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钢琴触键的感觉是演奏者最为关心的问题,良好的触键感觉能使演奏者更为激情发挥演奏技巧水平。而影响触键的原因有很多,本文通过对GP机械结构及对其工作原理的分析,说明机械各部件之间的关系,及其产生的运动效果,进而阐述调整作业对演奏触键感觉的影响。
关键词:钢琴;键盘机械调整;触键感觉
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5-0175-01
钢琴发明至今的300多年里,因其在音乐表现力上的出色演绎,越来越受到演奏家的青睐。而如何使钢琴将演奏家的音乐情感表现出来,首先要从触键说起。一般情况下,每位出色的演奏家在举办个人音乐会之前,都要求调律师把自己挑选的符合触键要求的钢琴调整至最佳状态。否则,不仅会影响演奏家的发挥,甚至还会对整台演奏会的效果造成不良影响。我们常听到演奏者描述钢琴的触感力度方面,有些人会觉得琴键的力度较重,就是弹下去时比较费力;有些人会感觉琴键的力度较轻,弹下去时很轻松,但是起不到锻炼手指和手臂力度的作用。速度方面,有“粘手”、“不跟手”等感觉,例如弹下一个琴键之后,手已经抬起,但琴键返回的速度稍慢于手指,不能满足快速击键;或有时演奏者会觉得琴键过松,甚至晃动。这是从琴键下沉、返回速度和琴键与销钉的配合两个方面体现出来的。琴键的下沉深度。有的人会感觉弹奏的力没有充分的释放出来,琴键就弹到底了;或者琴键下沉的幅度深于演奏者手指习惯的运动幅度。
一、从击弦机结构和工作状态分析影响触键感觉的因素
通过对卧式钢琴进行整调,将击弦机械的运动状态联系演奏者的触键感觉进行了分析,大致归纳了以下几点:1.按下琴键感受到的力度轻重,主要受击弦机械各轴架申达部位的松紧,以及各弹簧力度的影响。2.琴键返回的速度,除受到轴架申达的松紧及弹簧力度的影响外,还直接受键盘的平衡销孔呢和键前销孔呢的松紧制约;各部件工作中的配合情况,(即调整时是否达到所要求的标准)是关系击弦机械运动状态的重要因素,它决定了击弦机的运动是否灵敏,以及弹下琴键与槌头击弦发音之间的时间差。3.琴键下沉的深度,与手指上弹奏用的力结合决定了弹下琴键所做的功。
二、对触键力度产生影响
一台卧式钢琴与演奏者进行直接接触的就是琴键,所以,关系到琴键运动的部件也是首先对触键感产生影响的部位。琴键下方安装了平衡销和键前销,孔的内侧左右粘贴呢子。键前销钉被设计成扁圆形,使得这个磨损量较大的部位有很好的可调节性。当气候发生变化时,例如过于潮湿或干燥,会引起琴键的木质变形,或使销孔内的呢子受潮膨胀,从而会使琴键在运动时与相邻的琴键发生摩擦,或增大销钉与销钉孔内的呢子的摩擦,使琴键运动受阻,甚至不能返回。缝隙的大小影响着琴键的运动,从而影响着触键感觉,键前销孔内留出适当的距离,可使琴键灵活的运动,缝隙过小会使琴键运动不灵敏,还会增大手指弹下琴键的力度;但缝隙过大就会影响触感。琴键的后端与联动器相连。弦槌和联动器都是依靠各自的轴架固定在总档上,以轴架的申达部位为圆心做圆周运动。所以,轴架部位的申达松紧对其运动是否灵敏有直接关系。复振杆和顶杆是联动器上的主要构件。复振杆的主要任务是托起弦槌,而使弦槌作击弦动作的则是顶杆。当演奏者弹下琴键前端,后端便翘起顶起联动器,复振杆和顶杆也随之上升托起弦槌。由于顶杆上表面处在复振杆平面的下面0.2-0.3mm,所以复振杆承担弦槌的力。此时手指承受的只是琴键与联动器、转击器这三者自身的重量。这样的运动过程持续至弦槌离弦2-3mm。此时,复振杆由于继续升高与复振杆制止螺丝接触,使其停止上升运动,复振杆弹簧被压缩,手指感受的力比之前加重了一些,这是弹簧被压缩而产生的反作用力。
三、调整触键后机械返回的速度
弦槌击弦后,手指准备离开琴键至刚刚抬起1mm时,复振杆弹簧把复振杆复位,复振杆就能托起弦槌,把弦槌的重量从顶杆那里消除掉,便于顶杆返回以准备第二次击弦。手指能感到一点琴键向上的力,在整调中称之为“后触键”。但“后触键”的力度大小在调整时要对其进行控制,既要使它适当的顶起复振杆,使复振杆能够迅速托起弦槌,弹力又不可过大,过大会使手指明显感觉到琴键向上的弹力,而增加手指的负担。在琴键的返回过程中,击弦机各部位轴架申达的松紧及弹簧力度是直接对其速度产生影响的因素,除此之外,返回的速度还受键盘的平衡销孔呢和键前销孔呢的松紧制约。
四、调整不同的琴键对触感的影响
在琴键下沉的过程中,琴键下沉的距离与手指按下琴键的力共同构成弹奏琴键所作的功,所以,在相同力度的情况下,琴键下沉的距离大小对功有着直接影响。琴键下沉的深度决定着演奏者手指向下运行的幅度,这一点是演奏者能明显感觉到的。由于琴键下沉的深度与击弦距离形成约1:5的比例关系,所以还关系着机械运行的状态,這也是调整应解决的问题因其在音乐表现力上的出色演绎,越来越受到演奏家的青睐。综上所述,手指在按下琴键时,反映到手上的力包括琴键与联动器自身的重量,复振弹簧压缩后的反弹力,制音器自身的重量,以及申达部位的摩擦力。而琴键返回时,反映到手上的力包括弹簧使各部件返回的力、击弦机各部件自身回落的重力,以及申达部位的摩擦力。
五、调整的键盘机械与演奏者的关系
调整一台钢琴,除了使机械最有效率的运动外,还要充分考虑演奏者的触感问题。详细地说,由低音区向高音区过渡,由于琴弦直径、长短、材料的变化,导致琴弦张力的变化,这就要求触键的感觉应有一个均匀的由重变轻的过渡,包括击键的力度、速度,下键的深度等。这关系到调整的每一个项目,以及各项目之间的密切配合。任何一个机械运动的误差都可能造成触键感的不一致,甚至造成机械上的故障。我们在调整之前,数据不是唯一的,我们应在满足机械最佳工作状态的前提下,根据演奏者的要求稍作修改。这样既能保证机械的良好运动,又能使演奏者演奏技能得到充分发挥。所以,调整工作是保证钢琴和演奏者之间协调的重要程序。
参考文献:
[1]威廉·布雷德·怀特 著《钢琴调律与有关技术》【M】人民音乐出版社 北京 2006年
[2]弗兰茨·摩尔、埃迪丝·谢弗 著《与钢琴大师在一起的岁月》【M】人民音乐出版社 北京 1999年
作者简介:李继漯(1983—),男,河南漯河人,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艺术系,研究方向:钢琴修造艺术、钢琴调律。
关键词:钢琴;键盘机械调整;触键感觉
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5-0175-01
钢琴发明至今的300多年里,因其在音乐表现力上的出色演绎,越来越受到演奏家的青睐。而如何使钢琴将演奏家的音乐情感表现出来,首先要从触键说起。一般情况下,每位出色的演奏家在举办个人音乐会之前,都要求调律师把自己挑选的符合触键要求的钢琴调整至最佳状态。否则,不仅会影响演奏家的发挥,甚至还会对整台演奏会的效果造成不良影响。我们常听到演奏者描述钢琴的触感力度方面,有些人会觉得琴键的力度较重,就是弹下去时比较费力;有些人会感觉琴键的力度较轻,弹下去时很轻松,但是起不到锻炼手指和手臂力度的作用。速度方面,有“粘手”、“不跟手”等感觉,例如弹下一个琴键之后,手已经抬起,但琴键返回的速度稍慢于手指,不能满足快速击键;或有时演奏者会觉得琴键过松,甚至晃动。这是从琴键下沉、返回速度和琴键与销钉的配合两个方面体现出来的。琴键的下沉深度。有的人会感觉弹奏的力没有充分的释放出来,琴键就弹到底了;或者琴键下沉的幅度深于演奏者手指习惯的运动幅度。
一、从击弦机结构和工作状态分析影响触键感觉的因素
通过对卧式钢琴进行整调,将击弦机械的运动状态联系演奏者的触键感觉进行了分析,大致归纳了以下几点:1.按下琴键感受到的力度轻重,主要受击弦机械各轴架申达部位的松紧,以及各弹簧力度的影响。2.琴键返回的速度,除受到轴架申达的松紧及弹簧力度的影响外,还直接受键盘的平衡销孔呢和键前销孔呢的松紧制约;各部件工作中的配合情况,(即调整时是否达到所要求的标准)是关系击弦机械运动状态的重要因素,它决定了击弦机的运动是否灵敏,以及弹下琴键与槌头击弦发音之间的时间差。3.琴键下沉的深度,与手指上弹奏用的力结合决定了弹下琴键所做的功。
二、对触键力度产生影响
一台卧式钢琴与演奏者进行直接接触的就是琴键,所以,关系到琴键运动的部件也是首先对触键感产生影响的部位。琴键下方安装了平衡销和键前销,孔的内侧左右粘贴呢子。键前销钉被设计成扁圆形,使得这个磨损量较大的部位有很好的可调节性。当气候发生变化时,例如过于潮湿或干燥,会引起琴键的木质变形,或使销孔内的呢子受潮膨胀,从而会使琴键在运动时与相邻的琴键发生摩擦,或增大销钉与销钉孔内的呢子的摩擦,使琴键运动受阻,甚至不能返回。缝隙的大小影响着琴键的运动,从而影响着触键感觉,键前销孔内留出适当的距离,可使琴键灵活的运动,缝隙过小会使琴键运动不灵敏,还会增大手指弹下琴键的力度;但缝隙过大就会影响触感。琴键的后端与联动器相连。弦槌和联动器都是依靠各自的轴架固定在总档上,以轴架的申达部位为圆心做圆周运动。所以,轴架部位的申达松紧对其运动是否灵敏有直接关系。复振杆和顶杆是联动器上的主要构件。复振杆的主要任务是托起弦槌,而使弦槌作击弦动作的则是顶杆。当演奏者弹下琴键前端,后端便翘起顶起联动器,复振杆和顶杆也随之上升托起弦槌。由于顶杆上表面处在复振杆平面的下面0.2-0.3mm,所以复振杆承担弦槌的力。此时手指承受的只是琴键与联动器、转击器这三者自身的重量。这样的运动过程持续至弦槌离弦2-3mm。此时,复振杆由于继续升高与复振杆制止螺丝接触,使其停止上升运动,复振杆弹簧被压缩,手指感受的力比之前加重了一些,这是弹簧被压缩而产生的反作用力。
三、调整触键后机械返回的速度
弦槌击弦后,手指准备离开琴键至刚刚抬起1mm时,复振杆弹簧把复振杆复位,复振杆就能托起弦槌,把弦槌的重量从顶杆那里消除掉,便于顶杆返回以准备第二次击弦。手指能感到一点琴键向上的力,在整调中称之为“后触键”。但“后触键”的力度大小在调整时要对其进行控制,既要使它适当的顶起复振杆,使复振杆能够迅速托起弦槌,弹力又不可过大,过大会使手指明显感觉到琴键向上的弹力,而增加手指的负担。在琴键的返回过程中,击弦机各部位轴架申达的松紧及弹簧力度是直接对其速度产生影响的因素,除此之外,返回的速度还受键盘的平衡销孔呢和键前销孔呢的松紧制约。
四、调整不同的琴键对触感的影响
在琴键下沉的过程中,琴键下沉的距离与手指按下琴键的力共同构成弹奏琴键所作的功,所以,在相同力度的情况下,琴键下沉的距离大小对功有着直接影响。琴键下沉的深度决定着演奏者手指向下运行的幅度,这一点是演奏者能明显感觉到的。由于琴键下沉的深度与击弦距离形成约1:5的比例关系,所以还关系着机械运行的状态,這也是调整应解决的问题因其在音乐表现力上的出色演绎,越来越受到演奏家的青睐。综上所述,手指在按下琴键时,反映到手上的力包括琴键与联动器自身的重量,复振弹簧压缩后的反弹力,制音器自身的重量,以及申达部位的摩擦力。而琴键返回时,反映到手上的力包括弹簧使各部件返回的力、击弦机各部件自身回落的重力,以及申达部位的摩擦力。
五、调整的键盘机械与演奏者的关系
调整一台钢琴,除了使机械最有效率的运动外,还要充分考虑演奏者的触感问题。详细地说,由低音区向高音区过渡,由于琴弦直径、长短、材料的变化,导致琴弦张力的变化,这就要求触键的感觉应有一个均匀的由重变轻的过渡,包括击键的力度、速度,下键的深度等。这关系到调整的每一个项目,以及各项目之间的密切配合。任何一个机械运动的误差都可能造成触键感的不一致,甚至造成机械上的故障。我们在调整之前,数据不是唯一的,我们应在满足机械最佳工作状态的前提下,根据演奏者的要求稍作修改。这样既能保证机械的良好运动,又能使演奏者演奏技能得到充分发挥。所以,调整工作是保证钢琴和演奏者之间协调的重要程序。
参考文献:
[1]威廉·布雷德·怀特 著《钢琴调律与有关技术》【M】人民音乐出版社 北京 2006年
[2]弗兰茨·摩尔、埃迪丝·谢弗 著《与钢琴大师在一起的岁月》【M】人民音乐出版社 北京 1999年
作者简介:李继漯(1983—),男,河南漯河人,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艺术系,研究方向:钢琴修造艺术、钢琴调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