软件进行,其中连续型变量采用加权均数差(Weighted mean difference,WMD),二分类变量采用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RR).异质性小的指标汇总研究时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反之则采用
创伤、感染、肿瘤等各种原因导致的大面积皮肤及软组织缺损是整形外科的常见病,皮肤扩张、皮瓣移植、脂肪组织填充等是组织缺损修复的常用技术手段,而这些技术在应用过程中仍然存在组织扩张速度缓慢、扩张皮肤回缩、移植皮瓣坏死、填充脂肪吸收率高等难题.我们前期建立了从人体脂肪组织中提取无细胞脂肪组织提取液(Cell-free fat extract,CEFFE)技术,该技术可以获得富含各类生长因子而不含活细胞的液体,具有调节炎症、促血管新生、促细胞增殖、抗细胞凋亡、抑制活性氧产生等多种生物学功能.动物实验证实,CEFF
面部衰老已逐渐成为整形美容外科领域的热点,中面部年轻化是其中的重点和难点.中面部的解剖层次包含了SMAS层、支持韧带、软组织间隙等重要结构.基于解剖的中面部年轻化方法众多,本文对中面部提升的各种手术方法进行综述,从最初的皮下分离提紧到SMAS除皱术,以及更深层次的深平面除皱、复合除皱术和骨膜下除皱术,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以期为临床选择提供帮助.
[目的]深入探讨物种多样性和结构多样性与生产力关系是科学提高森林生物多样性和生产力的重要前提,对森林经营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本研究以长白山3块典型森林群落为研究对象,试图分析处于不同演替阶段的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和结构多样性与生产力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长白山次生杨桦林、次生针阔混交林和原始椴树红松林代表群落演替的早、中、晚期,分别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比较各个多样性指标与生产力的相关性,在此基础上选择表示物种多样性和结构多样性的最优指标,进而建立结构方程模型比较物种多样性和结构多样性对生产力影响的相对
[目的]森林碳储量是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重要指标,掌握森林碳储量现状有利于森林资源管理.激光雷达能够用于监测森林资源,但是存在森林参数估测的模型多、变量不确定和缺乏林分三维结构解析意义的变量等问题,因此,需要选择合适的林分解析变量和模型.[方法]借助无人机激光雷达点云数据与样地调查数据,以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喀喇沁旗旺业甸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别使用多元线性模型与多元乘幂模型以不同变量对林分碳储量进行估测,选出最优模型并进行精度评价.[结果]研究表明:(1)模型方法而言,非线性模型的检验效果优于线性模型的检验
[目的]为进一步完备华北落叶松天然更新障碍的研究体系,本研究从幼苗更新特征方面,揭示或反映华北落叶松林天然更新影响因素.[方法]于2019?2020年,对不同强度间伐作业(于2010年6月完成)的27年、31年和47年共3个林龄的华北落叶松人工纯林林下幼苗群体展开调查研究.[结果](1)?塞罕坝地区华北落叶松林在经过35%极重度间伐、30%重度间伐、20%中度间伐和15%轻度间伐作业以及自然稀疏后的9?~?10年里,林下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天然更新,更新苗层次均为幼苗,无落叶松幼树存在.幼苗以1年生幼苗为主
[目的]研究重金属镉(Cd)对黑杨派无性系生物量及镉离子含量的影响,探讨无性系对Cd胁迫的响应机制,为治理日渐严重的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提供依据.[方法]对黑杨派的5个无性系进行沙培试验,分别测定其生长量、不同器官生物量及Cd2+?含量,评价不同无性系抗Cd胁迫的能力.[结果]随着Cd2+?质量浓度增加,胁迫后苗高与地径均呈下降趋势,各无性系苗高性状较地径对Cd胁迫更为敏感;胁迫后叶片数量整体呈下降趋势.通过对不同无性系叶片生物量均值分析发现,无性系I-107、L-35、中菏1号排在前3位,除15?mg/L
[目的]凋落物是森林生态系统中养分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凋落物的分解及其伴随的养分释放和土壤有机物结构的变化是森林生态系统运作的一个重要方面.采取措施加快凋落物分解,对于加快养分归还、促进林木生长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方法]以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中4种间伐强度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凋落物分解袋法布设凋落物,分别测定0(CK)、15%、20%、30%?4种间伐强度下(以下分别简称为CK、15%、20%、30%)凋落物、有机质、全碳(C)、全氮(N)、全磷(P)、全钾(K)的残留率等8项物
[目的]2000年以来,辽宁省杨树遭受5次严重的越冬伤害,造成巨大的经济和生态损失,构建有效冻融伤害模型,能够为杨树越冬伤害防控提供依据.[方法]本文在阐明杨树越冬伤害机理并提出有效冻融伤害累积效应假说基础上,选择发生有效冻融的天数、发生有效冻融的日最低气温、树木健康指数和无霜期作为参数,构建杨树有效冻融伤害模型,并进行检验.[结果]黑杨派速生杨树对无霜期的最低要求天数是170?d.在抗寒锻炼期和脱锻炼期内,当日最低气温?≤??3?℃、日最高气温?>?0?℃,且日较差?≥?12?℃时,黑杨派速生杨树会发生
[目的]研究不同冻融频次的寒温带林区4种典型林型下土壤溶解性有机碳(DOC)、微生物量碳(MBC)含量变化规律,整合所测定的理化因子,为揭示冻融交替作用与土壤中主要活性有机碳及其他潜在驱动因素的相关性规律,以及寒温带林区区域性碳库平衡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寒温带林区大兴安岭地区的4种林型(偃松林、杜鹃白桦林、杜鹃落叶松林以及杜香落叶松林)下的土壤凋落物层(O层)与表层矿质土壤(A层)为研究对象,利用室内模拟冻融交替方法对土壤样品进行不同冻融频率累积的循环处理,测定土壤中的DOC、MBC、团聚体含量,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