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证地看待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ncent11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媒体教学以其鲜明的教学特点,丰富的教学内容,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促进教育技术的信息化,并逐步打破以教师灌输为主的传统教育法,构建起新型教学模式,成为学校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实践证明,科学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但是,如果运用不合理,也会产生相反的结果。
  一、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的优势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集中注意力
  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注意力又是智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怎样把学生不集中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呢?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向学生展示一幅含义深刻的课题图,或者运用情景音乐等方法,都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新课标强调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而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无疑为学生与文本、作者搭建了一个极好的沟通平台。多媒体课件以其图文、声形并茂的优点,营造了一个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有了最佳的求知态度,能积极主动把兴趣、注意力投入到学习中。
  (二)丰富知识含量,提高课堂效率
  语文教学中很多问题,传统教学媒体处理起来费时费力,效率低下,这些问题就应是多媒体使用的理想选题。
  例如上一堂作文课,要求学生写一篇题为《考试结果公布之后……》的命题作文。老师提前把考试结果公布的同学们的表现拍摄下来,在上课时,首先播放这段录像,引导学生从整体上,从细节上去观察同学们的喜怒哀乐,以确定叙写的重点详略;其次,要求学生边看边说,以调整叙写的条理性和生动性;最后,在课堂上写作文,师生共同推选出写得较优秀的一篇,通过实物投影仪放出来,当堂评改。这堂作文课至少训练了三个方面的能力:一是观察力;二是口头表达能力;三是评析作文优劣的能力。这样的作文课就很好的利用了多媒体,使课堂内容丰富而充实,当然也很好地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激活表象,升华情感
  “文章不是无情物”要使学生感知作者的感情,首先要让学生动情,怎样才能让学生动情,入情呢?特级教师于漪的坚持“怀情而教”即以情趣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审美体验中产生“乐学”的愉悦感。那么教师精心制作的课件通过多媒体使用能达到激发学生的情感目的,用多媒体技术中的配画朗读,配画音乐,可以使静态的文字具有立体感,使动态的图画更具有吸引力,音乐在教室中弥漫,学生入情入境。
  (四)变通思路,培养创新思维
  朱绍禹先生提出:“语文学科是语言学科,同时也是思维学科。”语文教学中要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把语文文字变成生动可感的具体形象。阅读文章时,学生根据语言描述在头脑中产生形象生动的画面,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产生语言的形象感,理解文学形象所蕴涵的思想内涵和艺术境界。这主要通过对语言的感知、品味、鉴赏来实现。”
  二、多媒体运用于语文课堂中的弊端
  (一)多媒体教学让教师成为依赖
  当今时代是信息传播迅猛的时代,你若需要哪一方面的知识,只要你在电脑里把主要内容搜索一下,它很快就会展示在你眼前,对于偷懒的老师,也乐得轻松,现学现用,有时若来不及备课,全盘照搬,我想老师自身素质不同,所面对的教学对象不同,不可能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
  (二)多媒体不利于学生发挥想象
  多媒体课件集声音、图象、文字等多种信息于一体,极大程度地满足了学生的视听等感官需求,激发了学生对多媒体课的极大兴趣,于是很多教师便在这一方面大做文章,在课件中集中了大量声音图象信息,并在课堂上充分运用。但这样一来,学生的思维反而受到了限制,不利于学生想象力的发挥。有了多媒体,教师课堂上的范读是几乎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声情并茂的课文录音。
  (三)多媒体不利于教师发挥特长
  多媒体教学如果是每堂课都必须运用的话,这势必要花费大量的精力,老师忙着制作课件,而没有更多的时间去研究学习。因为制作课件是一个十分艰辛的过程,需找大量的素材,并要精通电脑知识,否则只能成为纸上谈兵。
  总之,多媒体教学的优点和缺点,靠我们在实践中去权衡,怎样合理地应用它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去摸索,去总结。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只要我们能恰如其分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其设备的各种功能与优点,就可以扩大知识容量,激活语文课堂,优化课堂结构,降低教学的难度,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因此,我们要在语文教学的实践中,运用多媒体不断探索,不断更新,让它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发挥更大更积极的作用。
其他文献
预习是一个人学习的关键,只有会预习的人,才能渐渐地培养起自我学习的能力,才能够进行自我教育。  预习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如果孩子能够在课前做好预习工作,就能对学习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提高学习效率和听课效率。预习虽然是按书本上的内容进行,但是主要是通过自学来掌握关键内容、思考难点、尝试解决遇到的问题,这是对思维的有效锻炼。有效的预习能够使孩子带着问题听课,对自己不懂的内容会特别注意,如果发现老师
期刊
学困生是指智力身体正常,但学习习惯不好,或由于方法不当或由于社会、家庭环境的影响,以至于在规定期限内未能达到国家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的学生。了解我校学困生形成的主要原因,便于制定相应的对策和措施,优化教育资源。本人主要是从家庭环境、社会因素、学校因素和学生自身因素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并试着针对这些形成原因提出一些建议。  一、学困生形成主要原因分析  1、家庭因素  (1)父母的期望值过高而无法实现。
期刊
语文本身博大精深,要想学好语文,不能不多读多看。但单纯的靠课本,那是远远不够的。但一个教师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很难跟得上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怎么办?网络,为我们语文老师的教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用多媒体充实课堂,把课堂变得鲜活生动起来。  一、多媒体能给学生带来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  多媒体的特点是图文并茂,能向学生提供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感性材料。形象生动的画面,标准逼真的情境朗读,悦耳的音乐背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但作文难,难作文,是广大语文教师和中学生的共同感慨。许多同学一拿到作文题目就开始抓耳挠腮,感觉无事可记,无话可说,如何使我们的作文教学更有魅力呢?在此,我谈三点关于写作教学的尝试。  一、重视阅读积累  著名教育家朱熹有诗云:“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读”是 “源”,“写
期刊
当前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除了有量的增减,还有质的提升,与之有关的教学模式,评价标准,教学观念等都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但是长期以来,广大中小学校教师在“应试教育”环境中,习惯了精英教育的那一套运作模式,其教学理念与“应试教育”相适应。所以说,如果广大中小学教师不从“心”开始,即不彻底转变教育教学理念,仍然按老一套“行事”,则这一次课程改革的效果将很难预料,弄不好又要纠偏,甚至造成灾难。课改要求从“心”出
期刊
近几年来,高考作文在经历了“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几种类型之后,逐渐转移到“新材料作文”的命题上来,其特点和要求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一些同学面对这一变化,感到茫然不知所措,或者与旧材料作文相提并论,或者当成话题作文胡乱拼凑,导致偏题、跑题,出现高考考场严重失利的情况。究其原因,主要是不懂得高考新材料作文的特点,把握不准写作的要领。下面我结合自己多年从事高三语文教学的体会,谈谈新材料作
期刊
我在作文教学实践中的指导思想是:针对学生写作实际,努力探索学生作文的规律,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写作效率和水平。这也是我作文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为此,在作文教学中,我重点做了如下一些工作:  一、要消除学生的惧怕心理  在作文教学中,最令教师头疼的问题就是学生不爱写作文。要消除学生的惧怕心理,就要求教师为他们打开心结,让他们产生想写作文的动机和兴趣。要让学生知道作文就像平时聊天一样,
期刊
一直以来,学生都对作文有着畏难,甚至恐惧的心理,写出来的作文大多是“任务式”的“瞎子”作文。学生不会在作文中说自己的话,更没有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成了一个空心的人。放飞想象,促进学生个性化作文的发展,作文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写作是作者利用语言文字符号将知识、思想、观点、态度表达出来,把心中之意化为笔下之文。新课程要求学生作文“说真话、实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这给初中作文教学指明了
期刊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互学,以充分显示学生的主体地位,彰显以生为本的教学思想。但在实施的过程中,往往流于形式,浅尝辄止,草草收兵,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笔者认为应根据文本的内容、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教学,当“剖”则“剖”,以达成语文教学之学生学习能力的突“破”。  一、课堂教学需要“剖”  “剖,判也,从刀咅声。”现代汉语作解剖讲,引申为剖析。医学上对重病患者进行病理分析经常用解剖的
期刊
作文在语文教学中占的分量重,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学生写作是学习语文学以致用的一种表现形式,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体现,是培养实践能力的一种手段。在语文科考试中,小学100分值的试卷中作文占百分之三十,初中中考150分值中作文为60分,占百分之四十。.作文犹如语文的“半壁江山”,得作文者,得语文也。既然作文如此重要,作为学生怎样写出一篇好的作文,让老师眼睛一亮,得到读者的肯定,回报一个满意的分数在语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