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台旅游:警示录与白皮书

来源 :京华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meng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那棵倒下的栎树,不光砸到了小火车,也砸中了赴台旅游最敏感的神经。
  
  2011年4月27日,台湾阿里山铁路上发生了小火车翻车事故,造成大陆游客5人死亡,100多人受伤。
  事发至今已逾半月,事故的善后尚未完毕,但在网络上,赴台旅游的种种再次引发热议。
  阿里山那棵突然倒下的栎树,不光砸到了小火车,也砸中了赴台旅游最敏感的神经。
  
  “探险观光”
  
  在小火车翻车之前,大陆游客的台湾之行已经频响警钟。
  2008年7月,中国大陆开放了赴台旅游。从此,去宝岛台湾成为了大陆旅行团的新选择。
  台湾旅游主管部门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0全年,有超过163万的大陆游客赴台旅行,同比增长了67.75%。该主管部门同时宣称,大陆已经成功取代日本,成为台湾最大的游客客源地。
  此前曾有报道称,今年下半年,赴台个人游即将成为现实。这意味着大陆赴台游客人数将进一步提升。
  然而,随着大陆游客人数的上升,赴台旅游的危险系数和意外次数也在增加。
  2009年4月24日,在台北市中心,高空掉落的起重机吊臂砸中了广东旅游团所乘坐的游览车,造成3人死亡,3人受伤。
  起重机吊臂事故不但震惊全台湾,也象征着赴台旅行的安全隐患问题正式走入大众的视野。
  这并不是悲剧故事的全部,就在发生起重机吊臂事故的同一天,498名大陆游客被台湾的旅行社放了鸽子。进入台湾之后,旅行社却没有租游览车,将游客抛在室外超过10小时。此举引发游客集体抗议。
  类似的大陆游客被“放鸽子”事件在台湾多次发生。旅行社纷纷表示,这是因为大陆游客的人数过多,导致游览车不够用。但亦有媒体曝料,认为事件根本的原因在于旅行团之间的恶意竞争。
  2010年1月,在台湾花莲太鲁阁,3.3级的轻型地震松动了山顶的石头,石头落下,砸死了一名大陆女游客。当年4月,阿里山旅游巴士撞上山崖,10名大陆游客受伤。同年10月,台湾苏花公路,因公路塌方,20多名大陆游客遇难。
  同样是在这个月,屏东双流森林游乐园,两辆载有大陆游客的游览车与小客车对撞,19名大陆游客受伤。经警方调查,这起车祸是因小客车超车造成。
  算上本次小火车事故,近5年来,赴台旅游的大陆游客中,因各种事故共造成32人死亡。台湾旅行公会怒称,这不是旅游观光,简直就是“探险观光”。
  
  人为疏失
  
  在飞行安全领域,有一条著名的“海恩法则”。其主要内容是:任何事故都是有征兆的。每一起严重的事故背后,必然有着若干次轻微的事故,很多次未遂先兆,以及更多次事故隐患。
  从市中心的起重机吊臂,到太鲁阁的落石,再到白蚁蛀空的树干。从巴士撞崖到客车超车,再到游客被放鸽子,这一系列的事故并非孤立。多数事故的外因中,都不同程度的包含人为的疏失。
  旅行社的大意导致游客无法搭乘游览车,站在太阳下面白等了一整天。施工安全问题的马虎导致起重机吊臂脱落,乃至酿成大祸。
  在太鲁阁飞石事件之后,台湾旅游局的回应是:“我们开始给每一名游客戴安全帽了。”
  但台湾旅行会会长姚大光认为,靠安全帽来保护游客,并不是一个能从根本上解决安全隐患的办法。台湾旅游局应该彻查整个景区的安全隐患问题。换言之,太鲁阁飞石事件体现的是景区安检问题的不足。
  在4月27日的小火车翻车事件后,台湾林务局对事故发生的原因进行了调查,并对外宣称这是一起意外事故,主要原因是白蚁蚀蛀。
  不过罹难者家属指出,悲剧的祸因不只有白蚁,这次事故包含很多人为的疏失,比如“加挂车厢”。
  据了解,事发小火车因游客人数众多而加挂了第八节车厢,栎树击中的刚好是第七节车厢的尾部。有网友称,如果没有加挂车厢的话,栎树可能刚好与火车的尾部擦肩而过,惨剧或可避免。
  此外,栎树的高度超过十米,但它离铁轨的距离只有八米。如此一来,栎树一但朝着铁轨的方向倒下,必然会砸在铁轨之上。如果这时铁轨上刚好有火车经过,事故将难以避免。
  台湾媒体披露称,栎树倒下的时候火车内并无预警,而且火车内缺乏专业的医护人员,这些也都体现了旅游安全方面的缺陷。
  地震晃动了石头,白蚁啃空了树木,地面塌陷了深坑,游客或许可以理解这些命运中的玩笑,但对于人祸,愤怒将难以抑制。
  
  热门与胃纳
  
  去台湾吧。大陆游客眼中的台湾是如此神秘。然而因为所知有限,游客蜂拥而去的只是少数景点。
  观景人数众多,接待能力有限,这也成为事故频发的原因之一。
  中科院旅游研究中心的特约研究员刘思敏,在经历了十天九夜的全台游之后,曾惊叹道:“台湾的旅游资源被我们大大的低估了!”
  近十天的旅行,他只能走马观花的考察一下台湾的旅游资源。但刘思敏对台湾旅游的评价极高。他评价了龟山岛、垦丁,望海楼,“很多东西我们都是第一次看到,都是过去没有听到、没有想到的。”
  然而,大多数大陆游客没有刘思敏的眼光,他们更爱追寻记忆中的地名。
  国内一个大型旅游论坛,曾发起过一次名为“你想去的台湾景点”的投票。有几千名网友参与投票,然而除了阿里山和日月潭之外,其它几个选项得票廖廖。
  台湾《中央日报》称,大陆游客赴台最大的问题,就是旅游景点过于集中在少数地方,比如阿里山、日月潭。而这两个地方的“胃纳”都有限,尤其是阿里山,连稍微好一点的观光旅馆都没有。再加上联外道路有限,不论是公路或小火车,都已超出应有的负荷。在这种情况之下,意外事故就难免了。
  此外,由于两岸信息的不对等,大陆游客对台湾各景点的熟悉程度上存在的很大的差别。
  台湾的野柳地质公园是一处很受游客欢迎的景点。然而这里有着强劲的海浪和风势,再加上野柳崎岖不平的地形,使其成为了高危景区。
  不过,对于大陆游客而言,标志危险的红线经常被忽略。游客一旦忙于拍照,就有可能越线涉险。
  接待大陆游客近三年的杨姓导游认为,受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的影响,台湾安全事故的高发景区多半集中在高山或者海边,而高山和海边正是高风险、难管理的地方。
  自2008年开放台湾旅游以来,赴台旅游的大陆游客人数连续两年攀升。据统计,三年不到的时间里,赴台的大陆游客已经超过了200万人次,为台湾创造了数百亿人民币的商机。
  台湾《联合报》发表评论指出,台湾开放游客来台,拼命扩大来台人数。游客数量增长的同时却开始牺牲服务的质量。多起事件充分暴露,台湾还没准备好迎接大批游客。
  事实上,在多起旅游事故发生后,面对着台湾旅游业存在的诸多问题,多方都在思考解决的办法。
  
  预警之措
  
  早在2009年,马英九就曾指出,台湾的交通部门要注意,对游客数量的管制要更精致。马英九希望游客来台细水长流,不要暴起暴落,这样对双方都不好。他说,要定出游客每天来台人数3000人的上限。
  两年过去了,随着大陆赴台游客人数的激增,现在每天前往阿里山风景区的大陆游客人数都已达4000人。很多台湾民众抱怨,阿里山天天堵车,就像大陆的黄金周。
  对此,台湾观光局局长赖瑟珍表示,从前为了拉动经济和商家的利益,并没有实行客流量的管制。现在看来,过多的游客数量的确影响了旅游的品质乃至游客的安全。
  台方正在考虑对一些热闹的景点实行客流管制。至少,也要错开旅行团抵达的时间。另外,加大对非热门景点的宣传力度也能够达到分流游客、缓解淤塞的效果。
  台湾媒体称,扩大景点容量也是解决旅游安全问题的重要手段。台方应加大对旅游相关产业的投入,提高游览车、旅行社的数量。
  中国旅游局局长邵琪伟说,希望台湾方面进一步加强旅游安全管理,排查景区、道路和交通工具等安全隐患。
  他说,目前大陆居民赴台旅游景点相对集中、线路单一,要有效增加旅游产品供给,合理分流游客,降低事故发生概率;台湾地震、台风和暴雨等自然灾害较多,要做好旅游信息提示和预警工作。
其他文献
知识分子一个很大的责任,就是对公权力进行监督和批评。也许我的批评不能影响到人家的升迁,但这可能使官员有所收敛。假如连批评声都没有了,这个社会多可怕?    北京通州宋庄“画家村”,人口流动频繁,房租生计便宜,于建嵘住在这里很多年。  他最近忙得厉害,约了一个月才见上面,非得请记者下馆子。  一位脸红扑扑的小姑娘开门迎客,于建嵘用湖南普通话乐呵呵地逗她:“本来没打算在你家吃饭,你一开门,我就不好意思
期刊
一个国家的法治健全不健全,首先是在于公权力是不是得到限制。而公权力对于律师的限制本身,就反映了律师对公权力的监督能不能自由地进行。    5月6日,《京华周刊》记者拜访中国政法大学老校长江平。  与三年前精神矍铄相比,法学界泰斗身体大不如前,起身落座稍显吃力。  他数次微笑地提醒记者“声音大一些”,听力大为衰弱,语速也放缓许多。  前年底一场中风,八旬老人倒下了。执拗的江平挨得过反右、离婚、断腿、
期刊
3天前,他和老友们一起赴台。3天后,他回来了,有些人却永远回不来了。    5月1日,广东人李敬恩一踏进家门,就看到泣不成声的妻女。妻女焦急地等待了多日,看到大难不死的李敬恩,家里人拿出早已买好一个卤猪头,为他酬谢神灵。  看着妻子在一边烧香拜神,劫后余生的李敬恩仍然有些走神。3天前,他和老同学一起,在台湾乘坐小火车。3天后,他回到家,而有的人,却永远回不来了。    要命的栎树    这天中午的
期刊
“对于做作的一个银幕世界,我希望能够拍一个电影,对它竖起中指。”    电影界认为第六代新生导演,常常试图用反常规的方式完成对第五代的弑父超越,许多影片都表现了一种鲜明的非主流、非常规。他们过分迷恋于自己对电影的理解,自叙色彩浓重,有时可能近乎喃喃自语,与普通大众难以形成沟通。  而今的贾樟柯,作为第六代最具代表性的导演,在迈往商业片的大潮中,如何实现亿元票房还站着把钱挣了?    亿元筹拍《在清
期刊
即使是放在当代艺术如火如荼的中国当下,汪建伟还是显得太“超前”了,无论是他的作品还是他本人。    即便是美国当代艺术基金会把2008年度艺术家奖项授予了他,使他成为了目前唯一一位获此殊荣的中国艺术家,汪建伟的名字,对很多人来说还是有些生疏。  见到他时,汪建伟正在自己的工作室里为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举办的个展《黄灯》第三幕做准备。这个名为《内战》的第三幕,全部由装置艺术组成。“内战就是冲突,就是纠
期刊
“我们曾经是骄傲的电视人,我们是注定会衰落的一代,我们陷身一个最不市场化的行业,我们身处一个急剧变化的时代,我们无可奈何花落去……”凤凰卫视中文台前执行台长刘春选择了跳槽搜狐视频。    近来,传统媒体人“去职触网”的新闻曝得比较多。  《中国企业家》杂志社社长刘东华,离职转投互联网,正在创建社交网站正和岛。  《环球企业家》杂志总经理、资深媒体人陈婷,5月6日也已辞职,表示将创办太美传媒、出任C
期刊
活跃于华尔街的高盛和德意志银行,其认购证券的贷款,来自于一向以发行高风险、不良抵押借款著称的次级贷方,同时,它们还出售风险性证券给美国乃至世界的投资者,让这些次级贷方获得了风险更高的不良贷款来源渠道。    4月中旬,美国参议院公布了一份长达639页的调查报告——《华尔街与金融危机:解剖金融危机》,报告现刊登在美国参议院网站。这份历时两年做出的调查报告,用近一半篇幅,直指高盛、德意志银行等华尔街投
期刊
一根“魔法棒”,一张指挥台,就是他的世界。李心草,中国国家交响乐团最年轻的首席指挥,被誉为“驾驭魔法棒的男人”,正受到全世界的瞩目。    见到李心草时他刚刚下飞机,从韩国首尔指挥一场重要的演出回来,风尘仆仆。  刚刚40岁的他比想象中还要年轻,和心目中那些白发苍苍的著名指挥家形象相去甚远。28岁那年,他就成为了中国国家交响乐团驻团指挥,让人很难不心生疑问:当初他是如何赢得团里那些德高望重的演奏家
期刊
章子怡花了近两年时间才从“诈捐门”的阴影中走出,拯救她的,是《最爱》里那个患了艾滋病的农村姑娘,商琴琴。    2004年,美国国家地理频道播放了一集由NHK制作的48分钟纪录片,故事的主角是章子怡。那时,她主演的大片《十面埋伏》刚刚上映,城市里处处是宣传海报,她舞着水袖,和金城武、刘德华站在一起。张艺谋在纪录片里说:“她是中国为数不多的,既会演戏,又会打的女演员。”   这一年章子怡才25岁,已
期刊
薛蛮子说,参加慈善午餐,就是出卖色相,换点钱,让山区孩子吃上饭。    “有人捐了250万!”5月9日,杭州市《都市快报》的办公室里一片诧异之声。一位匿名人士将250万元的捐款打入“免费午餐公益项目专项账号”中,这是迄今为止该项目收到的最大一笔爱心款。  免费午餐计划是由《凤凰周刊》《三湘都市报》《黔中早报》《都市快报》、华声在线等数十家媒体,500名媒体人联合发起的。4月2日,该计划在贵州省黔西
期刊