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初探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ttllz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绝大部分新授课含有演示实验内容,有些是以实验学习来了解物质的性质、制法、用途,有些是靠实验推断出重要的结论。因此,我们把实验作为了化学学习的载体和向导,通过实验明确学习目标,通过实验建构知识,通过实验形成能力,并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学科意识和自主学习习惯。
  课堂教学结构程序为:设疑激趣→实验→探究→讨论总结→触类旁通。下面,我就略谈实验探究教学方法应用以及体会。
  一、设疑激趣
  一堂优质课,常常一开始就能扣住学生的心弦,而实验是激起化学兴趣的重要外部因素。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如果能巧妙地安排一些简单易做、色彩鲜明、变化莫测甚至让人匪夷所思的小实验,能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激起学生探知究竟的欲望,有利于矫正被动型接受式的学习情绪,使学生产生极大的学习兴趣。例如,在“钠的化合物”教学中,课堂开始,我问学生:“我们日常灭火一般用什么?”
  “会用水。”学生不假思索地回答道。
  但我却神秘地说我能用水点火。教室里一下热闹起来。紧接着我一本正经地进行了演示实验:在包有过氧化钠粉末(事先不告诉学生)的棉花团上滴加几滴水,当学生观察到棉花燃烧起来的现象后,明知水使棉花燃烧是不可能的,可又无法解释眼前的事实时,强烈的探求欲望喷发出来,极大地调动了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激发学习兴趣,使其在教学活动的一开始就处于积极主动状态,有一个良好的学习开端。达到了设疑激趣的目的和效果。
  若结合生活实际或以小故事引课,这样的例子就更多了,比如大家都熟悉的酸雨问题(硫酸)、“鬼火传说”(白磷)、 “玻尔巧藏诺贝尔金质奖章”等等。
  在实际教学中不难发现,这种引课方式直观、生动,不仅很好地调节了课堂教学气氛,更可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联系生活,进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一方面符合当前高考试题的命题热点。另一方面,经过长期训练,学生慢慢就会养成善于从身边、从生活中学习的好习惯,这种习惯将使学生受益终生。
  二、实验—探究
  实验—探究是指把课堂内容贯穿到实验中,并通过对实验的操作和观察获得知识和能力的教学过程。实验—探究一定要围绕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展开设计,目标明确、层次分明,这样才能探有所得、究有结论。学生的探究热情被激发以后,我们应积极引导学生发展思维,首先让学生结合书本知识,紧密围绕要解决的有关问题,运用猜想、估计、推理等方式设計实验,亲身进入探索情境之中。其次要根据本堂课的学习目标,提供相关的实验条件。再次,根据学生的探究情况,做适当的点拨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疑难。如在钠的化合物这一节的学习中,我先让学生把书上的实验内容有重点地阅读一遍,主要关注实验目的、步骤及所用药品和仪器,要求说出所用药品和仪器的目的,结合课本内容进行讨论,如带火星的木条是用来做什么等。对于本节的四个演示实验,我把“Na2O2与水反应”、“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稀盐酸的反应”改为学生实验,增加“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学生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既增加了其参与教学的机会,也体现了教学中“实验—探究”的意义。同时也突破教学难点(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对碳酸钠盐的热稳定性实验,引导学生进行改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们常说学生不会学习,那是因为在学习上我们包办代替太多,不用扇动翅膀的鸟儿永远学不会飞翔。把教学中部分环节大胆交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他们不但能够学会学习,更能体会出学习的快乐。
  三、讨论总结
  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必然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如实验操作失误、现象理解的偏差以及由实验衍生出的知识问题。教师则要注意观察,注意提炼,适时点拨、引导,组织学生讨论寻求问题准确的答案。比如甲烷的实验室制法,有时会得不到甲烷或实验现象很不明显,可以让学生讨论可能的原因,老师再加以点拨。由于学生长期沉浸在自学自悟的认知探究活动中,学生学习的问题就会越来越多,问题倾向就会越来越大,求知欲望就会越来越强烈。教师则要引导学生大胆发问,大胆想象,互相争议,通过辩论、评论,有利于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激发出多向思维和换角度思考的能力;有利于形成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出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勇于表达和勇于表现的能力。在问题讨论中养成合作探究、团结互助的良好习惯。
  四、触类旁通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问题讨论,获得比较圆满的答案,从而产生了成功的喜悦,知识领悟能力、学习自觉性必然增强。教师则要再次举例,启导学生进行知识类比,让学生通过联想,触类旁通,形成新的发现,得出新的规律,在面临新的问题情境时,能迅速找出新旧知识之间存在的共同要素,从而确定所需解决的新问题可归属于已有的何类知识的延伸或扩展,使学生获得的知识合理迁移。在学习过程中,要不断反馈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通过相互矫正,有利于自发地形成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创新能力。使反馈矫正成为学生从实践到反思、从感性到理性、促进自身发展的重要手段。
  高中学生正外于良好思维结构形成的重要时期,他们富于想象、勇于创新,实验—探究教学正是以“问题”、“现象”、“方法”为基本要素,以假设、实证、类比为基本研究方法,给学生造就了较大程度的自由思考、自行设计、自主实验的时空条件,为学生新异思想的萌发提供了良好的情境。
其他文献
笑对生活生活笑脸多;rn阔步人生人生阔路长.rn这是老董自撰的一副对子.内容和境界都不错,好像人生的道路上总是有鲜花在绽放,让人精神振奋充满自信.
1948年《世界人权宣言》指出:住房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人权。国家实现公民住房权的首要义务是实现“人人有屋住”的最低水平的居住权,核心义务是保障公民的适足住房权,并承担尊重
我和田涛同志认识,是在1956年河北省第一次青年文学创作代表会上.听说这位知名作家是河北望都县北合村人,我们特请他为代表会作了报告.1964年,他调到河北省文联任专业作家.为
摘 要:社会在不断地发展与进步,需要的人才类型越来越全面。故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重点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培养,为学生日后步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小学数学教师应该优化自身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对如何提高小学生数学的核心素养进行探讨与研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课堂教学策略   我国教育改革内容中明确指出,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学生未来
摘要:从对近几年生物高考试题的分析来看,生物高考命题已经完全从“经验型命题”转换到“素质型命题”。高考生物复习思路应坚持以高考考试说明和大纲能力的要求为出发点,根据高考中题目的立意和表达形式的新变化加以认真复习,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为生物复习的目标。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简单分析了高中生物高考复习的策略。  关键词:高中生物;高考;考试大纲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目前的高考也已经从形式到内容都发生了
又是一个大雪纷飞的冬天,坐在昏暗的灯光下,总有几支听也听不完的歌曲,思绪随着窗外的雪花飘舞.打开尘封的记忆,慰藉落寞情怀的,不是你,而是你留下的那两瓣剪刀.
栓子的媳妇很漂亮,半个村的人都去看.rn看新媳妇的人来了走,走了来,一班又一班,他们都说新媳妇漂亮,身材苗条,高鼻梁大眼睛,一笑俩酒窝.栓子娶了这么个漂亮媳妇是他的福气.
往往待天的蓝衣徐徐消失,我才晃着发懒的身躯回家.当燃烧着一室温馨的灯光由房之眸中涌出,将我亲切裹住,一点一点融化身上的倦怠,跌宕了一整天的心方又回归恬静.
摘 要:伴随着国内经济实力的迅速增强,人民的生活质量也随之持续提升,对于电力系统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对于人民的工作和生活而言,电力系统能否稳定安全运行对其有着十分重大的影响。由于科技的持续进步,国内电力系统不断展开有关电力自动化的改造,为确保电力企业能够取得更好的发展,本文主要介绍了电力自动化的基本组成结构,探讨了电力系统对于电气设备的可靠性评估,分析了电力自动化的现状,并对其故障的处理方法进行了简
近来中央领导提出了“以德治国”的思想.乍听到,有些出乎意表,细琢磨,却在情理之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